本發明涉及一種慣性風力發電裝置,屬于新能源領域。
背景技術: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其蘊量巨大,全球的風能約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風能為2×10^7mw,比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風很早就被人們利用--主要是通過風車來抽水、磨面等,而現在,人們感興趣的是如何利用風來發電。長期以來風力發電機被國外大公司壟斷,成本昂貴,裝置維護難,費用高。國家新能源戰略早在十一五就開始實施,鼓勵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開發與推廣。一種簡單,廉價,環保且工作環境要求低的高性價比裝置的出現,成了一種期待。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慣性風力發電裝置。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慣性風力發電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兩套同樣的系統,具體器件有通風通道,風輪,轉軸,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風輪通過轉軸固定在通風通道中,且可自由轉動,轉軸連接發電機機芯;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位于通風通道的兩側;兩套系統錯位放置,首尾相連,保證一套系統的出風口出來的風力可以再次進入另一套系統的進風口,達到循環利用的目的。
所述風輪材料可采用塑料,或者麻布等輕質風葉,主要目的是盡量減少與轉軸摩擦,同等風力可轉動的更快速,更持久。
所述風輪為兩個,所述兩個風輪通過轉軸固定在通風通道中。
所述轉軸通過枝干托起,并橫與通風通道內,所述轉軸與發電機機芯連接,通過風輪帶動轉軸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機芯轉動而進行發電。
所述通風通道為圓柱形,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其特點是風口是半圓柱型(即在通風通道兩端的圓柱面向外延伸,保留外側,去掉內側圓柱壁),進風口長度長于出風口長度,且開口向內彎曲。
所述兩套同樣的系統中進風口包括第一進風口、第二進風口,出風口包括第一出風口、第二出風口,其中第一進風口與第二出風口相對設置,第二進風口與第一出風口相對設置。
更進一步地,所述兩套同樣的系統即為對位裝置,所述風力發電裝置包括多個并排設置的對位裝置。
該對位裝置放置在馬路中間、兩邊綠化帶上或者具有雙向、單向人流的地方。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是:
1、本發明采用u型進風口風筒模式,可以充分收集側面來風,并幾乎沒有阻力的送達風筒內,帶動風輪轉動。
2、每個風筒內有兩個及以上,可獨立且自由轉動的風輪,達到充分利用風能目的。
3、本發明采用u型進/出風口風筒模式,可以使得出風口的風,如果還有力度,會再次進入另一個風筒內,再次利用,從而充分利用了風能。
4、本發明相對于其他風力發電設備,結構非常簡單,成本低廉,非常便于安裝和維護。
5、本發明設計結構為風輪置于圓柱形通風通道內,所以非常安全,且噪音很低。
6、本發明設計結構為兩個風筒為一組的耦合型結構,占地面積小,風力利用效率高,非常適合在高速公路或市內馬路中間綠化帶,并排放置。即美觀,又實用,而且發電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風力發電裝置中單個對位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風力發電裝置中進風口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單個對位裝置進、出風口平面展示圖。
圖4為本發明風力發電裝置中多個對位裝置安裝在綠化帶上的平面展示圖。
圖中:1-通風通道,2-風輪,3-轉軸,4-進風口,41第一進風口,42-第二進風口,5-出風口,51-第一出風口,52-第二出風口,6-枝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發明涉及的慣性風力發電裝置,包括多個并排設置的對位裝置,該對位裝置可以放置在馬路中間、兩邊綠化帶上或者具有雙向、單向人流的地方,裝置可以根據實際場地需求設計為小型化,便攜式的。同時也可以做成大裝置,常年固定在某個地方。進風口和出風口位于通風通道的兩側。兩套系統錯位放置,首尾相連,保證一套系統的出風口出來的風力可以再次進入另一套系統的進風口,達到循環利用的目的。如圖2所示,當風從左側進入時,經過進風口進入通風通道內,吹動風輪并帶動轉軸轉動。轉軸連接發電機機芯,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另外出氣口出來的風,如果還有力度,會再次進入另一套系統的進氣口,再次利用。
該裝置可以充分利用風力來發電,所帶來的效益也是可觀的。而且該裝置維護起來非常簡單,成本也很低,非常適合大面積推廣。
實施例1
一種慣性風力發電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兩套同樣的系統,如圖1所示,具體器件有通風通道1,風輪2,轉軸3,進風口4和出風口5;所述風輪優選為兩個,所述兩個風輪2通過轉軸3固定在通風通道1中,轉軸連接發電機機芯;所述進風口4和出風口5位于通風通道1的兩側;兩套系統錯位放置,首尾相連,保證一套系統的出風口出來的風力可以再次進入另一套系統的進風口,達到循環利用的目的。如圖2所示,所述通風通道為圓柱形,所述進風口4和出風口5,其特點是風口是半圓柱型(即在通風通道兩端的圓柱面向外延伸,保留外側,去掉內側圓柱壁),進風口長度長于出風口長度,且開口向內彎曲。如圖3所示,所述兩套同樣的系統中進風口包括第一進風口41、第二進風口42,出風口包括第一出風口51、第二出風口52,其中第一進風口41與第二出風口52相對設置,第二進風口42與第一出風口51相對設置。所述風輪2,其特點在于通過轉軸3水平固定在通風通道1內,且可自由轉動。材料可采用塑料,或者麻布等輕質風葉,主要目的是盡量減少與轉軸摩擦,同等風力可轉動的更快速,更持久。所述轉軸3,其特點在于通過枝干6托起,并橫與通風通道1內,所述轉軸與發電機機芯連接,通過風輪帶動轉軸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機芯轉動而進行發電。
實施例2
所述兩套同樣的系統即為對位裝置,所述風力發電裝置包括多個并排設置的對位裝置。如圖4所示,該裝置可放置在高速公路中間的綠化帶上,因為該裝置占地面積非常小,所以可并排放置非常多個,進一步提升發電效率。當左側的汽車從下往上行駛并經過該裝置的進風口時,由于慣性,會有非常大的風吹進進風口。此時風力會帶動風輪轉動,進而達到發電的目的。風從出風口出來后由于半圓柱形的出風口設計,會再次進入另一套系統的進風口中,再次被利用。同樣的道理,右側汽車從上往下行駛時,也會發生上述過程。因此該裝置可充分利用由于汽車快速運動所帶來的慣性風力,而且占地面積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