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車身涂裝前處理及電泳用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轎車車身涂裝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ー種車身涂裝前處理及電泳用吊具。
背景技術:
汽車車身進行涂裝前處理及電泳作業時,需要通過吊具使車體保持固定,以達到防止車身滑動、掉落的目的;同時需吊具與多種車型搭載匹配,保證多車型共線生產的目的。現有的前處理吊具見圖1,吊具由I定位柱、2前橫梁、3后橫梁、4左支撐腿、5后支撐 腿、6右支撐腿、7鐵鏈掛ロ七部分組成,使用時靠定位柱與車體排水孔定位,左右支撐腿或者后支撐腿支撐車體后部縱梁,并在鐵鏈掛ロ處用ー根鐵鏈將車體與吊具固定。圖I所示前處理吊具搭載車型量較少,不能搭載目前的新車型;其后部支撐腿有兩對,結構較復雜,且鎖緊效果差,易發生車體滑動及掉落現象。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前處理吊具支撐塊搭載車型量少,及鎖緊裝置鎖緊效果差的問題,為涂裝生產提供ー種結構簡單、搭載量大、穩固牢靠的前處理吊具。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車身涂裝前處理及電泳用吊具,其包括托架、吊臂、前定位柱、前部橫梁、四角鐵鏈卡扣、后支撐腿右、后支撐腿左、鐵鏈掛盤、后部橫梁;所述吊臂上端與托架連接,所述吊臂的下端連接前部橫梁和后部橫梁的一端;所述前部橫梁和后部橫梁一前一后布置且位置相互平行。所述前部橫梁上左右對稱豎直固定兩個前定位柱。所述后部橫梁上一左一右豎直固定后支撐腿右和后支撐腿左。在前部橫梁和后部橫梁上對應兩個前定位柱、后支撐腿右和后支撐腿左的下方的位置分別設置有四角鐵鏈卡扣。在后部橫梁上后支撐腿左與后支撐腿右之間的中部焊接有鐵鏈掛盤。在該鐵鏈掛盤按各車型后裙邊位置設計多個卡接ロ,在該卡接ロ栓鐵鏈與車體后裙邊鏈接,進ー步增強了車體的固定效果。本實用新型前處理吊具選取車身底盤前部左右兩邊的排水孔作為前定位點,使用兩個定位柱與其固定,在定位柱下方設計ー根橫梁;兩定位柱在橫梁上以車體中心軸左右對稱。通過該定位柱與排水孔的定位卡接,保證吊具在水平面能準確定位。本實用新型選取車身底盤后部的縱梁作為后支撐點,按各車型支撐位置設計兩后支撐腿,后支撐腿上部采用階梯式的支撐結構,按不同車型設計每個階梯之間的水平距離。同時,后支撐腿支撐結構左右不對稱,支撐結構與支撐腿之間的相對位置左右成交錯狀,可避開部分車型備胎箱位置,增強該支撐腿的兼容性。采用本實用新型前處理吊具進行涂裝前處理作業,實現了對搭載車型四輪及后裙板五處位置的固定,全面增強了車體與吊具搭載的穩固程度,且由于左右后支撐腿的交錯式結構,避開了部分車型的備胎箱位置,使吊具可搭載車型的量進ー步増加,能搭載各種車型。本實用新型僅使用一對后支撐腿,其設計巧妙,結構簡単,為搭載更多車型預留了大量的空間。
圖I :原前處理吊具支撐結構示意圖;圖2 :實用新型涂裝前處理吊具示意圖;圖3 :實用新型涂裝前處理吊具搭載車體示意圖。圖中I定位柱,2前橫梁,3后橫梁,4左支撐腿,5后支撐腿,6右支撐腿, 7鐵鏈掛ロ,8吊具托架,9吊具吊臂,10前定位柱,11前部橫梁,12四角鐵鏈卡扣,13后支撐腿 右,14后支撐腿左,15鐵鏈掛盤,16后部橫梁,17車體前定位孔,18車體后縱梁左,19車體后縱梁右。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如下吊具托架8包括四條托邊,通過焊接相連,呈方框結構,位于整個吊具頂部。:吊具吊臂9包括豎直方向的兩條吊臂與水平方向的一條吊臂固定梁,兩條豎直方向的吊臂上端通過焊接分別與托架I的框角相連,下端用吊臂固定梁固定,整個吊臂9在豎直方向上呈方框狀。前定位柱10為圓柱結構,在前部橫梁11上固定,左右對稱。前部橫梁11搭載前定位柱10,左側端部與吊具吊臂9相連。四角鐵鏈卡扣12包括四個鐵鏈卡扣,焊接在前部橫梁11與后部橫梁16上,每根橫梁各焊接兩個卡扣,卡扣在水平方向左右對稱。后支撐腿右13上部為ー個階梯式支撐塊,下部為方形柱,支撐塊焊接在方形柱的上部向后的平面上,方形柱下部焊接在后部橫梁16上。后支撐腿左14上部為ー個階梯式支撐塊,下部為方形柱,支撐塊焊接在方形柱的上部向前的平面上,該支撐塊焊接的位置與后支撐腿右13的支撐塊位置交錯,方形柱下部焊接在后部橫梁16上。鐵鏈掛盤15焊接在后部橫梁16的中部,其盤面按搭載車型長短設計多個鐵鏈掛ロ,用于栓固定鐵鏈。后部橫梁16左側端部與吊具吊臂9相連,在橫梁上方搭載后支撐腿左14與后支撐腿右13,中部焊接鐵鏈掛盤15。參見圖3,本實用新型涂裝前處理吊具使用吋,吊具托架8固定在前處理生產線的輸送鏈上,整個吊具呈懸空狀態,在輸送鏈上固定,通過輸送鏈輸送而移動;前定位柱10與車體前定位孔17搭接,后支撐腿左14、后支撐腿右13分別支撐車體車體后縱梁左18與車體后縱梁右19 ;整個車身在吊具上下落穩固后,將四角鐵鏈卡扣12上的四根固定鐵鏈,分別與車體四輪輪轂處的定位孔鏈接,同時使用鐵鏈掛盤15上與車型對應的鐵鏈,將車體后裙板與鐵鏈掛盤相連。
權利要求1.一種車身涂裝前處理及電泳用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8)、吊臂(9)、前定位柱(10)、前部橫梁(11)、四角鐵鏈卡扣(12)、后支撐腿右(13)、后支撐腿左(14)、鐵鏈掛盤(15)、后部橫梁(16); 所述吊臂(9)上端與托架(8)連接,所述吊臂(9)的下端連接前部橫梁(11)和后部橫梁(16)的一端;所述前部橫梁(11)和后部橫梁(16)—前一后布置且位置相互平行; 所述前部橫梁(11)上左右對稱豎直固定兩個前定位柱(10); 所述后部橫梁(16)上一左一右豎直固定后支撐腿右(13)和后支撐腿左(14); 在前部橫梁(11)和后部橫梁(16)上對應兩個前定位柱(10)、后支撐腿右(13)和后支撐腿左(14)下方的位置設置有四角鐵鏈卡扣(12); 在后部橫梁(16)上后支撐腿左(14)與后支撐腿右(13)之間的中部焊接有鐵鏈掛盤(15),在鐵鏈掛盤(15)的盤面按搭載車型長短設計多個鐵鏈掛ロ,用于栓固定鐵鏈。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身涂裝前處理及電泳用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托架(8)包括四條托邊,通過焊接相連,呈方框結構,位于整個吊具頂部。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身涂裝前處理及電泳用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吊臂(9)包括豎直方向的兩條吊臂與水平方向的一條吊臂固定梁,兩條豎直方向的吊臂上端通過焊接分別與托架(I)的框角相連,下端用吊臂固定梁固定,整個吊臂(9)在豎直方向上呈方框狀。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身涂裝前處理及電泳用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柱(10)為圓柱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身涂裝前處理及電泳用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撐腿右(13)上部為ー個階梯式支撐塊,下部為方形柱,支撐塊焊接在方形柱的上部向后的平面上,方形柱下端焊接在后部橫梁(16)上;所述后支撐腿左(14)上部為ー個階梯式支撐塊,下部為方形柱,支撐塊焊接在方形柱的上部向前的平面上,該支撐塊焊接的位置與后支撐腿右(13)的支撐塊位置交錯,方形柱下部焊接在后部橫梁(16)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車身涂裝前處理及電泳用吊具,其包括托架、吊臂、前定位柱、前部橫梁、四角鐵鏈卡扣、后支撐腿右、后支撐腿左、鐵鏈掛盤、后部橫梁。本吊具選取車身底盤后部的縱梁作為后支撐點,按各車型支撐位置設計兩后支撐腿,后支撐腿上部采用階梯式的支撐結構,按不同車型設計每個階梯之間的水平距離。同時,后支撐腿支撐結構左右不對稱,支撐結構與支撐腿之間的相對位置左右成交錯狀,可避開部分車型備胎箱位置,增強該支撐腿的兼容性。采用本吊具可以實現對搭載車型四輪及后裙板五處位置的固定,全面增強車體與吊具搭載的穩固程度,且由于左右后支撐腿的交錯式結構,避開了部分車型的備胎箱位置,使吊具可搭載車型的量進一步增加,能搭載各種車型。本實用新型僅使用一對后支撐腿,其設計巧妙,結構簡單,為搭載更多車型預留了大量的空間。
文檔編號C25D17/08GK202516728SQ20112053683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0日
發明者何霞, 向雪兵, 曾毅, 李軍, 歐陽汨湘 申請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