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輪壓泵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455126閱讀:37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輪壓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鐵路調車場專用的輪壓油泵,它是自能源減速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
背景技術
現有的調車減速裝置,不論氣動、電動或是液壓,一般都需要外加能源,所以均無輪壓泵這一部件。在本專利申請發明人張金玉的發明專利“節能自控停車器”(專利號為91109811.9)和ZL02206177.0號實用新型專利所公開的一種鐵路編組場自能源減速器中使用了輪壓泵,在該自能源減速裝置處于緩解狀態時,其工作油缸中的油流回儲液筒,為使這些油能夠重新送回有壓力的蓄能器,就需要有個增壓的油泵,它利用溜放車輛的輪對來驅動,故稱為輪壓泵。其結構如圖1所示,其油孔設在下部,甚至在最低處,液壓油中混入氣體在所難免,當缸體內混入氣體時排不出去,使輪壓泵變成一個好象空氣彈簧,致使車列通過時所有輪對均要碾壓輪壓泵的柱塞,一列車若按50輛計算,柱塞被碾壓200次仍會升起,而實際上,僅需幾個輪對碾壓柱塞后(一般5-6個動作)即可把儲液筒內的油送回蓄能器。上述情況造成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產生較大的噪音,并對行車形成阻力,二是可能造成柱塞不能正常工作,縮短輪壓泵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輪壓泵的缺陷,提供一種能排空輪壓泵內空氣的輪壓泵,當儲液筒中的油全部輸送回蓄能器后,使其柱塞不再升起,從而不會對行車形成阻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輪壓泵,具有一個缸體,缸體上部導向段內裝有柱塞,缸體下部的油腔段壁上開有油孔,所述的油孔設置于油腔段頂端的缸壁上。
缸體油腔段內徑大于導向段內徑,由此在內徑變化處形成一個臺階,在柱塞的下端設有凸臺,缸體下端設有底蓋,柱塞與缸體導向段內壁之間裝有密封圈。
在缸體導向段內套裝有襯套,在柱塞的下端設有凸臺,在缸體上端面設置有端蓋,柱塞與襯套之間裝有密封圈。
缸體壁一側加厚,加厚部分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進油口和出油口內分別設有單向閥并與油孔相通。
缸體外壁上設有用于和鋼軌連接的連接件。
由于本發明的油孔設置于油腔段頂端的缸壁上,這樣在車列輪對碾壓柱塞時,就會先把缸內的空氣通過出油口排出缸外,然后再把缸內的油排出缸外回到蓄能器,當把儲液筒內的油全部排出回送到蓄能器后(一般僅需5~6個動作),缸內就不會再留有空氣,柱塞也就不再升起,因此后面經過的輪對就不會再碾壓柱塞,不會對行車形成阻力,也消除了由于輪對碾壓柱塞而產生的噪音。由于只有很少的輪對碾壓柱塞,也使輪壓泵工作更為可靠,并大大延長了輪壓泵的使用壽命。由于本發明在缸體底部設置有底蓋或在上端面設置端蓋,因此裝配時可從缸體底部或上部將柱塞裝入,裝好后再擰上底蓋或裝上端蓋即可,因此裝配較簡單。


圖1是現有輪壓泵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2所示,輪壓泵的缸體1通過其外面固定的連接件6與鐵道線路上的基本軌5相連接,連接件6上具有螺柱,連接時將螺柱穿過基本軌,用平墊圈、彈簧墊圈和螺母緊固。連接件6可以與缸體外壁采用焊接或鑄造固定連接在一起使其構成輪壓泵的一部分,也可以不作為輪壓泵的組成部分,而是在安裝現場與缸體再進行焊接。缸體里面上部為導向和密封段,直徑較小,缸體上部裝有柱塞3,在柱塞3與缸體壁間裝有3-4道密封圈2,以保證柱塞3沿其內壁上下滑動時的密封。缸體內下部為油腔段,比上段內徑加大,在變徑處形成一個臺階,柱塞3的下部設有凸臺11,在柱塞向上運動時凸臺11由臺階限位,使其向上移動時不至于從缸體1中脫出。
缸體1壁上開有油孔14,油孔14設置于油腔段頂端的缸壁上。使用時,油孔14需與儲液筒和蓄能器通過單向閥及管道連接相通,為此,可把輪壓泵缸體壁的一側加厚,加厚部分設有進油口12和出油口13,進油口12內裝有進油單向閥8,出油口13內裝有出油單向閥9。進油口12通過進油單向閥8、出油口13通過出油單向閥9與油孔14相通。進油單向閥9接于儲液筒,出油單向閥8接于蓄能器。進油口、出油口及其內安裝的單向閥也可以是單獨的組件,不作為輪壓泵的一部分而作為輪壓泵的配件,在使用時與輪壓泵固定為一體或不固定為一體。
缸體下部設有底蓋7,是為裝拆柱塞所設,裝配時可從缸體底部將柱塞裝入,裝好后再擰上底蓋即可。
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與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缸體導向段和油腔段內徑基本相同,在缸體導向段內套裝有襯套10,在柱塞的下端設有凸臺11,在缸體上端面設置有端蓋15,柱塞3與襯套10之間裝有密封圈2。安裝時,柱塞3從上部裝入后再裝上端蓋15即可。
當儲液筒中有油時,靠其壓力頂開進油單向閥8流進輪壓泵,將柱塞3頂起。溜放車輛通過時,其車輪4將柱塞3壓下,使缸體下腔的油壓力升高,頂開出油單向閥9,送回蓄能器,以供整個減速裝置循環使用。柱塞動作5-6次(即輪對碾壓柱塞5-6次)以后,儲液筒中壓力降低,頂不開單向閥9,柱塞3不再升起,不會再對行車形成阻力。
權利要求
1.一種輪壓泵,具有一個缸體,缸體上部導向段內裝有柱塞,缸體下部的油腔段壁上開有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孔設置于油腔段頂端的缸壁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壓泵,其特征在于,缸體油腔段內徑大于導向段內徑,由此在內徑變化處形成一個臺階,在柱塞的下端設有凸臺,缸體下端設有底蓋,柱塞與缸體導向段內壁之間裝有密封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壓泵,其特征在于,在缸體導向段內套裝有襯套,在柱塞的下端設有凸臺,在缸體上端面設置有端蓋,柱塞與襯套之間裝有密封圈。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輪壓泵,其特征在于,缸體壁一側加厚,加厚部分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進油口和出油口內分別設有單向閥并與油孔相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輪壓泵,其特征在于,缸體外壁上設有用于和鋼軌連接的連接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輪壓泵,具有一個缸體,缸體上部導向段內裝有柱塞,缸體下部的油腔段壁上開有油孔,所述的油孔設置于與油腔段頂部位置對應的腔壁上。本發明能排空輪壓泵內的空氣,當儲液筒中的油全部輸送回蓄能器后,使其柱塞不再升起,從而不會對行車形成阻力。
文檔編號F04B9/00GK1915727SQ20061010702
公開日2007年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06年9月11日
發明者張金玉, 吳建偉 申請人:張金玉, 吳建偉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