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級潛液泵軸向力平衡及軸承潤滑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級潛液泵軸向力平衡及軸承潤滑結構,屬于潛液泵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潛液泵在運行時,葉輪入口作用入口壓力,而與葉輪入口對應的后蓋板上作用較高的出口壓力,導致葉輪上通常作用有指向入口的軸向力;由于多個葉輪軸向力疊加,多級泵上軸向力較大,一般需在末級葉輪后設置專門的軸向力平衡裝置,使泵的結構更加復雜,而且尺寸增大。另外,潛液泵在密閉容器內使用,軸承依靠低溫液體潤滑,對低溫液體的流量要求較嚴,潤滑液體過多,則損失液體多,泵效率降低,潤滑液體過少,則容易因液體氣化導致潤滑失效,使軸承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根據以上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能夠平衡軸向力且保證軸承潤滑液體的壓力及流量的多級潛液泵軸向力平衡及軸承潤滑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潛液泵軸向力平衡及軸承潤滑結構,包括在末級葉輪的后蓋板上設置的后口環和在轉軸的前軸承座中安裝的節流軸套,后口環裝配在末級導葉的內孔中,后口環外圓與末級導葉內孔之間存在第一滑動配合間隙,節流軸套位于前軸承座中前軸承的上方,節流軸套外圓與前軸承座內壁之間存在第二滑動配合間隙,在轉軸位于所述后蓋板與所述前軸承之間的部位安裝軸套,后口環與所述軸套之間形成的空腔為平衡室。
[0005]工作原理及過程:
[0006]末級葉輪出口處的壓力為泵出口壓力,是多級潛液泵壓力最高處;節流軸套外側處的壓力為泵入口壓力,是多級潛液泵壓力最低處。在壓差作用下,液體經后口環與末級導葉之間的第一滑動配合間隙,壓力降低,并流入平衡室,而后向上流經并潤滑前軸承,經節流軸套與前軸承之間的第二滑動配合間隙向外流出(流出的液體量即為潤滑流量)。平衡室壓力和潤滑流量取決于各配合間隙的阻力系數,通過調整各配合間隙的尺寸,使其具有適當的阻力系數,可以獲得所需的平衡室壓力和潤滑流量。
[0007]由于平衡室壓力低于末級葉輪入口處的壓力,使末級葉輪上作用的軸向力指向末級葉輪入口的相反側,該力可與其他葉輪上作用的指向各自入口的軸向力自動抵消,從而達到平衡軸向力的目的。
[0008]通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潛液泵軸向力平衡及軸承潤滑結構,一方面,取消了專門的軸向力平衡裝置,使得多級潛液泵結構簡化且更緊湊,便于泵的維護,另一方面,保證了軸承潤滑液體的壓力和流量,從而能夠明顯提高多級潛液泵的可靠性,并延長其使用壽命O
[000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多級潛液泵軸向力平衡及軸承潤滑結構,設計合理,通過本結構,一方面取消了專門的軸向力平衡裝置,使多級潛液泵結構更簡化、緊湊,便于泵的維護,另一方面保證了軸承潤滑液體的壓力和流量,明顯提高了多級潛液泵的可靠性,延長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末級葉輪;2、后蓋板;3、后口環;4、末級導葉;5、第一滑動配合間隙;6、前軸承座;7、前軸承;8、節流軸套;9、第二滑動配合間隙;10、轉軸;11、軸套;12、平衡室;13、末級葉輪出口 ;14、末級葉輪入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
[0014]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多級潛液泵軸向力平衡及軸承潤滑結構包括在末級葉輪I的后蓋板2上設置的后口環3和在轉軸10的前軸承座6中安裝的節流軸套8,后口環3裝配在末級導葉4的內孔中,后口環3外圓與末級導葉4內孔之間存在第一滑動配合間隙5,節流軸套8位于前軸承座6中前軸承7的上方,節流軸套8外圓與前軸承座6內壁之間存在第二滑動配合間隙9,在轉軸10位于所述后蓋板2與所述前軸承7之間的部位安裝軸套11,后口環3與所述軸套11之間形成的空腔為平衡室12。
[0015]工作原理及過程:
[0016]末級葉輪出口 13處的壓力為泵出口壓力,是多級潛液泵壓力最高處;節流軸套8外側處的壓力為泵入口壓力,是多級潛液泵壓力最低處。在壓差作用下,液體經后口環3與末級導葉4之間的第一滑動配合間隙5,壓力降低,并流入平衡室12,而后向上流經并潤滑前軸承7,經節流軸套8與前軸承7之間的第二滑動配合間隙9向外流出(流出的液體量即為潤滑流量)。平衡室12的壓力和潤滑流量取決于各配合間隙的阻力系數,通過調整各配合間隙的尺寸,使其具有適當的阻力系數,可以獲得所需的平衡室12壓力和潤滑流量。
[0017]由于平衡室12壓力低于末級葉輪入口 14處的壓力,使末級葉輪I上作用的軸向力指向末級葉輪入口 14的相反側,該力可與其他葉輪上作用的指向各自入口的軸向力自動抵消,從而達到平衡軸向力的目的。
[0018]通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潛液泵軸向力平衡及軸承潤滑結構,一方面,取消了專門的軸向力平衡裝置,使得多級潛液泵結構簡化且更緊湊,便于泵的維護,另一方面,保證了軸承潤滑液體的壓力和流量,從而能夠明顯提高多級潛液泵的可靠性,并延長其使用壽命O
【主權項】
1.一種多級潛液泵軸向力平衡及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末級葉輪(I)的后蓋板(2)上設置的后口環(3)和在轉軸(10)的前軸承座(6)中安裝的節流軸套(8),后口環(3)裝配在末級導葉(4)的內孔中,后口環(3)外圓與末級導葉(4)內孔之間存在第一滑動配合間隙(5),節流軸套(8)位于前軸承座¢)中前軸承(7)的上方,節流軸套(8)外圓與前軸承座(6)內壁之間存在第二滑動配合間隙(9),在轉軸(10)位于所述后蓋板(2)與所述前軸承(7)之間的部位安裝軸套(11),后口環(3)與所述軸套(11)之間形成的空腔為平衡室(12) 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潛液泵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級潛液泵軸向力平衡及軸承潤滑結構,包括在末級葉輪的后蓋板上設置的后口環和在轉軸的前軸承座中安裝的節流軸套,后口環裝配在末級導葉的內孔中,后口環外圓與末級導葉內孔之間存在第一滑動配合間隙,節流軸套位于前軸承座中前軸承的上方,節流軸套外圓與前軸承座內壁之間存在第二滑動配合間隙,在轉軸位于所述后蓋板與所述前軸承之間的部位安裝軸套,后口環與所述軸套之間形成的空腔為平衡室。通過上述結構,一方面取消了專門的軸向力平衡裝置,使多級潛液泵結構更簡化、緊湊,便于泵的維護,另一方面保證了軸承潤滑液體的壓力和流量,明顯提高了多級潛液泵的可靠性,延長其使用壽命。
【IPC分類】F04D29-041, F04D29-06
【公開號】CN204610352
【申請號】CN201520325503
【發明人】翟魯濤, 岳軍, 宗秀山
【申請人】淄博博山綠源燃氣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2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