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主軸軸承油潤滑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潤滑裝置,特別涉及一種主軸軸承油潤滑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巿場上多數推廣使用的液壓泵壓力油潤滑裝置適用于功率 較大,軸徑較粗、極限轉速高的重載系列軸承。這種裝置潤滑效果好, 但需配套供油設備,使用潤滑裝置復雜化,且成本較高,釆用脂潤滑 成本較低,但潤滑效果差,不可靠。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 造價低、潤滑效果好、潤滑油可自供飛濺的主軸軸承油潤滑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釆用的技術方案是主軸軸承油潤滑裝 置由上油池蓋、軸承、軸承盒上蓋、軸承底座、外透蓋、密封毛氈、 毛氈壓蓋、主軸組成,其特點是在主軸軸承左側裝有甩油盤,然后用 圓形螺母固定;在軸承盒上蓋對應甩油盤設有甩油孔,對應軸承上部 設上油池,上油池底部設上漏油道;在軸承底座上、軸承左側設下油 池通道,右側設下漏油道,軸承底座下面用平頭螺絲固定有下油池殼 體,下油池殼體上面設有下油池,下油池用下油池通道和下漏油道與 油槽相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主軸軸承兩側裝有迷宮式密封軸
承透蓋,使之密封效果好,潤滑油釆用飛濺形式對軸承有潤滑冷卻效
果,結構簡單、造價低、潤滑效果好。
以下結合附圖以實施例具體說明。
圖1是主軸軸承油潤滑裝置結構剖視圖。
圖中,l-上油池蓋;l-l-注油排氣孔;l-2-固定螺母;2-甩油孔; 3-上油池;4-上漏油道;5-軸承盒上蓋;6-軸承;7-主軸;7-1-主軸迷 宮密封槽;8-甩油盤;9-軸承底座;10-下漏油道;ll-平頭螺絲;12-下油池殼體;12-1-油堵;13-下油池;14-下油池通道;15-毛氈壓蓋; 16-密封毛氈;17-外透蓋;17-1-透蓋迷宮密封槽;18-圓形螺母;19-固定螺栓;20-油槽;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照附圖l,主軸軸承油潤滑裝置的軸承底座9下面用 平頭螺絲11固定一個下油池殼體12,在下油池殼體12中設有下油 池13,下油池13底部設有出油孔用油堵12-1堵住。在軸承底座9 上設有下油池通道14和下漏油道10。在軸承底座9上卡裝軸承6, 主軸7穿裝在軸承6中。軸承6左端裝一個甩油盤8,甩油盤8用圓 形螺母18固定。在軸承6左、右兩側留有空間后裝外透蓋17,下部 空間即為油槽20。油槽20用軸承底座9上的下油池通道14和下漏 油道IO與下油池13連通。油液面不超過圖中虛線所示位置。在主軸 7和外透蓋17上對應設迷宮式密封槽7-1和17-1。在外透蓋17外側 裝密封毛氈16,毛氈16外面用毛氈壓蓋15壓緊并用固定螺栓19固
定在外透蓋17上。在外透蓋17上端用固定螺栓19固定軸承盒上蓋 5,在軸承盒上蓋5上面用固定螺栓19固定軸承盒上蓋5,在軸承盒 上蓋5上面設有上油池3,在上蓋5中對應甩油盤8設甩油孔2,上 油池3底部設兩個上漏油道4,在軸承盒上蓋5上面用螺絲固定裝有 上油池蓋1,在上油池蓋1上面設注油排氣孔1-1,外連接固定螺母 l陽2。
主軸軸承油潤滑裝置的工作原理是主軸7上的甩油盤8在主軸 7的高速旋轉帶動下,將油槽20中的油通過甩油孔2帶到軸承盒上 蓋5和上油池蓋1之間的空間中,油落到上油池3中后通過上漏油道 4落到軸承6上,對其進行潤滑降溫,油再通過下漏油道10流入下 油池13中,往復循環。油到一個月時就會混濁,在停機時,打開油 堵12-1,將臟油放出,從上部注油排氣孔1-1注入新油。
權利要求1、一種主軸軸承油潤滑裝置,由上油池蓋(1)、軸承(6)、軸承盒上蓋(5)、軸承底座(9)、外透蓋(17)、密封毛氈(16)、毛氈壓蓋(15)、主軸(7)組成,其特征在于在主軸軸承(6)左側裝有甩油盤(8),然后用圓形螺母(18)固定;在軸承盒上蓋(5)對應甩油盤(8)設有甩油孔(2),對應軸承(6)上部設上油池(3),上油池(3)底部設上漏油道(4);在軸承底座(9)上、軸承(6)左側設下油池通道(14),右側設下漏油道(10),軸承底座(9)下面用平頭螺絲(11)固定有下油池殼體(12),下油池殼體(12)上面設有下油池(13),下油池(13)用下油池通道(14)和下漏油道(10)與油槽(20)相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潤滑裝置,特別涉及一種主軸軸承油潤滑裝置,由上油池蓋(1)、軸承(6)、軸承盒上蓋(5)、軸承底座(9)等組成,在主軸軸承(6)左側裝有甩油盤(8),然后用圓形螺母(18)固定;在軸承盒上蓋(5)對應甩油盤(8)設有甩油孔(2),對應軸承(6)上部設上油池(3),上油池(3)底部設上漏油道(4);在軸承底座(9)上、軸承(6)左側設下油池通道(14),右側設下漏油道(10),軸承底座(9)下面用平頭螺絲(11)固定有下油池殼體(12),下油池殼體(12)上面設有下油池(13),該裝置密封效果好,結構簡單、造價低、潤滑效果好。
文檔編號F16N7/24GK201202954SQ200820013719
公開日2009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25日
發明者劉鐵玉, 王慶輝 申請人:王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