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由環形活塞和槽密封圈組成的組件,用于離合器操縱裝置的從動缸,其中,環形活塞和槽密封圈在其軸向朝向彼此的端部區域中具有至少一個配對結構,所述配對結構由環形槽口和與環形槽口互補成型的環形突出部組成,所述環形突出部形狀鎖合地配合到槽中,以便使環形活塞和槽密封圈無間隙地保持在一起。
背景技術:
這種由環形活塞和槽密封圈組成的組件例如由DE 10 2013 214 370 A1已知。在該已知的組件中,在環形活塞的在軸向上朝向槽密封圈的端部區域中有一個朝向槽密封圈敞開的環形槽口,該環形槽口形成在兩個徑向上彼此間隔開的環形突出部之間,所述環形突出部中的一個突出部設置在環形活塞的徑向外側上,所述環形突出部中的另一突出部設置在環形活塞的徑向內側上。所述突出部中的每個突出部具有一個帶有整圓頂端的環形肋。這些肋的頂端在徑向上朝向彼此,并且在其之間圍成所述槽口的一個區段,該區段的徑向寬度小于該槽口的銜接到槽口底部的區段和該槽口的銜接到槽口開口的區段。槽密封圈的與環形活塞中的槽口互補成型的足部以形狀鎖合的方式配合到環形活塞的槽口中。具有徑向外部的環部分和徑向內部的環部分的密封件支架與槽密封圈相連接并且貼靠在環形活塞的具有環形活塞的環形槽口和環形突出部的端部區域上。密封件支架的徑向外部的環部分和徑向內部的環部分各自貼靠在槽密封圈的密封頸上,所述密封頸設置在密封足部與槽密封圈的一對V形地相對延伸的密封唇之間。
在離合器操縱裝置的運行中,環形活塞受到強的橫向力,該橫向力在已知組件中可導致環形活塞在其端部區域中的變形和/或導致環形活塞的傾斜,由此不再確保至少在真空下所需的環形活塞與槽密封圈之間的無間隙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由現有技術已知的缺點,并且尤其這樣來構成開篇所述類型的由環形活塞和槽密封圈組成的組件,使得在運行 中即使在真空下在環形活塞與槽密封圈之間也不出現間隙。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如下方式實現:所述槽密封圈具有至少一個在軸向上朝向環形活塞敞開的環形槽口,所述環形槽口形成在槽密封圈的兩個在徑向上彼此間隔開的環形突出部之間,所述環形突出部配合到環形活塞的環形槽口中,并且與槽密封圈的至少一個環形槽口互補成型的環形活塞的環形突出部形狀鎖合地配合到槽密封圈中的所述槽口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組件的環形活塞具有提高的穩定性,其阻止:在運行中作用到環形活塞上的橫向力使環形活塞在其端部區域中這樣地變形,使得可能在環形活塞與槽密封圈之間出現間隙。因此即使在真空下也可確保在環形活塞與槽密封圈之間的無間隙性。
優選地,環形活塞的環形突出部朝向其自由端部錐形地擴寬。而環形活塞的環形突出部朝向其自由端部的錐形擴寬可通過突出部的不同橫截面形狀來實現,優選地以燕尾形作為突出部的橫截面形狀。
代替在環形活塞上設置單件的環形突出部,環形突出部也可通過一個朝向槽密封圈敞開的環形槽被劃分成為一個徑向外部的環形突出部和一個徑向內部的環形突出部,并且,槽密封圈的一個與該環形槽互補成型的另外的環形突出部形狀鎖合地配合到該環形槽中。
在此情況下,在環形活塞的兩個突出部之間的環形槽及槽密封圈的另外的突出部可各自具有平行的側壁。但也可行是:環形槽朝向其開口錐形地擴寬,并且槽密封圈的另外的突出部朝向其自由端部錐形地變窄。在這兩種情況下,環形活塞的徑向內部的環形突出部和徑向外部的環形突出部朝向它們相應的自由端部錐形地擴寬,其中,相應突出部的錐形擴寬可以是對稱的或不對稱的。
借助一個環形槽將環形活塞上的環形突出部劃分成一個徑向外部的環形突出部和一個徑向內部的環形突出部使得提供燕尾幾何形狀的突出部變得容易,因為由此在整個構件上的壁厚可恒定地構造。
優選地,在環形活塞與槽密封圈之間設有環形的密封件支架。該密封件支架與槽密封圈的環形突出部和與環形活塞貼靠。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支架是密封圈支架。在該組件運行中可能出現真空的情況下密封件支架將槽密封圈楔緊在環形活塞上。在此情況下,密封件支架的徑向內部的環部分壓到槽密封圈的徑向內部的突出部上,并且,密封件支架的徑向外部的環部分壓到在槽密封圈的徑向外部的突出部上。
本實用新型的主題還涉及一種環形活塞,用于離合器操縱裝置的從動缸。該環形活塞具有一個端部區域,所述端部區域位于環形活塞的徑向外側與徑向內側之間、設有至少一個環形槽口和至少一個環形突出部,所述端部區域能與槽密封圈的端部區域形狀鎖合地連接,其特征在于:環形活塞在其端部區域中具有兩個在徑向上彼此間隔開的環形槽口,在這兩個環形槽口之間設有一個環形突出部,其中,所述槽口中的一個槽口被設置在環形活塞的徑向外側上,并且另一槽口被設置在環形活塞的徑向內側上。
環形活塞的環形突出部可朝向其自由端部錐形地擴寬、例如以燕尾形的方式擴寬。在環形活塞的一個變型中,該環形突出部可通過一個環形槽被劃分成一個徑向外部的突出部和一個徑向內部的突出部。該變型有利于通過鑄造制造的環形活塞的脫模。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主題涉及一種槽密封圈,用于離合器操縱裝置的從動缸的環形活塞。該槽型密封圈具有一個端部區域,所述端部區域位于槽密封圈的徑向外側與徑向內側之間、設有至少一個環形槽口和至少一個環形突出部,該端部區域能與環形活塞的端部區域形狀鎖合地連接,其特征在于:槽密封圈在其端部區域中具有兩個在徑向上彼此間隔開的環形突出部,在這兩個環形突出部之間設有一個環形槽口,其中,所述突出部中的一個突出部被設置在槽密封圈的徑向外側上,并且另一突出部被設置在槽密封圈的徑向內側上。
在權利要求書中單獨列舉的特征能以任意的、在技術上有意義的方式相互組合并且可通過說明書所說明的情況及附圖的細節來補充,其中,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的變型實施方式。
附圖說明
以下將參考附圖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及其技術領域。附圖示出特別優選的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并不被局限于此。尤其應指出:附圖和尤其所描繪的尺寸比例僅是示意性的。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對象。附圖示出:
圖1:通過離合器操縱裝置的從動缸的殼體的部分截面圖,具有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能在缸殼體的環形空間中軸向移動的、由環形活塞和槽密封圈組成的組件;
圖2:通過離合器操縱裝置的從動缸的殼體的類似的部分截面圖,具有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能在缸殼體的環形空間中軸向移動的、變型的由環形活塞和槽 密封圈組成的組件;以及
圖3:通過離合器操縱裝置的從動缸的殼體的類似的部分截面圖,具有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能在缸殼體的環形空間中軸向移動的、進一步變型的由環形活塞和槽密封圈組成的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詳細描述圖1中所示的實施例。用于機動車的離合器、尤其雙離合器的未詳細示出的操縱裝置的從動缸1具有一個環形的殼體2,環形空間3處在該殼體中。從動缸1具有一個幾何軸線4,所述幾何軸線被殼體2環繞。由環形活塞5和槽密封圈6組成的能軸向移動的組件處在該環形空間3中,該槽密封圈6與環形活塞5無間隙地連接。具有徑向外部的環部分8和徑向內部的環部分9的密封件支架7設置在環形活塞5與槽密封圈6之間。
槽密封圈6在朝向環形活塞5的端部區域中具有在軸向方向上朝向環形活塞5敞開的環形槽口10,該環形槽口形成在槽密封圈6的兩個徑向彼此間隔開的環形突出部11,12之間。在槽密封圈6中的環形槽口10在軸向上錐形對稱地朝向其開口變窄。在環形活塞5的朝向槽形密封環6的端部區域中具有環形突出部13,該環形突出部朝向其自由端部錐形地擴寬。環形活塞5的環形突出部13與槽密封圈6中的環形槽口10具有相互互補的形狀,并且,環形活塞5的環形突出部13形狀鎖合地配合到槽密封圈6的環形槽口10中。環形活塞5的環形突出部13的橫截面形狀可被稱為燕尾形。
在環形活塞5的端部區域中在其徑向外側上和在其徑向內側上各具有一個V形橫截面的環形槽口14,15,其中,徑向外部的槽口14由環形活塞5的突出部13的徑向外側壁部分地限定,并且徑向內部的槽口15由環形活塞的突出部13的徑向內側壁部分地限定。
槽密封圈6的徑向外部的環形突出部11配合到環形活塞5的徑向外部的槽口14中,并且,槽密封圈6的徑向內部的環形突出部12配合到環形活塞5的徑向內部的槽口15中。
貼靠在槽密封圈6的徑向外部的突出部11上的密封件支架7的徑向外部的環部分8將徑向外部的突出部11與環形活塞5楔緊,并且,貼靠在槽密封圈6的徑向內部的突出部12上的密封件支架7的徑向內部的環部分9將槽密封圈6的徑向內部的突出部12與環形活塞5楔緊。密封件支架7的兩個環部分也貼靠 在環形活塞5上。
槽密封圈6具有兩個V形地展開的密封唇16,17,其中,徑向外部的密封唇16貼靠在殼體2的徑向外部的內壁上,并且,徑向內部的密封唇17貼靠在殼體2的徑向內部的內壁上。在這兩個密封唇16,17之間具有一個環形槽19,該環形槽朝向壓力室20敞開,該壓力室與一個未示出的液壓管路連接。環形活塞5具有一個凸緣18,通過該凸緣使環形活塞以已知方式與未示出的離合器操縱裝置形成連接,該離合器操縱裝置例如可為雙離合器的分離軸承。
參照圖2來描述第二實施例。圖2涉及圖1中所示的由環形活塞和槽密封圈組成的組件的一個變型,其中,在圖2中與圖1中相同的附圖標記用于指示該變型組件的與圖1中所示組件的相應部分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代替圖1中所示組件的朝向其自由端部錐形擴寬的單個突出部13,在圖2所示的變型組件中在環形活塞5上設有兩個環形的突出部21,22,其中,突出部21,22中的每個朝向其相應的自由端部錐形地擴寬。這兩個環形的突出部21,22通過一個環形槽23在徑向上相互間隔開。徑向外部的突出部21形狀鎖合地到槽密封圈6的與其互補地成型的環形槽口中,所述環形槽口在槽密封圈6的朝向環形活塞5的端部區域中,并且,徑向內部的突出部21形狀鎖合地配合到槽密封圈6的與其互補地成型的環形槽口中,所述環形槽口在槽密封圈6的朝向環形活塞5的端部區域中。槽密封圈6具有一個在這兩個環形突出部11和12之間軸向定向的環形突出部24,該環形突出部形狀鎖合地配合到環形活塞5的環形槽23中。環形槽23和另外的突出部24各自具有平行的側壁。密封件支架7又以與圖1中所示組件相同的方式處在環形活塞5和槽密封圈6之間。
圖3中示出第三實施例,其中,在圖3中與圖2中相同的附圖標記用于指示該進一步變型組件的與圖2中所示組件的相應部分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圖3中所示的由環形活塞5和槽密封圈6組成的組件與圖2中所示的組件的區別僅在于:圖3中所示組件的環形槽23朝向其開口錐形對稱地擴寬。圖3中所示組件的另外的突出部24相對于圖3中所示組件的環形槽23互補地成型。與此相應地,圖3中所示組件的另外的突出部24錐形對稱地朝向其自由端部變窄。因此,圖3中所示組件的突出部24配合到圖3中所示組件的環形槽23中。圖3中所示組件的這兩個突出部21,22配合到槽密封圈6中與它們互補成型的槽口中。突出部21,22中的每個具有平行的側壁。但它們也可錐形地朝向其自由端部擴寬。在圖3中所示的組件中,密封件支架7也設置在環形活塞5與槽 密封圈6之間。
附圖標記列表
1 從動缸
2 殼體
3 環形空間
4 軸線
5 環形活塞
6 槽密封圈
7 密封件支架
8 徑向外部的環部分
9 徑向內部的環部分
10 環形槽口
11 環形突出部
12 環形突出部
13 環形突出部
14 環形槽口
15 環形槽口
16 密封唇
17 密封唇
18 凸緣
19 槽
20 壓力室
21 徑向外部的突出部
22 徑向內部的突出部
23 環形槽
24 另外的突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