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密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O型圈及其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O型圈是一種常見的密封圈,依靠O型圈的最大外徑(即外密封面)和最小內徑(即內密封面)進行徑向密封。現有技術中的O型圈通常是采用分模生產,即由上模與下模成型。現有技術中的上下模之間的分型面所產生的開模線(即飛邊、溢邊)通常與O型圈的最大外徑和最小內徑重合,即開模線處于密封面位置,O型圈的密封面上存在飛邊必然會影響密封性和增加摩擦阻力,存在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O型圈及其成型模具,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使O型圈的開模線與密封面錯開,從而消除開模線對密封面的不利影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新型O型圈,所述新型O型圈包括截面呈圓形的O型圈本體,所述O型圈本體的內、外開模線之間的連線與O型圈本體的軸線呈20°-60°交角。
作為選優,所述O型圈本體由丁腈橡膠或氟橡膠或乙丙橡膠制成。
作為選優,所述O型圈本體的內、外開模線之間的連線與O型圈本體的軸線呈45°交角。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上述新型O型圈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及設置在上模板下端面上的凸模;所述凸模上設有上型腔;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及設置在下模板上端面上與所述凸模配合的凹模,所述凹模上設有下型腔;所述上型腔與所述下型腔合模形成O型圈型腔;所述上型腔、下型腔之間的分模面與垂直面的交角呈20°-60°;所述凸模與所述凹模均以N*N排列分布。
作為選優,所述上型腔、下型腔之間的分模面與垂直面的交角呈45°。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O型圈的內外開模線與O型圈的內外密封面錯開,開模線不在內外密封面上,這樣開模線就不會干擾密封工作面,密封性能好,且內外密封面光滑無飛邊,摩擦阻力小,O型圈的磨損率低,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O型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的O型圈的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新型O型圈,所述新型O型圈包括截面呈圓形的O型圈本體(1),所述O型圈本體的內、外開模線之間的連線與O型圈本體的軸線呈45°交角。
作為選優,所述O型圈本體由丁腈橡膠制成。
如圖2所示,新型O型圈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2)及下模(3),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4)及設置在上模板下端面上的凸模(5);所述凸模上設有上型腔(6);所述下模(6)包括下模板(7)及設置在下模板上端面上與所述凸模配合的凹模(8),所述凹模上設有下型腔(9);所述上型腔(6)與所述下型腔(9)合模形成O型圈型腔;所述上型腔(6)、下型腔(9)之間的分模面與垂直面的交角呈45°;所述凸模(5)與所述凹模(8)均以3*3排列分布。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