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水龍頭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擰壞水龍頭。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水龍頭已呈現百花爭艷的局面;按材料來分,可分為鑄鐵、全塑、全銅、合金材料水龍頭等類別;按功能來分,可分為面盆、浴缸、淋浴、廚房水槽等水龍頭;按結構來分,又可分為單聯式、雙聯式和三聯式等幾種水龍頭;按開啟方式來分,可分為螺旋式、扳手式、抬起式和感應式水龍頭;按閥芯來分,可分為銅閥芯、陶瓷閥芯和不銹鋼閥芯等幾種;雖然水龍頭種類繁多,但總的發展趨勢還是朝著環保、節約及高科技的方向;其中,陶瓷類,不銹鋼類,合金類,紅外線感應水龍頭等新科技水龍頭,雖然使用效果較好,但因制作繁瑣,材料性能要求高,成本較高等因素,導致推廣起來較為困難;而螺旋升降式鑄鐵水龍頭,雖然不是高科技產品,但是符合環保、節約等要素。其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從國外引進到國內,并在國內普遍使用。其因制作加工材料易得到,使用方便,小巧靈活,價格低廉,加工時間短,成本費較低等因素,在市場上仍占據很大一部分份額,尤其在公共場所使用較為普遍,但在使用過程中很多人由于害怕關閉的不緊導致浪費水資源,就會用力擰緊水龍頭,而常規的水龍頭閥桿與螺帽接觸處車的螺紋高度往往小于或等于螺帽的高度,而這樣會使得手柄在旋轉過程中過渡擰緊時脫絲,或者螺桿端部的密封墊片磨損,尤其是公共廁所或者學校廁所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每個人的手勁大小不一樣,導致水龍頭損壞,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水龍頭容易被擰壞從而造成水資源浪費的問題,而提供的一種具有緩沖作用、結構簡單的防擰壞水龍頭。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防擰壞水龍頭,包括閥體、手柄、閥桿、封蓋、密封圈及螺帽,閥桿設置在閥體內部,閥桿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手柄、封蓋、密封圈和螺帽,螺帽與閥體通過螺紋連接,封蓋與螺帽通過螺紋連接,密封圈鑲嵌在封蓋內,以防水龍頭打開時水向上溢出,閥桿的一端與螺帽通過螺紋連接,閥桿的另一端穿過封蓋,其上設有手柄;閥體的內腔設有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第一閥座中心開設有容納閥桿穿過的孔,第二閥座中心設有出水孔,第一閥座位于螺帽下方且與螺帽之間形成第一空腔,第二閥座位于第一閥座下方且第二閥座處于閥體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第二閥座與第一閥座以及出水口之間形成第二空腔,閥桿與螺帽相連接處所車的螺紋高度大于螺帽的高度,第一空腔內的閥桿上依次套設有第一耐磨片、彈簧和橡膠墊片,閥桿在下移時帶動第一耐磨片使彈簧產生形變,且閥桿與螺帽相接觸處的閥桿直徑大于第一耐磨片的內徑,閥桿靠近底部的一端套設有一個密封墊片,所述密封墊片的直徑大于出水孔的直徑。
進一步的,所述的彈簧處于伸展狀態時的高度小于第一空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一空腔內壁上還設有一個環形限位塊,所述環形限位塊位于彈簧處于極度壓縮狀態時頂部的上方和彈簧處于伸縮狀態時頂部的下方,所述環形限位塊的內徑小于第一耐磨片的外徑。
進一步的,所述的彈簧和橡膠墊片之間還設有第二耐磨片,第二耐磨片套設在閥桿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手柄上還設有一層防滑橡膠。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在閥桿與螺帽相連接處的螺紋高度大于螺帽的高度,且在第一空腔內的閥桿上依次套設有第一耐磨片、彈簧和橡膠墊片,使得水龍頭手柄在往下擰動的過程中,避免了因為閥桿與螺帽接觸處的螺紋過短而導致的脫絲現象的發生,而且如果擰得過緊的話就必須克服彈簧的彈力,使阻力增大導致手柄不容易再擰緊;
2.由于在第一空腔內壁上還設有一個環形限位塊,環形限位塊位于彈簧處于極度壓縮狀態時頂部的上方和彈簧處于伸縮狀態時頂部的下方,環形限位塊的內徑小于第一耐磨片的外徑,這樣設置的目的可以保證手柄在向下擰時當第一耐磨片到達限位塊位置時,限位塊可以阻止閥桿進一步下移,從而達到保護密封墊片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防擰壞水龍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閥體;2、手柄;3、閥桿;4、封蓋;5、密封圈;6、螺帽;7、第一閥座;8、第二閥座;9、出水孔;10、第一空腔;11、第二空腔;12、第一耐磨片;13、第二耐磨片;14、彈簧;15、橡膠墊片;16、限位塊;17、密封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防擰壞水龍頭,包括閥體1、手柄2、閥桿3、封蓋4、密封圈5及螺帽6,閥桿3設置在閥體1內部,閥桿3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手柄2、封蓋4、密封圈5和螺帽6,螺帽6與閥體1通過螺紋連接,封蓋4與螺帽6通過螺紋連接,密封圈5鑲嵌在封蓋4內,以防水龍頭打開時水向上溢出,閥桿3的一端與螺帽6通過螺紋連接,閥桿1的另一端穿過封蓋4,其上設有手柄2;閥體1的內腔設有第一閥座7和第二閥座8,第一閥座7中心開設有容納閥桿3穿過的孔,第二閥座8中心設有出水孔9,第一閥座7位于螺帽6下方且與螺帽6之間形成第一空腔10,第二閥座8位于第一閥座7下方且第二閥座8處于閥體1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第二閥座8與第一閥座7以及出水口之間形成第二空腔11,閥桿3與螺帽6相連接處所車的螺紋高度大于螺帽6的高度,第一空腔10內的閥桿3上依次活動套設有第一耐磨片12、彈簧14和橡膠墊片15,閥桿3在下移時帶動第一耐磨片12使彈簧14產生形變,閥桿3與螺帽6相接觸處的閥桿6直徑大于第一耐磨片12的內徑,彈簧14和橡膠墊片15之間還設有第二耐磨片13,第二耐磨片13套設在閥桿3上,閥桿3靠近底部的一端套設有一個密封墊片17,密封墊片17的直徑大于出水孔9的直徑;彈簧14處于伸展狀態時的高度小于第一空腔10的高度,在第一空腔10內壁上還設有一個環形限位塊16,環形限位塊16位于彈簧14處于極度壓縮狀態時頂部的上方和彈簧14處于伸縮狀態時頂部的下方,環形限位塊16的內徑小于第一耐磨片12的外徑;手柄2上還設有一層防滑橡膠。
具體使用時,當水龍頭處于出水狀態時彈簧14是處于完全伸展的狀態,當需要關住水龍頭時,轉動手柄2向下,同時閥桿3也開始向下移動,第一耐磨片12壓緊彈簧14使其產生變形,如果進一步再擰緊,第一耐磨片12到達限位塊16位置,由于環形限位塊16位于彈簧14處于極度壓縮狀態時頂部的上方和彈簧14處于伸縮狀態時頂部的下方,且環形限位塊16的內徑小于第一耐磨片12的外徑,這樣設置可以保證手柄2在向下擰時當第一耐磨片12到達限位塊位16置時,限位塊16可以阻止閥桿3進一步下移,從而既達到了保護密封墊片17的作用,也可以保護閥桿3不從螺帽6出脫絲,水龍頭不被擰壞,由于在閥桿3與螺帽6相連接處的螺紋高度大于螺帽6的高度,且在第一空腔10內的閥桿3上依次套設有第一耐磨片12、彈簧14和橡膠墊片15,使得水龍頭手柄2在往下擰動的過程中,避免了因為閥桿3與螺帽6接觸處的螺紋過短而導致的脫絲現象的發生,而且如果擰得過緊的話就必須克服彈簧14的彈力,使阻力增大導致手柄2不容易再擰緊,既起到了緩沖作用,又保護到了水龍頭不被擰壞,節約了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