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軸類零件自動減速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生活和車間加工過程中,經常需要對一些軸類零件進行減速操作。比如說,自行車的剎車遠離,需要對自行車的前輪或后輪進行剎車時,主要就是對前輪的轉軸或后輪的轉軸進行減速,當前通常是碟剎或者吊剎來對轉軸進行減速,最終目的都是降低轉軸的轉速;又如機加工中,用于帶動刀具轉動的轉軸在加工完畢之后需要盡快將轉速減小為零的工作場合,避免加工完畢之后刀具繼續轉動而造成誤傷。現有技術中也有大量的裝置是用來降低軸類零件轉軸,但是大多存在結構復雜,維護不便不明顯的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維護方便的用于軸類零件自動減速的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用于軸類零件自動減速的裝置:包括供轉軸轉動連接的基座,基座在轉軸外圍分別通過第一鉸接點和第二鉸接點轉動連接有擺桿和推桿,擺桿上靠近轉軸外壁一端滑動連接有導向桿,導向桿上靠近轉軸外壁一端設有用于與轉軸外壁抵緊或脫開的第一橡膠層,擺桿上遠離轉軸外壁一端設有弧形齒條,基座上滑動連接有拉桿,拉桿上朝向轉軸外壁一側設有用于與弧形齒條嚙合傳動的直線齒條;擺桿上靠近轉軸一端設有供導向桿滑動的第一導套,導向桿上遠離轉軸外壁一端旋合有螺母,導向桿上套接有壓簧,壓簧位于螺母與第一導套端面之間,基座與擺桿上靠近第一導套一端連接有第一拉簧;推桿一端設有用于與轉軸外壁抵緊或脫開的第二橡膠層,另一端通過傳動桿與擺桿連接,傳動桿通過第二導套滑動連接在基座上,傳動桿一端與擺桿上靠近導向桿的端部抵緊,另一端與推桿上遠離第二橡膠層的端部抵緊,基座與推桿上靠近第二橡膠層的端部之間設有第二拉簧;推桿上靠近第二橡膠層一端旋合有用于抵緊或脫開轉軸外壁的螺釘。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弧形齒條以第一鉸接點為圓心設置。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基座上設有第三導套,拉桿滑動連接在第三導套內;拉桿上遠離直線齒條一端設有用于與第三導套端部抵緊或脫開的擋塊,擋塊上朝向第三導套端部一面設有橡膠墊。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第一拉簧一端與基座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擺桿上靠近第一導套的端部轉動連接,第一拉簧與壓簧位于擺桿的同側。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第二導套位于轉軸外圍,第二導套上設有供傳動桿滑動的通孔。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第二拉簧一端與基座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推桿上靠近第二橡膠層的端部轉動連接,第二拉簧位于推桿上背離轉軸一側。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傳動桿上用于與擺桿接觸的端部轉動連接有第一滾輪,傳動桿上用于與推桿接觸的端部轉動連接有第二滾輪。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發明一種用于軸類零件自動減速的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拉動拉桿可以帶動擺桿轉動,擺桿在轉動過程中會驅動導向桿上的第一橡膠層向轉動的轉軸靠近,直到第一橡膠層抵緊在轉軸外壁上,這樣一來通過第一橡膠層與轉軸之間接觸的摩擦力可以起到降低轉軸轉速的目的;而在擺桿轉動的同時,擺桿還會推動傳動桿沿第二導套長度方向移動以推動推桿繞第二鉸接點轉動,直到推桿上的第二橡膠層抵緊在轉軸外壁上,而第二橡膠層與轉軸接觸時的摩擦力可以更進一步地起到降低轉軸轉速,使得轉軸可以更快地將速度減為零;待轉軸速度減為零,松開拉桿,擺桿在第一拉簧的拉力作用下會自行反轉復位,擺桿會通過弧形齒條與拉桿上的直線齒條嚙合來帶動拉桿反向復位,直到拉桿上的擋塊抵靠在第三導套上為止,而橡膠墊可以起到緩沖減震的目的,還可以避免擋塊與第三導套接觸發出噪音;第二拉簧的拉力可以帶動推桿始終抵靠在傳動桿上,進而使得傳動桿始終抵靠在擺桿上;另外,在擺桿端部設置供導向桿滑動的第一導套,第一導套與導向桿之間設有壓簧可以起到緩沖減震的作用,即將導向桿端部的第一橡膠層與轉軸外壁接觸瞬間的剛性沖擊轉化成柔性沖擊,也就是說,第一橡膠層與轉軸外壁接觸之后還可以沿第一導套滑動一個距離,直到第一導套端部推著第一橡膠層抵靠在轉軸外壁上為止;傳動桿兩端的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可以減小傳動桿兩端部與擺桿、推桿之間發生相對移動時的摩擦力,使得整個裝置的傳動更加平順穩定;還有,通過旋轉螺釘可以防止擺桿、推桿將轉軸轉速減小為零后發生卡死而不能復位的情況,也就是說,一旦推桿或擺桿相對于轉軸外壁發生卡死,那么可以通過旋轉螺釘來給推桿與轉軸之間施加作用力以驅動推桿相對于轉軸發生移動,進而推動擺桿反轉復位。總之,通過拉動拉桿可以同時帶動擺桿和推桿轉動,從而使得擺桿上的第一橡膠層與推桿上的第二橡膠層與轉軸外壁抵緊以對轉軸的轉動造成阻力,進而起到減小轉軸轉速的目的;此外,整個裝置的結構簡單且實用,維修起來也相當方便。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維護方便的用于軸類零件自動減速的裝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用于軸類零件自動減速的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用于軸類零件自動減速的裝置中第一橡膠層、第二橡膠層與轉軸外壁脫離時的示意圖。
圖中所示:1、轉軸,2、基座,3、第一鉸接點,4、第二鉸接點,5、擺桿,6、推桿,7、導向桿,8、第一橡膠層,9、弧形齒條,10、拉桿,11、第一導套,12、壓簧,13、螺母,14、第二橡膠層,15、傳動桿,16、第二導套,17、第二拉簧,18、螺釘,19、第三導套,20、擋塊,21、橡膠墊,22、第一拉簧,23、第一滾輪,24、第二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本發明用于軸類零件自動減速的裝置包括供轉軸1轉動連接的基座2,即轉軸1轉動連接在基座2上,基座2可以安裝在驅動轉軸1轉動的電動工具上,基座2在轉軸1外圍分別通過第一鉸接點3和第二鉸接點4轉動連接有擺桿5和推桿6,擺桿5上靠近轉軸1外壁一端滑動連接有導向桿7,導向桿7上靠近轉軸1外壁一端設有用于與轉軸1外壁抵緊或脫開的第一橡膠層8,擺桿5上遠離轉軸1外壁一端設有弧形齒條9,基座2上滑動連接有拉桿10,拉桿10上朝向轉軸1外壁一側設有用于與弧形齒條9嚙合傳動的直線齒條;擺桿5上靠近轉軸1一端設有供導向桿7滑動的第一導套11,導向桿7上遠離轉軸1外壁一端旋合有螺母13,導向桿7上套接有壓簧12,壓簧12位于螺母13與第一導套11端面之間,基座2與擺桿5上靠近第一導套11一端連接有第一拉簧22;推桿6一端設有用于與轉軸1外壁抵緊或脫開的第二橡膠層14,另一端通過傳動桿15與擺桿5連接,傳動桿15通過第二導套16滑動連接在基座2上,傳動桿15一端與擺桿5上靠近導向桿7的端部抵緊,另一端與推桿6上遠離第二橡膠層14的端部抵緊,基座2與推桿6上靠近第二橡膠層14的端部之間設有第二拉簧17;推桿6上靠近第二橡膠層14一端旋合有用于抵緊或脫開轉軸1外壁的螺釘18。螺釘18上用于與轉軸1外壁接觸一端套接有蓋帽,該蓋帽由橡膠材料制成,這樣可以避免螺釘18端部與轉軸1外壁接觸時產生噪音,也可以防止螺釘18端部與轉軸1外壁接觸時破壞轉軸1外壁的表面。其中,推桿6下端為了適合實際工作場合的需要制作成彎折狀,如圖所示。
弧形齒條9以第一鉸接點3為圓心設置,這樣一來可以確保擺桿5繞第一鉸接點3轉動是弧形齒條9轉動的圓心也是第一鉸接點3,避免弧形齒條3與拉桿10上的直線齒條發生運動干涉。
基座2上設有第三導套19,拉桿10滑動連接在第三導套19內;拉桿10上遠離直線齒條一端設有用于與第三導套19端部抵緊或脫開的擋塊20,擋塊20上朝向第三導套19端部一面設有橡膠墊21。其中,擋塊20起到一個限位的作用,在拉桿10向右移動復位時擋塊20可以抵靠在第三導套19的左端部限位。
第一拉簧22一端與基座2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擺桿5上靠近第一導套11的端部轉動連接,第一拉簧22與壓簧12位于擺桿5的同側。
第二導套16位于轉軸1外圍,第二導套16上設有供傳動桿15滑動的通孔,從而可以確保傳動桿15沿第二導套16長度方向滑動。
第二拉簧17一端與基座2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推桿6上靠近第二橡膠層14的端部轉動連接,第二拉簧17位于推桿6上背離轉軸1一側。
傳動桿15上用于與擺桿5接觸的端部轉動連接有第一滾輪23,傳動桿15上用于與推桿6接觸的端部轉動連接有第二滾輪24。
工作原理:首先,在圖2狀態下,轉軸1工作結束而由于慣性繼續轉動,此時,給拉桿10施加向左的作用力以驅動拉桿10向左移動;
拉桿10向左移動過程中會帶動直線齒條向左移動,拉桿10上的直線齒條通過與擺桿5上端的弧形齒條9嚙合以帶動擺桿5逆時針轉動,進而使得擺桿5下端的導向桿7和第一橡膠層8向轉軸1外壁靠近,并且擺桿5下端會撐開第一拉簧22;在第一橡膠層8接觸轉軸1外壁瞬間會使得壓簧12受到擠壓變形,直到第一導套11推著第一橡膠層8抵靠在轉軸1外壁為止,此時憑借著第一橡膠層8與轉軸1外壁之間的摩擦力可以對轉軸1起到減速的作用;
在擺桿5逆時針轉動的同時,擺桿5下端會推著傳動桿15向右移動,傳動桿15左端第一滾輪23會相對于擺桿5下端部滾動;傳動桿15右端部推著推桿6繞第二鉸接點4發生順時針轉動,推桿6順時針轉動時會拉開第二拉簧17變形,那么推桿6下端的第二橡膠層14會靠近轉軸1,直到第二橡膠層14抵靠在轉軸1外壁上,這樣一來,憑借第二橡膠層14與轉軸1外壁之間的摩擦力也會起到降低轉軸1轉速的作用。通過兩個橡膠層與轉軸1外壁接觸摩擦以降低轉軸1的轉速,即呈現圖1的狀態。
在轉軸1轉速減為零之后,操作人員只需松開拉桿10即可,推桿6在第二拉簧17的拉力作用下會繞第二鉸接點4發生逆時針轉動復位,而推桿6上端在逆時針轉動時會推著傳動桿15向左移動復位;而擺桿5即受到第一拉簧22拉力作用,又受到傳動桿15推力作用而繞第一鉸接點3發生順時針轉動復位,在擺桿5順時針轉動時會通過弧形齒條9來帶動拉桿10向右移動復位。
在實際操作中,一旦發生擺桿5、推桿6相對于轉軸1發生卡死現象時,操作人員可以旋轉螺釘18來驅動推桿6繞第二鉸接點4轉動,即螺釘接觸轉軸1外壁之后會擴大推桿6與轉軸1外壁之間的間隙。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權利要求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及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