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楔密封扣合式逆向止動軸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逆向止動軸承,尤其是一種高承載、高沖擊、高防護的逆向止動軸承。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現如今的軸承加工制造來說,軸承的種類已經較多,一些特殊用途的軸承也使用較為廣泛,尤其是離合器用的一種楔塊式逆向止動軸承,在洗衣機行業中使用尤為突出,通過逆向止動軸承的楔合,解楔來實現洗衣機的洗滌、脫水等工作。逆向止動軸承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通過楔塊6、外圈1、內圈2、彈簧7四者相互運動實現止動功能,隨著洗衣機的逐步更新換代、從家用小容量、逐漸向工業大容量洗衣機轉型升級,使用環境也越加惡劣,高沖擊、高防護、高承載大容量工業洗衣機成為了發展趨勢,因而對逆向止動軸承提出了更高的承載、密封、壽命要求。
[0003]圖1是本發明改進后的結構。而現有的逆向止動軸承為一側鋼球另一側楔塊的止動結構,這種止動機構在止動時主要依靠一側(有楔塊的那一側)承受止動力,導致套圈(夕卜圈和內圈)變成喇叭狀,楔塊接觸套圈,也由線接觸變為點接觸,大大降低了楔合及承載能力;另一方面,現有的機構對套圈、楔塊間楔合面的直線度、垂直度、同軸度要求高,導致了逆向止動軸承楔合時楔合性不穩定,楔合位置不斷變化,易出現逆向止動失效現象。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雙楔密封扣合式逆向止動軸承,采用雙側楔塊,在楔合過程中避免產生套圈變成喇叭狀情形,避免了楔塊與套圈產生點接觸,降低了結構對套圈、楔塊間楔合面的直線度、垂直度、同軸度高要求,雙楔面將楔塊數量提高了一倍提高了承載能力,保證了接觸可靠性,提高了楔合能力,降低了噪音,延長了使用壽命。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雙楔密封扣合式逆向止動軸承,包括外圈、內圈,以及位于外圈和內圈之間的保持器,在保持器中設有能夠滾動的鋼球,在保持器的上下側面各設置數個楔塊槽口和彈簧槽口,楔塊槽口和彈簧槽口內分別設置楔塊和彈簧,彈簧頂住保持器和楔塊,使楔塊與外圈、內圈接觸,逆向楔合,順向解楔;上固定蓋和下固定蓋分別裝配在保持器的上下側面,保證了楔塊和彈簧均在工作位置。
[0005]進一步地,在保持器的球兜位置開設有儲油口,同時還設置倒角。
[0006]進一步地,保持器由上保持器和下保持器扣合而成。
[0007]更進一步地,下保持器的內側設有錐形卡扣,上保持器的內側設有卡槽。
[0008]更進一步地,上固定蓋和下固定蓋分別與上保持器和下保持器的上、下外側面扣入口 ο
[0009]進一步地,鋼球設置于保持器的周面中間部位。
[0010]進一步地,本發明的逆向止動軸承還包括安裝在軸承上下側面的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按壓入外圈和內圈的防塵槽中。
[0011]本發明具有下述優點:
(I)本發明中的雙楔扣合式尼龍保持器裝置可以通過扣合的方式使上下合為一個整體,并且保證了功能結構完整,壓縮了保持器裝置所需的空間。
[0012](2)本發明多排楔塊大幅增加了逆向止動軸承止動力,提高了楔合能力、可靠性,降低了噪音,延長了使用壽命。
[0013](3)本發明中的雙楔扣合式尼龍保持器裝置結構簡單、可靠,具有可行性,保證鋼球的持續潤滑性,同時具有扣合固定蓋等功能部件。
[0014](4)本發明采用雙面密封結構,結構更加緊湊的情況下保證了密封性。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組成示意圖。
[0016]圖2為本發明的密封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發明的保持器的扣合示意圖。
[0018]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
[0019]圖5為本發明的保持器儲油槽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21]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提出的雙楔密封扣合式逆向止動軸承,包括外圈1、內圈2、鋼球3、上保持器4、下保持器5、楔塊6、彈簧7、上固定蓋8、下固定蓋9、上密封圈11和下密封圈10。
[0022]上保持器4和下保持器5扣合形成保持器100,其中,上保持器4和下保持器5都采用尼龍材質。上保持器4和下保持器5與鋼球3、外圈1、內圈2互扣為整體,保持器100位于外圈I和內圈2之間。鋼球3位于保持器100中,能夠滾動,使得外圈1、內圈2可以相對轉動。
[0023]現有技術中,保持器周面的一側為鋼球,另一側為楔塊,有楔塊的那一側承受止動力,導致套圈(外圈和內圈)變成喇叭狀。圖1中,對此缺陷進行了結構改進,將鋼球3設置于保持器100的周面中間部位,而在保持器100的上下側面各設置數個楔塊槽口和彈簧槽口,楔塊槽口和彈簧槽口內分別設置楔塊6和彈簧7,彈簧7頂住保持器100和楔塊6,使楔塊6與外圈1、內圈2接觸,逆向楔合,順向解楔;上固定蓋8和下固定蓋9分別與上保持器4和下保持器5的上、下外側面扣合,保證了楔塊6和彈簧7均在工作位置。
[0024]上保持器4和下保持器5的結構如圖3和圖4所示,下保持器5的內側設有錐形卡扣501,上保持器4的內側設有卡槽401。保持器100由上保持器4和下保持器5通過錐形卡扣501與卡槽401扣合而成,使得鋼球3在軸承中間,兩側均布有楔塊6,即將普通的單列楔合變成多列楔合的裝置,大幅提高承載性能,有效降低單個楔塊6承受的表面接觸強度。下保持器5采用了錐形卡扣結構,這種卡扣因存在一定角度作為引導,易進入并且可以自動調整最終位置,扣合牢固可靠極難脫開。上下保持器互扣為一個整體,即起到了常規保持器的作用,又具有雙面等分楔塊的作用,同時固定了彈簧位置,又可扣合上、下固定蓋;又將所有限位部件通過自身扣合的方式成為了一個整體。
[0025]上述雙楔扣合式尼龍保持器裝置可以通過扣合的方式使上下合為一個整體,并且保證了功能結構完整,壓縮了保持器裝置所需的空間。
[0026]本發明還設計有雙面密封結構,軸承上下側面分別設有上密封圈11和下密封圈10,上密封圈11和下密封圈10按壓入外圈I和內圈2的防塵槽中。圖2中,上密封圈11和下密封圈10的外徑邊緣壓入外圈防塵槽21中,內徑邊緣壓入內圈防塵槽22中。上密封圈11和下密封圈10都是復合結構,內側為鋼片,鋼片外覆蓋橡膠。采用了雙面密封結構可以有效防止洗衣機內水汽侵入軸承內部,延長了軸承使用壽命。
[0027]本發明中兩側楔塊總長度不低于現有技術中的單側楔塊長度;從而降低了單個楔塊承受的表面接觸強度,使得楔塊不會超過材料的極限屈服強度;雙楔塊在楔合過程中避免產生套圈變成喇叭狀,避免了楔塊與套圈產生點接觸,降低了的結構對套圈、楔塊間楔合面的直線度、垂直度、同軸度高要求,雙楔面將楔塊數量提高了一倍提高了承載能力,保證了接觸可靠性,提高了楔合能力,降低了噪音,延長了使用壽命。
[0028]作為進一步的改進,如圖5所示,在保持器100的球兜位置開設有儲油口 12,同時還設置倒角13。保持器球兜設置了儲油槽,保證了鋼球3和滾道間有油膜的持續包覆,又防止了保持器可能因存在毛刺產生的扣合不到位的問題;另外在尖銳處設置了圓角,有效的避免了扣合時可能對鋼球產生的劃傷。
[0029]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中的鋼球是本領域的一個技術名詞,但不限定于鋼球3的材質一定為鋼,其通常是鋼質,但也可以為其它硬質材料。
【主權項】
1.一種雙楔密封扣合式逆向止動軸承,包括外圈(1)、內圈(2),以及位于外圈⑴和內圈(2)之間的保持器(100),其特征在于: 在保持器(100)中設有能夠滾動的鋼球(3),在保持器(100)的上下側面各設置數個楔塊槽口和彈簧槽口,楔塊槽口和彈簧槽口內分別設置楔塊(6)和彈簧(7),彈簧(7)頂住保持器(100)和楔塊(6),使楔塊(6)與外圈(1)、內圈(2)接觸,逆向楔合,順向解楔;上固定蓋⑶和下固定蓋(9)分別裝配在保持器(100)的上下側面,保證楔塊(6)和彈簧(7)均在工作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楔密封扣合式逆向止動軸承,其特征在于: 在保持器(100)的球兜位置開設有儲油口(12),同時還設置倒角(13)。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楔密封扣合式逆向止動軸承,其特征在于: 保持器(100)由上保持器(4)和下保持器(5)扣合而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楔密封扣合式逆向止動軸承,其特征在于: 下保持器(5)的內側設有錐形卡扣(501),上保持器(4)的內側設有卡槽(401)。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楔密封扣合式逆向止動軸承,其特征在于: 上固定蓋(8)和下固定蓋(9)分別與上保持器(4)和下保持器(5)的上、下外側面扣入口 ο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楔密封扣合式逆向止動軸承,其特征在于: 鋼球(3)設置于保持器(100)的周面中間部位。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楔密封扣合式逆向止動軸承,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安裝在軸承上下側面的上密封圈(11)和下密封圈(10),上密封圈(11)和下密封圈(10)按壓入外圈⑴和內圈(2)的防塵槽中。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雙楔密封扣合式逆向止動軸承,包括軸承外圈、內圈、鋼球,在所述軸承外圈、內圈、鋼球之間有雙楔扣合式尼龍保持器,在保持器的兩側各設置數個楔塊槽口和彈簧槽口,楔塊槽口和彈簧槽口內分別設置楔塊和彈簧,彈簧頂住保持器和楔塊,使楔塊與外圈、內圈接觸,逆向楔合,順向解楔;上固定蓋和下固定蓋分別裝配在保持器的上下側面,保證了楔塊和彈簧均在工作位置。鋼球在軸承中間,兩側均布有數個楔塊,彈簧使得楔塊始終受力均勻穩定,鋼球與保持器扣合處采用特殊設計,保證鋼球的持續供油性,并且采用了雙面密封結構可以有效防止洗衣機內水汽侵入軸承內部,從而既滿足了更高的載荷要求,又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噪音,延長了使用壽命。
【IPC分類】F16D41-064, F16C32-00, F16C33-66, F16C33-38, F16C33-78
【公開號】CN104728305
【申請號】CN201510165683
【發明人】吳林強, 沈柯, 陳立, 程明月, 楊偉, 李德林
【申請人】無錫華洋滾動軸承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