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的制作方法_2

文檔序號:9991946閱讀:來源:國知局
r占圓弧段DE的圓弧 曲率半徑^的關系為:
所述漸開線段AB由漸開線段AE'和漸開線段E'B組 成,所述漸開線段AE'與漸開線段EF關于軸線III完全對稱。
[0053] 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端面齒槽齒形的漸開線段AB為所述非完全對稱漸 開線齒輪3端面齒形與第一漸開線齒輪1的端面齒形相嚙合的漸開線段,所述非完全對稱 漸開線齒輪3端面齒槽齒形的漸開線段EF為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端面齒形與第 二漸開線齒輪2的端面齒形相嚙合的漸開線段。
[0054] 所述點B的坐標(_xb,yb)滿足如下公式I和II:


[0082] 上述公式、方程式中,m、a分別表示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的端面模數和 端面壓力角;z、Zl、Z2分別表示為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第一漸開線齒輪1和第二 漸開線齒輪2的齒數;ral、ra2分別表示第一漸開線齒輪1和第二漸開線齒輪2的齒頂圓直 徑;&1、 &2分別表示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與第一漸開線齒輪1的中心距和所述非完 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與第二漸開線齒輪2的中心距;rb、rf分別表示所述非完全對稱漸 開線齒輪3的端面齒槽齒形的左齒面漸開線起始點半徑、端面齒槽齒形的右齒面漸開線起 始點半徑和齒根圓半徑;^分別表示圓弧段BC和圓弧段DE的圓弧曲率半徑。
[0083] 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的漸開線段AB和漸開線段EF上的點坐標方程可由 機械工業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磨齒工作原理》中的公式1-27確定。
[0084] 舉例:一種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及相嚙合的第一漸開線齒輪和第二漸開線齒 輪,其參數為m= 7、a=20°Nz=SGNZ1=I^z2=Slral=GgjTNra2=SIASTNa1 = 157、a2= 402,rf= 85. 88。
[0085] 第一步,建立坐標系,以齒槽的對稱軸線為y軸,垂直于y軸且與齒根圓相切的直 線為X軸,
[0086] 第二步,確定所述點B的坐標(_xb,yb)、點E的坐標(xe,ye)及圓弧段BC和圓弧段 DE的方程。
[0087] 所述點B的坐標(_xb,yb)按如下公式I和II計算:
[0088] 將參數代入公式I和II計算得出:
[0089]點B的坐標(_xb,yb)為(-4. 977, 3. 692)

[0114] 其中,S2取上述方程的求解最小值為4. 137
[0117] 此時圓弧段BC的圓弧曲率半徑^是圓弧段DE的圓弧曲率半徑r2的2. 43倍,因 此該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齒牙左右側具有不同的齒根彎曲強度,且圓弧段BC側所在的 齒牙側具有更高的齒根彎曲強度。
【主權項】
1. 一種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端面齒槽齒形包括漸 開線段AB、圓弧段BC、直線段CD、圓弧段DE和漸開線段EF,其特征在于: 所述漸開線段AB和漸開線段EF相對于軸線III不完全對稱,所述軸線III為非完全對稱 漸開線齒輪(3)的端面齒槽的兩側齒廓之間的分度圓圓弧MN所對圓心角的角平分線,點A 和點F分別是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的端面齒槽齒形的左、右齒面的齒頂點,點B為所 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端面齒槽齒形的左齒面的漸開線起始點,點E為所述非完全 對稱漸開線齒輪(3)端面齒槽齒形的右齒面的漸開線起始點, 所述直線段⑶與軸線III垂直且與齒根圓相切,所述圓弧段BC與直線段⑶和直線I相 切,所述圓弧段DE與直線段⑶和直線II相切,所述直線I是過點B且與漸開線段AB相切 的切線,所述直線II是過點E且與漸開線段EF相切的切線, 以軸線III為y軸,垂直于y軸且與齒根圓相切的直線為X軸,所述點B的坐標為(_xb, yb),所述點E的坐標為(xe,ye),所述圓弧段BC的圓弧曲率半徑為 Γι,圓弧段DE的圓弧曲 率半徑r2,且r# r 2; 則當yb> y』寸,所述圓弧段BC的圓弧曲率半徑r占圓弧段DE的圓弧曲率半徑r 2的 關系為:所述漸開線段EF由漸開線段EB'和漸開線段B' F組成,所述漸開 線段B' F和漸開線段AB關于軸線III完全對稱, 當yb< ^時,所述圓弧段BC的圓弧曲率半徑r 1與圓弧段DE的圓弧曲率半徑r 2的關 系為:;所述漸開線段AB由漸開線段AE'和漸開線段E'B組成,所述漸開線 段AE'與漸開線段EF關于軸線III完全對稱。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 線齒輪(3)端面齒槽齒形的漸開線段AB為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端面齒形與第 一漸開線齒輪(1)的端面齒形相嚙合的漸開線段,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端面齒 槽齒形的漸開線段EF為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端面齒形與第二漸開線齒輪(2) 的端面齒形相嚙合的漸開線段。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其特征在于:所述點B的坐標 (_xb,yb)滿足如下公式I和II :所述點E的坐標(Xe,yJ滿足如下公式III和IV :所述圓弧段BC的方程為:其中,81取方程式II的求解最大值;所述圓弧段DE的方程為:上述公式、方程式中,m、α分別表示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的端面模數和端 面壓力角;Z、Zp Z2分別表示為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第一漸開線齒輪(1)和第 二漸開線齒輪(2)的齒數;ral、ra2分別表示第一漸開線齒輪(1)和第二漸開線齒輪(2)的 齒頂圓直徑; &1、&2分別表示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與第一漸開線齒輪(1)的中心 距和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與第二漸開線齒輪(2)的中心距;r b、re、rf分別表示 所述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3)的端面齒槽齒形的左齒面漸開線起始點半徑、端面齒槽齒 形的右齒面漸開線起始點半徑和齒根圓半徑;^、^分別表示圓弧段BC和圓弧段DE的圓弧 曲率半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齒輪端面齒槽齒形包括漸開線段AB、圓弧段BC、直線段CD、圓弧段DE和漸開線段EF,AB和EF相對于軸線Ⅲ不完全對稱,所述軸線Ⅲ為端面齒槽的兩側齒廓之間的分度圓圓弧所對圓心角的角平分線,點A和點F分別是非完全對稱漸開線齒輪的端面齒槽齒形的左、右齒面的齒頂點,點B為端面齒槽齒形的左齒面的漸開線起始點,點E為端面齒槽齒形的右齒面的漸開線起始點,直線段CD與軸線Ⅲ垂直且與齒根圓相切,圓弧段BC與直線段CD和直線Ⅰ相切,圓弧段DE與直線段CD和直線Ⅱ相切。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左右齒面獲得不同的齒根彎曲強度。
【IPC分類】F16H55/08
【公開號】CN204900740
【申請號】CN201520390892
【發明人】顏力, 吳全衡, 劉忠偉, 文超
【申請人】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6月8日
當前第2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