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齒輪箱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齒輪箱試驗臺。
背景技術:
行星齒輪箱在新產品開發和產品出廠時應進行負載試驗,試驗時,將相同規格的2臺齒輪箱安裝在試驗臺上,采用輸出齒輪嚙合方式進行負載試驗。不同規格的行星齒輪箱的輸出齒輪的齒數、模數、直徑、變位系數、厚度等參數均不同,為保證輸出齒輪正確嚙合,目前是針對不同規格的齒輪箱設計相應的試驗臺,一個型號負載試驗臺只能用于一種規格的行星齒輪進行負載試驗。
不同規格的行星齒輪箱,其輸出齒輪的齒數、模數、直徑、變位系數、厚度均不相同,其嚙合的中心距也不相同,行星齒輪箱進行負載試驗時,要保證輸出齒輪嚙合中心距尺寸和齒厚對齊,需要針對于每種規格齒輪箱設計新的試驗臺,由于新設計的負載試驗臺無通用性,試驗臺型號多,不便于管理,利用率低。在負載試驗時,試驗臺要保證輸出齒輪正確嚙合,導致試驗臺設計精度高,生產工藝步驟多,且生產周期長,加工成本高。
因此,如何提高試驗臺的通用性,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齒輪箱試驗臺,以提高試驗臺的通用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齒輪箱試驗臺,包括架撐輸出端嚙合配合的第一齒輪箱和第二齒輪箱的支架,以及設置于所述支架兩側的電機墊塊;
所述支架包括支座,和設置于所述支座上,架撐所述第一齒輪箱的輸出端的第一架撐板和架撐所述第二齒輪箱的輸出端的第二架撐板;
所述第一齒輪箱的第一輸出齒輪和所述第二齒輪箱的第二輸出齒輪嚙合于所述第一架撐板和所述第二架撐板之間。
優選地,在上述齒輪箱試驗臺中,所述電機墊塊包括第一電機墊塊,其上設置有連接所述第一齒輪箱的輸入端的驅動電機;和第二電機墊塊,其上設置有連接所述第二齒輪箱的輸入端的加載電機。
優選地,在上述齒輪箱試驗臺中,設置于所述第一架撐板和/或所述第二架撐板上,對所述第一輸出齒輪和所述第二輸出齒輪的嚙合中心距進行調整的連接法蘭,所述連接法蘭上開設由架撐所述齒輪箱的輸出端的安裝孔。
優選地,在上述齒輪箱試驗臺中,所述第一架撐板上設置有第一連接法蘭,所述第一連接法蘭上設置有架撐所述第一齒輪箱的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架撐板上開設有安裝所述第一連接法蘭的第一法蘭安裝孔;
所述第二架撐板上設置有第二連接法蘭,所述第二連接法蘭上設置有架撐所述第二齒輪箱的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二架撐板上開設有安裝所述第二連接法蘭的第二法蘭安裝孔。
優選地,在上述齒輪箱試驗臺中,所述第一安裝孔偏心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法蘭上,所述第二安裝孔偏心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法蘭上,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的中心距為所述第一輸出齒輪和所述第二輸出齒輪的嚙合中心距。
優選地,在上述齒輪箱試驗臺中,所述第一架撐板和所述第二架撐板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齒輪箱的輸出齒輪的最大齒厚。
優選地,在上述齒輪箱試驗臺中,所述齒輪箱包括輸出齒輪的中心距由小到大不同尺寸的多個,所述第一連接法蘭和所述第二連接法蘭包括對應不同規格的所述齒輪箱的齒輪嚙合中心距的多組。
優選地,在上述齒輪箱試驗臺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座上,對所述第一架撐板和所述第二架撐板嚙合方向的兩側進行支撐的第一加強板和第二加強板。
本發明提供的齒輪箱試驗臺,包括架撐輸出端嚙合配合的第一齒輪箱和第二齒輪箱的支架,以及設置于支架兩側的電機墊塊。支架包括支座,和設置于支座上,架撐第一齒輪箱的輸出端的第一架撐板和架撐第二齒輪箱的輸出端的第二架撐板。第一齒輪箱的第一輸出齒輪和第二齒輪箱的第二輸出齒輪嚙合于第一架撐板和第二架撐板之間。支架由其上設置的第一架撐板和第二架撐板,同時對第一齒輪箱和第二齒輪箱進行安裝支撐,同時將第一齒輪箱和第二齒輪箱的輸出端的第一輸出齒輪和第二輸出齒輪,相互嚙合布置,通過驅動一個齒輪箱,通過嚙合結構即可驅動另一齒輪箱轉動,支架的兩側設置電機墊塊,其上可布置電機對兩臺齒輪箱進行負載試驗。通過支座可以同時對兩臺齒輪箱通過嚙合方式進行負載試驗,從而可以通過一個試驗臺對不同規格的齒輪箱進行負載試驗,提高了其通用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齒輪箱試驗臺連接齒輪箱的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齒輪箱試驗臺連接齒輪箱的結構俯視圖;
圖3為圖1中齒輪箱試驗臺的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支架結構俯視圖;
圖5為圖1中齒輪箱試驗臺的連接法蘭示意圖;
圖6為圖5中連接法蘭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齒輪箱試驗臺,提高了試驗臺的通用性。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6所示,1為本發明提供的齒輪箱試驗臺連接齒輪箱的結構主視圖;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齒輪箱試驗臺連接齒輪箱的結構俯視圖;圖3為圖1中齒輪箱試驗臺的支架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支架結構俯視圖;圖5為圖1中齒輪箱試驗臺的連接法蘭示意圖;圖6為圖5中連接法蘭的俯視圖。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齒輪箱試驗臺,包括架撐輸出端嚙合配合的第一齒輪箱104和第二齒輪箱204的支架,以及設置于支架兩側的電機墊塊。支架包括支座1,和設置于支座1上,架撐第一齒輪箱104的輸出端的第一架撐板2和架撐第二齒輪箱204的輸出端的第二架撐板3。第一齒輪箱104的第一輸出齒輪110和第二齒輪箱204的第二輸出齒輪210嚙合于第一架撐板2和第二架撐板3之間。支架由其上設置的第一架撐板2和第二架撐板3,同時對第一齒輪箱104和第二齒輪箱204進行安裝支撐,同時將第一齒輪箱104和第二齒輪箱204的輸出端的第一輸出齒輪110和第二輸出齒輪210,相互嚙合布置,通過驅動一個齒輪箱,通過嚙合結構即可驅動另一齒輪箱轉動,支架的兩側設置電機墊塊,其上可布置電機對兩臺齒輪箱進行負載試驗。通過支座可以同時對兩臺齒輪箱通過嚙合方式進行負載試驗,從而可以通過一個試驗臺對不同規格的齒輪箱進行負載試驗,提高了其通用性。
在本案一具體實施例中,電機墊塊包括第一電機墊塊101,其上設置有連接第一齒輪箱104的輸入端的驅動電機102;和第二電機墊塊201,其上設置有連接第二齒輪箱204的輸入端的加載電機202。根據行星齒輪箱的試驗要求,對齒輪箱進行負載試驗,本實施例中,第一齒輪箱104和第二齒輪箱204的輸出齒輪相互嚙合,第一齒輪箱104的輸入端伸出到第一電機墊塊101位置,第二齒輪箱204的輸入端伸出到第二電機墊塊201位置,第一齒輪箱104與驅動電機102連接,驅動電機102和第一齒輪箱104的輸入軸由聯軸器103連接。第二齒輪箱204與加載電機202連接,加載電機202和第二齒輪箱204的輸入軸之間同樣由聯軸器203連接,通過驅動電機102驅動第一齒輪箱104,加載電機202提供給試驗負載,從而完成對第一齒輪箱104和第二齒輪箱204的負載試驗。
在本案一具體實施例中,設置于第一架撐板2和/或第二架撐板3上,對第一輸出齒輪110和第二輸出齒輪210的嚙合中心距進行調整的連接法蘭,連接法蘭上開設由架撐齒輪箱的輸出端的安裝孔。齒輪箱因其規格不同,不同的齒輪箱的中心距不同,因此導致相嚙合的第一齒輪箱104和第二齒輪箱204之間,在需要對不同規格的齒輪箱進行負載試驗時,需要對支架的支撐位置進行調整,為了進一步提高支架使用通用性,將齒輪箱和架撐板的連接端,設置一連接法蘭,連接法蘭和架撐板為可拆卸結構,齒輪箱安裝于連接法蘭的安裝孔上。安裝孔在連接法蘭上的位置,可根據不同齒輪箱的中心距規格,調整安裝孔在連接法蘭上的開設位置,通過調換不同的連接法蘭,實現對第一輸出齒輪和第二輸出齒輪的嚙合中心距的調整。連接法蘭可設置于第一架撐板上,也可以設置于第二架撐板上,當然,也可以在第一架撐板和第二架撐板上均設置連接齒輪箱的連接法蘭,通過對連接法蘭上安裝孔位置的不同,適應不同規格的齒輪箱負載試驗的需要。
優選地,第一架撐板2上設置有第一連接法蘭4,第一連接法蘭4上設置有架撐第一齒輪箱104的第一安裝孔41,第一架撐板2上開設有安裝第一連接法蘭4的第一法蘭安裝孔。在第一架撐板2上設置第一連接法蘭4,通過開設于其上的第一安裝孔41,第一連接法蘭4與第一架撐板2可拆卸。
第二架撐板3上設置有第二連接法蘭5,第二連接法蘭5上設置有架撐第二齒輪箱204的第二安裝孔,第二架撐板3上開設有安裝第二連接法蘭5的第二法蘭安裝孔。第二齒輪箱204與第二架撐板3的連接同樣采用第二連接法蘭5的連接結構,第二連接法蘭5連接于第二架撐板3上,第二齒輪箱204通過第二連接法蘭5與第二架撐板3連接。
第一齒輪箱104的端部設置與第一連接法蘭4連接的安裝座,通過螺釘105和墊片106實現二者的穩定連接。第一連接法蘭4和第一架撐板2通過螺釘107和墊片108固接,保證第一連接法蘭4和第一架撐板2的穩定連接。
第二齒輪箱204的端部設置與第二連接法蘭5連接的安裝座,通過螺釘205和墊片206實現二者的穩定連接。第二連接法蘭5和第二架撐板3通過螺釘207和墊片208固接,保證第二連接法蘭5和第二架撐板3的穩定連接。
在本案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安裝孔41偏心設置于第一連接法蘭4上,第二安裝孔偏心設置于第二連接法蘭5上,第一安裝孔41和第二安裝孔的中心距為第一輸出齒輪110和第二輸出齒輪210的嚙合中心距。第一安裝孔41在第一連接法蘭4上的開設位置,以及第二安裝孔在第二連接法蘭5上的安裝位置,可以根據第一齒輪箱104和第二齒輪箱204的嚙合中心距進行調整。第一安裝孔41偏心設置于第一連接法蘭4上,第二安裝孔偏心設置于第二連接法蘭5上,安裝孔偏心的結構設計,使得第一安裝孔41和第二安裝孔的中心可相互靠近或相互遠離,從而使得二者的中心距可進行大小調節,通過設置不同的連接法蘭的規格,在針對不同的齒輪箱進行負載試驗時,僅需對支架上的第一連接法蘭4和第二連接法蘭5選擇適應于第一齒輪箱104和第二齒輪箱204嚙合中心距的對應的連接法蘭型號,通過在支架上進行第一連接法蘭和第二連接法蘭的更換,即可進行負載試驗。
通過第一安裝孔41在第一連接法蘭4上的偏心設置,第二安裝孔在第二連接法蘭5上的偏心設置,可針對不同規格的齒輪箱設置不同規格的連接法蘭組,提高了支架的通用性,降低了支架的制造成本。使用連接法蘭適應不同齒輪箱嚙合中心距的規格需要,僅需要制備不同的連接法蘭,即適應了齒輪箱的要求。連接法蘭結構簡單,易于設計,加工工序少,從而降低了試驗臺的生產成本,生產周期降低,滿足了客戶和生產的需要。
在本案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架撐板2和第二架撐板3之間的間距l大于齒輪箱的輸出齒輪的最大齒厚b。第一架撐板2和第二架撐板3分別架撐第一齒輪箱104和第二齒輪箱204,第一齒輪箱104的第一輸出齒輪110伸出第一架撐板2的支撐端面,第二齒輪箱204的第二輸出齒輪210伸出第二架撐板3的支撐端面,第一輸出齒輪110和第二輸出齒輪210在第一架撐板2和第二架撐板3之間嚙合,由于第一輸出齒輪110和第二輸出齒輪210相互嚙合,并在第一架撐板2和第二架撐板3之間相互轉動,需要預留二者的自動轉動空間,將第一架撐板2和第二架撐板3之間的間距l設置大于齒輪箱的輸出齒輪的最大齒厚b,因此對于任意規格的齒輪箱,第一架撐板2和第二架撐板3之間的間距l均可滿足對第一齒輪箱和第二齒輪箱的嚙合需要。
在本案一具體實施例中,齒輪箱包括輸出齒輪的中心距由小到大不同尺寸的多個,第一連接法蘭4和第二連接法蘭5包括對應不同規格的齒輪箱的齒輪嚙合中心距的多組。齒輪箱根據其規格的不同,其輸出齒輪的中心距包括多組,根據使用環境的不同,中心距由大到小包含不同的規格。適應對不同規格的齒輪箱的負載試驗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連接法蘭的通用性,根據不同規格的齒輪箱的嚙合中心距,將齒輪箱進行分類,對應地,第一連接法蘭和第二連接法蘭適應不同嚙合中心距設置為多個連接法蘭的組合,在進行齒輪箱負載試驗時,僅需選用不同的連接法蘭組與支架進行安裝即可,從而便于對連接法蘭的安裝和使用,極大的縮短了試驗臺的加工周期,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本案一具體實施例中,還包括設置于支座上,對第一架撐板2和第二架撐板3嚙合方向的兩側進行支撐的第一加強板6和第二加強板7。第一架撐板2和第二架撐板3豎直布置,為了保證二者的架撐強度,避免第一齒輪箱104和第二齒輪箱204在傳動過程中,造成第一架撐板2或第二架撐板3在板面方向上發生彎折,在支座上設置第一加強板6和第二加強板7,第一架撐板2和第二架撐板3在一側均與第一加強板6相抵,在另一側均與第二加強板7相抵,通過支座1和第一加強板6、第二加強板7,實現對第一架撐板2和第二架撐板3的穩定支撐。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