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包括殼體和位于殼體中的液體袋,其中殼體內設置有平行布置并且相互隔開的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其中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在殼體中限定加熱腔;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均形成回環彎折平面體構型,其中液體袋位于加熱腔中,并且具有回環彎折液體流路。本發明通過平行布置并且相互隔開的金屬板設計、以及形成回環彎折平面體構型的加熱絲和液體袋設計以加快灌注液熱量的吸收;還通過在設置多處溫度傳感器并通過溫度控制單元進行宏觀和微觀調控來實現灌注液溫度的精確控制,以達到溫度提升速度快、過沖小、靜態誤差小的效果。
【專利說明】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用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醫用灌注泵用加熱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在實施臨床外科手術過程中,會有一些諸如煙霧、被切除的組織、滲血、滲液等污染物、附著物產生以及局部高溫的情況出現,就需要在手術過程中用溶液對手術部位進行實時清洗,因而醫用灌注泵被應用于臨床外科手術中,這種醫用灌注泵對灌注液的溫度、壓力、流速具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廣泛使用的醫用灌注泵,一方面大多沒有加熱裝置,需要時只是將提前加熱好的液體進行灌注,這會使得進入患者體內的灌注液的溫度難以控制,同時當進入患者體內灌注液的溫度低于安全值范圍時,大量的灌注液沖洗會帶走患者身體熱量引起患者體溫過低,導致手術中患者體溫下降或術后患者低體溫所引起的并發癥。例如申請號為200420044633.4、名稱為“醫用灌注泵”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即公開了這種流量可控但溫度不可控的醫用灌注設備。二來沒有壓力、流速控制裝置,無法對沖洗液進行精確的流速控制和壓力控制,使手術過程中的沖洗操作控制頗為費時費力,嚴重影響手術的進程。
[0003]為解決恒溫控制這一問題,例如申請號為201020135532.3、名稱為“溫控醫用灌注泵”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外科手術用的溫控醫用灌注泵,通過對加熱器的加熱同時對蠕動泵的流量進行控制解決灌注液低于人體溫度的缺陷,保證灌注液體溫度為人體溫度。申請號為200810106317.8、名稱為“自控醫用灌注泵及其控制方法”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醫用灌注泵及用其對灌注液進行溫度控制的電路。這兩種技術方案或許可以實現對灌注液的溫度控制,但結構都較為復雜,對溫度變化速度、過沖量控制等問題都未涉及。
[0004]為解決流速、壓力控制問題,例如申請號為02249349.2、名稱為“醫用沖洗設備”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通過氣體腔壓出儲液的沖洗器,能夠自動供液、恒壓沖洗,但是通過儲液罐提供沖洗液,故只適用于泌尿外科微創手術、膀胱沖洗等用液量不大的手術,對需要持續不停沖洗且需液量大的手術便不能適用,且本實用新型亦不可對壓力和流速實現精確化控制;例如200420009239.7、名稱為“醫用沖洗器”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也公開了一醫用沖洗設備,其控制流速和壓力是通過流量開關設置的,并在前端配以噴水嘴以控制流水的形狀,這種設備只能進行簡單的手術沖洗,對精確化要求高的手術便不再適用。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欲解決以上恒溫控制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對醫用灌注泵輸出的灌注液進行恒溫控制的加熱裝置,該裝置能夠更好地控制灌注泵最終的出水溫度,具有溫度提升速度快、過沖小、靜態誤差小等特點。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包括殼體和位于殼體中的液體袋,其中殼體內設置有:
[0007]平行布置并且相互隔開的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其中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在殼體中限定加熱腔;
[0008]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均形成回環彎折平面體構型,分別位于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外側并與之平行隔開;以及第一隔熱層和第二隔熱層,分別位于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外側并與之平行隔開,其中液體袋位于加熱腔中,并且具有回環彎折液體流路。
[0009]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接收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產生的熱量加熱,使得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產生的熱量能夠更加均勻地分布,從而使液體袋能夠均勻加熱。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這種回環彎折平面體構型可以最大限度增加加熱絲的長度,增加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的受熱面積,有利于快速提升溫度。液體袋用于裝載灌注液,為軟質材料制作,呈回環彎折液體流路設置以增加灌注液在加熱腔內的加熱時間,有利于液體袋里的灌注液充分快速吸收熱量,提升加熱速度;此外,液體袋將灌注液與加熱裝置隔離,可以避免加熱裝置污染灌注液。加熱裝置內的對稱的發熱結構可以使液體袋上下兩面同時受熱,提升加溫速度。第一隔熱層和第二隔熱層用于將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產生的熱量與殼體隔絕,以減少熱量的散失。
[0010]其中液體袋具有進液口和出液口,進液口處設置有進液口溫度傳感器,出液口處設置有出液口溫度傳感器,并且加熱腔中部也設置有加熱腔溫度傳感器。進液口溫度傳感器、出液口溫度傳感器、加熱腔溫度傳感器用于對灌注液的溫度進行實時監測;這種監測方式可以監測到灌注液進、出加熱腔的溫度,通過溫度控制單元計算進出水的溫度差,根據進入加熱腔的流量大小,可以得到灌注液加熱所需要的熱量;根據該所需熱量、灌注液流經加熱腔的流量大小、比熱容等數據,可以計算出加熱絲的實時加熱功率。現有技術中,一般溫度監控設備都沒有監控加熱腔的內部溫度,直接通過灌注液出入加熱腔的溫差就可以計算出加熱絲的加熱功率,這種加熱方式因加熱絲的熱量散失和傳熱阻隔效率會有所降低,導致液體袋實際吸收的熱量比計算得到的要小,溫度控制不夠精確,出現靜態誤差大的問題。監控加熱腔內中部的溫度,一來可以得到與液體袋最為接近處的傳熱溫度,可認為是液體袋的表面溫度,此處測量的溫度值可以準確的計算液體袋實際正在吸收的熱量;二來精確測量并計算灌注液僅在加熱腔內加熱所需的熱量,可以實現加熱絲的發熱功率的微調,從而精確的控制加熱絲的加熱功率,達到減小誤差,解決靜態誤差大的問題。
[0011]本加熱裝置還包括溫度控制單元,分別接收來自進液口溫度傳感器、出液口溫度傳感器和加熱腔溫度傳感器的溫度信號,并根據所接收的溫度信號,控制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的加熱功率,以使來自出液口溫度傳感器的溫度信號保持為預設值。
[0012]進一步的,進液口外接有進入導管接頭,用于連接與液體源連通的進入導管;出液口外接有排出導管接頭,用于連接將已加熱液體排出的排出導管。進入導管接頭和排出導管接頭內徑不變,兩端外徑逐漸增大,進液口一端與進入導管、出液口一端與排出導管都形成過盈配合,且接頭外表面經過磨砂處理。這樣既可以保持灌注液流動狀態不變,又可以保證連接的密封性。
[0013]進一步的,其中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間隔3?5mm。間隙設置成3?5mm是為了減少熱量傳輸的損失,盡可能的將熱量全部傳輸到液體袋上,避免誤差,達到靜態誤差小的技術效果。試驗中5mm為效果最佳。
[0014]進一步的,其中液體袋中的液體流路的橫截面面積不大于19.6mm2。在此橫截面為此數據時液體流路的直徑即為5mm。
[0015]進一步的,其中液體袋中的液體流路的總長不小于2.84m。這種長度的液體流路才足以保證加熱絲對液體袋內的灌注液充分加熱。
[0016]同時,殼體為長方體。隔熱層、加熱絲和金屬板之間緊密結合。這種緊密結構同樣有利于減少熱量傳輸的損失。
[0017]進入導管接頭和排出導管接頭用304不銹鋼材料制成。304不銹鋼鋼材具有優異的導熱性能和耐化學腐蝕性。為了盡量精確測量流經接頭的灌注液的溫度,減少誤差,接頭材料的導熱性也是十分關鍵的。
[0018]此外、溫度傳感器為PT100型鉬熱電阻溫度傳感器。PT100型鉬熱電阻溫度傳感器有利于準確測量灌注液的溫度,減少誤差。
[0019]本加熱裝置是通過以下控制方法控制溫度的,具體步驟包括
[0020]I)設定的灌注液輸出溫度為Tset ;
[0021]2)溫度宏觀控制:在某個特定時刻,溫度控制單元根據灌注液入口處的溫度Tin與設定值Tset之間的差值,以及測量得到的加熱腔溫度Tmid與設定值Tset之間的差值,確定加熱腔在該時刻應該得到的溫度Tmid’,溫度控制單元向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輸出控制信號C,來促使加熱腔溫度Tmid逐漸靠近Tmid’ ;
[0022]3)溫度微觀控制:溫度控制單元根據灌注液出口處的溫度值Tout與設定溫度Tset之間的差值,在控制信號C的基礎上輸出修正控制信號C’,直至灌注液的輸出溫度為設定溫度Tset。
[0023]其中,Tin為灌注液入口處測量的溫度,Tout為灌注液出口處測量的溫度,Tmid為實時監測到的加熱腔溫度,C為溫度控制單元輸出的控制信號,C’為溫度控制單元輸出的修正控制信號。
[0024]這種溫度控制方法通過宏觀控制可以實現溫度的快速上升;通過微觀控制的微調,可以實現輸出灌注液的溫度過沖小、靜態誤差小的效果,最終使得輸出水的溫度平穩的在設定溫度。
[0025]其中,溫度控制單元是通過控制與第一加熱絲、第二加熱絲相連的繼電器的通斷頻率來控制加熱腔的加熱功率。通過通斷頻率控制加熱功率可以使加熱絲的發熱狀態更加平滑,防止溫度變化過沖過大。
[0026]本發明加熱裝置通過平行布置并且相互隔開的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設計、以及形成回環彎折平面體構型的加熱絲和液體袋設計以加快灌注液熱量的吸收,提高溫度提升速率;本發明方法通過在進/出水口及金屬板上設置溫度傳感器并通過溫度控制單元進行宏觀和微觀調控來實現灌注液溫度的精確控制,以達到溫度提升速度快、過沖小、靜態誤差小的效果。
[0027]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醫用灌注式沖洗器以解決灌注沖洗過程中水壓、流速控制等缺陷問題,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0028]一種醫用灌注式沖洗器,包括微處理模塊、蠕動泵和與蠕動泵連接的傳動裝置,微處理模塊連接蠕動泵并設定蠕動泵輸出灌注液(或沖洗液)的壓力和流速;蠕動泵輸出的不同壓力和流速的灌注液由傳動裝置排出;以及
[0029]與微處理模塊連接的鍵盤模塊、顯示模塊、傳感器模塊、報警模塊;[0030]鍵盤模塊用于向微處理模塊輸入控制信號以設定蠕動泵輸出的灌注液的溫度、壓力和流速;
[0031]顯示模塊用于接收并顯示微處理模塊發出的由蠕動泵輸出的灌注液的溫度、壓力和流速參數;
[0032]傳感器模塊包括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流速傳感器,分別用于檢測灌注液的輸出時的溫度、壓力和流速,并將檢測到的信號傳送至微處理模塊;
[0033]報警模塊用于接收當輸出的灌注液溫度、壓力超出預警值時微處理模塊發出的警示信號并發出光或(和)聲音信號。
[0034]還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加熱裝置和溫度控制單元,溫度控制單元連接微處理模塊,并接收來自傳感器模塊發出的溫度信號,并將所接收的溫度信號反饋給微處理模塊,微處理模塊根據設定的溫度值向溫度控制單元發出控制信號控制加熱裝置的加熱功率使輸出的灌注液的溫度信號保持為預設值,同時通過蠕動泵輸出。
[0035]壓力傳感器和流速傳感器均位于蠕動泵的出水口處,可以實時的對沖洗液的實際出液壓力P和實際出液流速V進行檢測,檢測的值上傳給微處理器模塊,微處理器模塊將P和V的值與設定值相比較,從而實時通過閉環控制蠕動泵,保證了實際出液壓力和實際出液流速均為設定值,保證了恒定出液壓力和恒定出液流速;
[0036]鍵盤模塊、顯示模塊、傳感器模塊、報警模塊、加熱裝置及蠕動泵通過向微處理模塊發送和接收信號實現信息的交互。
[0037]溫度傳感器如前文所述的設置在加熱腔內加熱的液體袋的進水口、出水口及加熱腔內,并為PTioo型鉬熱電阻溫度傳感器。
[0038]壓力傳感器和流速傳感器設置在沖洗器導管管壁處,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沖洗器導管管壁的壓力P (rnmHg);流速傳感器用于檢測沖洗器導管中流過的灌注液流速V (ml/min)。
[0039]還包括電源模塊,用于給沖洗器各模塊提供電力。
[0040]優選地,鍵盤模塊包括矩陣鍵盤和沖洗開關,矩陣鍵盤向微處理器模塊輸入出液壓力、出液流速調節信號,以設定蠕動泵的出液壓力、出液流速;沖洗開關向微處理器模塊輸入開關信號以控制蠕動泵的開關。
[0041]優選地,矩陣鍵盤為2*2的矩陣鍵盤,包括流速功能按鍵、流速選擇按鍵、壓力功能按鍵和壓力選擇按鍵;流速功能按鍵、壓力功能按鍵用于向微處理器模塊輸入出液流速、出液壓力調節信號;流速選擇按鍵、壓力選擇按鍵用于向微處理器模塊輸入初始出液流速、初始出液壓力信號。
[0042]顯示模塊可以為例如IXD顯示屏,用于顯示沖洗器的控制參數,如流入沖洗器的灌注液的溫度Tin (°C),流出沖洗器的灌注液的溫度Tout (°C),灌注液的實際流速V (ml/min)以及沖洗器導管壁的壓力P (mmHg)。
[0043]優選地,報警模塊可以包括例如蜂鳴器和發光二極管,用于當沖洗器導管管壁壓力過大或沖洗液溫度過高時,由蜂鳴器發出聲音報警和通過發光二極管發出光線報警。
[0044]優選地,微處理模塊可以為例如Atmel公司生產的AVR ATmega32型單片機;
[0045]優選地,流速傳感器為電磁式流速傳感器。
[0046]優選地,初始出液流速可以設定為例如200ml/min或400ml/min。[0047]優選地,初始出液壓力可以設定為例如100mmHg、200mmHg、300mmHg或400mmHg。在不同的手術中或對不同的部位組織進行沖洗操作時,所需要的沖洗液壓力、流速均有很大的區別,兩檔流速設置和四檔壓力之間共有8種組合,通過調節它們之間的組合方式,使得本發明可以適用于多種手術以及多個部位組織的沖洗。本發明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沖洗器通過微處理模塊處理交互傳送的信息、控制蠕動泵輸出流速、壓力恒定的灌注液,并設置溫度控制單元,使加熱裝置可以輸出溫度恒定的灌注液,同時具備較好的人機交互效果及具有溫度、壓力檢測和過溫過沖報警功能。該裝置能夠組合設置多組不同的水壓和流速,并結合恒溫控制的加熱裝置,使沖洗流速達到恒壓、恒速、恒溫的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8]圖1是本發明可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49]圖2是本發明可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的加熱腔的結構示意圖;
[0050]圖3是本發明可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的加熱絲的結構示意圖;
[0051]圖4是本發明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沖洗器的功能模塊結構示意圖;
[0052]圖5是本發明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沖洗器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53]圖6是本發明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沖洗器一個實施例的壓力、流速控制流程示意圖;
[0054]圖7是本發明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沖洗器一個實施例的溫度控制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5]下面結合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0056]如圖1?3所述:本發明的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包括殼體9和位于殼體9中的液體袋I,其中殼體9內設置有:
[0057]平行布置并且相互隔開的第一金屬板121和第二金屬板122,其中第一金屬板121和第二金屬板122在殼體9中限定加熱腔2 ;
[0058]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均形成回環彎折平面體構型,分別位于第一金屬板121和第二金屬板122外側并與之平行隔開;以及第一隔熱層101和第二隔熱層102,分別位于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外側并與之平行隔開,其中液體袋I位于加熱腔2中,并且具有回環彎折液體流路。
[0059]第一金屬板121和第二金屬板122接收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產生的熱量加熱,使得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產生的熱量能夠更加均勻地分布,從而使液體袋I能夠均勻加熱。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這種回環彎折平面體構型可以最大限度增加加熱絲的長度,增加第一金屬板121和第二金屬板122的受熱面積,有利于快速提升溫度。液體袋I用于裝載灌注液,為軟質材料制作,呈回環彎折液體流路設置以增加灌注液在加熱腔2內的加熱時間,有利于液體袋I里的灌注液充分快速吸收熱量,提升加熱速度;此外,液體袋I將灌注液與加熱腔2隔離,可以避免加熱腔2污染灌注液。加熱腔2內的對稱的第一金屬板121和第二金屬板122結構可以使液體袋I上下兩面同時受熱,提升加溫速度。第一隔熱層101和第二隔熱層102用于將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產生的熱量與殼體9隔絕,以減少熱量的散失。[0060]其中液體袋I具有進液口 31和出液口 32,進液口 31處設置有進液口溫度傳感器61,出液口 32處設置有出液口溫度傳感器62,并且加熱腔2中部也設置有加熱腔溫度傳感器7。進液口溫度傳感器61、出液口溫度傳感器62、加熱腔溫度傳感器7用于對灌注液的溫度進行實時監測;這種監測方式可以監測到灌注液進、出加熱腔2的溫度,通過溫度控制單元148計算進出水的溫度差,根據進入加熱腔2的流量大小,可以得到灌注液加熱所需要的熱量;根據該所需熱量、灌注液流經加熱腔2的流量大小、比熱容等數據,可以計算出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的實時加熱功率。現有技術中,一般溫度監控設備都沒有監控加熱腔2的內部溫度,直接通過灌注液出入加熱腔2的溫差就可以計算出加熱絲的加熱功率,這種加熱方式因加熱絲的熱量散失和傳熱阻隔效率會有所降低,導致液體袋I實際吸收的熱量比計算得到的要小,溫度控制不夠精確,出現靜態誤差大的問題。監控加熱腔2內上的溫度,一來可以得到與液體袋I最為接近處的傳熱溫度,可認為是液體袋I的表面溫度,此處測量的溫度值可以準確的計算液體袋I實際正在吸收的熱量;二來精確測量并計算灌注液僅在加熱腔2內加熱所需的熱量,可以實現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的發熱功率的微調,從而精確的控制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的加熱功率,達到減小誤差,解決靜態誤差大的問題。
[0061]本加熱裝置還包括溫度控制單元148,分別接收來自進液口溫度傳感器61、出液口溫度傳感器62和加熱腔溫度傳感器7的溫度信號,并根據所接收的溫度信號,控制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的加熱功率,以使來自出液口溫度傳感器62的溫度信號保持為預設值。溫度控制單元148是通過控制與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的繼電器13的通斷頻率來控制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的加熱功率的。
[0062]進液口 31外接有進入導管接頭51,用于連接與液體源連通的進入導管;出液口 32外接有排出導管接頭52,用于連接將已加熱液體排出的排出導管。進入導管接頭51和排出導管接頭52內徑不變,兩端外徑逐漸增大,進液口 31 —端與進入導管接頭51、出液口 32一端與排出導管接頭52都形成過盈配合,且進入導管接頭51和排出導管接頭52外表面經過磨砂處理。這樣既可以保持灌注液流動狀態不變,又可以保證連接的密封性。進液口溫度傳感器61設置在進入導管接頭51上,出液口溫度傳感器62設置在排出導管接頭52上。
[0063]第一金屬板121和第二金屬板122間隔H為3?5_。間隙H設置成3?5_是為了減少熱量傳輸的損失,盡可能的將熱量全部傳輸到液體袋I上,避免誤差,達到靜態誤差小的技術效果。試驗中5mm為效果最佳。
[0064]其中液體袋I中的液體流路的橫截面面積不大于19.6mm2。在此橫截面要求下,液體流路的直徑不超過5mm。
[0065]其中液體袋I中的液體流路的總長不小于2.84m。這種長度的液體流路才足以保證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對液體袋I內的灌注液充分加溫。
[0066]同時,殼體9為長方體。
[0067]進入導管接頭51和排出導管接頭52用304不銹鋼材料制成。304不銹鋼鋼材具有優異的導熱性能和耐化學腐蝕性。為了盡量精確測量流經進入導管接頭51和排出導管接頭52的灌注液的溫度,減少誤差,材料的導熱性也是十分關鍵的。
[0068]此外、進液口溫度傳感器61、出液口溫度傳感器62、加熱腔溫度傳感器7為PT100型鉬熱電阻溫度傳感器。PTlOO型鉬熱電阻溫度傳感器有利于準確測量灌注液的溫度,減少誤差。
[0069]下面再結合試驗數據對恒溫加熱裝置進行描述,本實施例中發明人設定的灌注泵輸出的灌注液流速為200mL/min ;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0070]I)設定的灌注液輸出溫度為Tset=36°C ;
[0071]2)溫度宏觀控制步驟:在時刻0,灌注泵傳送以200mL/min的流速向加熱腔2。溫度控制單元148根據感測得到的進液口 31處的溫度Tin為29°C與Tset之間的差值,以及測量得到的加熱腔2的溫度Tmid為28.7 V,其與設定值Tset之間的差值,確定加熱腔2在該時刻應該達到的溫度Tmid’,溫度控制單元148向繼電器13發出控制信號C,使繼電器13通過相應的通斷頻率控制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的加熱狀態,進而來促加熱腔
2的溫度Tmid逐漸靠近Tmid’ ;
[0072]3)溫度微觀控制步驟:同時,溫度控制單元148根據出液口 32處的溫度值Tout為28.8°C與設定溫度Tset之間的差值,在控制信號C的基礎上輸出修正控制信號C’,使繼電器13再次改變相應的通斷頻率控制第一加熱絲111和第二加熱絲112的加熱狀態。
[0073]4)直至第70?80秒,灌注液的輸出溫度為設定溫度Tset=36°C。具體數據如下表:
[0074]表1:恒溫控制試驗溫度檢測表
[0075]?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醫用灌注泵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包括殼體和位于殼體中的液體袋,其中殼體內設置有: 平行布置并且相互隔開的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其中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在殼體中限定加熱腔; 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均形成回環彎折平面體構型,分別位于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外側并與之平行隔開;以及 第一隔熱層和第二隔熱層,分別位于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外側并與之平行隔開, 其中液體袋位于加熱腔中,并且具有回環彎折液體流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其中液體袋具有進液口和出液口,進液口處設置有進液口溫度傳感器,出液口處設置有出液口溫度傳感器,并且加熱腔中部也設置有加熱腔溫度傳感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還包括溫度控制單元,分別接收來自進液口溫度傳感器、出液口溫度傳感器和加熱腔溫度傳感器的溫度信號,并根據所接收的溫度信號,控制第一加熱絲和第二加熱絲的加熱功率,以使來自出液口溫度傳感器的溫度信號保持為預設值。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進液口外接有進入導管接頭,用于連接與液體源連通的進入導管;出液口外接有排出導管接頭,用于連接將已加熱液體排出的排出導管。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其中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間隔3?5mm 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其中液體袋中的液體流路的橫截面面積不大于19.6mm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恒溫控制加熱裝置,其中液體袋中的液體流路的總長不小于.2.84m。
【文檔編號】G05D23/30GK103777661SQ201410010276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9日
【發明者】楊昱峰, 葛斌, 嚴榮國, 李小霞, 楊池 申請人:上海躍進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上海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