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開關,尤其是一種翹板開關。
背景技術:
開關是一種電路控制中常見的電子元件,其用于控制電路的開或閉,翹板開關是開關中較為常見的,其廣泛應用在飲水機、跑步機、電腦音箱、電瓶車、摩托車、離子電視機、咖啡壺、排插、按摩機等,主要是家用電器之類的用的比較多,翹板開關主要是按壓按鈕來控制動觸片導通或斷開兩個端子的一種開關,通過兩個端子的通斷實現電器的控制。
一般的翹板開關包括殼體,殼體上鉸接有按鈕,殼體上設有動觸片、正極端子和負極端子,按鈕與動觸片聯動,端子是由平板材料沖壓而成,其與殼體通過注塑的方式實現兩者的固定安裝,然后再將端子折彎用于接線,動觸片用于控制兩個端子的導通或斷開。上述技術方案存在的問題:端子與殼體通過注塑的方式實現兩者的固定安裝,還需將端子折彎處理,影響加工的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翹板開關,其端子通過插接的方式與殼體固定,結構簡單,加工效率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翹板開關,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鉸接有按鈕,所述殼體上設有動觸片、正極端子和負極端子,按鈕與動觸片聯動,所述殼體內設有腔體,所述腔體的底面設有兩個及以上的直槽,所述正極端子和負極端子分別固定插設在直槽中,所述正極端子和負極端子上分別設有與腔體的底面抵接配合的肩階。
通過上述方案可知,正極端子和負極端子分別插設在殼體的直槽中,正極端子和負極端子分別與直槽的內壁抵接或是過盈配合,便于端子與直槽固定,端子上肩階的設置,可以防止端子在穿插直槽時,脫離直槽,便于定位安裝,這種端子裝配方式,將端子插設在殼體的直槽中,結構簡單,裝配便捷,可通過自動機插針,加工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是:所述正極端子和負極端子的窄側面上分別設有階梯壁,所述階梯壁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兩個第一端面之間的距離大于兩個第二端面之間的距離,第一端面與第二端面通過斜面連接。
通過上述方案可知,端子的窄側面上設置階梯壁,兩個第二端面之間的距離小于直槽的長度,便于端子伸出腔體,斜面起到導向作用,從第二端面平穩過渡到第一端面,兩個第一端面之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直槽的長度,使得第一端面與直槽的內壁相抵觸,便于端子的固定安裝。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是:所述正極端子上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底面設有凸緣,所述動觸片包括抵觸部與轉動部,所述抵觸部插設在安裝槽上,所述抵觸部與凸緣相抵觸,所述轉動部可繞凸緣擺動,所述按鈕上設有驅動動觸片擺動的驅動結構,所述轉動部上設有動觸點,動觸點與負極端子抵觸或分離實現正極端子和負極端子的導通或斷開。
通過上述方案可知,正極端子上設有安裝槽,便于動觸片的安裝定位,動觸片的抵觸部與安裝槽上的凸緣抵觸配合,并且動觸片的轉動部繞凸緣擺動,按鈕進行按壓時,按鈕上的驅動結構會帶動動觸片進行擺動,使得動觸片的動觸點與負極端子抵觸或分離,實現開關的導通或斷開。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是:所述動觸片呈U形設置,其包括有兩個轉動部,所述動觸片設置在轉動部靠近負極端子的一側,所述抵觸部對應凸緣位置設有內凹弧面,所述凸緣抵觸在內凹弧面上。
通過上述方案可知,凸緣抵觸在內凹弧面上,當動觸片擺動時,凸緣的端面可沿內凹弧面滑移,使得動觸片擺動更加順暢,結構穩定。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是:所述驅動結構包括兩個設置在按鈕上的擺臂,所述擺臂延伸至動觸片的轉動部,所述動觸片的轉動部抵接在兩個擺臂之間,擺臂與動觸片的轉動部的抵觸配合實現按鈕帶動動觸片擺動。
通過上述方案可知,動觸片的兩個轉動部分別抵接在兩個擺臂之間,當兩個擺臂擺動時,其可帶動動觸片擺動,從而實現按鈕與動觸片的聯動,便于按鈕驅動開關閉合或斷開。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是:所述負極端子上固定或一體設置有靜觸點,所述靜觸點可與動觸點抵觸配合。
通過上述方案可知,負極端子上的靜觸點可與動觸點相抵觸,便于正極端子與負極端子的相互導通。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是:所述按鈕上設有氖燈,所述殼體上還設有燈端子,所述腔體的底面還固定或一體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置于燈端子與正極端子之間。
通過上述方案可知,按鈕上設置氖燈,其通過燈端子導通,開關閉合,燈亮;開關斷開,燈滅,正負端子在導通或關閉時,會產生電火花,燈端子與正極端子之間設有隔板,其可用于遮擋電火花,不會影響燈的正常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設置是:所述殼體的中部設有鉸接座,所述按鈕上設有與鉸接座鉸接配合的鉸接軸,所述擺臂分別設置在鉸接軸的兩側,所述動觸片置于鉸接軸的下方。
通過上述方案可知,殼體的中部設有鉸接座,按鈕通過鉸接軸鉸接設置在殼體上,擺臂設置在鉸接軸的兩側,其隨按鈕的按壓而擺動,從而驅動動觸片擺動。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為按鈕與動觸片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4為各端子與殼體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5為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動觸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正極端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7所示,一種翹板開關,包括殼體1,殼體1上鉸接有按鈕2,殼體1上設有動觸片3、正極端子4和負極端子5,按鈕2與動觸片3聯動,殼體1內設有腔體11,腔體11的底面設有兩個及以上的直槽12,正極端子4和負極端子5分別固定插設在直槽12中,正極端子4和負極端子5上分別設有與腔體11的底面抵接配合的肩階61。
在本實施例中,正極端子4和負極端子5的窄側面上分別設有階梯壁62,階梯壁62包括第一端面621和第二端面622,兩個第一端面621之間的距離大于兩個第二端面622之間的距離,第一端面621與第二端面622通過斜面623連接,兩個第一端面621之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直槽12的長度,使得第一端面621與直槽12的內壁緊配,便于端子的固定安裝。
在本實施例中,正極端子4上設有安裝槽41,安裝槽41的底面設有凸緣42,動觸片3包括抵觸部31與轉動部32,抵觸部31插設在安裝槽41上,抵觸部31與凸緣42相抵觸,轉動部32可繞凸緣42擺動,按鈕2上設有驅動動觸片3擺動的驅動結構,轉動部32上設有動觸點33,動觸點33與負極端子5抵觸或分離實現正極端子4和負極端子5的導通或斷開。
在本實施例中,動觸片3呈U形設置,其包括有兩個轉動部32,動觸片3設置在轉動部32靠近負極端子5的一側,抵觸部31對應凸緣42位置設有內凹弧面311,凸緣42抵觸在內凹弧面311上。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結構包括兩個設置在按鈕2上的擺臂21,擺臂21延伸至動觸片3的轉動部32,動觸片3的轉動部32抵接在兩個擺臂21之間,擺臂21與動觸片3的轉動部32的抵觸配合實現按鈕2帶動動觸片3擺動。
在本實施例中,負極端子5上固定或一體設置有靜觸點51,靜觸點51可與動觸點33抵觸配合。
在本實施例中,按鈕2上設有氖燈7,殼體2上還穿設有燈端子8,腔體11的底面還固定或一體設置有隔板9,隔板9置于燈端子8與正極端子4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的中部設有鉸接座13,按鈕2上設有與鉸接座13鉸接配合的鉸接軸22,擺臂21分別設置在鉸接軸22的兩側,動觸片3置于鉸接軸22的下方。
以上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地具體實施例的一種,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