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汽車線束加工過程防飛濺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33535閱讀:775來源:國知局
一種汽車線束加工過程防飛濺機構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汽車電線生產領域,具體為一種汽車線束加工過程防飛濺機構。



背景技術:

汽車電線生產過程中,需要將電線的一端進行剝線,這樣方便與其他部件進行連接,常用的剝線方法都是通過切割和拉扯的方法對電線進行剝線,這種方法對剝掉的電線外皮掉落軌跡無法控制,這些電線外皮可能會到處飛濺,不便于收集和再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線束加工過程防飛濺機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一種汽車線束加工過程防飛濺機構,包括夾線裝置和剝線裝置,所述剝線裝置包括工作臺,刀架、刀片一、拉桿和固定裝置,所述刀片一連接于刀架下方,拉桿與刀片一連接,所述工作臺設于刀架下方,所述工作臺上設有與刀片一配合的刀片二,所述固定裝置設于工作臺右側,所述固定裝置包括支架和固線組件,所述固線組件由上鐵塊、下兩鐵塊組成,所述上鐵塊、下兩鐵塊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夾線裝置包括支撐臺、拉桿一、拉桿二、左鉗組件、右鉗組件和氣缸拉桿和氣缸,所述支撐臺底部設有滾輪,所述左鉗組件包括左鉗一和左鉗二,所述右鉗組件包括右鉗一和右鉗二,所述支撐臺左側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固接有一銷軸一,所述左鉗一和右鉗一的左端端通過銷軸一鉸接,左鉗一、拉桿一、左鉗二通過銷軸二鉸接,右鉗一、右鉗二、拉桿二通過銷軸三鉸接,拉桿一、拉桿二、氣缸拉桿鉸接與一滑塊上,所述支撐臺中部設有一滑槽,所述滑塊與滑槽滑動連接,所述氣缸拉桿與氣缸連接。

優選的,所述左鉗二和右鉗二的右端設有半圓形凹槽。

優選的,所述半圓形凹槽表面設有橡膠墊。

優選的,所述上鐵塊、下鐵塊內表面設有半圓形凹槽。

優選的,所述上鐵塊、下鐵塊內表面設有橡膠墊。

優選的,所述工作臺左側設有垃圾箱。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上鐵塊和下鐵塊將線束固定,將線束一端置于工作臺上,拉下拉桿,刀片一下移與刀片二配合對電線進行剝線,此時啟動氣缸,氣缸左移帶動滑塊移動,進而使左鉗二與右鉗二相向運動,左鉗二與右鉗二夾住電線表皮后,氣缸繼續向左運動,帶動支撐臺向左移動,此時將電線表皮取下,當氣缸向右移動時,左鉗二與右鉗二反向運動,電線表皮掉落,落入垃圾箱內,這種夾取方式有效的避免了電線表皮的飛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汽車線束加工過程防飛濺機構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汽車線束加工過程防飛濺機構中夾線裝置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汽車線束加工過程防飛濺機構中刀片一與刀片二結構圖。

圖4為圖1中沿a‐a方向剖視圖。

圖5為圖2中沿b‐b方向剖視圖。

其中:1—支撐臺,2—刀架,3—拉桿,4—支架,5‐1—刀片一,5‐2—刀片二,6—工作臺,7—銷軸一,8—氣缸拉桿,9—氣缸,10—凹槽,11—滑槽,12—滑塊,13‐1—上鐵塊,13‐2—下鐵塊,14—滾輪,15‐1—左鉗一,15‐2—左鉗二,16‐1—右鉗一,16‐2—右鉗二,17‐1—拉桿一,17‐2—拉桿二,18—垃圾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一種汽車線束加工過程防飛濺機構,包括夾線裝置和剝線裝置,所述剝線裝置包括工作臺6,刀架2、刀片一5‐1、拉桿3和固定裝置,所述刀片一5‐1連接于刀架2下方,拉桿3與刀片一5‐1連接,所述工作臺6設于刀架2下方,所述固定裝置設于工作臺右側,所述固定裝置包括支架4和固線組件,所述固線組件由上鐵塊13‐1、下兩鐵13‐2塊組成,所述上鐵塊13‐1、下兩鐵塊13‐2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夾線裝置包括支撐臺1、拉桿一17‐1、拉桿二17‐2、左鉗組件、右鉗組件和氣缸拉桿8和氣缸9,所述支撐臺底部設有滾輪14,所述左鉗組件包括左鉗一15‐1和左鉗二15‐2,所述右鉗組件包括右鉗一16‐1和右鉗二16‐2,所述支撐臺1左側設有一凹槽10,所述凹槽10內固接有一銷軸一7‐1,所述左鉗一15‐1和右鉗一16‐1的左端端通過銷軸一7‐1鉸接,左鉗一15‐1、拉桿一17‐1、左鉗二15‐2通過銷軸二7‐2鉸接,右鉗一16‐1、右鉗二16‐2、拉桿二17‐2通過銷軸三7‐3鉸接,拉桿一17‐1、拉桿二17‐2、氣缸拉桿8鉸接與一滑塊12上,所述支撐臺1中部設有一滑槽11,所述滑塊12與滑槽11滑動連接,所述氣缸拉桿8與氣缸9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鉗二15‐2和右鉗二16‐2的右端設有半圓形凹槽,如圖5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半圓形凹槽表面設有橡膠墊,增大與電線表皮的摩擦力,防止在夾取過程中打滑。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鐵塊13‐1、下鐵塊13‐2內表面設有半圓形凹槽,如圖4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鐵塊13‐、下鐵塊13‐2內表面設有橡膠墊,增大摩擦。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工作臺左側設有垃圾箱18,收取剝掉的電線表皮。

工作原理及步驟,上鐵塊13-1和下鐵塊13-2將線束固定,通過螺栓夾緊,將線束一端置于工作臺6上,拉下拉桿3,刀片一5-1下移與刀片二5-2配合對電線進行剝線,此時啟動氣缸9,氣缸9左移帶動滑塊12移動,進而使左鉗二15-2與右鉗二16-2相向運動,左鉗二15-2與右鉗二16-2夾住電線表皮后,氣缸9繼續向左運動,帶動支撐臺1向左移動,此時將電線表皮取下,當氣缸9向右移動時,左鉗二15-2與右鉗二16-2反向運動,電線表皮掉落,落入垃圾箱18內,這種夾取方式有效的避免了電線表皮的飛濺。

由技術常識可知,本發明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發明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發明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發明包含。



技術特征: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線束加工過程防飛濺機構,涉及汽車電線生產領域,包括夾線裝置和剝線裝置,所述剝線裝置包括工作臺,刀架、刀片一、拉桿和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設于工作臺右側,所述夾線裝置包括支撐臺、拉桿一、拉桿二、左鉗組件、右鉗組件和氣缸拉桿和氣缸,所述氣缸拉桿與氣缸連接,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通過氣缸帶動左鉗組件和右鉗組件,左鉗組件與右鉗組件配合對需要加工的電線表皮進行夾取,防止電線表皮碎屑飛濺。

技術研發人員:朱磊;馬能發;李華;鄭凱;邱亮亮;施其兵;方良;周前寬;張沖;張靜;馮瑞;葉立新;張建軍;楊開文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蕪湖博康機電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5.31
技術公布日:2017.09.08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