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氣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斷路器的電路板。
背景技術:
現有電氣技術領域的電路板,尤其是用于斷路器的電路板,一般采用如圖1所示的結構設計,通過將矩形原材裁剪形成電路板本體,中間通過過渡圓弧卡接安裝在斷路器上,電路板上依次連接設計有線圈10、二極管9、調試電阻8、壓敏電阻4、三極管7、電容5、毫安電阻6等元器件;采用該結構設計的電路板材料利用率比較低,原材料加工產生的廢料較多,焊點密集,焊接工藝復雜,裝配不夠方便,加上線圈設計在電路板上,電路板與斷路器相關連接件之間排線不夠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主要用于斷路器產品的電路板,該電路板結構設計簡單,可以很好的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電路板,包括電路板本體,所述電路板本體上設計有壓敏電阻、電容、毫安電阻、三極管、調試電阻和二極管;所述電路板本體為矩形一端兩直角位置為導直角結構設計,其中一個導直角位置上設計有卡接圓弧槽,所述卡接圓弧槽的圓弧直徑小于所在導直角斜邊長度;所述電路板本體在另一個導直角位置上設計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設計有兩個,用于電路板安裝定位。
所述卡接圓弧槽的圓弧直徑小于所在導直角斜邊長度結構設計可以比較方便電路板本體通過一端兩個導直角斜邊作為引導導軌裝配到斷路器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上述結構設計,電路板本體加工剪裁是原材料利用率比較高,加工廢料少,節省成本;電路板本體與線圈采用全分離式結構設計,線圈通過單獨連接設計在斷路器上,電路板本體上的電子元器件分布空間不會過于緊密,焊點之間間距較大,焊接工藝操作得到了一定的簡化,排線也更方便快捷;同時電路板本體上設計的卡接圓弧槽與定位孔結構設計,電路板本體裝配時非常方便快捷,裝配好之后電路板位置因為兩個定位孔與一個卡接圓弧槽(三點定位)不會有錯位。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電路板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路板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路板本體;2、定位孔;3、卡接圓弧槽;4、壓敏電阻;5、電容;6、毫安電阻;7、三極管;8、調試電阻;9、二極管;10、線圈。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電路板,包括電路板本體1,所述電路板本體1上設計有壓敏電阻4、電容5、毫安電阻6、三極管7、調試電阻8和二極管9;所述電路板本體1為矩形一端兩直角位置為導直角結構設計,其中一個導直角位置上設計有卡接圓弧槽3,所述電路板本體1在另一個導直角位置上設計有定位孔2,所述定位孔2設計有兩個,用于電路板安裝定位。
上述結合附圖的具體實施方式只是一具體實施例,其目的只是為了更加直觀的表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不能作為限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方案未經創造性改進的同等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