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電子應用的三芳基胺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用于電子應用的三芳基胺化合物相關專利申請資料本專利申請根據35U. S. C. § 119(e)要求2009年10月19日提交的美國臨時申請 61/252808和2010年7月8日提交的美國臨時申請61/36M27的優先權,所述文獻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術:
公開領域本發明涉及三芳基胺化合物。它還涉及其中至少ー個活性層包含此類化合物的電子器件。相關領域說明發光的有機電子器件諸如組成顯示器的發光二極管存在于許多不同種類的電子器件中。在所有的此類器件中,有機活性層均被夾置在兩個電接觸層之間。所述電接觸層中的至少ー個是透光的以便光能夠穿過該電接觸層。當在整個電接觸層上施加電流吋,有機活性層發射穿過該透光的電接觸層的光。已知在發光二極管中將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用作活性組分。已知簡單有機分子如蒽、噻ニ唑衍生物和香豆素衍生物顯示具有電致發光性。已知有機金屬化合物如Ir和Pt 的環狀金屬絡合物顯示具有電致發光性。半導電的共軛聚合物還已被用作電致發光組分。 在許多情況下,電致發光化合物以摻雜劑形式存在于基質材料中。持續需要用于電子器件的新型材料。發明概述本發明提供了包含活性層的電子器件,所述活性層包含具有式I、II或III的化合
物
權利要求
1.具有式I、式II、或式III的三芳基胺化合物 其中R1、! 2和R3相同或不同并且為烷基,其中所述烷基中的兩個或更多個可被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環狀或多環基團;R4、R5和R6相同或不同并且選自烷基和芳基,其中R5和R6可被接合在一起形成環狀基團;R7和R8相同或不同并且為烷基R9選自H、D和烷基,其中R7、R8和R9中的兩個或更多個可被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環狀或多環基團;R10和R11相同或不同并且為烷基R12選自H、D和烷基,其中RlR11和R12中的兩個或更多個可被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環狀或多環基團;并且R13和R14相同或不同并且選自烷基、芳基和芳氨基,或R13和R14可被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環狀基團。
2.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為至少10%氘代的。
3.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為至少50%氘代的。
4.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為100%氘代的。
5.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烷基具有1-3個碳原子。
6.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所述芳基選自苯基、聯苯、萘基、它們的氘代衍生物、以及具有式IV的基團(R15)4Ar1/ 式IV\r2(R15)4其中Ar1和Ar2相同或不同并且為芳基,或Ar1和Ar2能夠被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咔唑基; R15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并且選自H、D和烷基,或相鄰的 R15基可被接合在一起以形成芳族環;并且 m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并且為0至5的整數。
7.電活性組合物,包含(a)具有式I、式II、或式III的三芳基胺化合物基質式I式II式III
8.權利要求7的電活性組合物,所述組合物還包含(c)第二基質材料。
9.權利要求8的電活性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基質材料選自鹿、菲、苯并菲、菲咯啉、 萘、蒽、喹啉、異喹啉、喹喔啉、苯基吡啶、苯并ニ呋喃、噴哚并咔唑和羥基喹啉金屬絡合物。
10.有機電子器件,包含第一電接觸層、第二電接觸層、以及介于所述第一電接觸層和所述第二電接觸層之間的至少ー個活性層,其中所述活性層包含具有式I、式II、或式III 的三芳基胺化合物式I式II式111
11.權利要求10的器件,其中所述活性層為電活性層,所述電活性層還包含能夠電致發光的有機金屬摻雜劑,所述摻雜劑具有介于380nm和750nm之間的最大發射。
12.權利要求11的器件,其中所述活性層基本上由具有式I、式II、或式III的化合物和有機金屬摻雜劑組成。
13.權利要求10的器件,其中所述活性層為空穴傳輸層。
14.權利要求13的器件,其中所述活性層基本上由具有式I、式II、或式III的化合物組成。
15.權利要求10的器件,還包含介于所述第一電接觸層和所述活性層之間的空穴注入層,其中所述空穴注入層包含至少ー種導電聚合物和至少ー種氟化的酸性聚合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用于電子應用中的三芳基胺化合物。本發明還涉及其中活性層包含此類化合物的電子器件。
文檔編號H05B33/14GK102596893SQ201080046786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9日
發明者K·D·多布斯, W·吳, Y·王 申請人:E.I.內穆爾杜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