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193870閱讀:28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
背景技術
工程機械(例如履帶吊及強夯設備等)的卷揚機構通常包括卷揚卷筒、減速器和卷揚馬達,卷揚卷筒的輸入端和減速器的輸出端通過離合器連接,減速器的輸入端與卷揚馬達的輸出端連接,卷揚馬達則通過液壓控制回路來控制,以驅動卷揚卷筒。離合器通常為液壓控制離合器,在現有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中,通常通過一個二位三通換向閥來對離合器進行控制,該換向閥的工作油口與離合器的控制口連通,壓力油口與壓力源連通,回油口與油箱連通,從而通過切換該換向閥的位置來選擇性地控制離合器的控制口與壓力源連通或與油箱連通。當該離合器的控制口沒有壓力(與油箱連通)時,則離合器處于接合狀態,使得卷揚卷筒的輸入端和減速器的輸出端連接,起傳遞力矩的作用,當離合器的控制口具有壓力(與壓力源連通)時,則離合器處于脫開狀態,使得卷揚卷筒的輸入端和減速器的輸出端脫開,卷揚卷筒處于自由狀態。在卷揚機構工作過程中,需要根據工況對離合器進行控制,在卷揚機構起升時使得離合器處于接合狀態,在卷揚機構自由下放時使得離合器處于脫開狀態。而卷揚機構通常通過操作人員手動地操作,如果操作人員未按規定地進行誤操作,例如在卷揚機構需要起升時對控制離合器的換向閥進行誤操作,從而使得離合器的控制口與壓力源連通,會導致離合器脫開而致使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現有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的可靠性和施工安全性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靠性和施工安全性較高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該卷揚機構包括卷揚卷筒、減速器和卷揚馬達,所述卷揚卷筒的輸入端和所述減速器的輸出端通過離合器連接,所述減速器的輸入端與所述卷揚馬達的輸出端連接,其中,所述液壓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換向閥和第二換向閥,所述第一換向閥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換向閥的壓力油口連通,所述第二換向閥的工作油口與所述離合器的控制口連通,所述第一換向閥的回油口和第二換向閥的回油口分別與油箱連通。優選地,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串接在所述第一換向閥和第二換向閥之間的管路上的第三換向閥,該第三換向閥的壓力油口與所述第一換向閥的工作油口連通,所述第三換向閥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換向閥的壓力油口連通,當所述第三換向閥處于第一位置時,該第三換向閥的壓力油口和工作油口導通,當所述第三換向閥處于第二位置時,該第三換向閥的壓力油口和工作油口單向導通,僅允許液壓油從該第三換向閥的壓力油口流至該 第三換向閥的工作油口。優選地,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旁接在所述第二換向閥的工作油口與所述離合器的控制口之間的管路上的蓄能器。
優選地,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與所述第一換向閥的壓力油口連通的第一恒壓源。
優選地,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主閥、梭閥和第四換向閥,所述卷揚馬達的兩個工作油路分別與所述主閥的兩個工作油口連通,所述梭閥的兩個入口分別與所述卷揚馬達的兩個工作油路連通,所述梭閥的出口與所述第四換向閥的控制口連通,所述第四換向閥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換向閥的控制口連通。優選地,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先導閥和第五換向閥,該第五換向閥的壓力油口與所述第四換向閥的工作油口連通,該第五換向閥的回油口與所述先導閥的工作油口連通,該第五換向閥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三換向閥的控制口連通。優選地,所述卷揚卷筒上還設置有第一常閉式制動器,所述第五換向閥的工作油口還與所述第一常閉式制動器的控制口連通。優選地,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單向節流閥,該單向節流閥串接在所述第五換向閥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一常閉式制動器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三換向閥的控制口之間的管路上。優選地,所述減速器上還設置有第二常閉式制動器,所述第四換向閥的工作油口還與所述第二常閉式制動器的控制口連通。優選地,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第六換向閥,該第六換向閥串接在所述第四換向閥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常閉式制動器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二換向閥的控制口之間的管路上。優選地,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第二恒壓源,該第二恒壓源與所述第四換向閥的壓力油口和所述先導閥的壓力油口連通。優選地,所述先導閥的腳踏比例先導閥。優選地,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與所述主閥的控制口連通的操縱手柄。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第一換向閥和第二換向閥這兩個換向閥來共同地控制離合器。當卷揚機構需要進行起升操作時,操作人員正常地應該使得第一換向閥和第二換向閥都處于工作油口與回油口連通的位置,從而使得卷揚機構的離合器的控制口與油箱連通而泄壓,以使得離合器處于接合狀態。而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兩個換向閥而具有雙重保障,因此即使操作人員對其中一個換向閥進行了誤操作,使得該換向閥錯誤地處于了工作油口與壓力油口連通的位置,但是只要另一個換向閥處于正確的位置,離合器的控制口便能夠與油箱連通而泄壓,離合器仍然能夠正確地處于接合狀態,而不會因為操作人員的誤操作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上述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的可靠性和施工安全性較高。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
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是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的示意性原理圖。
附圖標記說明 I卷揚卷筒;2卷揚馬達;3離合器;4第一換向閥;5第二換向閥;6第三換向閥;7蓄能器;8主閥;9梭閥;10第四換向閥;11先導閥;12第五換向閥;13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4單向節流閥;15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6第六換向閥;17第一恒壓源;18操縱手柄;19第二恒壓源;20變量泵;21過濾器;22平衡閥。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如圖I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該卷揚機構包括卷揚卷筒I、減速器和卷揚馬達2,所述卷揚卷筒I的輸入端和所述減速器的輸出端通過離合器3連接,所述減速器的輸入端與所述卷揚馬達2的輸出端連接,其中,所述液壓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換向閥4和第二換向閥5,所述第一換向閥4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壓力油口連通,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工作油口與所述離合器3的控制口連通,所述第一換向閥4的回油口和第二換向閥5的回油口分別與油箱連通。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第一換向閥4和第二換向閥5這兩個換向閥來共同地控制離合器3。當卷揚機構需要進行起升操作時,操作人員正常地應該使得第一換向閥4和第二換向閥5都處于工作油口與回油口連通的位置(如圖I所示,使得第一換向閥4和第二換向閥5都處于右位),從而使得卷揚機構的離合器3的控制口與油箱連通而泄壓,以使得離合器3處于接合狀態。而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兩個換向閥而具有雙重保障,因此即使操作人員對其中一個換向閥進行了誤操作,使得該換向閥錯誤地處于了工作油口與壓力油口連通的位置(例如錯誤地使得第一換向閥4處于左位),但是只要另一個換向閥處于正確的位置(即只要第二換向閥5處于右位),離合器3的控制口便能夠與油箱連通而泄壓,離合器3仍然能夠正確地處于接合狀態,而不會因為操作人員的誤操作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上述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的可靠性和施工安全性較高。優選地,如圖I所示,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串接在所述第一換向閥4和第二換向閥5之間的管路上的第三換向閥6,該第三換向閥6的壓力油口與所述第一換向閥4的工作油口連通,所述第三換向閥6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壓力油口連通,當所述第三換向閥6處于第一位置(如圖I所示為右位)時,該第三換向閥6的壓力油口和工作油口導通,當所述第三換向閥6處于第二位置(如圖I所示為左位)時,該第三換向閥6的壓力油口和工作油口單向導通,僅允許液壓油從該第三換向閥6的壓力油口流至該第三換向閥6的工作油口。當卷揚機構需要進行自由下放操作時,使得第一換向閥4和第二換向閥5都處于工作油口與壓力油口連通的位置(如圖I所示,使得第一換向閥4和第二換向閥5都處于左位),從而使得卷揚機構的離合器3的控制口與壓力源連通而具有壓力,以使得離合器3處于脫開狀態。此時,通過使得第三換向閥6處于第二位置(如圖I所示為左位),使得該第三換向閥6的壓力油口和工作油口單向導通,僅允許液壓油從該第三換向閥6的壓力油口流至該第三換向閥6的工作油口,從而能夠有效地確保離合器3的控制口具有壓力,防止因誤操作而突然關閉離合器3而導致離合器3和其他部件損壞,也防止離合器3的開啟壓力不夠而導致離合器3和其他部件磨損。而當卷揚機構需要進行起升操作時,使得第三換向閥6處于第一位置(如圖I所示為右位)即可,不會影響離合器3控制口的泄壓。更優選地,如圖I所示,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旁接在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工作油口與所述離合器3的控制口之間的管路上 的蓄能器7。蓄能器7的能夠起到保壓作用,從而當卷揚機構進行自由下放操作時,能夠進一步確保離合器3的控制口具有壓力,防止因誤操作而突然關閉離合器3而導致離合器3和其他部件損壞,也防止離合器3的開啟壓力不夠而導致離合器3和其他部件磨損。第一換向閥4的壓力油口與壓力源連通,該壓力源可以為液壓系統中任何適當的壓力源(例如具有一定壓力的液壓管路),優選地,如圖I所示,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與所述第一換向閥4的壓力油口連通的第一恒壓源17。通過第一恒壓源17為第一換向閥4的壓力油口提供恒定的壓力,能夠有效地為離合器3的控制口提供恒定的控制壓力,從而防止出現離合器3的控制壓力不足的情況。該第一恒壓源例如可以為獨立的液壓泵,可以在該液壓泵的供油管路上旁接溢流閥來為第一換向閥4的壓力油口提供恒定的壓力。在上述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中,可以通過各種適當的液壓回路來控制液壓馬達2。優選地,如圖I所示,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主閥8、梭閥9和第四換向閥10,所述卷揚馬達2的兩個工作油路分別與所述主閥8的兩個工作油口連通,所述梭閥9的兩個入口分別與所述卷揚馬達2的兩個工作油路連通,所述梭閥9的出口與所述第四換向閥10的控制口連通,所述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控制口連通。從而,當需要卷揚馬達2帶動卷揚卷筒I轉動(無論是卷揚起升或卷揚下降),卷揚馬達2的其中一個工作油路具有壓力,從而該工作油路的壓力通過梭閥9作用在第四換向閥10的控制口上,從而使得該第四換向閥10的壓力油口與工作油口連通,壓力油流經該第四換向閥10而作用到第二換向閥5的控制口上,從而使得第二換向閥5處于右位,以使得離合器3的控制口泄壓而使得離合器3處于接合狀態,從而能夠傳遞力矩。主閥8可以采用各種適當的形式,例如在如圖I所示的實施方式中,主閥8為三位六通換向閥。當主閥8處于左位時,卷揚機構進行卷揚起升操作,當主閥8處于右位時,卷揚機構進行卷揚下降操作,當主閥8處于中位時,卷揚機構進行自由下放操作。該主閥8可以采用各種適當的操作方式,例如如圖I所示,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與所述主閥8的控制口連通的操縱手柄18。根據操縱手柄18來使主閥8位于不同的位置。優選地,如圖I所示,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先導閥11和第五換向閥12,該第五換向閥12的壓力油口與所述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連通,該第五換向閥12的回油口與所述先導閥11的工作油口連通,該第五換向閥12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三換向閥6的控制口連通。當卷揚機構需要進行自由下放時,主閥8處于中位,從而卷揚馬達2的兩個工作油路上都沒有壓力,從而第二換向閥5的控制口上沒有壓力而處于左位,使得離合器3得到壓力而處于脫開狀態。此時使得第五換向閥12的回油口與工作油口連通(如圖I所示處于左位),從而打開先導閥11以使得壓力油通過先導閥11和第五換向閥12而作用在第三換向閥6的控制口上,從而使得第三換向閥6處于左位而起到保壓作用,以確保離合器3處于脫開狀態。
優選地,如圖I所示,所述卷揚卷筒I上還設置有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所述第五換向閥12的工作油口還與所述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的控制口連通。從而當卷揚機構需要進行自由下放時,從第五換向閥12的工作油口流出的液壓油還作用在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的控制口上,從而使得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打開,使得卷揚卷筒I能夠自由轉動。更優選地,如圖I所示,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單向節流閥14,該單向節流閥14串接在所述第五換向閥12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三換向閥6的控制口之間的管路上。該單向節流閥14起到快開慢關的作用,從而能夠快速地向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三換向閥6的控制口提供液壓油,以盡可能地避免延遲現象的發生,并且能夠通過單向節流閥14的節流作用而使得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三換向閥6的控制口緩慢地泄壓,以避免對液壓系統造成沖擊。優選地,如圖I所示,所述減速器上還設置有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所述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還與所述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的控制口連通。從而,當卷揚機構需要進行卷揚起升或卷揚下降操作時,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流出的液壓油還作用在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的控制口上,以使得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打開,從而減速器能夠自由轉動。優選地,如圖I所示,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第六換向閥16,該第六換向閥16串接在所述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控制口之間的管路上。從而可以通過第六換向閥16來控制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控制口之間的油路切斷或導通,更具體地,如圖I所示該第六換向閥16為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當該第六換向閥16的電磁鐵得電時,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控制口之間的油路切斷,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控制口的壓力油泄壓;當第六換向閥16的電磁鐵失電時,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控制口之間的油路導通,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的液壓油能夠流向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控制口,而使得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控制口具有壓力。第四換向閥10和先導閥11的壓力油口與壓力源連通,該壓力源可以為液壓系統中任何適當的壓力源(例如具有一定壓力的液壓管路),優選地,如圖I所示,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第二恒壓源19,該第二恒壓源19與所述第四換向閥10的壓力油口和所述先導閥11的壓力油口連通。通過第二恒壓源19為第四換向閥10的壓力油口和先導閥11的壓力油口提供恒定的壓力,能夠有效地為第四換向閥10的壓力油口和先導閥11的壓力油口提供恒定的控制壓力。該第一恒壓源例如可以為獨立的液壓泵,可以在該液壓泵的供油管路上旁接溢流閥來為提供恒定的壓力。所述先導閥11可以為各種適當的閥門形式,例如可以為腳踏比例先導閥,當該先導閥11處于初始狀態時,閥口關閉,當踩下該先導閥的踏板時,閥口開度根據踏板行程而比例調節。如圖I所示,第一換向閥4為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第二換向閥5為二位三通液控換向閥,第三換向閥6為二位二通液控換向閥,第四換向閥10為二位三通液控換向閥,第五換向閥12為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第六換向閥16為二位二通電磁換向閥,但是上述六個換向閥也可以為其他類型和控制方式的換向閥。在圖I中,20為變量泵,通過主閥8為卷揚馬達2提供液壓油。21為過濾器,22為平衡閥,23和24分別為溢流閥,25為重物,26為滑輪。下面具體說明如圖I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
的工作過程。在卷揚機構吊重物起升過程中,首先由操作人員操縱操縱手柄18,使主閥8獲得先導壓力產生換向而位于左位,從變量泵20排出的壓力油經過主閥8和平衡閥22的單向閥作用于卷揚馬達2的起升側,同時壓力油通過梭閥9推動第四換向閥10使其換向,來自第二恒壓源19的液壓油通過第四換向閥10打開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解除常閉式制動,并且推動第二換向閥5換向,使離合器3泄壓,保證離合器3處于接合狀態,避免因誤操作導致離合器3脫開致使重物自由下落的危險狀況發生。與此同時,來自第二恒壓源17的液壓油通過第五換向閥12和單向節流閥14打開序號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解除常閉式制動,從而完成卷揚起升動作。在卷揚機構自由下放的過程中,首先通過使第一換向閥4、第五換向閥12和第六換向閥16同時得電換向(例如通過打開操縱室開關來實現),此時,來自第一恒壓源17的液壓油通過第一換向閥4、第三換向閥6和第二換向閥5給蓄能器7充壓,并使離合器3處于脫開狀態,使卷揚卷筒I與減速器脫開,卷揚卷筒I在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的作用下處于制動靜止的狀態。當踩下先導閥11時,來自第二恒壓源19的液壓油經過第五換向閥12和單向節流閥14打開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卷揚卷筒I在重物作用下實現自由下放動作。與此同時,從單向節流閥14流出的液壓油推動第三換向閥6,使離合器3在蓄能器7的作用下處于保壓狀態,從而保證了在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存在壓力未制動時離合器3處于脫開狀態,避免此時因誤操作導致離合器3在卷揚卷筒I高速自由下落時接合而造成安全事故及對主機的嚴重損壞情況發生。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55]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此外,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該卷揚機構包括卷揚卷筒(I)、減速器和卷揚馬達(2),所述卷揚卷筒(I)的輸入端和所述減速器的輸出端通過離合器(3)連接,所述減速器的輸入端與所述卷揚馬達(2)的輸出端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換向閥(4)和第二換向閥(5),所述第一換向閥(4)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壓力油口連通,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工作油口與所述離合器(3)的控制口連通,所述第一換向閥(4)的回油口和第二換向閥(5)的回油口分別與油箱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串接在所述第一換向閥(4)和第二換向閥(5)之間的管路上的第三換向閥¢),該第三換向閥(6)的壓力油口與所述第一換向閥(4)的工作油口連通,所述第三換向閥(6)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壓力油口連通,當所述第三換向閥(6)處于第一位置時,該第三換向閥(6)的壓力油口和工作油口導通,當所述第三換向閥(6)處于第二位置時,該第三換向閥(6)的壓力油口和工作油口單向導通,僅允許液壓油從該第三換向閥(6)的壓力油口流至該第三換向閥(6)的工作油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旁接在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工作油口與所述離合器(3)的控制口之間的管路上的蓄能器(7)。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與所述第一換向閥(4)的壓力油口連通的第一恒壓源(17)。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主閥(8)、梭閥(9)和第四換向閥(10),所述卷揚馬達(2)的兩個工作油路分別與所述主閥(8)的兩個工作油口連通,所述梭閥(9)的兩個入口分別與所述卷揚馬達⑵的兩個工作油路連通,所述梭閥(9)的出口與所述第四換向閥(10)的控制口連通,所述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控制口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先導閥(11)和第五換向閥(12),該第五換向閥(12)的壓力油口與所述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連通,該第五換向閥(12)的回油口與所述先導閥(11)的工作油口連通,該第五換向閥(12)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三換向閥(6)的控制口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揚卷筒(I)上還設置有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所述第五換向閥(12)的工作油口還與所述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的控制口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單向節流閥(14),該單向節流閥(14)串接在所述第五換向閥(12)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一常閉式制動器(13)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三換向閥¢)的控制口之間的管路上。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器上還設置有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所述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還與所述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的控制口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第六換向閥(16),該第六換向閥(16)串接在所述第四換向閥(10)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常閉式制動器(15)的控制口及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控制口之間的管路上。
11.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第二恒壓源(19),該第二恒壓源(19)與所述第四換向閥(10)的壓力油口和所述先導閥(11)的壓力油口連通。
12.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導閥(11)的腳踏比例先導閥。
13.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與所述主閥(8)的控制口連通的操縱手柄(18)。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該卷揚機構包括卷揚卷筒(1)、減速器和卷揚馬達(2),所述卷揚卷筒(1)的輸入端和所述減速器的輸出端通過離合器(3)連接,所述減速器的輸入端與所述卷揚馬達(2)的輸出端連接,其中,所述液壓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換向閥(4)和第二換向閥(5),所述第一換向閥(4)的工作油口與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壓力油口連通,所述第二換向閥(5)的工作油口與所述離合器(3)的控制口連通,所述第一換向閥(4)的回油口和第二換向閥(5)的回油口分別與油箱連通。該卷揚機構的液壓控制回路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施工安全性。
文檔編號B66D1/44GK102616694SQ20121008831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9日
發明者劉園, 劉權, 呂舷, 李俊, 詹純新 申請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