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提取物1。
[0156] 實施例2 :青娥方提取物2
[0157] 杜仲(鹽炒)480克,補骨脂(鹽炒)240克,核桃仁(炒)150克,大蒜120克
[0158] 按上述比例取鹽炒杜仲飲片480g,依次用8倍體積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各 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 5小時,以上提取液混合,減壓回收溶劑,得杜仲提取物;
[0159] 取鹽炒補骨脂240g,依次用8倍體積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各回流提取3次, 每次提取1. 5小時,以上提取液混合,減壓回收溶劑,得補骨脂提取物;
[0160] 取炒桃仁150g,依次用8倍體積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各回流提取3次,每次 提取1. 5小時,以上提取液混合,減壓回收溶劑,得桃仁提取物;
[0161] 取大蒜120g,依次用8倍體積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各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 取1. 5小時,以上提取液混合,減壓回收溶劑,得大蒜提取物;
[0162] 充分混合以上杜仲提取物、補骨脂提取物、桃仁提取物、大蒜提取物,得青娥方提 取物2。
[0163] 實施例3 :青娥方提取物3
[0164] 杜仲(鹽炒)480克,補骨脂(鹽炒)240克,核桃仁(炒)150克,大蒜120克
[0165] 按上述比例取上述藥物,20倍體積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提取1小時,回收溶劑,得 青娥方提取物3。
[0166] 實施例4 :青娥方提取物4
[0167] 將原料杜仲(鹽炒)480克,75%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濃縮至干,優選 的濃縮方式為減壓濃縮;獲得部分記為EUl ;
[0168] 將原料藥補骨脂(鹽炒)240克,75%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濾液回收至 無醇味,可發現藥材浸膏分為上下兩層,上層蒸干,記為PCl,下層沉淀記為PC2 (黏膠狀,黑 褐色)。
[0169] 大蒜和桃仁分別采用溶劑提取法進行提取,優選的提取溶劑為乙醇,回收溶劑分 別得桃仁提取物,記為TRl,大蒜提取物,記為ASl。
[0170] 將以上各原料藥的的提取物按提取物重量配比:EUl :PC1 :PC2 :TR1 :AS1 = 45:10:30:5:10混合,得青娥方提取物4
[0171] 實施例5 :提取物質量標準研究
[0172] 青娥方提取物供含量測定樣品的制備
[0173] UPLC色譜條件
[0174] 色譜柱:Waters ACQUITY HSS T3 柱(2. ImmX 100mm,1. 8 μπι);
[0175] 流動相:梯度洗脫,流動相A為0.1 %甲酸一水溶液,流動相B為乙腈;
[0176] 流速:0· 3mL · min_l ;
[0177] 進樣室溫度:4°C ;柱溫:35°C ;進樣量:5. 0 μ L。
[0178] 液相梯度條件見表9。
[0179] 表9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桃葉珊瑚苷、綠原酸的UPLC液相 梯度
[0180]
[0181] MS/MS質譜條件
[0182] MS/MS質譜條件:采用多反應監測模式(MRM)對樣品中各指標成分進行定量,所有 數據通過"Masslyn X4. 1"軟件進行處理。各成分均采用電噴霧電離正離子模式(ESI+),毛 細管電壓(Capillary voltage)為 3. OOkV,提取電壓(Extractor voltage)為 3V,RF 透鏡 電壓(RF lens)為0· IV ;離子源溫度(Source temp)和脫溶劑溫度(Desolvation temp) 分別為120°C和350°C。脫溶劑氣流速(Desolvation gas flow)(氮氣)、錐孔反吹氣流速 (Cone gas flow)(氮氣)、碰撞氣體流速(Collision gas flow)(氬氣)分別為 500L.h_l、 50L · h_l、0. 15mL · min_l〇
[0183] 由于各指標性成分的化學結構具有一定的差異,錐孔電壓(Cone voltage)和碰撞 電壓(Collision voltage)也各不相同。采用子離子掃描(Daughter scan)模式對各成分 的錐孔電壓、碰撞電壓以及毛細管電壓等質譜條件進行優化,使得所生成的子離子豐度較 高且穩定。優化后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桃葉珊瑚苷、綠原酸的檢 測模式、錐孔電壓、碰撞電壓、母離子、子離子見表10。五種指標成分及內標的母離子和子離 子質譜圖見附圖1。
[0184] 表10 5種指標成分及內標的分子量、離子模式、監測離子、母離子及子離子碎片、 錐孔電壓、碰撞電壓、Dwells、保留時間
[0186] 對照品溶液的配制
[0187] 分別精密稱取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桃葉珊瑚苷及綠原酸的 對照品約5. Omg,用甲醇定容于IOmL容量瓶中,配制成濃度為500 μ g · mL-Ι的對照品儲備 液。精密稱取柳胺酚的對照品l〇mg,用甲醇定容于IOmL容量瓶中,配置成濃度為Img ^mL-I 的內標儲備液。然后分別精密吸取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桃葉珊瑚 苷及綠原酸的對照品儲備液各〇. lmL,加入IO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液稀釋至刻度,即得 5 μ g · mL-Ι的混合對照品儲備溶液。于4°C條件下儲存備用。
[0188] 青娥方提取物供含量測定樣品的制備:
[0189] 精密稱取其娥方提取物I. 0g,加入75%乙醇,精密稱取重量,加熱回流提取,放冷 后以75 %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0. 22 μ m尼龍膜過濾(必要時需要稀釋),待用。
[0190] 青娥方提取物中以上五種成分的含量為:松脂醇二葡糖糖苷的含量不少于2mg/ g ;京尼平苷酸和京尼平苷的總量不少于0. 8mg/g ;綠原酸的含量不少于0. 5mg/g ;桃葉珊瑚 苷含量不少于〇· 2mg/g。
【主權項】
1. 青娥方提取物在制備抗抑郁抗焦慮的組合物的用途。2. 根據權利要求1的青娥方提取物在制備抗抑郁抗焦慮的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是 原料藥的組成是:杜仲(鹽炒):補骨脂(鹽炒):核桃仁(炒):大蒜(1-8) : (0. 5-4): (0. 5-6) : (0. 2-5) 〇3. 根據權利要求3的青娥方提取物在制備抗抑郁抗焦慮的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是: 青娥方提取物由以下方法制成: 1) 原料藥按配比選取 2) 提取, 青娥方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之一: 按上述比例取上述藥材,75%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提取1-4小時,減壓回收溶劑, 得青娥方提取物; 青娥方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之二: 按上述比例取鹽炒杜仲飲片,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各回流提取2-4次,每次 提取1-4小時,以上提取液混合,減壓回收溶劑,得杜仲提取物; 取鹽炒補骨脂,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各回流提取2-4次,每次提取1-4小時, 以上提取液混合,減壓回收溶劑,得補骨脂提取物; 取炒桃仁,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各回流提取2-4次,每次提取1-4小時,以上 提取液混合,減壓回收溶劑,得桃仁提取物; 取大蒜,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各回流提取2-4次,每次提取1-4小時,以上提 取液混合,減壓回收溶劑,得大蒜提取物; 充分混合以上杜仲提取物、補骨脂提取物、桃仁提取物、大蒜提取物,得青娥方提取 物; 青娥方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之二: 按上述比例取上述藥物,水則、煮提取2_4次,每次提取1_4小時,回收溶劑,得青娥方提 取物; 青娥方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之四: 將原料杜仲(鹽炒),75 %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濃縮至干,優選的濃縮方式 為減壓濃縮;獲得濃縮物記為EU1 ; 將原料藥補骨脂(鹽炒),75%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濾液回收至無醇味,可 發現藥材浸膏分為上下兩層,上層蒸干,記為PC1,下層沉淀記為PC2。 大蒜和桃仁分別采用溶劑提取法進行提取,優選的提取溶劑為乙醇,回收溶劑分別得 桃仁提取物,記為TR1,大蒜提取物,記為AS 1。 將以上各原料藥的的提取物按提取物重量配比:EU1 :PC1 :PC2 :TR1 :AS1 = (10-90: (5-40) : (5-60) : (1-25) : (2-20)混合,得青娥方提取物。4. 根據權利要求3的青娥方提取物在制備抗抑郁抗焦慮的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是: 原料藥杜仲提取物中苯丙素苷類含量為〇. 05-10%,總酚酸含量為1-5%,綠原酸含 量0. 1-5%,環烯醚萜類化合物的含量為0.05-5% ;原料藥補骨脂提取物中總黃酮含量為 0. 5-10%,總香豆素的含量為0. 5-10%。5. 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藥物含有青娥方提取物,和一種或多 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優選的載體包括:稀釋劑、填充劑、粘合劑、濕潤劑、吸收促進劑、表 面活性劑、吸附載體、潤滑劑、香味劑、甜味劑。6.根據權利要求1-3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藥物為片劑、膠囊、粉劑、顆粒、滴丸劑,丸劑 或口服液。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青娥方提取物在制備抗抑郁抗焦慮的組合物中的用途。青娥方提取物口服給藥,可增加實驗動物礦場活動總路程,降低懸尾不動時間,增加進入高架十字迷宮開臂時間,減少強迫游泳不動時間,表現出較好的抗抑郁抗焦慮作用。青娥方提取物可增加海馬區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γ-GABA)的含量,降低谷氨酸(Glu)的含量。一方面,青娥方提取物對γ-GABA的增加作用和的Glu降低作用說明青娥方提取物具有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神經遞質Glu和γ-GABA代謝的作用,降低Glu/γ-GABA的比值,減弱GABA能神經遞質的傳遞,調控受體兒茶酚胺的反應性,從而發揮抗抑郁抗焦慮作用的。另一方面,青娥方提取物通過抑制單胺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中樞神經系統5-HT的水平,發揮抗抑郁抗焦慮作用。
【IPC分類】A61K36/8962, A61P25/24, A61P25/22
【公開號】CN105641363
【申請號】
【發明人】王崢濤, 胡芳弟, 張紫佳, 吳曉俊, 陳文霞
【申請人】上海中醫藥大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