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鯉科魚類亞科間遠緣雜交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魚業養殖領域,涉及一種鯉科中三個亞科魚類間遠緣雜交的方法。
背景技術:
習知的鯉科魚類亞科間雜交,由于不能找到合適的遠緣雜交材料,多數組合不能雜交成功;業界曾做過3目5科32種魚類112個雜交組合試驗,其中種間、屬間雜交,多數雜交可以獲得有生命力的后代,但亞科間兩種魚類的雜交除鳙♀×三角魴♂、鳙♀×團頭魴♂組合外,都不能獲得批量有生命力的二倍體的雜交種。亞科間魚類遺傳組成不同導致雜交不孕或不育,無法獲得有生命力的雜種后代或因雜種不育,無法傳代。有育種家(Chevassus,1983年)通過對雜種遺傳物質組成(基因重組)的分析,對“異種授精”后精卵結合的發育趨勢,提出了精卵結合形成雜種二倍體的理論,但現有的技術實踐雜種大多無生命力。因而業界亟待一種具有高的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種成活率的鯉科魚類亞科間遠緣雜交技術問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克服前述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鯉科魚類亞科間遠緣雜交的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鯉科魚類亞科間遠緣雜交的方法,包括選擇健康、無病、性成熟的父本魚或母本魚,然后對母本魚進行催化,采用人工方法授精,脫粘孵化,對孵化出的幼魚餌料馴化培育,其中,母本魚選用框鱗鏡鯉魚,父本魚選用團頭魴魚。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取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前述雜交方法,其中,對母本魚框鱗鏡鯉魚進行人工催化,以每kg魚體重用6.0μ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與2.0mg馬來酸地歐酮(DOM)和1000國際單位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催產劑催產。
前述雜交方法,雜交親魚人工催產后,到達效應時間時立即進行人工授精,其中,人工授精采用1尾雌魚配2尾雄魚。
前述雜交方法,其中,所述的脫粘孵化是在人工授精時,精卵受精3-5分鐘后,及時使受精卵粘附在事先放置于水深8-10cm下的著卵網片上;人工授精后,將已著卵的網片吊掛在網箱中,且使網片距離水面10cm左右,網箱設置在水深2米左右的魚池中,各網箱之間的間距80cm左右,水溫設置在20℃左右,時間為5天,網片上的受精卵孵出魚苗。
前述雜交方法,所述的對孵化出的幼魚餌料馴化培育,其中,對孵出的魚苗投喂熟雞蛋黃漿,期間為3-5天,熟雞蛋黃投放比例為每10萬尾魚苗投放熟雞蛋黃一個;投喂熟雞蛋黃漿期間后,將魚苗倒換網箱,投喂粉狀人工配合飼料。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還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鯉科魚類亞科間遠緣雜交的方法,包括選擇健康、無病、性成熟的父本魚或母本魚,然后對母本與進行催化,采用人工方法授精,脫粘孵化,對孵化出的幼魚餌料馴化培育,其中,母本魚選用團頭魴魚,父本魚選用翹咀紅鲌魚。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取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前述雜交方法,其中,對母本魚團頭魴魚進行人工催化,以每kg魚體重用4.0μ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與800國際單位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催產劑催產。
前述雜交方法,雜交親魚人工催產后,到達效應時間時立即進行人工授精,其中,人工授精采用1尾雌魚配2尾雄魚。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再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鯉科魚類亞科間遠緣雜交的方法,包括選擇健康、無病、性成熟的父本魚或母本魚,然后對母本與進行催化,采用人工方法授精,脫粘孵化,對孵化出的幼魚餌料馴化培育,其中,母本魚選用,父本魚選用團頭魴魚。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取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前述雜交方法,其中,對母本魚團頭魴魚進行人工催化,以每kg魚體重用4.0μ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與800國際單位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催產劑催產。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再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鯉科魚類亞科間遠緣雜交的方法,包括選擇健康、無病、性成熟的父本魚或母本魚,然后對母本與進行催化,采用人工方法授精,脫粘孵化,對孵化出的幼魚餌料馴化培育,其中母本魚選用丁 魚,父本魚選用團頭魴魚。
前述雜交方法,其中,對母本魚丁 魚進行人工催化,以每kg魚體重用5.0μ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與800國際單位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催產劑催產。
前述雜交方法,雜交親魚人工催產后,到達效應時間時立即進行人工授精,其中,人工授精采用1尾雌魚配2尾雄魚。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至少有如下的優點本發明所述的魚類亞科間雜交組合,可批量獲得具有生命力的后代;本發明所述的魚類亞科間雜交方法,可大大提高雜交受精率和孵化率;本發明所述的鯉科魚類亞科間雜交方法,可雜交培育新魚種;本發明述及的方法,可提高雜種抗病率、成活率及起捕率,可實現生產化雜交生產魚苗,因而它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總之,本發明堪稱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的好技術。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由以下實施例詳細給出。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
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一種鯉科魚類亞科間遠緣雜交的方法,包括選擇健康、無病、性成熟的父本魚或母本魚,然后對母本與進行催化,采用人工方法授精,脫粘孵化,對孵化出的幼魚餌料馴化培育,其中,母本魚選用框鱗鏡鯉魚,父本魚選用團頭魴魚;或母本魚選用團頭魴魚,父本魚選用翹咀紅魚白魚;或母本魚選用丁 魚,父本魚選用團頭魴魚,所述的三個雜交組合的親本選擇以團頭魴為父本(♂)或母本(♀),與框鱗鏡鯉、翹咀紅鲌和丁 進行雜交,獲得了上述三個亞科間雜種后代,其中團頭魴表現出巨大的育種潛力,框鱗鏡鯉♀×團頭魴♂組合,受精率為87.5%,孵化率為83.0%;團頭魴♀×翹咀紅鲌♂組合,受精率為62.7%,孵化率為80.1%;丁 ♀×團頭魴♂雜交組合,受精率為84.1%,孵化率為60%。;前述三個雜交組合的親本都采用了人工催產,其中,催產劑為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馬來酸地歐酮(DOM)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簡稱激素),采用2種或3種激素混合劑型,且不同魚類采用不同劑型和劑量,具體是框鱗鏡鯉雌、雄魚每kg體重用LHRH-A2 6.0μg+DOM 2.0mg+激素1000國際單位;團頭魴雌、雄魚每kg體重用LHRH-A2 4.0μg+激素800國際單位;丁 雌、雄魚每kg體重用LHRH-A2 5.0μg+激素800國際單位;翹咀紅鲌雌、雄魚每kg體重用LHRH-A2 6.0μg+激素1000國際單位。本技術采用上述催產劑和劑量都使雜交雌、雄魚正常成熟產卵和獲得受精率較高的受精卵,保證遠緣雜交的正常進行。
前述三個雜交組合的親本都采用了人工授精和孵化,人工授精在雜交親魚人工催產后,到達效應時間時立即進行,其中,采用1尾雌魚配2尾雄魚,以提高受精率;由于所用雜交親本雌魚都是產粘性卵的,精卵受精3-5分鐘后,立即將受精卵粘附在事先放置于水深8-lOcm下的90cm×50cm的著卵網片上,每個網片約著卵1-2萬粒;人工授精過程結束后,將已著卵的網片吊掛在面積12m2的網箱中,網片離水面約10cm左右,網箱設置在水深約2米的魚池中,網箱之間的間距約80cm,在水溫20℃左右約5天,網片上的受精卵孵出魚苗,孵后3-5天投喂熟雞蛋黃漿,每10萬尾魚苗喂熟雞蛋黃一個;4-5天后,將魚苗倒入新的網箱飼養,每天投喂粉狀人工配合飼料。
本發明獲得的框鱗鏡鯉♀×團頭魴♂、團頭魴♀×翹咀紅鲌♂和丁 ♀×團頭魴♂三個亞科間雜交組合,都獲得了批量的具有生命力的后代,而它們的反雜交組合都沒有獲得有生命力的雜種,其中,框鱗鏡鯉♀×團頭魴♂組合,受精率為87.5%,孵化率為83.0%;團頭魴♀×翹咀紅鲌♂組合,受精率為62.7%,孵化率為80.1%;丁 ♀×團頭魴♂雜交組合,受精率為84.1%,孵化率為60%。
三個組合的魚類亞科間雜交,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在魚類遠緣雜交中都是較高的,其中,框鱗鏡鯉♀×團頭魴♂組合共獲魚苗1708萬尾,團頭魴♀×翹咀紅鲌♂組合共獲魚苗6萬尾,丁 ♀×團頭魴♂組合共獲魚苗3000尾。
三個亞科間雜交,顯示團頭魴是一個遠緣雜交配合力(親和力)極強,具有重大潛力的育種材料,父母本都可以成為育種的親本。
本發明所述的三個遠緣雜交組合,由于雜種成活率高,抗病、起捕率高等,可以規范化生產雜種魚苗,因此有很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和開發前景,同時,具有培育新品種的可能。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鯉科魚類亞科間遠緣雜交的方法,包括選擇健康、無病、性成熟的父本魚或母本魚,然后對母本魚進行催化,采用人工方法授精,脫粘孵化,對孵化出的幼魚餌料馴化培育,其中,母本魚選用框鱗鏡鯉魚,父本魚選用團頭魴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雜交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母本魚框鱗鏡鯉魚進行人工催化,以每kg魚體重用6.0μ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與2.0mg馬來酸地歐酮(DOM)和1000國際單位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催產劑催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雜交方法,雜交親魚人工催產后,到達效應時間時立即進行人工授精,其特征在于人工授精采用1尾雌魚配2尾雄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雜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脫粘孵化是在人工授精時,精卵受精3-5分鐘后,及時使受精卵粘附在事先放置于水深8-10cm下的著卵網片上;人工授精后,將已著卵的網片吊掛在網箱中,且使網片距離水面10cm左右,網箱設置在水深2米左右的魚池中,各網箱之間的間距80cm左右,水溫設置在20℃左右,時間為5天,網片上的受精卵孵出魚苗。
5.如權利要求4所述雜交方法,所述的對孵化出的幼魚餌料馴化培育,其特征在于對孵出的魚苗投喂熟雞蛋黃漿,期間為3-5天,熟雞蛋黃投放比例為每10萬尾魚苗投放熟雞蛋黃一個;投喂熟雞蛋黃漿期間后,將魚苗倒換網箱,投喂粉狀人工配合飼料。
6.一種鯉科魚類亞科間遠緣雜交的方法,包括選擇健康、無病、性成熟的父本魚或母本魚,然后對母本與進行催化,采用人工方法授精,脫粘孵化,對孵化出的幼魚餌料馴化培育,其中,母本魚選用團頭魴魚,父本魚選用翹咀紅鲌魚。
7.如權利要求6所述雜交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母本魚團頭魴魚進行人工催化,以每kg魚體重用4.0μ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與800國際單位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催產劑催產。
8.一種鯉科魚類亞科間遠緣雜交的方法,包括選擇健康、無病、性成熟的父本魚或母本魚,然后對母本與進行催化,采用人工方法授精,脫粘孵化,對孵化出的幼魚餌料馴化培育,其中,母本魚選用丁 ,父本魚選用團頭魴魚。
9.如權利要求8所述雜交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母本魚丁 進行人工催化,以每kg魚體重用5.0μ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與800國際單位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催產劑催產。
10.如權利要求7或9所述雜交方法,雜交親魚人工催產后,到達效應時間時立即進行人工授精,其特征在于人工授精采用1尾雌魚配2尾雄魚。
全文摘要
一種鯉科魚類亞科間遠緣雜交的方法,包括選擇健康、無病、性成熟的父本魚或母本魚,然后對母本魚進行催化,采用人工方法授精,脫粘孵化,對孵化出的幼魚餌料馴化培育,其中,母本魚選用框鱗鏡鯉魚,父本魚選用團頭魴魚;或母本魚選用團頭魴魚,父本魚選用翹嘴紅鲌魚;或母本魚選用丁魚,父本魚選用團頭魴魚,本發明所述的魚類亞科間雜交組合,可批量獲得具有生命力的后代;本發明所述的魚類亞科間雜交方法,可大大提高雜交受精率和孵化率;可雜交培育新魚種;可提高雜種抗病率、成活率及起捕率,可實現生產化雜交生產魚苗。
文檔編號A01K61/00GK1518864SQ0314423
公開日2004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2日
發明者金萬昆 申請人: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