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含碘番薯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碘番薯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內的碘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甲狀腺的形式存在,每一分子的甲狀腺內,必須有3個或4個碘原子,沒有碘,甲狀腺就不能合成甲狀腺素,甲狀腺素具有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活化100多種酶,調節能量轉換,加速生長和發育,維持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等生物作用,因此人體缺碘會導致一系列生理紊亂及生物功能異常,特別是嬰兒在生長發育時缺碘,會造成智力殘疾,這種由于缺碘而對人體所造成的全部影響,被稱為“碘缺乏病”(IDD)。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世界除冰島外所有國家都有IDD流行,全球大約有16億人受到碘缺乏的威脅,中國有4.25億人生活在碘缺乏地區,據國家衛生部的有關資料,我國智力殘疾人中有80%以上是由于缺碘造成的,由于IDD嚴重地影響人類的生活和健康,因此,人體補碘已成為全球范圍的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食鹽加碘是目前被認為防治IDD最簡便的方法,在各國被普遍采用。從上世紀80年開始,我國政府采取了全民食用加碘鹽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多年的實踐中也暴露出這種措施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陷一是食鹽中添加的無機碘易揮發,在儲存、運輸和烹調過程中部分碘會損失,因而食鹽中添加的碘濃度很難控制,另外,人體對食鹽中無機碘的吸收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以至于較難定量地評估它的生物有效性;二是生物體中的碘具有雙閾值的特點,即高碘或低碘都會對機體產生不同性質和不同程度的生物學效應,高碘攝入同樣會致病,研究表明甲狀腺癌也與過多攝入碘有關,不同年齡和不同類別的人群,如兒童、成人、孕婦和乳母每天對碘的需要量有很大差異(表1),實行全民食鹽加碘在給真正缺碘的人補碘時,還要給不缺碘的人,甚至少數碘攝入過量的人強行補碘,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近年來因碘攝入過量而使高碘病癥發表1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控制缺碘缺乏病理事會(ICCIDD)共同推薦碘的供給量
生率有所提高,且呈蔓延趨勢;三是在嚴重缺碘地區,一旦停止加碘鹽,IDD的患病率就會上升,這說明食鹽加碘這是一種暫時的、而不是長久的和從根本上改善缺碘狀況的措施。為此,要達到徹底消除IDD的最終目標,除了食鹽加碘外,我們需要探尋更為科學健康的補碘方式。
已有的研究表明,在自然情況下,人體中75%~85%的碘來自植物性食品,而且通過從植物性食品中自然攝取有機碘的方式更有利于維持人體碘的平衡,這是因為人體對不同種類食物中碘的生物利用率最高可達99%。本發明根據生物地球化學轉移原理,將富碘的海藻制成固體碘有機肥或液體碘肥,通過土施或噴施的方式,培育出含碘的番薯。我國大江南北都適合番薯的種植,番薯營養豐富,除含大量淀粉外,還含有維生素、氨基酸、胡蘿卜素、粗纖維、蛋白質、鈣、磷、鐵、硒等,番薯中的熱量低水分多,可減少皮下脂肪堆積,避免過度肥胖,被稱為營養全面的保健品食品,常吃番薯,既防癌癥,又延年益壽。番薯葉亦有一定的營養和藥用價值,具有通乳的功效。因此,番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喜愛的植物性食品,種植含碘番薯,便可成為人體最有效的一種食物性補碘的自然來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含碘番薯的種植方法。
含碘番薯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選擇優質的番薯種,進行育苗,選用番薯藤苗第一段或第二段19~21厘米的短壯苗進行栽插;2)在插苗前整地起畦,并施足基肥和一次性施入固體碘有機肥,畦的走向為東西向,畦形為“平肩飽腰”狀,并整理成橫畦短畦,每畦包溝0.9~1.1米,畦高0.4~0.5米,畦面寬0.3~0.4米,畦的表面要求平整,泥土要求內粗外細,基肥和固體碘有機肥施放在畦心,固體碘有機肥的施用量為15mg/m2~150mg/m2,栽插薯苗后,用稻草均勻覆蓋在栽有番薯苗的畦面,薯苗成活后,使苗芯伸出草面,稻草則留在畦面讓其自然腐爛,30~35天后結合修溝培土一次,在番薯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1~2次,成熟后的番薯中含碘量達到2.46mg/kg~11.60mg/kg;或者在插苗前整地起畦,并施足基肥,基肥施放在畦心,畦的走向為東西向,畦形為“平肩飽腰”狀,畦面平整,內粗外細,并整理成橫畦短畦,每畦包溝0.9~1.1米,畦高0.4~0.5米,畦面寬0.3~0.4米,栽插薯苗后,用稻草均勻覆蓋在栽有番薯苗的畦面,薯苗成活后,使苗芯伸出草面,稻草則留在畦面讓其自然腐爛,30~35天后結合修溝培土一次,在番薯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1~2次,在番薯采收前分5~6次向葉面噴施液體碘肥,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基本相同,液體碘肥的噴施量12mg/m2~150mg/m2,成熟后番薯中含碘量達到0.35mg/kg~1.30mg/kg。
所述的固體碘有機肥的制作方法為將干海帶粉碎至直徑為1~6毫米,與過80~100目篩的硅藻土以1∶1~3的比例,均勻混合后,通過擠壓式造粒機,形成直徑為2~6毫米的顆粒狀固體碘有機肥,標定該固體碘有機肥的碘含量。
所述的液體碘肥的制作方法為將干海帶與pH值為6.5~7.5和溫度為30~50℃的水,以1∶600~1∶800的比例,浸泡2~4小時后,取出海帶,浸泡液即為液體碘肥,標定該液體碘肥的碘含量。
本發明選用的掌狀類海帶,盛產于我國近海海域,資源極為豐富,由于這類海帶具有強烈地從海水中富集碘的生物特性,因此其中碘的含量一般高達干重的0.2%~0.5%,海帶中的碘主要以碘離子(I-)的形式存在,通過浸泡可以使海帶中80%左右的碘離子進入溶液,因此比較容易制得液體碘肥。我國低品位硅藻土的資源儲量非常大,硅藻土由硅藻遺骸和粘土礦物所組成,由于硅藻遺骸具有規則的微孔結構,因此決定了硅藻土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以低品位的硅藻土作為載體制成固體碘有機肥,在品質上不僅能夠使碘緩慢釋放,有利于碘被作物吸收,而且能夠改良土壤和保持土壤的墑情,在使用上不僅便于長途運輸和儲存,而且施用簡便和持效性好,這些均為本發明技術的推廣應用,特別是在我國嚴重缺碘的偏遠地區推廣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本發明不僅能夠直接培育出含碘的番薯,含碘番薯通過食用可以直接作為人體補碘的天然來源,更重要的是殘留的碘肥可以增加土壤和周邊環境中碘的背景含量,從而能夠逐漸改善缺碘地區的生態環境,含碘的番薯藤也可以作為家禽家畜的天然補碘飼料,最終使整個食物鏈中的碘含量水平得到提高,這對有效地防治IDD具有深遠的意義(附圖1)。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和應用流程圖;圖2是番薯碘吸收量與固體碘肥施用量之間的關系圖;圖3是番薯碘吸收量與液體碘肥施用量之間的關系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利用富含碘元素的海帶,以低品位硅藻土作為載體制成固體碘有機肥或經過浸泡工藝制成液體碘肥,并通過施用固體碘有機肥或噴施液體碘肥,培育出含碘番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食用含碘番薯,可以自然地進行有效的食物性補碘。在嚴重缺碘地區,采用本發明的方法,不僅能夠直接培育出含碘的番薯,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土壤和周邊環境中碘的背景含量,從而能夠改善那里碘缺乏的生態環境,含碘番薯通過食用可以直接作為人體補碘的天然來源,含碘的番薯藤可以作為家禽家畜的天然補碘飼料,從而使整個食物鏈中的碘含量水平得到提高,最終達到有效防治碘缺乏病(IDD)的效果。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海帶科中掌狀海帶是一種海藻類浮游植物,它能夠從海水中吸收并富集大量的碘,其中碘的含量一般可以達到干重的0.2%~0.5%。將該類干海帶粉碎成粒徑為1~6毫米的粒狀,與過80~100目的硅藻土,以1∶1~1∶3的比例均勻混合,然后通過擠壓式造粒機,形成直徑為2-6毫米的顆粒狀固體碘有機肥。低品位硅藻土本身是一種主要由硅藻遺骸和粘土礦物組成的無機礦肥,硅藻遺骸因有特殊的孔結構,而具有吸附容量大、能改良土壤和保墑的特性,以低品位硅藻土為載體的碘有機肥能使海帶中的碘緩慢釋放,從而提高了碘肥的持效性,同時起到保護墑情和改良土壤的作用,實踐表明,固體碘有機肥中適當的硅藻土比例可以增加作物對碘的吸收量。固體碘有機肥制成后,標定碘有機肥的碘含量。
液體碘肥的制作工藝如下將干海帶與水以1∶500~1∶800的比例進行浸泡,浸泡水的pH值為6.5~7.5,浸泡的溫度為30~50℃,浸泡時間為2~4小時,通過浸泡,干海帶中80%左右的碘離子進入溶液,浸泡液即成為液體碘肥,浸泡后的海帶可以作為繼續深加工的原料。液體碘肥制成后,標定液體碘肥的碘含量。
含碘番薯的種植有以下兩種途徑,即施用固體碘有機肥或噴施液體碘肥1)施用固體碘有機肥。選擇優質的番薯種,進行育苗。選用薯藤苗第一段或第二段20厘米左右的短壯苗進行栽插。在插苗前整地起畦,并施足基肥和一次性施入固體碘有機肥。畦的走向以東西向、畦形為“平肩飽腰”狀為好,并整理成橫畦短畦,每畦包溝0.9~1.1米,畦高0.4~0.5米,畦面寬0.3~0.4米,畦的表面要求平整,泥土要求內粗外細,基肥和固體碘有機肥施放在畦心,固體碘有機肥的施用量為15mg/m2~150mg/m2。栽插薯苗后,用稻草均勻覆蓋在栽有番薯苗的畦面,薯苗成活后,使苗芯伸出草面,稻草則留在畦面讓其自然腐爛,30~35天后結合修溝培土一次。在番薯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1~2次。成熟后番薯(塊根)中碘的含量達到2.46mg/kg~11.60mg/kg,番薯藤(葉)中碘的含量達到4.50mg/kg~18.40mg/kg(附圖2)。
2)噴施液體碘肥。選擇優質的番薯種,進行育苗。選用番薯藤苗第一段或第二段20厘米左右的短壯苗進行栽插。在插苗前整地起畦,并施足基肥,基肥施放在畦心。畦的走向以東西向、畦形為“平肩飽腰”狀為好,并整理成橫畦短畦,每畦包溝0.9~1.1米,畦高0.4~0.5米,畦面寬0.3~0.4米,畦的表面要求平整,泥土要求內粗外細。栽插薯苗后,用稻草均勻覆蓋在栽有番薯苗的畦面,薯苗成活后,使苗芯伸出草面,稻草則留在畦面讓其自然腐爛,30~35天后結合修溝培土一次。在番薯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1~2次,在番薯采收前分5~6次向葉面噴施液體碘肥,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基本相同,液體碘肥的噴施量12mg/m2~150mg/m2,成熟后番薯(塊根)中含碘量達到0.35mg/kg~1.30mg/kg,番薯藤(葉)中碘的含量達到0.93mg/kg~7.90mg/kg(附圖3)。
實施例11)選擇優質的番薯種,進行育苗。選用番薯藤苗第一段19厘米的短壯苗進行栽插;2)在番薯苗栽插之前,在畦中央施足基肥,并一次性施入固體碘有機肥,固體碘有機肥施用量為15mg/m2;3)栽插薯苗后,用稻草均勻覆蓋在栽有番薯苗的畦面,薯苗成活后,使苗芯伸出草面,稻草則留在畦面讓其自然腐爛,30天后結合修溝培土一次。在番薯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1次,成熟后番薯中碘的含量達到2.46mg/kg,番薯藤中碘的含量達到4.50mg/kg。
實施例21)選擇優質的番薯種,進行育苗。選用番薯藤苗第二段21厘米的短壯苗進行栽插;2)在番薯苗栽插之前,在畦中央施足基肥,并一次性施入固體碘有機肥,固體碘有機肥施用量為75mg/m2;3)栽插薯苗后,用稻草均勻覆蓋在栽有番薯苗的畦面,薯苗成活后,使苗芯伸出草面,稻草則留在畦面讓其自然腐爛,35天后結合修溝培土一次。在番薯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2次,成熟后番薯中碘的含量達到10.2mg/kg,番薯藤中碘的含量達到16.60mg/kg。
實施例31)選擇優質的番薯種,進行育苗。選用番薯藤苗第一段20厘米的短壯苗進行栽插;2)在番薯苗栽插之前,在畦中央施足基肥,并一次性施入固體碘有機肥,固體碘有機肥施用量為150mg/m2;3)栽插薯苗后,用稻草均勻覆蓋在栽有番薯苗的畦面,薯苗成活后,使苗芯伸出草面,稻草則留在畦面讓其自然腐爛,32天后結合修溝培土一次。在番薯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2次,成熟后番薯中碘的含量達到11.60mg/kg,番薯藤中碘的含量達到18.40mg/kg。
實施例41)選擇優質的番薯種,進行育苗。選用番薯藤苗第二段20厘米的短壯苗進行栽插;2)在番薯苗栽插之前,在畦中央施足基肥;3)栽插薯苗后,用稻草均勻覆蓋在栽有番薯苗的畦面,薯苗成活后,使苗芯伸出草面,稻草則留在畦面讓其自然腐爛,33天后結合修溝培土一次。在番薯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1次,在番薯采收前分5次向葉面噴施液體碘肥,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基本相同,液體碘肥的噴施量為12mg/m2。成熟后番薯中碘的含量達到0.35mg/kg,番薯藤中碘的含量達到0.93mg/kg。
實施例51)選擇優質的番薯種,進行育苗。選用番薯藤苗第一段21厘米的短壯苗進行栽插;2)在番薯苗栽插之前,在畦中央施足基肥;3)栽插薯苗后,用稻草均勻覆蓋在栽有番薯苗的畦面,薯苗成活后,使苗芯伸出草面,稻草則留在畦面讓其自然腐爛,30天后結合修溝培土一次。在番薯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2次,在番薯采收前分6次向葉面噴施液體碘肥,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基本相同,液體碘肥的噴施量為50mg/m2。成熟后番薯中碘的含量達到0.87mg/kg,番薯藤中碘的含量達到3.40mg/kg。
實施例61)選擇優質的番薯種,進行育苗。選用番薯藤苗第二段19厘米的短壯苗進行栽插;2)在番薯苗栽插之前,在畦中央施足基肥;3)栽插薯苗后,用稻草均勻覆蓋在栽有番薯苗的畦面,薯苗成活后,使苗芯伸出草面,稻草則留在畦面讓其自然腐爛,35天后結合修溝培土一次。在番薯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2次,在番薯采收前分5次向葉面噴施液體碘肥,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基本相同,液體碘肥的噴施量為150mg/m2。成熟后番薯中碘的含量達到1.30mg/kg,番薯藤中碘的含量達到7.90mg/kg。
權利要求
1.一種含碘番薯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選擇優質的番薯種,進行育苗,選用番薯藤苗第一段或第二段19~21厘米的短壯苗進行栽插;2)在插苗前整地起畦,并施足基肥和一次性施入固體碘有機肥,畦的走向為東西向,畦形為“平肩飽腰”狀,并整理成橫畦短畦,每畦包溝0.9~1.1米,畦高0.4~0.5米,畦面寬0.3~0.4米,畦的表面要求平整,泥土要求內粗外細,基肥和固體碘有機肥施放在畦心,固體碘有機肥的施用量為15mg/m2~150mg/m2,栽插薯苗后,用稻草均勻覆蓋在栽有番薯苗的畦面,薯苗成活后,使苗芯伸出草面,稻草則留在畦面讓其自然腐爛,30~35天后結合修溝培土一次,在番薯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1~2次,成熟后的番薯中含碘量達到2.46mg/kg~11.60mg/kg;或者在插苗前整地起畦,并施足基肥,基肥施放在畦心,畦的走向為東西向,畦形為“平肩飽腰”狀,畦面平整,內粗外細,并整理成橫畦短畦,每畦包溝0.9~1.1米,畦高0.4~0.5米,畦面寬0.3~0.4米,栽插薯苗后,用稻草均勻覆蓋在栽有番薯苗的畦面,薯苗成活后,使苗芯伸出草面,稻草則留在畦面讓其自然腐爛,30~35天后結合修溝培土一次,在番薯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1~2次,在番薯采收前分5~6次向葉面噴施液體碘肥,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基本相同,液體碘肥的噴施量12mg/m2~150mg/m2,成熟后番薯中含碘量達到0.35mg/kg~1.30mg/k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碘番薯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體碘有機肥的制作方法為將干海帶粉碎至直徑為1~6毫米,與過80~100目篩的硅藻土以1∶1~3的比例,均勻混合后,通過擠壓式造粒機,形成直徑為2~6毫米的顆粒狀固體碘有機肥,標定該固體碘有機肥的碘含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碘番薯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體碘肥的制作方法為將干海帶與pH值為6.5~7.5和溫度為30~50℃的水,以1∶600~1∶800的比例,浸泡2~4小時后,取出海帶,浸泡液即為液體碘肥,標定該液體碘肥的碘含量。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碘番薯的種植方法。1)選擇優質的番薯種,進行育苗,選用番薯藤苗第一段或第二段的短壯苗進行栽插;2)在插苗前整地起畦,并施足基肥和一次性施入固體碘有機肥,基肥和固體碘有機肥施放在畦心,固體碘有機肥的施用量為15mg/m
文檔編號C05G5/00GK101080986SQ200710069858
公開日2007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5日
發明者翁煥新, 翁經科 申請人: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