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37468閱讀:19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聲裝置,特別涉及通過繞巻線筒軸轉動自如地安裝 面上的牽引調節桿的轉動發聲的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
背景技術
在桿牽引式的兩軸承線軸的線軸主體上,形成有巻線筒軸支承用 的輪轂部。在輪轂部的外周面上,轉動自如地安裝有牽引調節桿。在 牽引調節桿上,安裝有在轉動操作時發聲的發聲裝置。
以往的發聲裝置具備形成在輪轂部的外周面上的凹凸部、和固定 在牽引調節桿上的板簧形狀的打擊部件(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
打擊部件通過螺釘止動固定在牽引調節桿的內側面上,其前端反復撞 擊形成在輪轂部上的凹凸部,凹凸部發聲。
非專利文獻1林式會社夕^/發布TLD-2SPEED 20零件列表 發布日平成20年4月9日(特別是零件號碼155、 194、 195、 237 ) 在上述以往的結構中,由于凹凸部設在輪轂部上,所以輪轂部不 易振動。因此,產生的聲音成為沉悶的不清晰的聲音,而不會成為發 音好的清晰的^噠音。所以,可以考慮將具有凹凸部的發聲部件安裝 在輪轂部上、使發聲部件容易振動、發出發音好的清晰的^噠音。但 是,如果將發聲部件安裝在輪轂部上,則另外需要將發聲部件防松的 構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中,能夠不設置防松構 造而將發聲部件安裝在輪轂部上。
有關技術方案1的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是通過繞巻線筒軸轉
輪轂部的外周面上的牽引調節桿的轉動發聲的裝置,具備發聲部件和 打擊部。發聲部件具有越靠巻線筒軸的軸向外方越小徑而傾斜的錐面、和沿著周向形成在錐面上的凹凸部,是在不能旋轉且向軸向內方的移 動被限制的狀態下安裝在輪轂部上的部件。打擊部安裝在牽引調節桿 上,彈性地接觸在凹凸部上,如果牽引調節桿轉動,則反復進行與凹 凸部的碰撞。
在該發聲裝置中,如果使牽引調節桿轉動,則安裝在牽引調節桿
碰撞。如果打擊部反復進行與凹凸部的碰撞,則發聲部件振動,發聲 部件發出清晰的^t噠音。該發聲部件的凹凸部形成為越靠軸向外方越 小徑而傾斜的錐面,打擊部彈性地接觸在凹凸部上。因而,通過打擊
部將發聲部件向徑向內側推壓,能夠將向軸向外方的移動自如的發聲 部件朝向軸向內方施力。因此,將向軸向內方的移動被限制的發聲部 件防松。
這里,在發聲部件上形成越靠軸向外方越小徑而傾斜的錐面,在 該錐面上形成凹凸部,打擊部彈性地接觸在該凹凸部上。因此,能夠 通過打擊部將發聲部件向軸向內方施力,所以能夠通過打擊部將發聲 部件防松。因而,能夠不設置防松構造而將發聲部件安裝在輪轂部上。
并且,由于發聲部件與輪轂部分別地設置,所以發聲部件變得容易振 動,發聲部件能夠發出發音好的清晰的咔噠音。
有關技術方案2的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裝 置中,還具備具有沿著與錐面實質上正交的軸形成在牽引調節桿的基 端部的內周面上的安裝孔的安裝部;打擊部具有發聲銷,朝向錐面 可進退地安裝在安裝孔中;施力部件,安裝在安裝部上,以使其將發 聲銷朝向凹凸部施力。
在此情況下,安裝孔沿著與錐面實質上正交的軸形成。因此,通 過被施力部件施力的發聲銷能夠將向軸向外方的移動自如的發聲部件 朝向軸向內方施力。因此,能夠通過受施力部件施力的發聲銷將發聲 部件向軸向內方施力,所以能夠通過打擊部件將發聲部件防松。結果, 能夠發出更清晰的^噠音,并且能夠通過發聲銷更可靠地將發聲部件 防松。
有關技術方案3的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在技術方案2所述的裝 置中,輪轂部從線軸主體的外壁面突出而形成為圓筒狀;發聲部件被 外壁面限制了向軸向內方的移動。在此情況下,由于通過外壁面限制了發聲部件的移動,所以能夠不設置特別的限制構造而限制發聲部件 的移動。
有關技術方案4的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在技術方案2或3所述 的裝置中,凹凸部以圓弧狀凹陷形成在錐面上。在此情況下,由于凹 凸部以圓弧狀凹陷,所以能夠以適當的阻力將牽引調節桿在多級的轉 動位置上定位。
有關技術方案5的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在技術方案1 ~ 3中任一 項所述的裝置中,發聲銷是合成樹脂制。在此情況下, 一旦安裝到安 裝孔中就不易取出的發聲銷不會通過腐蝕而固接在安裝孔中,不再需 要發聲裝置的維護。
根據本發明,在發聲部件上形成越靠軸向外方越小徑而傾斜的錐 面,在該錐面上形成凹凸部,打擊部彈性地接觸在該凹凸部上。因此, 能夠通過打擊部將發聲部件向軸向內方施力,所以通過打擊部能夠將 發聲部件防松。因而,能夠不設置防松構造而將發聲部件安裝在輪轂 部上。


圖l是采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兩軸承線軸的立體圖。
圖2是上述兩軸承線軸的手柄側側視圖。
圖3是上述兩軸承線軸的剖視圖。
圖4是牽引調節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表示手柄側的各部的結構的放大剖視圖。
圖6是表示包括牽引機構的旋轉傳遞系統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7是巻線筒的周圍的剖視圖部分圖。
圖8是凸輪部件的主視圖。
圖9是凸輪部件的剖視圖。
圖IO是將圓弧狀的凸輪面直線地展開的展開圖。
圖ll是巻線筒發聲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線軸主體
2牽引調節桿
5巻線筒軸34輪轂部
45桿發聲裝置(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的一例)
70發聲部件
70a錐面
70b凹凸部
71打擊部
72安裝部
72a安裝孔
73打擊部件
74彈簧部件(施力部件的一例)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兩軸承線軸如圖1至圖3所示,是能夠將 釣線巻繞到與釣竿錯位的軸周圍的小型的桿牽引型的結構。兩軸承線 軸具備線軸主體1、包括轉動自如地配置在線軸主體1的側方的牽引 調節桿2的牽引調節機構7、在牽引調節桿2的下方旋轉自如地支承 在線軸主體1上的手柄3、和配置在線軸主體1的內部的巻線筒4。此 外,兩軸承線軸具備旋轉自如地支承巻線筒4的巻線筒軸5、和制動 巻線筒4的線抽出方向的旋轉的牽引機構6。
<線軸主體的結構>
線軸主體1例如是鋁合金等金屬制的部件。線軸主體l具有框架 10、和覆蓋框架10的兩側方的第1及第2側板13a、 13b。另外,在 該實施方式中,第2側板13b與框架IO—體形成,但也可以是分體固 定在框架上的結構。框架10具有手柄3側的第1筒部lla、與第l筒 部lla沿巻線筒軸方向隔開間隔配置、比第1筒部lla小徑的第2筒 部llb、和將兩筒部lla、 llb在前后及下部連結的多個連結部12a~ 12c。例如,第1筒部lla的外徑是第2筒部lib的外徑的110%以上 140%以下的范圍,在該實施方式中,為第2筒部lib的直徑的110%~ 120%。多個連結部12a~ 12c與第1及第2筒部lla、 llb—體成形, 下側的連結部12c如圖l及圖3所示,固定有用來將線軸安裝到釣竿 RD上的前后較長的金屬制的竿安裝腳部8a。在竿安裝腳部8a上,對 置配置有夾持釣竿RD的桿夾8b。第1側板13a如圖1~圖3所示,具有安裝在第1筒部lla的側方 的圓筒部14、和突出到圓筒部14的軸向外方(圖2右側)的隆起部 15。第2側板13b如圖l及圖3所示,是一體形成在第2筒部lib的 側方的側視大致圓形的部件。圓筒部14及第2側板13b是分別與第1 及第2筒部lla、 lib大致相同直徑的側視大致圓形的部件,第1側板 13a的外徑形成得比第2側板13b的外徑大。例如,圓筒部14的外徑 是第2側板13b的外徑的110%以上140%以下的范圍,在本實施方式 中為第2側板13b的外徑的110% ~ 120%。
隆起部15與圓筒部14 一體成形,向軸向外方(圖2右側)突出 形成,以使得在內部具有與圓筒部14連通的空間。隆起部15是具有 小圓弧部和大圓弧部的側視大致雨滴形狀的部件,形成為,使下部的 大圓弧部比圓筒部14向下方突出。在隆起部15上安裝著牽引調節桿 2及手柄3,以使其向外方露出。
在隆起部15的牽引調節桿2的安裝部分上,如圖4及圖5所示, 向比其他部分靠外方以階梯狀突出形成有用來轉動自如地支承牽引調 節桿2并支承巻線筒軸5的輪轂部34。輪轂部34是具有大徑突出部 34a和從大徑突出部34a突出的小徑突出部34b的部分,在大徑突出 部34a的內部收納有后述的軸承20d (參照圖5)。在輪轂部34的內 周側、具體而言在小徑突出部34b的內周側,固定有不能旋轉且沿軸 向移動自如地導引后述的凸輪部件50 (參照圖5)的導引部件17。
導引部件17貫通第l側板13a而斂縫固定在第l側板13a的巻線 筒軸5貫通的小徑突出部34b的內周側。在導引部件17的外周面上形 成有導引用的六邊形的導引部17a,在內周面上形成有巻線筒軸5能 夠通過的通過孔17b。在隆起部15的輪轂部34的前方,固定有用來 限制牽引調節桿2的最大牽引位置的止動件35。止動件35抵接在牽 引調節桿2的后述的桿部分47b上,限制牽引調節桿2的圖2順時針 方向的轉動。
<旋轉傳遞系統的結構>
在隆起部15的牽引調節桿2的下方,向外方突出形成有手柄3安 裝用的突出筒16。在突出筒16的內部,如圖3及圖5所示,與作為 巻線筒4的旋轉軸的巻線筒軸5平行地配置有筒狀的手柄軸31。手柄 軸31受配置在突出筒16的兩端上的兩個軸承32、 33旋轉自如地支承在突出筒16上, 一個(圖5左方)的軸端向比軸承32靠軸向內側突 出而配置。在手柄軸31的軸承32側的突出部分上,旋轉自如地安裝 著主齒輪60。
手柄3如圖l至圖3所示,固定在手柄軸31的另一個端部(前端) 上。手柄3具備固定在手柄軸31的前端上的手柄臂40、和轉動自如 地支承在手柄臂40的前端上的手柄把手41。手柄臂40通過螺釘部件 42可與手柄軸31 —體旋轉地固定在手柄軸31的前端上。手柄把手41 為了容易用力握住而外形形成為帶有圓形的大致T字形狀。
主齒輪60如圖5所示,受旋轉阻止部件63阻止旋轉而與手柄軸 31—體旋轉。旋轉阻止部件63可一體旋轉地連結在手柄軸31上,通 過檸入在手柄軸31的一個軸端中的固定螺栓65固定在手柄軸31上。 旋轉阻止部件63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在手柄軸31上的環部63a、 和從環部63a的外周部向徑向兩側以L字狀彎曲而卡止主齒輪60的1 對卡止部63b。在主齒輪60上,形成有卡止在卡止部63b上的l對卡 止孔60a。主齒輪60嚙合在小齒輪61上。
小齒輪61可相對于巻線筒軸5旋轉地安裝在巻線筒軸5的外周 側。小齒輪61由安裝在第1側板13a的輪轂部34的大徑突出部34a 的內部的軸承20d旋轉自如地支承在線軸主體1上。小齒輪61如圖6 所示,在外周面上具有嚙合在主齒輪60上的齒輪齒61a、和形成為大 致矩形的盤支承部61b。在盤支承部61b上,殘留有形成齒輪齒61a 時的齒輪切削工具的加工痕跡。此外,在內周面上具有巻線筒軸5貫 通的貫通孔61c。在小齒輪61的盤支承部61b上,可一體旋轉地連結 著構成牽引機構6的后述的制動盤22的內周部。結果,來自手柄3的 旋轉經由主齒輪60、小齒輪61、制動盤22被傳遞給后述的摩擦盤21、 從摩擦盤21傳遞給巻線筒4,巻線筒4旋轉。此外,在盤支承部61b 上,還可一體旋轉地安裝有構成后述的第2單向離合器64的彈簧支承 板69。
<巻線筒軸及其周邊的結構>
巻線筒軸5如圖3所示,是可沿軸向移動且不能相對旋轉地支承 在線軸主體l上的軸部件。巻線筒軸5的圖3左端沿軸向移動自如且 不能旋轉地支承在輪轂部13c上,所述輪轂部13c向內方突出形成在 第2側板13b的中心部。在巻線筒軸5的左端側,貫通巻線筒軸5而配置有用來將巻線筒軸5阻止旋轉的旋轉阻止銷5a。旋轉阻止銷5a 卡合在形成于輪轂部13c上的旋轉阻止槽13d中。
在巻線筒軸5的外周上,安裝有用來旋轉自如地安裝巻線筒4的 軸承20a、 20b、和用來可旋轉地支承制動盤22的軸承20c。
<單向離合器的結構>
在軸承32、 33之間,如圖5所示,配置有輥型的第l單向離合器 62。第l單向離合器62僅容許手柄軸31的線巻繞方向的正轉,而禁 止線抽出方向的反轉。此外,在巻線筒軸5的外周側,配置有爪式的 第2單向離合器64。第2單向離合器64是經由小齒輪61禁止手柄軸 31的反轉的部件。
第l及第2單向離合器62、64主要為了使牽引機構6動作而使用。 第2單向離合器64如圖6所示,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在制動盤22 上的棘輪66、卡止棘輪66的棘輪爪67、對棘輪爪67施力的彈簧部件 68、和用來安裝彈簧部件68的彈簧支承板69。
棘輪66是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與棘輪爪67嚙合的大致鋸齒形狀的 棘輪齒66a、在內周部上形成有與制動盤22卡合的卡合突起66b的板 狀的部件。卡合突起66b可一體旋轉地連結在制動盤22的后述的主體 部件25的端面上。
棘輪爪67轉動自如地支承在擰入于第1側板13a的內側面中的轉 動軸90上。棘輪爪67在基端部上具有支承在轉動軸90上的具有支承 孔67a的轉動支承部67b,在前端部具有咬入到棘輪66的棘輪齒66a 中的爪部67c。在中間部上形成有彈簧部件68卡合的卡合槽67d。棘 輪爪67通過彈簧部件68的作用,在接觸于棘輪66上而禁止棘輪66 的旋轉的接觸位置、與從那里離開而將棘輪的線巻繞方向的旋轉靜音 化的離開位置之間轉動。另外,通過設在第1側板13a的內側面上的 未圖示的限制部,將棘輪爪67的離開位置限制在從棘輪66稍稍離開 的位置上。
彈簧部件68是用來在巻線筒4的線巻繞方向的旋轉時使棘輪爪 67從棘輪66離開而實現第2單向離合器64的靜音化、并且在線抽出 方向的旋轉時將棘輪爪67朝向棘輪66施力的部件。彈簧部件68是具 有彈性的金屬線材制的部件,根據巻線筒4的旋轉方向而將棘輪爪67 向不同的方向施力。彈簧部件68具有摩擦卡合在彈簧支承板69的安裝槽69a中的C字狀的安裝部68a、從安裝部68a沿徑向延伸的臂部 68b、和從臂部68b彎曲而以U字狀彎曲并卡合到卡合槽67d上的彎 曲部68c。彈簧部件68如果巻線筒4向線巻繞方向旋轉、并且制動盤 22向相同方向旋轉,則將棘輪爪67向離開棘輪66的方向施力。此外, 如果巻線筒4向線抽出方向旋轉、并且制動盤22向相同方向旋轉,則 將棘輪爪67向接近棘輪66的方向施力。由此,阻止制動盤22的線抽 出方向的旋轉。
彈簧支承板69是圓板狀的部件,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彈簧部件68 的安裝部68a摩擦卡合的安裝槽69a。在內周部上,形成有可一體旋 轉地連結在小齒輪61的盤支承部61b上的矩形的連結孔69b。
<巻線筒的結構>
巻線筒4如圖7所示,具有巻線筒主體9、和固定在巻線筒主體9 上的釣線卡止銷23。巻線筒主體9具有內周面與巻線筒軸5的外周面 隔開間隙配置、在外周面上能夠巻繞釣線的圓筒狀的線巻繞體部9a、 和形成在線巻繞體部9a的兩側、比線巻繞體部9a大徑的第1凸緣部 9b及第2凸緣部9c。此外,巻線筒主體9具有形成在線巻繞體部9a 的外周面上的锪孔部(座繰0部)9f、和形成在锪孔部9f中的銷固定 部9h。
巻線筒主體9通過軸承20a、20b旋轉自如地支承在巻線筒軸5上。 此外,在巻線筒4的手柄3側設有牽引機構6。進而,在巻線筒4的 第2側板13b側,設有通過巻線筒4的旋轉而發聲的巻線筒發聲機構 18。
锪孔部9f如圖7的G部放大所示,以圓形凹陷形成在線巻繞體部 9a的軸向的中央部的外周面上。锪孔部9f的底面9g是平坦的,在底 面9g的中心形成有具有貫通孔9i的銷固定部9h。貫通孔9i從底面9g 沿著線巻繞體部9a的徑向貫通到線巻繞體部9a的內周面而形成。
釣線卡止銷23是用來將釣線的前端固定的,壓入固定在線巻繞體 部9a的軸向的中央部的貫通孔9i中。釣線卡止銷23具有通過壓入而 固定在貫通孔9i中的第1軸部23a、比第l軸部23a大徑、在外周面 上例如通過連結等而能夠卡止釣線的第2軸部23b、和比第2軸部23b 大徑的頭部23c。
這樣,在釣線卡止銷23上形成第1軸部23a和比第1軸部23a大徑的第2軸部23b,構成為,將第1軸部23a壓入到貫通孔中,并且 在锪孔部9f上形成平坦的底面9g。因此,如果第1軸部23a與第2軸 部23b的階差部分接觸在底面9g上,則能夠結束釣線卡止銷23的壓 入,能夠將釣線卡止銷23的壓入量維持為規定量。并且,通過階差部 分接觸在平坦的底面9g上,在階差部分與底面9g之間不易產生間隙, 釣線不易咬入到階差部分與底面9g之間。
第1凸緣部9b比第2凸緣部9c大徑,并且外周面9d的軸向長度 比第2凸緣部9c的外周面9e的軸向長度長。在第1凸緣部9b的外側 面上,形成有能夠收納牽引機構6的收納空間36。
第l及第2凸緣部9b、9c分別進入到第1筒部lla及第2筒部lib 中。第l筒部lla具有第1凸緣部9b能夠進入的圓形的第l開口 19a。 此外,第1筒部lla具有設在第1開口 19a的開口端、在開口端對置 于第1凸緣部9b的外周面而能夠形成^:小的間隙(例如0.2mm~ 0.7mm)、并且長度比第1凸緣部9b的外周面短的第1對置部19c、 和在比第1對置部19c靠巻線筒軸方向外側形成為比第1對置部19c 大徑的第1退出部19e。進而,第1筒部lla在第1對置部19c的巻線 筒軸方向內側具有形成得比第l對置部19c大徑的第3退出部19g。另 外,這里,所謂的巻線筒軸方向內方,是朝向巻線筒主體9的軸向的 中心部(具體而言是安裝著上述釣線卡止銷23的部分)的方向,所謂 的巻線筒軸方向外方,是從巻線筒主體9的中心部離開的方向。
第2筒部lib具有巻線筒主體9的小徑的第2凸緣部9c能夠進入 的圓形的第2開口 19b。因而,第2開口 19b比第1開口 19a小徑。 此外,如圖7所示,第2筒部llb具有設在第2開口 19b的開口端、 在開口端對置于第2凸緣部9c的外周面而能夠形成微小的間隙(例如 0.2mm ~ 0.7mm )、并且長度比第2凸緣部9c的外周面短的第2對置 部19d、和在比第2對置部19d靠巻線筒軸方向外側形成為比第2對 置部19d大徑的第2退出部19f。進而,第2筒部lib在第2對置部 19d的巻線筒軸方向內側具有形成得比第2對置部19d大徑的第4退 出部19h。
這樣,通常使長度比第2凸緣部9c長的第1凸緣部9b與第1開 口 19a的對置部分的長度變短,所以即使液體侵入到該間隙中,也容 易向間隙較寬的第1退出部19e側流動。因此,即4吏液體侵入到第1開口 19a與第l凸緣部9b的間隙中,也不易妨礙巻線筒4的自由旋轉。 另外,在形成有下側的連結部12c的部分中,在第1及笫2筒部 lla、 lib的第1及第2退出部19e、 19f形成部分上,貫通內外周面沿 著徑向形成有第1及第2排水孔13e、 13f。第1及第2排水孔13e、 13f 是用來將從第1及第2凸緣部9b、 9c與第1及第2開口 19a、 19b之 間進入的液體排出的。
<牽引調節機構的結構>
牽引調節機構7如圖3至圖5所示,是用來變更、調節對安裝在 巻線筒軸5上的巻線筒4的向線抽出方向的旋轉施加的牽引力的機構, 作為使牽引機構6移動的移動機構發揮功能。另外,在圖3及圖5中, 巻線筒軸5的軸心X的下側表示最大牽引時的巻線筒軸5的軸向位置, 上側表示牽引解除時的軸向位置。
牽引調節機構7具備將牽引調節桿2的轉動變換為牽引機構6的 向巻線筒軸方向的移動的凸輪機構43、設在凸輪機構43上、限制牽 引調節桿2的轉動的轉動限制部44(參照圖10)、和通過牽引調節桿 2的轉動而發聲的桿發聲機構45。
<牽引調節桿的結構>
牽引調節桿2如果向圖2的順時針方向轉動則牽引力變強,如果 向逆時針方向轉動則牽引力變弱。此外,比用實線表示的位置稍稍向 順時針方向轉動的位置是咬鉤位置(strike position ),用雙點劃線表 示的位置是牽引解除位置,用虛線表示的位置是最大牽引位置。這里, 咬鉤位置是能夠調節為對于魚的碰撞帶來的突然的強力的拉入、釣線 也不會切斷、并且能夠將釣鉤牢固地刺入到魚的口中的牽引力的位置, 一般是釣線的切斷強度的1/3左右的值。
牽引調節桿2轉動自如地安裝在第1側板13a的輪轂部34的大徑 突出部34a及小徑突出部34b的外周面上。牽引調節桿2具有例如鋁 合金制的桿主體47、和壓入在桿主體47中的、例如鋅合金制的插入 部件48。桿主體47具有配置在輪轂部34的周圍的筒狀的基端部分 47a、和從基端部分47a向徑向外方延伸的桿部分47b。在基端部分47a 的內周面上,在與桿部分47b的邊界部分上形成有斜向切開的切口部 47c,在那里安裝有桿發聲機構45。在基端部分47a的內周面上,通 過壓入固定有插入部件48。插入部件48是轉動自如地支承在大徑突出部34a及小徑突出部 34b上的帶有階差的筒狀的部件,在小徑側的筒部48a的外周面上, 例如沿著徑向立設有構成凸輪機構43的凸輪承接部52的兩根凸輪承 接銷52a。如圖4所示,在插入部件48的小徑側的筒部48a與輪轂部 34的小徑突出部34b之間配置有用來沿轉動方向支承的徑向套筒46a。 此外,在插入部件48與輪轂部34的壁面34c之間安裝有用來沿軸向 支承的推力環46b。
<桿發聲機構的結構>
桿發聲機構45是用來通過牽引調節桿2的轉動操作而發聲、并且 將牽引調節桿2定位的機構。桿發聲機構45如圖4及圖5所示,具備 安裝在輪轂部34的大徑突出部34a的外周面上的筒狀的發聲部件70、 和反復進行向發聲部件70的撞擊的打擊部71。
發聲部件70例如是聚縮醛等較硬質且滑動性較高的合成樹脂制 的環形狀的部件。發聲部件70具有越靠巻線筒軸5的軸向外方越小徑 而傾斜的錐面70a、和沿著周向形成在錐面70a上的凹凸部70b。凹凸 部70b在錐面70a上以圓弧狀凹陷形成。發聲部件70在不能旋轉且向
突出部34a上。發聲部件70被隆起部15的輪轂部34形成部分的外壁 面15a限制了向軸向內方的移動。在外壁面15a上,形成有用于旋轉 阻止的旋轉阻止孔15b,在發聲部件70上,形成有卡合到旋轉阻止孔 15b中的旋轉阻止突起70c。由此,發聲部件70向軸向內方的移動被 限制,并且阻止發聲部件70旋轉。但是,發聲部件70向軸向外方的 移動沒有被限制。
此外,桿發聲機構45還具有具有沿著與錐面70a實質上正交的軸 形成在牽引調節桿2的切口部47c上的安裝孔72a的安裝部72。打擊 部71具有朝向錐面70a可進退地安裝在安裝孔72a中的發聲銷73、 和安裝在安裝孔72a中以將發聲銷73朝向凹凸部70b施力的螺旋彈簧 的形態的彈簧部件(施力部件的一例)74。發聲銷73是前端為球狀的、 例如合成樹脂制的銷部件,基端部形成得比前端部小徑。在其基端部 的外周側配置有彈簧部件74。
這里,在發聲部件70上形成越靠軸向外方越小徑而傾斜的錐面 70a,在該錐面70a上形成凹凸部70b,打擊部71的發聲銷73彈性地接觸在該凹凸部70b上。因此,能夠通過打擊部71將發聲部件70向 軸向內方施力,所以能夠通過打擊部71防止發聲部件70松脫。因此, 能夠不設置防松構造而將發聲部件70安裝到輪轂部34上。
此外,安裝孔72a沿著與錐面70a實質上正交的軸形成。因此, 能夠通過受彈簧部件74施力的發聲銷73將向軸向外方的移動自如的 發聲部件70朝向軸向內方施力。因此,能夠通過受彈簧部件74施力 的發聲銷將發聲部件向軸向內方施力,所以能夠通過打擊部件防止發 聲部件松脫。結果,能夠發出更清晰的^t噠音,并且能夠通過發聲銷 更可靠地防止發聲部件松脫。
此外,由于安裝孔72a傾斜地形成,所以即使將安裝孔72a形成 在接近牽引調節桿2的內側面的位置上,安裝孔72a與內側面之間的 距離也逐漸變大。因此,即使形成安裝孔72a,也不易在牽引調節桿2 上產生薄壁部分,能夠抑制該部分的強度的下降。
進而,由于發聲銷73是不易腐蝕的合成樹脂制,所以一旦安裝到 安裝孔72a中就難以取出的發聲銷73不會通過腐蝕而固接在安裝孔 72a上,不再需要桿發聲機構45的維護。
<凸輪機構的結構>
凸輪機構43具備具有凸輪面49的凸輪部件50、用來設定牽引調 節桿2的調節范圍的牽引調節捏手51、可接觸地設在凸輪面49上、 通過牽引調節桿2的圖2順時針方向的轉動使凸輪部件50向第l軸向 (圖5右方)移動的凸輪承接部52、和通過牽引調節桿2的圖2逆時 針方向的轉動使凸輪部件50向經由牽引調節捏手51接觸在凸輪承接 部52上的第2軸向移動的作為施力部的由螺旋彈簧構成的第l施力部 件53。此外,牽引調節機構7具有向巻線筒4相對于巻線筒軸5離開 的方向(圖3右方)施力的例如由4片盤簧構成的第2施力部件54。
<凸輪部件的結構>
凸輪部件50例如是不銹鋼合金制的筒狀的部件,如圖8及圖9所 示,具有外筒部50a和內筒部50b、以及將外筒部50a和內筒部50b 連結的圓板部50c。在外筒部50a的前端上形成有凸輪面49。此外, 在外筒部50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安裝O形環56的環狀槽50d。在內 筒部50b的內周面上,形成有卡合在導引部件17的六邊形的導引部 17a上的六邊孔50e。進而,在圓板部50c的外側面上,形成有構成后。
凸輪面49如圖8及圖IO中展開表示,作為整體由沿著凸輪部件 50的端面以圓弧狀逐漸突出高度變低的傾斜面構成,以180度間隔形 成兩個相同形狀的面。在凸輪面49的中途的限制位置C的兩側形成 有限制牽引調節桿2的轉動的轉動限制部44。這里,限制位置C例如 是從凸輪面49的基準位置A離開25度到30度左右的位置。
轉動限制部44具有朝向凸輪承接銷52a突出的限制突起44a。限 制突起44a具有位于限制位置C的頂點44b、從頂點44b朝向對應于 牽引解除位置的第1位置B的第1傾斜面44c、和從頂點44b朝向與 第1位置B相反側的第2傾斜面44d。第1傾斜面44c的傾斜角度oc 比第2傾斜面44d的傾斜角度P小。例如在該實施方式中,傾斜角度 oc是14度,優選為超過IO度且18度以下的范圍。第2傾斜面44d由 與在圖10中用雙點劃線表示的凸輪承接銷52a的半徑大致相同的半徑 的圓弧形成。在頂點44b相接的切線的傾斜角度P例如在該實施方式 中是20度,優選為超過18度且25度以下的范圍。在限制突起44a中, 頂點44b的巻線筒軸方向的第1高度H1比對應于最大牽引位置的第2 位置E的第2高度H2的一半小。例如,在該實施方式中,頂點44b 的第1高度Hl是0.6mm 0.8mm,第2位置E的第2高度H2是 1.7mm~2.0mm。另外,在該實施方式中,第2位置E從基準位置A 離開150度。
這里,在夾著限制突起44a的頂點44b的第1傾斜面44c和第2 傾斜面44d上,使牽引解除位置側的第1傾斜面44c的傾斜角度oc比 第2傾斜面44d的傾斜角度P小。因此,在使牽引調節桿2從最大牽 引位置側轉動到轉動限制部44時,在越過限制突起44a的近側牽引力 增加,向牽引解除位置的轉動操作在其中途不易進行。此外,在從牽 引解除位置朝向轉動限制部44的轉動操作中,由于第l傾斜面44c的 傾斜較平緩,所以牽引力的變化變少,容易進行轉動操作。
此外,在限制突起44a上,頂點44b的巻線筒軸方向的第1高度 Hl比對應于最大牽引位置的第2位置的第2高度H2的一半小。因此, 頂點44b位于成為巻線筒軸5的最大移動量的一半以下的移動量的位 置,所以在限制時能夠使較小的牽引力作用在巻線筒4上。
凸輪面49包括形成在第1位置B到基準位置A、實質上正交于巻線筒軸而配置的第1平坦面49a、形成在第2位置E到第4位置F、 與第1平坦面49a平行地配置、比第1平坦面49a更向軸向突出的第 2平坦面49b、和將第1平坦面49a與第2平坦面49b連接的第3傾斜 面49c。限制突起44a突出形成在第1平坦面49a與第3傾斜面49c 之間。
第3傾斜面49c在該實施方式中由在距基準位置A為100度的第 3位置D處傾斜角度不同的第4傾斜面49d和第5傾斜面49e構成。 第4傾斜面49d的傾斜角度y超過3度且為4度以下,第5傾斜面49e 的傾斜角度5比第4傾斜面49d小,超過2度且為3度以下。在第3 位置D上,形成有用來報告咬鉤位置的以圓弧狀稍稍(例如0.05mm ~ 0.2mm的范圍)凹陷的凹陷部49f。該凹陷部49f也以與凸輪承接銷 52a大致相同的半徑形成。由于如果超過咬鉤位置則傾斜角度變小, 所以如果通過咬鉤位置則牽引力的增加比例變小。
從基準位置A到第4位置F的角度例如是170度。在該第4位置 F上,形成有與巻線筒軸平行的限制壁49g。通過限制壁49g限制牽引 解除位置,牽引調節桿2不進一步轉動。但是,在最大牽引位置側, 如果沒有上述止動件35,則能夠越過限制壁49g而轉動。因此,通過 止動件35進行限制以使牽引調節桿2不會轉動到最大牽引位置以上。 另外,在限制壁49g上也形成有與凸輪承接銷52a相同直徑的圓弧面。
<其他凸輪機構的結構>
牽引調節捏手51如圖4及圖5所示,是擰合到形成在巻線筒軸5 的前端上的陽螺紋部5c上的部件。牽引調節捏手51通過調節擰入量, 能夠調節咬鉤位置處的牽引力及牽引力的調節范圍。在牽引調節捏手 51上,設有在操作時發聲的捏手發聲機構55。捏手發聲機構55具有 形成在上述凸輪部件50上的發聲凹部50f、朝向發聲凹部50f進退自 如地安裝在沿著巻線筒軸5形成在牽引調節捏手51上的收納孔51a中 的發聲銷55a、和將發聲銷55a朝向發聲凹部50f施力的彈簧部件55b。
凸輪承接部52如上所述,具有立設在牽引調節桿2的插入部件 48上的兩根凸輪承接銷52a。凸輪承接銷52a例如是不銹鋼合金制的 棒狀部件,例如通過壓入或粘接等適當的固定手段固定在插入部件48 的小徑側的筒部48a的外周面上。該凸輪承接銷52a接觸在凸輪面49 上,使凸輪部件50移動。第1施力部件53在軸承20b與軸承20c之間配置在巻線筒軸5的 外周上。第l施力部件53將巻線筒4向從牽引機構6離開的方向施力, 使凸輪部件50接觸在凸輪承接部52上。第2施力部件54配置在軸承 20a的軸向外方(圖3左側)的巻線筒軸5外周。第2施力部件54將 巻線筒4相對于巻線筒軸5向軸向內方(圖3右側)施力。第2施力 部件54配置在安裝于巻線筒軸5上的擋圏5b與軸承20a之間。第1 施力部件53與第2施力部件54相比施力較弱。因此,如果在牽引調 節時巻線筒軸5向軸向右方移動,則首先第l施力部件53壓縮,接著 第2施力部件54壓縮。第2施力部件54是為了使牽引力平滑地變化 而設置的。
<牽引機構的結構>
牽引機構6是向巻線筒4的巻線筒軸5方向相對移動而將巻線筒 4的線抽出方向的旋轉制動的機構。牽引機構6如圖5及圖6所示, 收納在形成在巻線筒4的第1凸緣部9b側的圓形的收納空間36中。 牽引機構6具有能夠與巻線筒主體9 一體旋轉的摩擦盤21、與摩擦盤 21對置配置的制動盤22、和從巻線筒軸方向外方覆蓋收納空間36的 蓋部件26。
摩擦盤21在收納空間36內接觸在巻線筒主體9的第1凸緣部9b 的外側面上而配置。摩擦盤21是在外周面上具有向內周側凹陷的至少 一個(例如4個)卡合凹部21a的圓板狀的部件。摩擦盤21通過蓋部 件26與巻線筒主體9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摩擦盤21例如是使酚醛樹 脂等耐熱樹脂含浸在碳纖維的紡織布中的纖維強化樹脂等耐熱合成樹 脂制。
蓋部件26是具有圓筒部26a和底部26b的有底筒狀的例如鋁合金 等金屬制的部件,通過多根螺釘部件(參照圖5) 28固定在第1凸緣 部9b的端面上。蓋部件26在底部26b的中心具有制動盤22的主體部 件25能夠通過的通過孔26c。圓筒部26a具有嵌合在作為收納空間36 的內周面的第1凸緣部9b的內周面上的外周面26d。圓筒部26a具有 當將蓋部件26固定在第1凸緣部9b上時、其前端能夠接近摩擦盤21 的側面的巻線筒軸方向的長度。在圓筒部26a的外周面26d上,形成 有從外周面以圓形突出、能夠緊貼在第1凸緣部9b的端面上的突出部 26f。突出部26f對置于第1凸緣部9b的端面而配置,沿周向隔開間隔形成有安裝螺釘部件28 (圖7)的多個螺釘通過孔26g。在第1凸 緣部9b的端面上,形成有螺釘部件28擰合的螺紋孔9j (圖7)。
此外,蓋部件26具有設在圓筒部26a的前端面上、卡合到卡合凹 部21a中的至少一個卡合突起26e。卡合突起26e在圓筒部26a的前端 上,朝向第1凸緣部9b的外側面沿周向隔開間隔突出而以圓弧狀形成 有多個(例如4個)。卡合突起26e具有在前端部與第1凸緣部9b的 外側面之間形成較小的間隙那樣的巻線筒軸方向的突出長度。
制動盤22連結在第2單向離合器64上,禁止線抽出方向的旋轉。 制動盤22如圖5及圖6所示,具有摩擦盤21可壓接地配置的圏狀的 滑動盤24、和不能沿軸向移動且旋轉自如地安裝在巻線筒軸5上的主 體部件25。滑動盤24例如是不銹鋼等耐熱耐腐蝕金屬制。滑動盤24 比摩擦盤21稍稍小徑,通過防松部件27防松固定在主體部件25上。 滑動盤24在中心具有可一體旋轉地卡合在主體部件25上的矩形的卡 合孔24a。
主體部件25是大致筒狀的例如鋁合金制合金制的部件。主體部件 25如上所述,通過軸承20c旋轉自如地支承在巻線筒軸5上。在主體 部件25的小齒輪61側的內周面上,形成有小齒輪61的盤支承部61b 可一體旋轉地卡合的矩形的卡合孔25a (圖5)。此外,在小齒輪61 側的軸端面上,沿著直徑方向形成有用來將第2單向離合器64的棘輪 66可一體旋轉地連結的連結槽25b。通過棘輪66的卡合突起66b卡合 在該連結槽25b上,棘輪66與小齒輪61及主體部件25 —體旋轉。
在主體部件25的與小齒輪61相反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來可 一體旋轉地連結滑動盤24的矩形的旋轉阻止部25c。滑動盤的卡合孔 24a卡合到該旋轉阻止部25c上,主體部件25與滑動盤24 —體旋轉。 此外,在旋轉阻止部25c上,形成有用來安裝防松部件27的環狀槽 25d。進而,在旋轉阻止部25c與連結槽25b之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 用來安裝將蓋部件26的內部密封的密封部件29的環狀的安裝槽25e。 主體部件25由于通過內周面卡合在小齒輪61上,所以經由小齒輪61、 軸承20d,被線軸主體1限制了向軸向外方(圖5右側)的移動。
密封部件29在外周部上具有唇緣29a。唇緣29a構成為,使其在 圖5的巻線筒軸心X的上側所示的牽引解除狀態時不與蓋部件26接 觸、如果成為巻線筒軸心X的下側所示的最大牽引狀態則接觸在蓋部件26上而將內部密封。由此,能夠使在牽引解除狀態下自由旋轉時的 巻線筒4的旋轉阻力減小。
在組裝這樣的結構的牽引機構6時,在將巻線筒4安裝在巻線筒 軸5上之后,例如將制動盤22及摩擦盤21栽置在蓋部件26側。此時, 使摩擦盤21的卡合凹部21a與蓋部件26的卡合突起26e卡合。接著, 插通巻線筒軸5,使蓋部件26的突出部26f緊貼在第1凸緣部9b的端 面上。此時,在突出部26f沒有緊貼時,卡合突起26e沒有準確地卡 合在卡合凹部21a中,所以再次使卡合突起26e與卡合凹部21a卡合。 最后,通過使螺紋孔9j與螺釘通過孔26g的相位一致,通過螺釘部件 28將蓋部件26固定在第1凸緣部9b上。由此,將摩擦盤21相對于 巻線筒4阻止旋轉。另外,如上所述,如果卡合突起26e沒有卡合到 卡合凹部21a中,則在突出部26f與第1凸緣部9b的端面之間產生間 隙,所以通過目視能夠簡單地掌握卡合突起26e與卡合凹部21a是否 卡合。這里,不是用收納空間36,而是用蓋部件26將摩擦盤21阻止 旋轉。因此,能夠使蓋部件26的圓筒部26a嵌合到收納空間36中, 能夠使蓋部件26與收納空間36的間隙變小。并且,突出部26f緊貼 在第1凸緣部9b的端面上。因而,即使將收納空間36做成容易密封 的形狀,也能夠將摩擦盤21阻止旋轉。
此外,圓筒部26a具有當蓋部件26固定在第1凸緣部9b上時前 端能夠接近摩擦盤21的側面的巻線筒軸方向長度,所以即使制動盤 22從摩擦盤21離開,摩擦盤21也不易晃動。
進而,卡合突起26e具有在與第1凸緣部9b的外側面之間形成間 隙那樣的巻線筒軸方向的長度。因此,即使將蓋部件26固定在第1凸 緣部9b上,卡合突起26e的前端部也不會接觸在第1凸緣部9b的外 側面上,能夠進一步減小蓋部件26與收納空間36的間隙。
<巻線筒發聲機構的結構>
巻線筒發聲機構18如圖8及圖ll所示,具備固定在巻線筒主體 9的第2凸緣部9c的外側面上的發聲部件75、向接觸在發聲部件75 上的發聲位置和離開的無聲位置進退自如地安裝在第2側板13b上的 打擊部件76、使打擊部件76移動的捏手部件77、和將打擊部件76向 中立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78。
發聲部件75例如是合成樹脂制的部件,具有固定在巻線筒主體9上的圓板狀的安裝部75a、和與安裝部75a —體形成、在外周上形成 有齒輪齒形狀的多個凹凸的凹凸部75b。發聲部件75與巻線筒4 一起 旋轉。
打擊部件76例如是合成樹脂制的部件,具有擺動自如地支承在捏 手部件77上的基端部76a、從基端部延伸前端形成為尖細的形狀、與 凹凸部75b反復碰撞的打擊部76b、和形成在基端部76a與打擊部76b 之間的頸縮部76c。打擊部件76當退入到無聲位置時配置在形成有第 2筒部llb的第2退出部19f的部分上。由此,能夠將打擊部件配置在 比以往的結構靠徑向外方,能夠實現發聲部件75的大徑化。因此,凹 凸部75b的凹凸的數量變多,能夠產生更細微的^噠音。
捏手部件77是將打擊部件76移動操作到發聲位置和無聲位置的 部件。捏手部件77是具有軸部77a和比軸部77a大徑地形成在軸部 77a的基端部上的捏手部77b的帶有凸緣的軸部件。軸部77a受貫通 到內側面而形成在第2側板13b的外側面上的長孔13g導引。在軸部 77a的前端上擺動自如地連結著打擊部件76。
施力部件78例如是合成樹脂制的部件,具備具有將圓周的一部分 切掉那樣的形狀的對置部分78c的C字筒狀的彈簧部78a、和以板狀 形成在彈簧部78a的中間部分上的安裝部78b。彈簧部78a如果打擊 部件76進入到發聲位置,則打擊部件76的頸縮部76c能夠接觸在對 置部分78c之間。安裝部78b在中央部具有螺釘部件79貫通的固定孔 78d,在夾著固定孔78d的兩側具有定位用的l對定位突起78e、 78f。 固定孔78d形成在第2側板13b的內側面上,能夠對置于螺釘部件79 檸合的螺紋孔13h,定位突起78e、 78f卡合到形成在螺紋孔13h的兩 側的定位孔13i、 13j中。由此,定位精度提高,并且能夠將以往用兩 根螺釘部件固定的施力部件用l根螺釘部件固定,能夠削減部件件數。
<牽引力的調節范圍的設定操作>
在這樣構成的兩軸承線軸中,在設定牽引機構6的牽引力的調節 范圍的情況下,使用牽引調節捏手51。如果使牽引調節捏手51向逆 時針方向轉動,則稍稍向圖5下側的軸向左側移動,牽引力的調節范 圍向稍稍變弱的方向變動。此外,如果使牽引調節捏手51向順時針方 向轉動,則向圖5下側的軸向右側稍稍移動,牽引力的調節范圍向稍 稍變強的方向變動。具體而言,當將規定的質量的重物連結在釣線的前部、在將牽引調節桿2操作到咬鉤位置的狀態下將其拉伸時,調節 牽引調節范圍以使牽引動作。
在將牽引機構6的牽引力強弱調節的情況下,使牽引調節桿2轉 動。如果將牽引調節桿2配置到圖2中用雙點劃線表示的作為最近側 的轉動位置的牽引解除位置,則如圖IO所示,凸輪承接銷52a配置在 作為牽引解除位置的第1平坦面49a上。如果從那里向圖2順時針方 向轉動操作牽引調節桿2,則凸輪承接銷52a沿著凸輪面49的限制突 起44a的第1傾斜面44c移動,達到頂點44b。此時,施力較弱的第l 施力部件53壓縮,凸輪部件50向巻線筒軸方向外方(圖3右側)逐 漸移動,使巻線筒軸5及巻線筒4逐漸向圖3右側移動。
并且,在通常的牽引調節范圍的情況下,在頂點44b的近側、具 體而言在比彎曲的第2傾斜面44d的最低的位置低的第1傾斜面44c 的位置處,摩擦盤21接觸在制動盤22上而產生牽引力。并且,牽引 力朝向限制突起44a的頂點44b逐漸增加,如果越過頂點44b,則牽 引力臨時變弱。但是,如果越過第2傾斜面44d的最低的位置,則凸 輪承接銷52a接觸在第3傾斜面49c上,牽引力逐漸上升。并且,如 果達到第2平坦面49b,則成為牽引調節范圍的最大牽引力。在到越 過該頂點44b為止的轉動操作中,由于第1傾斜面44c比第2傾斜面 44d傾斜角度小(角度a〈角度P ),所以牽引力的增加的比例變小, 容易進行轉動操作。
如果在制動盤22接觸在摩擦盤21上的狀態下進一步將牽引調節 桿2向圖2順時針方向操作,則巻線筒軸5移動,并且第2施力部件 54的盤簧逐漸壓縮。與該壓縮量成比例而牽引力變強。并且,如果達 到咬鉤位置,則凸輪承接銷52a被配置到凹陷部49f中,通過稍稍的 呻噠感,操作者能夠認識到該情況。如果操作到該咬鉤位置,則能夠 得到通過牽引調節捏手51的操作而調節的規定的牽引力。如果從咬鉤 位置進一步轉動操作牽引調節桿2,則增加的比例變得比以前小。并 且,如果凸輪承接銷52a到達第2平坦面49b,則牽引力成為調節范 圍的最大。
另一方面,如果將牽引調節桿2向反方向(圖2逆時針方向)轉 動操作,則通過由4片盤簧構成的第2施力部件54及由螺旋彈簧構成 的第l施力部件53將巻線筒4及巻線筒軸5向圖3左側施力,牽引力逐漸變弱。并且,如果第2施力部件54的施力變得比第1施力部件 53的施力弱,則摩擦盤21從制動盤22離開而成為制動解除狀態。在 該轉動操作時,如果凸輪承接銷52a到達轉動限制部44的限制突起 44a,則牽引力臨時增加,變得難以轉動操作。因此,即使將牽引調節 桿2向牽引解除位置側操作,在牽引解除位置的近側也難以進行牽引 調節桿2的轉動操作。 [其他實施方式
(a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打擊部件73和彈簧部件74構成打 擊部71,但本發明的打擊部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將具有彈性的 彈簧部件安裝在牽引調節桿上、彈性地直接接觸在凹凸部上。
(b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安裝孔72a沿著與錐面70a實質上正 交的軸形成,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安裝孔72a也可以沿著比與巻線 筒軸實質上垂直的軸向巻線筒軸方向外方傾倒的軸。
權利要求
1、一種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通過繞上述卷線筒軸轉動自如地安裝在形成于兩軸承線軸的線軸主體上的卷線筒軸支承用的輪轂部的外周面上的牽引調節桿的轉動發聲,其特征在于,具備發聲部件,具有越靠上述卷線筒軸的軸向外方越小徑而傾斜的錐面、和沿著周向形成在上述錐面上的凹凸部,在不能旋轉且向上述軸向內方的移動被限制、向上述軸向外方的移動自如的狀態下安裝在上述輪轂部上;打擊部,安裝在上述牽引調節桿上,彈性地接觸在上述凹凸部上,如果上述牽引調節桿轉動,則反復進行與上述凹凸部的碰撞。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備具有沿著與上述錐面實質上正交的軸形成在上述牽引調節桿的基端部的內周面上的安裝孔的安裝部; 上述打擊部具有發聲銷,朝向上述錐面可進退地安裝在上述安裝孔中; 施力部件,安裝在上述安裝部上,以使其將上述發聲銷朝向上述 凹凸部施力。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輪轂部從上述線軸主體的外壁面突出而形成為圓筒狀; 上述發聲部件被上述外壁面限制了向上述軸向內方的移動。
4、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凸部以圓弧狀凹陷形成在上述錐面上。
5、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發聲銷是合成樹脂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能夠不設置防松構造而將發聲部件安裝在輪轂部上的兩軸承線軸的發聲裝置。桿發聲裝置(45)是通過繞卷線筒軸轉動自如地安裝在形成于線軸主體上的卷線筒軸(5)支承用的輪轂部(34)的外周面上的牽引調節桿(2)的轉動發聲的裝置。牽引調節桿繞卷線筒軸轉動自如地安裝在形成于線軸主體上的卷線筒軸支承用的輪轂部的外周面上。桿發聲裝置具備發聲部件和打擊部。發聲部件具有越靠卷線筒軸的軸向外方越小徑而傾斜的錐面、和沿著周向形成在錐面上的凹凸部。發聲部件在不能旋轉且向軸向內方的移動被限制的狀態下安裝在輪轂部上。打擊部安裝在牽引調節桿上。打擊部彈性地接觸在凹凸部上,如果牽引調節桿轉動,則反復進行與凹凸部的碰撞。
文檔編號A01K89/00GK101622976SQ20091014015
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8日
發明者武智邦生, 生田剛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