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馬鈴薯病菌防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馬鈴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right)由致病疫霉引起,導致馬鈴薯莖葉死亡和塊莖腐爛的一種毀滅性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薯塊中越冬。播種帶菌薯塊,導致不發芽或發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為中心病株,病部產生孢子囊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形成發病中心,致該病由點到面,迅速蔓延擴大。病葉上的孢子囊還可隨雨水或灌溉水滲入土中侵染薯塊,形成病薯,成為翌年主要侵染源。馬鈴薯晚疫病近年來就其發病造成的損失(10%_40%)和藥劑防治費用總和超過稻瘟病和條銹病而列世界作物病害之首。馬鈴薯晚疫病在通常的氣候條件下特別是在西南地區極易爆發。病菌喜日暖夜涼高濕條件,相對濕度95%以上、18 22°C條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涼(10 13°C,保持I 2小時)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發產生游動孢子,溫暖(24 25°C,持續5 8小時)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產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氣潮濕或溫暖多霧條件下發病重。種植感病品種,植株又處于開花階段,只要出現白天22°C左右,相對濕度高于95%持續8小時以上,夜間10 13°C,葉上有水滴持續 11 14小時的高濕條件,本病即可發生,發病后10 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目前絕大多數生產用品種的均不同程度感抗晚疫病,一般是通過施用農藥來進行防治,但通過施用農藥一是費用較高,二是爆發后難以控制,三是過度施用造成環境污染。中國發明專利說明書CN200710066457. 2公開了一種種薯處理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方法,其步驟是(I)種薯處理在馬鈴薯播種前1-3天,稱取馬鈴薯種薯50-300kg/畝, 切塊,堆放在干燥的地方,攤平,厚度為10-15厘米;(2)稱取58%的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 1-6克/畝,溶解于O. 5-2. 5公斤干凈水中;(3)用噴霧器將藥液均勻噴灑在薯塊上,至淋濕薯塊為止,不翻動薯塊,自然涼干;(4)2-10天后可以用于播種。另外,中國發明專利說明書CN200810233504. 2也公開了一種馬鈴薯晚播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方法,其步驟包括為保持目前常規種植馬鈴薯的施肥及田間管理方法不變, 其特征是馬鈴薯晚播,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種,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獲;起壟梅花塘種植,壟寬50-60cm,壟距60-70cm,壟上梅花型開塘,對角線塘距60_70cm。上述兩種發明技術一是播種前的種薯處理,二是農業防治方法中的延期播種以避開馬鈴薯在生長旺期遇上晚疫病的高發期。在生產上采用這兩種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幾率。但也存在于可控制性比較差,風險較大。用藥劑處理能殺死種薯上所帶病菌,提高種薯的抗病能力。但是該預處理不能保證藥劑均勻處理在種薯上,并且藥劑的藥效只能維持一段時間。此外,在生長期間由于外來病菌孢子的初侵染依然存在而造成發病得不到控制。而延期播種受氣候影響十分明顯,當氣候變化則可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防治效果不穩定。該兩種處理基本都比較單一的從某一個環節來進行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預防或者防治,如果操作失誤的話將很難挽回晚疫病所造成的損害。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該防治方法穩定、持久、減少環境污染、成本低和可預測及持久控制,是實現對馬鈴薯晚疫病的綜合預防和控制的方法。從田間地上部生長情況看,用預測預警系統指導晚疫病的藥劑防治, 從面達到控制晚疫病的發生和流行的目的。本發明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用馬鈴薯抗病種薯或脫毒種薯;
(2)種薯處理播種前15天將未發芽的馬鈴薯種薯催芽,出芽后進行散色光處理,播種前將大于40g種薯切成20_30g薯塊,每個薯塊均帶有芽眼,而后再將薯塊用晚疫病防治藥劑,按照藥劑包裝上的使用量對馬鈴薯種薯進行噴施或浸種;
(3)田塊選擇選取前茬作物為非茄科作物的田地,將步驟(2)所得馬鈴薯種薯進行輪作或間套作;在田間起壟,壟寬80-100cm,壟高為18-25cm,壟間間距15_25cm,在生長旺期 (現蕾期)進行中耕培土,培土厚度大約5-6cm ;馬鈴薯生長期注意合理施肥,優施鉀肥;
(4)晚疫病的預測預警通過對當地每日最低氣溫、最高氣溫、平均氣溫、降雨量、每小時的相對濕度和溫度的分析,確定相對濕度3 90%的濕潤期,根據每天的平均氣溫描繪病害發生曲線圖,再根據預測模型分析侵染程度和周期,預報晚疫病發生的準確時間,及時輔以藥劑防治馬鈴薯晚疫病;
(5)化學防治在晚疫病發生初期使用各商用殺菌劑進行治療,可選擇內吸性殺菌劑如 80%烯酰嗎啉水分散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8. 75%氟菌霜霉威等藥劑,劑量按照各殺菌劑包裝說明使用。本發明所述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方法,從病害發生的各個環節入手,采用相應的應對措施,通過物理、生物和化學的方法處理種薯,保證種薯健康;選擇輪作和間套作以避免病菌的殘留;起壟栽培和中耕培土有利于田間雨水的排放,避免田間濕度過高而誘發晚疫病爆發;合理施肥避免植株徒長降低其抵抗力;使用預測預警系統是為了將晚疫病病控制于爆發前而達到節約成本和高效,形成一個完整的預警系統。因此馬鈴薯晚疫病的綜合防治是保證馬鈴薯生產的關鍵所在。其中,散色光處理馬鈴薯種薯是在馬鈴薯出芽O. 5cm-lcm的時候將種薯薄攤于板上或架上(二至三層為宜),放置于散色光充足的房間內攤晾,可以使馬鈴薯芽更壯。晚疫病防治藥劑很多,用于預防控制的基本在所有的農藥商店都可以買到,不局限與某一種藥劑;可選用所述晚疫病防治藥劑為58%甲霜靈錳鋅(400-600倍液,噴施)、 68. 75%氟菌.霜霉威(拜耳公司生產)、72%霜脲錳鋅(杜邦公司生產)或者68%精甲霜錳鋅 (先正達公司生產),按包裝上的說明使用即可。在當地建立預測預警系統,通過自動溫濕度計量儀(HOBO)收集氣象資料,包括每日的最低氣溫、最高氣溫、平均氣溫、降雨量、每小時的相對濕度和溫度。根據收集到的數據,確定濕潤期(相對濕度蘭90%),并將濕潤期間各小時的溫度進行平均得到平均溫度;依據晚疫病發生規律,潛在侵染程度與濕潤期的長短及其平均溫度相關,濕潤期越長,此期間平均溫度若適宜,則晚疫病侵染的程度越嚴重。確定晚疫病浸染以后,根據每天的平均氣溫描繪病害發生曲線圖(侵染循環圖);根據每天繪制的曲線圖,該模型可預報晚疫病發生的準確時間,提前進行藥劑防治。模型采用Σ (Si) =7 (Si表示一次侵染循環開始后各天的得分)
可在原有的預測預警系統上進行改進,通過在示范區建立田間自動氣象站Davis 氣象站代替溫濕度計量儀,該氣象站自動進行天氣數據的采集和無線傳輸,采集風、溫、濕、 光照、雨量等氣象因子,自動生成NOAA氣象報告,通過配置遠程控制模塊將數據遠程傳輸到電腦。接收到數據后,轉換成Excel數據進行分析,從而以預測預警系統指導進行施藥預防馬鈴薯晚疫病。使用本發明中的方法,少有病株,提高產量,比普通種植高25. 7%-45. 8%,同時減少打藥次數。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在涼山州昭覺縣、冕寧縣、甘孜州道孚縣進行晚疫病的綜合防治。選用馬鈴薯脫毒種薯,品種為“會-2號”脫毒一級原種,薯皮光滑、適齡無病、50 100克的整薯播種。播種前15天將未發芽的馬鈴薯種薯催芽,出芽出芽在Icm的時候將種薯薄攤于板上或架上(二層),放置于散色光充足的房間內攤晾,可以使馬鈴薯芽更壯;, 播種前將大于40g種薯切成20薯塊,每個薯塊均帶有芽眼,而后再將薯塊用甲霜靈錳鋅對馬鈴薯種薯進行噴施;選擇前茬作物為水稻等非茄科作物的土地進行高壟雙行栽培,壟寬 100厘米,寬行60厘米,窄行40厘米,穴(株)距25厘米,密度4300株/畝,播種深度5厘米。馬鈴薯種薯生長期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2500千克,尿素30千克,過磷酸鈣100千克, 硫酸鉀80千克。在當地建立預測預警系統,通過自動溫濕度計量儀(HOBO)收集氣象資料,包括每日的最低氣溫、最高氣溫、平均氣溫、降雨量、每小時的相對濕度和溫度。根據收集到的數據,相對濕度蘭90%的即為濕潤期,并將濕潤期間各小時的溫度進行平均得到平均溫度,依據晚疫病發生規律,潛在侵染程度與濕潤期的長短及其平均溫度相關,濕潤期越長,且在此期間平均溫度適宜,則晚疫病侵染的程度越嚴重。確定晚疫病浸染以后,根據每天的平均氣溫描繪病害發生曲線圖(侵染循環圖);根據每天繪制的曲線圖,該模型可預報晚疫病發生的準確時間,提前進行藥劑防治。晚疫病的預測預警結果分析
權利要求
1.一種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選用馬鈴薯抗病種薯或脫毒種薯;(2)種薯處理播種前15天將未發芽的馬鈴薯種薯催芽,出芽后進行散色光處理,播種前將大于40g種薯切成20-30g薯塊,每個薯塊均帶有芽眼,再將薯塊用晚疫病防治藥劑噴施或浸種;(3)田塊選擇選取前茬作物為非茄科作物的田地,將步驟(2)所得馬鈴薯種薯進行輪作或間套作;在田間起壟,壟寬80-100cm,壟高為18-25cm,壟間間距15_25cm,在生長旺期 (現蕾)進行中耕培土,培土厚度大約5-6cm ;馬鈴薯種薯生長期注意合理施肥,優施鉀肥;(4)晚疫病的預測預警通過對當地每日最低氣溫、最高氣溫、平均氣溫、降雨量、每小時的相對濕度和溫度的分析,確定相對濕度3 90%的濕潤期,根據每天的平均氣溫描繪病害發生曲線圖,再根據預測模型分析侵染程度和周期,預報晚疫病發生的準確時間,及時輔以藥劑防治馬鈴薯晚疫病;(5)化學防治在晚疫病發生初期使用殺菌劑進行治療,可選擇內吸性殺菌劑如80%烯酰嗎啉水分散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8. 75%氟菌.霜霉威等藥劑。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晚疫病防治藥劑可為58%甲霜靈錳鋅(400-600倍液)、68. 75%氟菌·霜霉威、72%霜脲錳鋅或68% 精甲霜錳鋅。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該防治方法在于綜合利用已有的措施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包括播種前的種薯處理、苗期的管理、栽培措施、預測預警以及藥劑防治等幾個方面。該防治方法防治穩定、持久、減少環境污染、成本低和可預測及持久控制,是實現對馬鈴薯晚疫病的綜合預防和控制的方法。從田間地上部生長情況看,本發明用晚疫病的預測預警系統指導大田晚疫病的藥劑防治,從面達到控制晚疫病的發生和流行的目的。使用本發明中的防治方法,少有病株,提高產量,比普通種植高25.7%-45.8%,同時減少打藥次數。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577810SQ20121006045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9日
發明者何衛, 劉冬, 盧學蘭, 唐銘霞, 王余明, 王克秀, 胡建軍, 謝開云, 譚監潤, 車興壁, 陳萍萍 申請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