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黃鱔規模化人工繁殖的親魚培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ー種黃鱔規模化人工繁殖的親魚培養方法,方法簡單易行,可獲得懷卵量大、繁殖力強、精卵質量高的黃鱔雌雄親魚。
背景技術:
黃鱔(Monopterus albus)為亞熱帶魚類,又名鱔魚、羅魚、田鱔、長魚、黃參、無鱗公子、田參等,隸屬于合鰓目、合鰓科;合鰓目中全世界只有I個種,即黃鱔。廣泛分布于東南亞的日本、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日本、朝鮮和我國等,我國除青藏高原以外均有分布,尤以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密度大,產量高,是ー種重要的經濟魚類。一般來講,魚類的親魚培育在魚類的人工繁殖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親魚 培育方法是否正確,將直接影響親魚的懷卵量、繁殖力、以及幼苗的孵化率。目前,在黃鱔的人工繁殖過程中尚無專門針對黃鱔親魚的培育方法,而是采用一般的成魚養殖方法進行親魚培育。因此,嚴重的影響了黃鱔的人工繁殖效果。我們經過多年研究,發明了ー套專門針對黃鱔人工繁殖的親魚培育方法。目前,黃鱔成魚的養殖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每年6月初投放野生大規格苗種,一般為10尾/斤,養到10月中旬可達到:T4尾/斤。養殖過程中的飼料為魚糜和人工配合飼料,飼料比在馴食階段為6:4,養殖為4:6,同時,還需要在飼料中添加大量的保肝、防寄生蟲和腸炎類的藥物,當年上市。這種養殖方法的特點是養殖周期短,沒有越冬死亡的風險。但由于生長速度過快,親魚體質較差,卵子的質量也較差,不利于進行人工繁殖。另ー種方式是每年7月中下旬進投放較小規格的野生苗種,一般為25 30尾/斤,立秋前完成馴食過程,馴食餌料為魚糜和人工配合飼料,飼料比在馴食階段為6:4,然后進行越冬。來年從4月中下旬開食,并一直養到10月中旬,一般可達到2 3尾/斤。這種養殖方式的特點是養殖周期較長,親魚體質和卵子質量均較好。而且雌魚個體較大,相應的懷卵量也較大,一些大的可達到80(T1000粒/尾。但親魚群體中的雄魚數量很少,仍然無法滿足人工繁殖的需要。黃鱔與其它魚類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即性逆轉現象。在自然界,黃鱔在生命的初期全部是雌魚,必須經過至少一次繁殖后,雌魚才能轉化成雄魚。在目前人エ養殖的黃鱔中,只要投放的魚種規格在15尾/斤以下,則幾乎全部是雌魚。要想黃鱔的規模化人工繁殖,就必須進行黃鱔的親魚專門培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種黃鱔規模化人工繁殖的親魚培養方法,以便獲得懷卵量大、繁殖力強、精卵質量高的黃鱔雌雄親魚,方法簡單易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措施一種黃鱔規模化人工繁殖的親魚培養方法,其步驟如下1.網箱架設黃鱔親魚培養在網箱中養殖,雌魚和雄魚分開養殖。網箱大小為2X2M2,網目為0. 7mm,網箱中水深為15 25cm,網箱高出水面4(T60cm。每個網箱投放水花生100kg。網箱架設數目依據投放魚種的總量來確定,每個網箱投放的魚種數量見步驟2。2.投放魚種投放時間為每年7月中下旬,水溫恒定在26°C以上。投放魚種規格雌魚為15 25尾/斤的野生魚種,放養密度為3. 5^4. 5斤/M2。雄魚為4 8尾/斤,放養密度為7、斤/M2。投放魚種前I星期,網箱內用聚維酮碘消毒,濃度為5g/M2。3.馴食投放魚種3天后開始馴食喂養。馴食期間采用蚯蚓糜和黃鱔專用飼料混合喂養,蚯蚓糜和飼料的配比為按重量擴7:廣3份,毎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廣3%。如果是繁殖后的雄魚,可以不經過此步驟,直接進入下一歩。4.第I次增強體質培養黃鱔越冬前I個月(9月中旬)開始。飼料中的蚯蚓糜和飼料的配比調整為按重量8飛:2 4份,毎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T5%,同時每天飼料中添加保肝類藥物,劑量為15 25g/kg飼料。
5.第I次越冬黃鱔越冬時(10月 第二年4月)停止喂食。越冬前對水花生打I次植物葉面肥(使用量參照說明書),將網箱內水深調節到20cm。6.第2年生長喂養喂養從4月中旬,水溫達到15°C以上開始,一直喂養到立秋。飼料采用蚯蚓糜和黃鱔專用飼料混合喂養,蚯蚓糜和飼料比為疒5:3飛份,毎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6 8%。7.第2次增強體質培養黃鱔越冬前I個月(9月中旬)開始。飼料中的蚯蚓糜和飼料的配比調整為按重量8飛:2 4份,毎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T5%,同時每天飼料中添加一定量(15 25g/kg飼料,添加總量根據每日投喂飼料重量計算)的保肝類藥物。8.第2次越冬黃鱔越冬時(10月 第二年4月)停止喂食。越冬前對水花生打I次植物葉面肥(使用量參照說明書),將網箱內水深調節到20cm。9.強化性腺培養喂養從4月中旬,水溫達到15°C以上開始,一直喂養到5月下旬,水溫達到26°C以上時。飼料中蚯蚓糜和飼料比為8飛:2 4份,同時每日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劑量為2(T30g/kg飼料,毎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6 8%。10.人工繁殖進行人工繁殖前3天親魚停食,撈出親魚選擇懷卵量大的雌魚進行人工繁殖。所述的保肝類藥物為本專利發明過程中,使用的是肝泰樂,生產廠家為長沙潤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述的植物葉面肥為本專利發明過程中,使用的是綠核金,生產廠家為深圳市易普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述的復合維生素為本專利發明過程中,使用的復合多維生產廠家為山西山奇實業有限公司;所述的蚯蚓糜為新鮮或冷凍蚯蚓攪碎制成;所述的黃鱔專用飼料為本專利發明過程中,使用的飼料品牌為福興牌,生產廠家為廈門生物飼料有限公司。本發明所用飼料及藥物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公司產品,市售的均可使用。利用本發明提供的培養方法,親魚回收后的存活率可以達到95%以上,IOOg體重的雌魚懷卵量可達到60(T800粒,幼苗孵化率可以達到98%以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采用黃鱔親魚培養法培養的親魚體質明顯優于一般商品魚養殖法養殖的親魚。經人工繁殖后,親魚培養法的親魚回收后的存活率可以達到95%以上,而一般商品魚只有不到30%的存活率。2.采用黃鱔親魚培養法培養的雌魚懷卵量明顯高于一般商品魚養殖法養殖的雌魚。親魚培養法培養的IOOg體重的雌魚懷卵量可達到60(T800粒,而一般商品魚IOOg體重的雌魚懷卵量只有300飛00粒。3.采用黃鱔親魚培養法培養的親魚,經人工繁殖的幼苗孵化率明顯高于一般商品魚的幼苗孵化率。親魚培養法的幼苗孵化率可以達到98%以上,而一般商品魚的幼苗孵化率只有60%左右。與現有的黃鱔商品魚養殖方法比較,本發明的具有以下特點
權利要求
1.一種黃鱔規模化人工繁殖的親魚培養方法,其步驟如下 1)網箱架設黃鱔親魚培養在網箱中養殖,雌魚和雄魚分開養殖;網箱大小為2X2M2,網目為0. 7mm,網箱中水深為15 25cm,網箱高出水面4(T60cm ;每個網箱投放水花生IOOkg ; 網箱架設數目依據投放魚種的總量來確定,每個網箱投放的魚種數量見步驟2); 2)投放魚種投放時間為每年7月中下旬,水溫恒定在26°C以上;投放魚種規格雌魚為15 25尾/斤的野生魚種,放養密度為3. 5^4. 5斤/M2 ;雄魚為4 8尾/斤,放養密度為7、斤/M2 ;投放魚種前I星期,網箱內用聚維酮碘消毒,濃度為5g/M2 ; 3)馴食投放魚種3天后開始馴食喂養;馴食期間采用蚯蚓糜和黃鱔專用飼料混合喂養,蚯蚓糜和飼料的配比為按重量擴7: f 3份,每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f 3%;繁殖后的雄魚,不經過此步驟,直接進入步驟4); 4)第I次增強體質培養9月中旬開始,飼料中的蚯蚓糜和飼料的配比調整為按重量8飛:2 4份,每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T5%,同時每天飼料中添加保肝類藥物,劑量為15 25g/kg飼料; 5)第I次越冬黃鱔越冬10月 第二年4月停止喂食,越冬前對水花生打I次植物葉面肥,將網箱內水深調節到20cm ; 6)第2年生長喂養喂養從4月中旬,水溫達到15°C以上開始,一直喂養到立秋;飼料采用蚯蚓糜和黃鱔專用飼料混合喂養,蚯蚓糜和飼料比為疒5:3飛份,每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6 8% ; 7)第2次增強體質培養黃鱔越冬前9月中旬開始,飼料中的蚯蚓糜和飼料的配比調整為按重量8飛:2 4份,每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飛%,同時每天飼料中添加保肝類藥物,劑量為15g 25g/kg飼料; 8)第2次越冬黃鱔越冬10月 第二年4月停止喂食,越冬前對水花生打I次植物葉面肥,將網箱內水深調節到20cm ; 9)強化性腺培養喂養從4月中旬,水溫達到15°C以上開始,一直喂養到5月下旬,水溫達到26°C以上時,飼料中蚯蚓糜和飼料比為8飛:2 4份,同時每日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劑量為2(T30g/kg飼料,每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6 8% ; 10)人工繁殖進行人工繁殖前3天親魚停食,撈出親魚選擇懷卵量大的雌魚進行人工繁殖。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黃鱔規模化人工繁殖的親魚培養方法,方法簡單,易行,適用于黃鱔規模化人工繁殖。其培養其步驟是1. 網箱架設;2.投放魚種;3.馴食;4.第1次增強體質培養;5.第1次越冬;6.第2年生長喂養;7.第2次增強體質培養;8.第2次越冬;9.強化性腺培養10.人工繁殖。可獲得懷卵量大、繁殖力強、精卵質量高的黃鱔雌雄親魚。利用本發明提供的培養方法,親魚回收后的存活率可以達到95%以上,100g體重的雌魚懷卵量可達到600~800粒,幼苗孵化率可以達到98%以上。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004660SQ20121055573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9日
發明者柳凌, 朱祥云, 張潔明, 郭峰, 張濤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