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全自動紅棗去核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品加工的自動機械,涉及一種全自動紅棗去核機。
背景技術:
紅棗經過去核之后棗肉可以用于蜜棗、棗泥、棗醬、棗粉、棗汁及棗汁飲料、棗酒等的制作,棗核可用于生產活性炭、煙薰液。目前紅棗加工企業大都是由人工或者十分簡陋的去核機械來完成去核這一過程。去核過程中存在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衛生條件差,安全隱患多、加工的產品質量難以控制等問題,而且經常弄傷手或是將棗皮乃至果肉穿爛,造成極大的浪費,更重要的是不能滿足大量紅棗深加工的要求。也有采用機械去核,這類設備包括以下幾種(I)履帶式紅棗去核機,該機構體積大,產量低,易損件壽命低。(2)鏈式紅棗去核機,該機構結構簡單,但噪聲大,生產效率低,易產生破棗等問題。(3)轉盤式紅棗去核機,該機構結構復雜,但有較小的體積,生產效率高。綜上所述,目前的紅棗去核機生產效率低,壽命短,生產的紅棗不太能滿足紅棗深加工的要求,此外,還存在紅棗定位不精確等問題,如何解決去核棗成品率以及減少沖核中的棗核殘留及破棗問題具有實用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自動紅棗去核機,可較少紅棗去核的工序,提高生產率。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全自動紅棗去核機,包括輸入軸,所述輸入軸的輸入端被驅動裝置驅動,所述輸入軸上安裝有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所述第一凸輪通過撥叉軸連接有提升軸,所述第二凸輪通過第二凸輪從動件連接有轉盤軸,所述去核機進一步包括有相對設置的滑板和工位轉盤,所述滑板在提升軸的帶動下,隨提升軸同步做上下運動,所述工位轉盤在轉盤軸的帶動下,隨轉盤軸同步轉動,在所述滑板和工位轉盤之間設置有去核機構。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所述去核機構扶正去核桿和扶正器,所述扶正去核桿主要包括底座,彈簧和沖針;所述沖針的兩端分別固定安裝在底座和扶正器內,所述彈簧纏繞在沖針外圍,且彈簧兩端分別與底座和扶正器固定連接,所述扶正器設置有貫穿扶正器的安裝孔,所述沖針安裝該安裝孔內;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所述扶正器的下端為橢圓面以增大扶正器與棗接觸時的接觸面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所述沖針的頭部開有尖形的凹坑用于與核尖相配合;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所述撥叉軸上安裝有撥叉和拔叉銷,所述拔叉與第一凸輪相互作用,所述拔叉銷與提升軸固定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所述工位轉盤為3工序6工位,料斗有兩個,同時進行上料、扶正去核,以及落料。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分別帶動滑板做上下運動和工位轉盤做旋轉運動,最終實現去核的目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簡單,定位準確。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紅棗去核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紅棗去核機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紅棗去核機工位轉盤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紅棗去核機的扶正去核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減速電機,2-聯軸器,3-軸承,4-機架,5-料斗,6-扶正去核桿,7-滑板,8-脫料桿,9-轉盤,10-收核口,11-提升弧面凸輪,12-撥叉,13-弧面分度凸輪,14-輸入軸,15-電機架,16-弧面分度凸輪滾子從動件,17-轉盤軸,18-提升軸,19-撥叉銷,20-撥叉軸,21-出棗口 ;61_底座;62_彈簧;63_沖針;64_扶正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請參閱圖1所示,I為減速電機,2為聯軸器,3為軸承,4為機架,5為料斗,6為扶正去核桿,7為滑板,8為脫料桿,9為轉盤,10為收核口,13為提升弧面凸輪,12為撥叉,11為弧面分度凸輪,14為輸入軸,15為電機架,16為弧面分度凸輪滾子從動件,17為轉盤軸,18為提升軸,19為撥叉銷,20為撥叉軸,21為出棗口。減速電機固定在電機架15上,減速電機I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輸入軸連接,輸入軸設置在機架4內,所述提升弧面凸輪13和弧面分度凸輪11安裝在輸入軸14上,撥叉軸20設置在輸入軸下方,拔叉12安裝在拔叉軸20上,且拔叉12與提升弧面凸輪13相互作用,從而使得提升弧面凸輪13的旋轉帶動拔叉軸20的旋轉,所述拔叉軸20上進一步設置有拔叉銷,該拔叉銷與提升軸18固定連接,所述提升軸18與滑板7固定連接。由以上可知,當提升弧面凸輪13隨輸入軸一起旋轉時,所述拔叉軸20通過拔叉12與提升弧面凸輪13的相互作用而轉動,從個人通過拔叉銷帶動提升軸18做上下運動,最后,在提升軸18的帶動下,滑板7做上下運動。所述弧面分度凸輪11與弧面分度凸輪從動件16固定連接,所述弧面分度凸輪從動件16與轉盤軸17固定連接,所述轉盤軸17與工位轉盤固定連接,這樣,當弧面分度凸輪11隨輸入軸一起旋轉時,所述弧面分度凸輪從動件在弧面分度凸輪11的帶動下一起做旋轉運動,從而帶動轉盤軸17和工位轉盤9 一起做旋轉運動。請繼續參閱圖1和圖2所示,所述滑板7和工位轉盤9相對設置,二者之間設置有扶正去核裝置,請特別參閱圖4所示,所述扶正去核裝置包括扶正去核桿6和扶正器4,所述扶正去核桿6主要包括底座61、彈簧62、沖針63。所述沖針63的一端安裝在底座61內,另一端安裝在扶正器4的安裝孔內,所述彈簧62纏繞在沖針63外圍,且彈簧62兩端分別與底座61和扶正器4固定連接,所述扶正器4的安裝孔貫穿扶正器4,這樣,當彈簧62受壓而壓縮時,沖針63可自扶正器4內伸出以對紅棗進入去核。扶正器4下端為橢圓面,為了增大扶正器4與棗接觸時的接觸面積。沖針63的安裝高度比扶正器4底端高5mm,因此,在滑板7向下運動時,扶正器4先接觸棗,進行扶正。滑板繼續向下運動,扶正器4受壓擠壓彈黃62向上運動,沖針63進彳丁沖核動作,沖核完成之后,沖針63尚開率肉,扶正器4最后尚開棗肉,實現了棗肉與沖針63的分離。此外,在沖針63的頭部開個尖形的凹坑,用于與核尖相配合,從而順利地沖出棗核。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減速電動機I經過聯軸器2的連接,帶動輸入軸14轉動,輸入軸14同時帶動提升弧面凸輪13和弧面分度凸輪11轉動;提升弧面凸輪13帶動撥叉12轉動使提升軸18做上下的間歇運動,實現滑板7上下運動,達到紅棗扶正去核、落料的過程;弧面分度凸輪11帶動弧面分度凸輪滾子從動件16轉動,使與之固接的轉盤軸17做間歇轉動,實現工位轉盤9的間歇轉動。請特別參閱圖3所示,工位轉盤9采用3工序6工位,即上料一扶正去核一落料一上料一扶正去核一落料。機架4上部分別布置了兩個收核口 10,兩個收棗口 21,充分實現了紅棗去核的全自動化。本實用新型可較少紅棗去核的工序,提高生產率;新型的扶正去核桿能有效的解決紅棗與去核桿粘合的問題;新型的間歇傳動機構高精度的特點,最大限度的減少紅棗破棗及去核不完全的問題并能延長機器的壽命。本實用新型所采用技術方案的要點及達到的有益效果1.該紅棗去核機構的轉盤采用三工序、六工位的設計,最大限度的縮減的紅棗去核的生產周期,極大地提高的生產效率。2.由于紅棗的糖分比較高,去核過程中易與去核桿粘結在一起,影響下次的去核工作。本實用新型采用扶正與去核一體化的機構,不僅能在扶正的同時去核,而且保證去核桿與紅棗很好的分離。
3.采用雙弧面凸輪機構作為間歇傳動機構,使該實用新型有精確的定位功能,有較小的機構空間,而且有較長的工作壽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而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變換,均為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紅棗去核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輸入軸(14),所述輸入軸(14)的輸入端被驅動裝置驅動,所述輸入軸(14)上安裝有第一凸輪(11)和第二凸輪(13),所述第一凸輪(11)通過撥叉軸(20)連接有提升軸(18),所述第二凸輪通過第二凸輪從動件(16)連接有轉盤軸(17),所述去核機進一步包括有相對設置的滑板(7)和工位轉盤(9),所述滑板(7)在提升軸(17)的帶動下,隨提升軸(17)同步做上下運動,所述工位轉盤(9)在轉盤軸(17)的帶動下,隨轉盤軸(17)同步轉動,在所述滑板(7)和工位轉盤之間設置有去核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紅棗去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核機構扶正去核桿(6)和扶正器(4),所述扶正去核桿(6)主要包括底座(61),彈簧(62)和沖針(63);所述沖針(63)的兩端分別固定安裝在底座(61)和扶正器(4)內,所述彈簧(62)纏繞在沖針(63)外圍,且彈簧(62)兩端分別與底座(61)和扶正器(4)固定連接,所述扶正器(4)設置有貫穿扶正器的安裝孔,所述沖針安裝該安裝孔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紅棗去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器(4)的下端為橢圓面以增大扶正器與棗接觸時的接觸面積。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自動紅棗去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沖針(63)的頭部開有尖形的凹坑用于與核尖相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動紅棗去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撥叉軸上安裝有撥叉(12)和拔叉銷,所述拔叉(12)與第一凸輪相互作用,所述拔叉銷與提升軸(18)固定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全自動紅棗去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轉盤(9)為.3工序6工位,料斗有兩個,同時進行上料、扶正去核,以及落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全自動紅棗去核機,包括輸入軸,所述輸入軸的輸入端被驅動裝置驅動,所述輸入軸上安裝有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所述第一凸輪通過撥叉軸連接有提升軸,所述第二凸輪通過第二凸輪從動件連接有轉盤軸,所述去核機進一步包括有相對設置的滑板和工位轉盤,所述滑板在提升軸的帶動下,隨提升軸同步做上下運動,所述工位轉盤在轉盤軸的帶動下,隨轉盤軸同步轉動,在所述滑板和工位轉盤之間設置有去核機構。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分別帶動滑板做上下運動和工位轉盤做旋轉運動,最終實現去核的目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簡單,定位準確。
文檔編號A23N4/08GK202857786SQ20122053638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8日
發明者葛正浩, 馬志平, 李蕾, 肖敏, 梁金生, 楊芙蓮 申請人:陜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