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大田魚腥草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

文檔序號:245228閱讀:624來源:國知局
一種大田魚腥草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田魚腥草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為了解決現有魚腥草種植方式生態適應性較弱、產品結構單一、經濟效益較低的問題,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1)稻田起壟;2)壟溝蓄水養魚;3)田間養鴨;4)壟頂種植豆科作物;5)田間管理;6)魚腥草收獲。本發明的復合種養方法的動植物生長過程相輔相成,綜合產量高,經濟效益好。
【專利說明】一種大田魚腥草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魚腥草種植領域,尤其是一種大田魚腥草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魚腥草學名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是三白草科蕺菜屬的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魚腥草植株矮小,呈半匍匐狀態。魚腥草喜溫暖潮濕環境,較耐陰;多野生于陰濕的水邊、背陰山坡、低洼地、村邊田埂、水溝和田邊。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是一種藥食兼用的保健蔬菜,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0003]已有的魚腥草的栽培技術對魚腥草的生長環境、繁殖方法、選地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作了基本介紹,但在魚腥草高產、高效生態栽培生產方面,系統深入的研究極少,特別是對于魚腥草大田綜合開發,立體種養,國內外鮮有研究。
[0004]當前,魚腥草生產基本采用單一的農業種植模式,即大田按一定株行距播種好魚腥草地下莖后,再進行后續管理。魚腥草單一種植模式的基本特征表現為生態適應性較弱、產品結構單一、經濟效益較低;魚腥草為多年生植物,單一種植,會導致魚腥草種群退化或因病蟲害和天氣原因其產量減產嚴重,不能有效的提高農田的綜合生產能力,嚴重打擊了藥農生產的積極性,造成魚腥草中藥材生產效益低下。

【發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現有魚腥草栽培技術生態適應性較弱、產品結構單一、經濟效益較低的不足,本發明旨在提供了一種魚腥草大田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該復合種養方法的動植物生長過程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優勢互補,綜合產量高,經濟效益好。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種大田魚腥草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其特點是,包括以下步驟:
[0008]1)稻田起壟及魚腥草移栽:大田起壟前施足基肥,然后起壟,并在壟上移栽魚腥草,魚腥草的株距R為18-22cm,行距L為25_30cm,每穴栽植具有3-5節地下莖種苗;
[0009]2)壟溝蓄水養魚:在壟溝內開挖養魚池,放養魚苗前對蓄水養魚池進行消毒,然后投放規格為50-100g的魚苗,放養時間為魚腥草地上莖萌發10天后;
[0010]3)田間養鴨:添置鴨舍于田塊任意一角,在田塊周邊設置圍欄,然后投放12-15日齡,個體重150克~200克的雛鴨,投放時間為魚腥草萌發80%以上、莖葉3~5片為宜;
[0011]4)壟頂種植豆科作物:根據時季種植豆科作物,使壟上的魚腥草處于遮陰狀態;
[0012]5)田間管理:
[0013](a)水分管理:壟溝中長期保持5cm以上的水層;
[0014](b)病蟲害監測和防治;
[0015](C)田間設施的查看:定期檢查養魚池、田間圍欄、棚舍的破損情況,及時修復坍塌部位和破損部位,確保魚池水深;
[0016]6)魚腥草、魚、鴨、豆科作物適時收獲。[0017]以下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
[0018]優選地,所述大田起壟前施足基肥是指施有機肥15. 0-22. 5t/hm2,加尿素120. 0-175. Okg/hm2、氯化鉀60. 0-100.0kg/hm2 ;然后將基肥夾入壟內;壟規格為壟高為40cm~50cm,相鄰兩條壟的距離為IOOcm~140cm。
[0019]優選地,所述放養前對蓄水養魚池進行消毒的方法為:采用質量百分含量0. 8~
I.2%食鹽加質量百分含量0. 8~I. 2%小蘇打水溶液,或者2. 8~3. 2%食鹽水溶液,浸浴5min~8min,然后采用含有效碘質量百分含量0. 8~I. 2%的聚維酮碘20mg/L~30mg/L,浸浴IOmin~20min ;最后米用5mg/L~10mg/L高猛酸鉀,浸浴5min~IOmin ;
[0020]優選地,魚苗選擇鯉魚幼苗和花白鰱幼苗,放養時間為魚腥草地上莖萌發10天后,水溫在8 °C-10°C、每畝共放養800-1000尾,其中花白鰱與鯉魚數量的投放比例為1:3-1:5 ;飼養時以自然捕食為主、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為輔,每次投喂量占魚苗體重2-5%,每周投喂次數為3-5次;
[0021]優選地,飼養過程中生產工具使用前或使用后進行消毒或暴曬,對生產工具進行消毒的方法為:采用高錳酸鉀80~120mg/L,浸洗20~40min ;然后采用質量百分含量為4~6%的食鹽,浸洗20~40min ;最后采用質量百分含量為4~6%的漂白粉,浸洗15~25min ;同時,每間隔10~15天按NY5071的規定交替使用含氯制劑或生石灰潑灑養殖水體;或采用食臺藥物掛袋,掛袋的用藥量為全池潑灑量的20%~30% ;每間隔10~15天用
0.4mg/L~0. 6mg/L的硫酸銅加0. 15mg/L~0. 25mg/L硫酸亞鐵全池潑灑。
[0022]優選地,所述田間養鴨的具體步驟為:
[0023](I)雛鴨選擇:選擇的中小型鴨,以使雛鴨在大田中能自由穿行覓食為宜;
[0024](2)基礎設施:鴨舍大小按8~12羽鴨/ In2計算;同時圍欄的密度以剛放養的雛鴨不能通過為宜,圍欄高度為35-45cm ;
[0025](3)放養雛鴨;
[0026](4)科學飼養:按“早喂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給雛鴨在早、晚各補料I次,鴨個體重600~800克時,僅在每天早上投補充料促育肥;
[0027](5)疾病防治:對鴨舍、器具進行清潔和消毒,采用I. 5~2. 5%的生石灰乳消毒圍欄;對18~22日齡的鴨進行飲水免疫或注射免疫接種疫苗。
[0028]優選地,所述壟頂種植豆科作物的具體步驟為:
[0029](I)豆科作物種類:春夏季以黃豆、綠豆為主,秋冬季以蠶豆、豌豆為主;
[0030](2)種植方式:以點直播為主,并根據收獲進度適時進行套直播;
[0031](3)收獲方式:黃豆、蠶豆和豌豆以鮮食為主,成熟采收為輔;而綠豆則以成熟采收為主。
[0032]由此,壟頂栽培大豆利用大豆根瘤菌固氮作用為土壤補充氮素、人工構建物種多樣性增加系統穩定性和為魚腥草生長提供一個蔭蔽的環境。
[0033] 藉由上述方法,魚腥草喜低矮陰濕環境生長,豆科作物不耐澇種應植于地勢較高處,魚腥草壟栽套作豆科作物,能充分利用地形優勢,雙方位置優勢互補;科學配置,魚腥草生長得到所需的濕潤條件,也發揮了豆科作物的生物固氮效果及位置優勢的所具有的遮光性,有效提供給魚腥草良好的生長生境條件。同時起壟栽培,合理套作豆科作物,作物種植不在同一平面上,擴大了田面受光總面積增強光合效益,有利于作物密植增加產量,實行魚腥草田間種養耦合技術可行,也能提高魚腥草田間生產效益。起壟栽培,大田壟溝加深,儲水量相應增加,增加了大田魚類的養殖空間。
[0034]由于魚腥草中含有大量的藥用有效成分,魚腥草鮮草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病原菌均有較強的抑止作用。此外,魚腥草有效成分還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止血作用。在禽類、魚類的疾病防治中,外用、內服均可防治多種疾病。田間活動取食的禽類、魚類食用魚腥草莖葉或地下莖后,對所養殖的魚類的病害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和治療效果。
[0035]本發明所依據的理論:(I)在同一塊田地上,作物、魚類分層利用不同的空間種植和養殖的結構;(2)群體中兩種以上的作物間相互充分地利用環境資源光,熱、水、養、氣等生態因子;(3)增加農業系統的復雜性,增強其對環境和外部變化的生態適應性。
[003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7]1)壟溝和圍溝形成的隱形水塘為養魚奠定了基礎,充分利用壟溝和圍溝蓄積自然降水,并結合人工灌溉為魚腥草創造一個溫暖潮濕的環境,實現了 “魚腥草-豆類-禽類-魚”的復合生態種養,有效提高農田的綜合生產能力;
[0038]2)魚腥草大田立體復合種養提高了魚腥草大田的綜合生產能力,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實現了增產增收;
[0039]3 )魚腥草生產大田立體復合種養帶動了綜合經營,有效地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
[0040]總之,本發明通過將大田傳統平作栽培改為起壟栽培,壟坡種植魚腥草、壟頂種植豆科作物,魚池、壟溝和圍溝的蓄水養魚和鴨,實現“魚腥草-豆類-禽類-魚”的復合生態種養,從而有效提高農田的綜合生產能力、有效促進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實現增產增收、帶動綜合經營,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通過起壟栽培合理套作種養耦合立體生產,大大提高了魚腥草大田的生產效益和生態、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一種大田魚腥草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0042]I)稻田起壟:
[0043](I)大田起壟前施足基肥,施有機肥18. 0-20. 5t/hm2,加少量尿素、鉀肥夾入壟內;
[0044](2)采用起壟機起壟,起壟規格為壟高h為45cm,相鄰兩條壟的距離a為120cm ;
[0045](3)魚腥草高密度移栽,插植時移栽至壟上的株距R為20cm,行距L為25_30cm,每穴栽植具有3-5節地下莖種苗(魚腥草為多年生植物,地下莖發生能力強,應適當稀植)。
[0046]2)壟溝蓄水養魚:
[0047](I)養魚池:以畝為單位修建4個規格為2m (長)X 2m (寬)X Im (高)的魚池,均勻分布;
[0048](2)魚苗選擇:選擇生命力強、適應性廣的鯉魚和花白鰱;
[0049](3)放養前對蓄水養魚池進行消毒,消毒方法為:1%食鹽加1%小蘇打水溶液或3%食鹽水溶液,浸浴5min~8min ;含有效碘1%的聚維酮碘20mg/L~30mg/L,浸浴IOmin~20min ;5mg/L ~10mg/L 高猛酸鉀,浸浴 5min ~IOmin ;
[0050](4)放養數量和時間:投放規格為50_100g的鯉魚幼苗,放養時間為魚腥草地上莖萌發10天后,水溫在8°C -10°C、天氣晴朗,每畝放養800-1000尾,并按照花白鰱與鯉魚數量為1:4的比例投放花白鰱;
[0051](5)科學飼養:以自然捕食為主、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為輔,每次投喂量占魚苗體重3%左右,每周投喂次數為4次;
[0052](6)病害預防:生產工具使用前或使用后進行消毒或暴曬,且操作仔細,避免魚體受傷;對生產工具進行消毒的藥物為:高錳酸鉀100mg/L,浸洗30min ;食鹽5%,浸洗30min ;漂白粉5%,浸洗20min ;間隔10~15天按NY5071的規定交替使用含氯制劑或生石灰潑灑養殖水體;或采用食臺藥物掛袋,掛袋的用藥量為全池潑灑量的20%~30% ;間隔10~15天用硫酸銅0. 5mg/L加硫酸亞鐵0. 2mg/L全池潑灑。
[0053]3)田間養鴨:
[0054](I)雛鴨選擇:選擇生命力、適應力、抗逆性均較強的中小型優良鴨品種,以使雛鴨在大田中能自由穿行覓食為宜;
[0055](2)基礎設施:添置鴨舍于田塊任意一角,鴨舍大小按10羽鴨/ IIf計算;同時因地制宜,在田塊周邊設置圍欄,圍欄密度以剛放養的雛鴨不能通過為宜,圍欄高度為35_45cm ;
[0056](3)放養數量和時間:投放12-15日齡,個體重150克~200克的雛鴨;放養時間為魚腥草萌發80 %以上、莖葉3~5片為宜;
[0057](4)科學飼養:按“早喂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給雛鴨在早、晚各補料I次,鴨子個體重600~800克時,僅在每天早上投少量補充料促育肥;
[0058](5)疾病防治:對鴨舍、器具進行清潔和消毒,2%的生石灰乳消毒圍欄;對18~22日齡的鴨進行飲水免疫或注射免疫接種疫苗。
[0059]4)壟頂種植豆科作物:
[0060](I)豆科作物種類:春夏季以黃豆、綠豆為主,秋冬季以蠶豆、豌豆為主;
[0061](2)種植方式:以點直播為主,并根據收獲進度適時進行套直播;
[0062](3)收獲方式:黃豆、蠶豆和豌豆以鮮食為主,成熟采收為輔;而綠豆則以成熟采收為主;
[0063]5)田間管理:
[0064](I)水分管理:壟溝和圍溝中長期保持5cm以上的水層;
[0065](2)病蟲害監測:仔細觀察田間的魚腥草、豆類病蟲害發生變化情況,在病蟲害集中突發期,采取物理方法和高效低毒的農藥結合防治;
[0066](3)田間設施的查看:定期檢查養魚池、田間圍欄、棚舍的破損情況,及時修復坍塌部位和破損部位,確保魚池深度,有利于防止黃鼠狼、老鼠等動物偷食雛鴨、魚。
[0067]6)魚腥草收獲。
[0068]魚腥草地上莖時隨時割取或收獲,休眠期挖取地下莖;而不影響養殖動物的生長。
[0069]具體實例:2011年,在瀏陽市北盛鎮烏龍社區進行了魚腥草起壟栽培的試驗0. 1km2,在魚腥草生產移植時節,即2010年12月中旬,施有機肥18. Ot/hm2,加尿素120.0kg/hm2、氯化鉀60.0kg/hm2夾入壟內;利用起壟機起壟,規格為壟間距a為120cm,壟高h為40cm,此過程中還將基肥集中且深施,灌深水泡軟泥土,按株距R為20cm,行距L為30cm插植,每穴播種魚腥草具有3~5節的地下莖苗。視第2年魚腥草生長情況,早春時節在魚腥草地上部萌發后期(約魚腥草地上部莖葉萌發80%以上);約3月底至4月初播種春大豆。
[0070]4月中下旬,選晴天投放15日齡左右、個體重約250克、品種為“江南一號”雛鴨15只/畝;在魚腥草地上莖萌發后,選擇天氣晴朗的傍晚,投放規格為50-100g的鯉魚幼苗,每畝放養800尾,并按花白鰱和鯉魚數量比為1:5的標準配花白鰱160尾。放養前用1%食鹽加1%小蘇打水溶液進行消毒,浸浴5min~8min。禽鴨采用“早喂半飽晚喂足”的原則、魚采用自然捕食為主、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為輔,科學飼養,嚴格管理。采用飲水免疫對禽鴨接種疫苗,用3%-5%的來蘇爾水溶液對器具進行浸泡消毒,密切注意魚腥草田間禽鴨的活動情況,如發現有病鴨,要及時處理,避免疾病傳播,定期對魚池采用食臺藥物掛帶進行魚類病害的防治。
[0071]7月中、下旬,在春大豆收獲后,于壟頂部兩行魚腥草的中間條播秋大豆,穴距
0.33米。每穴2~3粒種子。作物生產期間,如遇魚腥草、豆科作物病蟲害爆發情況,可采取相應的措施控制,如采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等。
[0072]在魚腥草地上部衰老時,將禽鴨收回。初冬后,于魚腥草休眠期挖取地下莖。鯉魚
和花白鰱適時待價捕撈銷售,以便獲得最大效益;具體收益如下:
[0073]
【權利要求】
1.一種大田魚腥草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1)稻田起壟及魚腥草移栽:大田起壟前施足基肥,然后起壟,并在壟上移栽魚腥草,魚腥草的株距R為18-22cm,行距L為25_30cm,每穴栽植具有3-5節地下莖種苗; .2)壟溝蓄水養魚:在壟溝內開挖養魚池,放養魚苗前對蓄水養魚池進行消毒,然后投放規格為50-100g的魚苗,放養時間為魚腥草地上莖萌發10天后; .3)田間養鴨:添置鴨舍于田塊任意一角,在田塊周邊設置圍欄,然后投放12-15日齡,個體重150克~200克的雛鴨,投放時間為魚腥草萌發80%以上、莖葉3飛片為宜; .4)壟頂種植豆科作物:根據時季種植豆科作物,使壟上的魚腥草處于遮陰狀態; . 5)田間管理: Ca)水分管理:壟溝中長期保持5cm以上的水層; (b)病蟲害監測和防治; (c)田間設施的查看:定期檢查養魚池、田間圍欄、棚舍的破損情況,及時修復坍塌部位和破損部位,確保魚池水深; .6)魚腥草、魚、鴨、豆科作物適時收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田魚腥草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田起壟前施足基肥是指施有機肥15. 0-22. 5t/hm2,加尿素120. 0-175. Okg/hm2、氯化鉀.60. 0-100.0kg/hm2 ;然后將基肥夾入壟內;壟規格為壟高為40 cnT50Cm,相鄰兩條壟的距離為 100cm~140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田魚腥草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養前對蓄水養魚池進行消毒的方法為:采用質量百分含量0. 8^1. 2%食鹽加質量百分含量.0.8^1. 2%小蘇打水溶液,或者2. 8^3. 2%食鹽水溶液,浸浴5min~8min,然后采用含有效碘質量百分含量0. 8~I. 2%的聚維酮碘20mg/L~30mg/L,浸浴IOmin~20min ;最后采用5mg/L~10mg/L高猛酸鉀,浸浴5min~IOmin ; 魚苗選擇鯉魚幼苗和花白鰱幼苗,放養時間為魚腥草地上莖萌發10天后,水溫在.80C -10°C、每畝共放養800-1000尾,其中花白鰱與鯉魚數量的投放比例為1:3-1:5 ;飼養時以自然捕食為主、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為輔,每次投喂量占魚苗體重2-5%,每周投喂次數為.3-5 次; 飼養過程中生產工具使用前或使用后進行消毒或暴曬,對生產工具進行消毒的方法為:采用高錳酸鉀8(Tl20mg/L,浸洗2(T40min ;然后采用質量百分含量為4~6%的食鹽,浸洗2(T40min ;最后采用質量百分含量為的漂白粉,浸洗15~25min ;同時,每間隔10~15天按NY5071的規定交替使用含氯制劑或生石灰潑灑養殖水體;或采用食臺藥物掛袋,掛袋的用藥量為全池潑灑量的20%~30% ;每間隔10~15天用0. 4mg/L~0. 6mg/L的硫酸銅加0. 15mg/L~0. 25mg/L硫酸亞鐵全池潑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田魚腥草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間養鴨的具體步驟為: (1)雛鴨選擇:選擇的中小型鴨,以使雛鴨在大田中能自由穿行覓食為宜; (2)基礎設施:鴨舍大小按8~12羽鴨/m2計算;同時圍欄的密度以剛放養的雛鴨不能通過為宜,圍欄高度為35-45cm ; (3)放養雛鴨;(4)科學飼養:按“早喂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給雛鴨在早、晚各補料I次,鴨個體重600^800克時,僅在每天早上投補充料促育肥; (5)疾病防治:對鴨舍、器具進行清潔和消毒,采用I.5^2. 5%的生石灰乳消毒圍欄;對18~22日齡的鴨進行飲水免疫或注射免疫接種疫苗。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田魚腥草立體復合種養耦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壟頂種植豆科作物的具體步驟為: (1)豆科作物種類:春夏季以黃豆、綠豆為主,秋冬季以蠶豆、豌豆為主; (2)種植方式:以點直播為主,并根據收獲進度適時進行套直播; (3)收獲方式:黃豆、蠶豆和豌豆以鮮食為主,成熟采收為輔;而綠豆則以成熟采收為主。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704007SQ201410009939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9日
【發明者】陳燦, 黃璜, 鄭華斌, 吳學偉 申請人:湖南農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