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打破芹菜新種子休眠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打破芹菜新種子休眠的方法,它是以具有明顯休眠性的芹菜新種子為材料,首先進行種子精選,然后利用0.08%殼聚糖溶液進行浸種,隨即放到5℃條件下進行至少6天的低溫處理,達到預想效果之后,轉放到20℃條件下催芽,第10天測定發芽勢,第21天計算發芽率。本發明公開的打破芹菜新種子休眠的方法能夠有效打破芹菜新種子休眠,促進發芽率顯著提高,從而保證芹菜商品種質量達到國家標準,保證種植者及時播種生產。該方法具有要求條件簡單,操作方便,容易掌握,成本低,綠色環保,無環境污染的特點。
【專利說明】一種打破芹菜新種子休眠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蔬菜種植【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打破芹菜新種子休眠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芹菜是傘形科旱芹屬二年生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口感脆嫩,香味清爽,兼具降壓減脂、鎮靜止痛等藥理功效,被譽為佳蔬良藥,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我國南北各地都有芹菜種植,播種面積大,茬次多,周年生產,每年需要大量芹菜良種。芹菜種子很小,千粒重僅有0.41克左右,外皮革質化,透水性差,發芽緩慢且不整齊(靳力爭等,安徽農業科學,2009年第20期),尤其是當年新收獲的芹菜種子發芽率普遍偏低,很多都不能達到70%這一芹菜商品種國家標準(GB16715.5-2010),深休眠的種子發芽率只有百分之十幾,表現出明顯的休眠現象。一般認為這種休眠要持續3至4個月(日本農山漁村文化協會,蔬菜生物生理學基礎,1985年)。顯然,這就影響了當年商品種子的質量檢測與及時銷售,也給種植者播種帶來了困擾。
[0003]為了打破療菜種子休眠,提高發芽能力,有人曾利用赤霉素(Thomas, PlantGrowth Regulation, 1989年第8期)、硝酸鉀(趙美華等,山西農業科學,2000年第3期)、PEG (樊新民等,石河子大學學報,2006年第I期)、萘乙酸(栗冬霞,現代農業科技,2008年第8期)等藥劑進行浸種處理,還有人利用低溫(Finch, Scientia Horticulturae, 1982年第16期)、變溫(劉燕等,安徽農業科學,2008年第6期)或冷凍(莊天明等,CN101213897A)的方法對芹菜種子進行預 處理,這些方法大部分可以收到一定效果,但同時存在不足之處:一是所使用的藥劑多為化工合成物質,不利于芹菜進行無公害生產;二是赤霉素等藥劑處理芹菜種子后,在發芽期間種子表面容易霉變,直接影響發芽結果;三是上述研究使用的材料大都不是新采收的芹菜種子,其休眠已經所有緩解,或是其休眠的性質已經不是初生休眠(primary-dormancy),而是高溫引起的熱休眠(thermo-dormancy),因此,上述方法的效果在芹菜新種子上不能很好重現。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打破芹菜新種子休眠的方法,從而保證當年采收新種子及時完成質量檢測并進行商品種銷售,同時也有助于種植者播種生產。該方法綠色環保,應用效果極其顯著,操作簡便,容易掌握。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以具有明顯休眠性的芹菜新種子為材料,首先進行種子精選,然后利用殼聚糖溶液進行浸種,隨即放到5°C條件下進行低溫處理,低溫處理一定天數后取出,放到20°C條件下催芽,第10天測定發芽勢,第21天計算發芽率。
[000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打破芹菜新種子休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驟進行:
(I)精選當年新采收的芹菜種子:
將具有明顯休眠性的芹菜新種子從繁種基地采收運回后,在種子休眠沒有得到有效解除之前,利用種子清選機械進行精選,將其中的癟籽和雜質去除干凈;
(2)殼聚糖溶液浸種:
準確配制濃度為0.08%(w/w)的殼聚糖溶液,將預先清洗過且已干燥的發芽盒鋪上四層具有良好吸水能力的方巾紙,其上再墊兩層普通濾紙,然后量取上述殼聚糖溶液25毫升,倒入發芽盒,輕輕壓出襯紙內的氣泡,使溶液能夠均勻浸濕襯紙,隨機數取芹菜新種子100粒布置在襯紙上,使種子與種子彼此分開,不相互粘連,蓋好發芽盒;
(3)5°C低溫處理:
將置床后的發芽盒放入冰箱冷藏室內,溫度設定5°C。分別低溫處理3、6、9、12、15天數后,調查種子發芽情況,對不同低溫處理天數的發芽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再結合操作經濟便利性,確定適宜處理天數。
[0007](4)20°C條件下催芽: 低溫處理后的芹菜種子轉移到光照培養箱內進行催芽,培養箱溫度設定為20°C,白天提供8小時光照,夜間黑暗,發芽期間,經常檢查發芽盒內的襯紙是否缺水,如果出現缺水,及時補充,以襯紙潮潤而無明水為準;
(5)計算發芽勢和發芽率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檢驗規程中芹菜種子的發芽技術規定,種子催芽第10天測定發芽勢,第21天計算發芽率。
[0008]本發明所述的具有明顯休眠性的芹菜新種子指的是當年采收的芹菜種子,在發芽環境條件,包括溫濕度和光照都符合發芽要求的情況下,并不能正常發芽達到應有的較高發芽率,芹菜新種子貯存一定時間后,其休眠性會逐漸解除。
[0009]本發明更加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
(I)精選當年新采收的芹菜種子:
將具有明顯休眠性的芹菜新種子從繁種基地采收運回后,在種子休眠沒有得到有效解除之前,利用種子清選機械進行精選,將其中的癟籽和雜質去除干凈。
[0010](2)殼聚糖溶液浸種:
準確配制濃度為0.08%的殼聚糖溶液。將預先清洗過且已干燥的發芽盒鋪上四層方巾紙,其上再墊兩層濾紙,然后量取上述殼聚糖溶液25毫升,倒入發芽盒,輕輕壓出襯紙內的氣泡,使溶液能夠均勻浸濕襯紙。隨機數取芹菜種子100粒布置在襯紙上,使種子與種子彼此分開,不相互粘連,蓋好發芽盒。每個處理3次重復。
[0011](3)5°C低溫處理:
將置床后的發芽盒放入冰箱冷藏室內,溫度調為5°C,如此低溫處理O (不低溫處理)、
3、6、9、12、15 天。
[0012](4)20°C條件下催芽:
低溫處理后的芹菜種子轉移到光照培養箱內進行催芽。培養箱溫度設定為20°C,白天提供8小時光照,夜間黑暗。發芽期間,經常檢查發芽盒內的襯紙是否缺水,如果出現缺水,及時補充,以襯紙潮潤而無明水為準;
(5)計算發芽勢和發芽率: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檢驗規程中芹菜種子的發芽技術規定,種子催芽第10天測定發芽勢,第21天計算發芽率。[0013](6)最佳處理方法的確定:
根據處理效果和操作便利性選擇適宜低溫天數,對0.08%殼聚糖溶液浸種的種子進行低溫處理,以清水浸種和0.08%殼聚糖溶液浸種的常規方法為對照,比較三者的發芽情況,以確定最佳處理方法。
[0014]表1不同處理方法對“優文圖斯”芹菜種子休眠性的效應
【權利要求】
1.一種打破芹菜新種子休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驟進行: (1)精選當年新采收的芹菜種子: 將具有明顯休眠性的芹菜新種子從繁種基地采收運回后,在種子休眠沒有得到有效解除之前,利用種子清選機械進行精選,將其中的癟籽和雜質去除干凈; (2)殼聚糖溶液浸種: 準確配制濃度為0.08%(w/w)的殼聚糖溶液,將預先清洗過且已干燥的發芽盒鋪上四層具有良好吸水能力的方巾紙,其上再墊兩層普通濾紙,然后量取上述殼聚糖溶液25毫升,倒入發芽盒,輕輕壓出襯紙內的氣泡,使溶液能夠均勻浸濕襯紙,隨機數取芹菜新種子100粒布置在襯紙上,使種子與種子彼此分開,不相互粘連,蓋好發芽盒; (3)5°C低溫處理: 將置床后的發芽盒放入冰箱冷藏室內,溫度設定5°C,分別低溫處理3、6、9、12、15天數后,調查種子發芽情況,對不同低溫處理天數的發芽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再結合操作經濟便利性,確定適宜處理天數; (4)20°C條件下催芽: 低溫處理后的芹菜種子轉移到光照培養箱內進行催芽,培養箱溫度設定為20°C,白天提供8小時光照,夜間黑暗,發芽期間,經常檢查發芽盒內的襯紙是否缺水,如果出現缺水,及時補充,以襯紙潮潤而 無明水為準; (5)計算發芽勢和發芽率: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檢驗規程中芹菜種子的發芽技術規定,種子催芽第10天測定發芽勢,第21天計算發芽率。
2.權利要求1所述打破芹菜新種子休眠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具有明顯休眠性的芹菜新種子指的是:當年采收的芹菜種子,在發芽環境條件,包括:溫濕度和光照都符合發芽要求的情況下,仍不能正常發芽達到應有的較高發芽率,芹菜新種子貯存一定時間后,其休眠性會逐漸解除。
【文檔編號】A01C1/00GK103828512SQ201410098365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8日
【發明者】高國訓, 王武臺, 劉惠靜, 吳鋒 申請人:天津科潤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