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

文檔序號:249567閱讀:368來源:國知局
一種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所述懸浮種衣劑包括黃腐酸、殺菌劑、潤濕分散劑、成膜劑和水,黃腐酸的重量百分比為2%-4%,殺菌劑的重量百分比為3%-8%。所述懸浮種衣劑具有懸浮率高、成膜性好、包衣均勻、低毒、使用方便等特點。本發明可以提高小麥出苗率,提高小麥苗期株高、株鮮重、株干物重、主根長、根鮮重、根干物重和葉綠素;降低麥田中紋枯病的發病率,提高小麥產量。
【專利說明】一種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小麥種子處理方法,特別是一種能夠提高小麥苗期生長發育,降低小麥紋枯病發病率的種子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我國小麥種植面積廣大、品種眾多,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病蟲害等的侵襲與破壞,導致作物不能正常的生長與發育,嚴重時可致死亡。小麥紋枯病在我國1975年首次發現,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耕作制度和氣候的改變,加之播量偏大,密度高和種植的品種均不抗病等因素,該病害己成為影響小麥優質高產的重要病害。調查發現,在江淮和黃淮麥區的水澆麥田。該病引起的減產一般達10%左右,重時可達30%-50%,給小麥生產帶來了巨大損失。
[0003]懸浮種衣劑(Flowablewater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縮寫為 FS)是將固體農藥加工成細微顆粒,輔以分散劑、成膜劑、抗凍劑、增稠劑、消泡劑和安全劑等助劑懸浮于水中的制劑。懸浮種衣劑無粉塵危害,對種子處理操作者和環境安全。以水為基質,沒有由有機溶劑產生的藥害和易燃問題。與粉劑種衣劑相比,藥液粒徑更小,成膜性能強,透氣性好,使用方便。種子處理后藥液分布均勻,且藥膜不分離,脫落率低,出苗率高。種衣劑產品能有效減少農藥殘留、促進作物生長,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劑型產品。相比傳統植保產品的應用,種衣劑產品的應用受氣候不穩定因素的干擾較少。
[0004]腐植酸主要是動、植 物的遺骸經過微生物的分解和轉化以及在地球或人工物理化學反應作用下形成的一類成分復雜的天然有機高分子聚合物,廣泛存在于土壤、湖泊、河流、海洋中。其中黃腐植酸是一種從天然腐植酸中提取的短碳鏈分子結構物質,其分子量較小,但活性基團的相對含量較高,因此具有更高的負載量及更強的生理活性。黃腐植酸含植物所需多種主要天然營養元素,可從葉面吸收,同時增強光合作用,強壯植株,促進農作物增產并還原其天然色香味,目前黃腐植酸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主要用于農作物葉面噴施及滴灌,并可用作土壤改良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肥效增進劑和農產品品質改良劑。
[0005]如何根據小麥的生長特點,配置一種適合應用于小麥包衣的,特別是能夠防治小麥紋枯病的懸浮種衣劑,并提供一種采用懸浮種衣劑對小麥種子進行處理、以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以提高小麥苗期生長發育,降低小麥紋枯病發病率。
[0007]本發明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將小麥種子放入容器內,加入水和懸浮種衣劑,其中懸浮種衣劑按照用量4g/100kg種子加入,水按照1.5-2.0升/IOOkg種子加入,攪拌均勻;
步驟2、浸泡I小時后,取出晾干;步驟3、重復步驟1、2,4次后,處理完畢;
上述步驟I中,所述懸浮種衣劑包括黃腐酸、殺菌劑、潤濕分散劑、成膜劑和水,其中黃腐酸的重量百分比為2%-4%,殺菌劑的重量百分比為3%-8%。
[0008]上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所述的殺菌劑包括苯醚甲環唑和戊唑醇,苯醚甲環唑與戊唑醇的重量比為I~3:2~4。
[0009]上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所述的殺菌劑包括嘧菌酯和丙環唑,其中嘧菌酯與丙環唑的重量比為3~4:0.8~1.8。
[0010]上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所述的潤濕分散劑的重量百分比為3%-6%,所述潤濕分散劑包括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或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0011]上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所述的成膜劑的重量百分比為2%-3%,所述的成膜劑為聚醋酸乙烯酯乳液。
[0012]上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步驟I中所采用的懸浮種衣劑,還包括重量百分比為4%-5%的防凍劑,所述防凍劑為乙二醇。
[0013]上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步驟I中所采用的懸浮種衣劑,還包括重量百分比為0.01%-1%的顏料,所述的顏料為酸性大紅。
[0014]上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步驟I中所采用的懸浮種衣劑,還包括重量百分比為0.05%-0.2%的增稠劑,所述的增稠劑為黃原膠。
[0015]上述的采用懸 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步驟I中所采用的懸浮種衣劑,還包括重量百分比為0.2%-0.3%的防腐劑,所述的防腐劑為卡松。
[001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本發明方法處理后的小麥種子,小麥苗期株高、株鮮重、株干物重、主根長、根鮮重、根干物重和葉綠素顯著提高,小麥紋枯病的發病率降低。其中黃腐酸含植物所需多種主要天然營養元素,可從葉面吸收,同時增強光合作用,強壯植株,促進農作物增產并還原其天然色香味,而且黃腐酸易于獲得,成本低廉,適合大面積種植時的推廣;三唑類內吸性殺菌劑苯醚甲環唑、戊唑醇、丙環唑,具有毒性低、化學穩定性高、殺菌譜廣、持效期長等優點,其作用機理是留醇脫甲基化抑制劑,抑制麥角留醇的生物合成而干擾病菌的正常生長,可用于防治多種作物的多種真菌病害。嘧菌酯是一種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作用于真菌電子傳遞鏈的復合物III而抑制能量合成,與目前國內市場上使用的其他殺菌劑無交互抗性,抑菌活性高。
[0017]2、本發明的方法,將黃腐酸和幾種殺菌劑中的一種或兩種為主要組分按照懸浮種衣劑的加工方法加工成產品應用,在小麥種子包衣階段完成,作用效果能夠貫穿小麥苗期階段,具有防治苗期病害和系統性病害、提高種子發芽率、促進種苗健康生長、減少種子用量等功效,最終達到防病、治蟲、保苗壯苗提高產量的目的。
[0018]3、本發明的方法,在懸浮種衣劑中加入成膜劑,能夠保證有限的農藥成分集中作用于種子和根部,不易脫落和飛散,減少了農藥在環境中的擴散以及對非靶標的接觸量,在減少用藥和保護環境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9]圖1為不同處理懸浮種衣劑對小麥發芽率的影響柱形圖。
[0020]圖2為播種后20d各處理對小麥幼苗生長的影響。
[0021]圖3為播種后30d各處理對小麥幼苗生長的影響。
[0022]圖4為播種后40d各處理對小麥幼苗生長的影響。
[0023]圖5為各處理防治小麥紋枯病試驗防治紋枯病試驗結果。
[0024]圖6為潤濕分散劑流點測定結果。
[0025]圖7為潤濕分散劑含量與懸浮液黏度關系圖。
[0026]圖8為增稠劑種類和用量對制劑加工性能的影響。
[0027]圖9為成膜劑的篩選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驗證本發明的方法用于小麥種子處理的懸浮種衣劑具有的優勢,特進行實驗進行對比,實驗中不同的處理方法分別采用的不同的潤濕分散劑,具體為:亞甲基雙奈磺酸鈉(ΝΝ0)、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550s)、烷基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農乳(700#)、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601#、1602#)、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寧乳34#)、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寧乳3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03#)、特殊苯乙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農乳404#)、烷基萘磺酸縮聚物鈉鹽(D-425)、烷基萘磺酸鹽和陰離子潤濕劑的混合物(EFW)、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農乳500#)、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磷酸酯(SC3266);括號內為濕潤分散劑的編號,下文中采用編號表示對應的濕潤分散劑。
[0029]以下各實施例中,各組分后的百分比均表示的是重量百分比。
[0030]實施例1:
步驟1、將小麥種子放入容器內,加入水和懸浮種衣劑,其中懸浮種衣劑按照用量4g/100kg種子加入,水按照1.5-2.0升/IOOkg種子加入,攪拌均勻;
步驟2、浸泡I小時后,取出晾干;
步驟3、重復步驟1、2,4次后,處理完畢;
上述步驟I中,本實施例的懸浮種衣劑,各組分含量如下:黃腐酸2%;殺菌劑:嘧菌酯3%、丙環唑1.8% ;潤濕分散劑:SC3266 3% ;成膜劑:聚醋酸乙烯酯3% ;顏料:酸性大紅0.01% ;增稠劑:黃原膠0.15% ;防腐劑:卡松0.2% ;防凍劑:乙二醇4% ;水補足100%。
[0031]按上述配方制得懸浮種衣劑:6.8%黃腐酸.嘧菌酯.丙環唑懸浮種衣劑。
[0032]實施例2:
步驟1、將小麥種子放入容器內,加入水和懸浮種衣劑,其中懸浮種衣劑按照用量4g/100kg種子加入,水按照1.5-2.0升/IOOkg種子加入,攪拌均勻;
步驟2、浸泡I小時后,取出晾干;
步驟3、重復步驟1、2,4次后,處理完畢;
上述步驟I中,本實施例的懸浮種衣劑,各組分含量如下:黃腐酸2% ;殺菌劑:苯醚甲環唑1%、戊唑醇4%;潤濕分散劑:1601# 6% ;成膜劑:聚醋酸乙烯酯3%;顏料:酸性大紅0.01% ;增稠劑:黃原膠0.2% ;防腐劑:卡松0.3% ;防凍劑:乙二醇5% ;水補足100%。
[0033]按上述配方制得懸浮種衣劑:7%黃腐酸?苯甲.戊唑醇懸浮種衣劑。
[0034]實施例3:步驟1、將小麥種子放入容器內,加入水和懸浮種衣劑,其中懸浮種衣劑按照用量4g/100kg種子加入,水按照1.5-2.0升/IOOkg種子加入,攪拌均勻;
步驟2、浸泡I小時后,取出晾干;
步驟3、重復步驟1、2,4次后,處理完畢;
上述步驟I中,本實施例的懸浮種衣劑,各組分含量如下:黃腐酸2% ;戊唑醇5% ;潤濕分散劑:700# 4%、1601# 2% ;成膜劑:聚醋酸乙烯酯2% ;顏料:酸性大紅0.01% ;增稠劑:黃原膠0.1% ;防腐劑:卡松0.3% ;防凍劑:乙二醇5% ;水補足100%。[0035]按上述配方制得懸浮種衣劑:7%黃腐酸.戊唑醇懸浮種衣劑。
[0036]實施例4:
步驟1、將小麥種子放入容器內,加入水和懸浮種衣劑,其中懸浮種衣劑按照用量4g/100kg種子加入,水按照1.5-2.0升/IOOkg種子加入,攪拌均勻;
步驟2、浸泡I小時后,取出晾干;
步驟3、重復步驟1、2,4次后,處理完畢;
上述步驟I中,本實施例的懸浮種衣劑,各組分含量如下:黃腐酸4% ;苯醚甲環唑3% ;潤濕分散劑:SC3266 3%、1601# 2%;成膜劑:聚乙烯醇2% ;顏料:酸性大紅0.01% ;增稠劑:黃原膠0.15% ;防腐劑:卡松0.3% ;防凍劑:乙二醇5% ;水補足100%。
[0037]按上述配方制得懸浮種衣劑:7%黃腐酸.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
[0038]實施例5:
步驟1、將小麥種子放入容器內,加入水和懸浮種衣劑,其中懸浮種衣劑按照用量4g/100kg種子加入,水按照1.5-2.0升/IOOkg種子加入,攪拌均勻;
步驟2、浸泡I小時后,取出晾干;
步驟3、重復步驟1、2,4次后,處理完畢;
上述步驟I中,本實施例的懸浮種衣劑,各組分含量如下:黃腐酸2% ;多菌靈8% ;潤濕分散劑:SC3266 6% ;成膜劑:聚醋酸乙烯酯3% ;顏料:酸性大紅0.01% ;增稠劑:黃原膠0.15% ;防腐劑:卡松0.3% ;防凍劑:乙二醇5% ;水補足100%ο
[0039]按上述配方制得懸浮種衣劑:10%黃腐酸.多菌靈懸浮種衣劑。
[0040]實施例6:
步驟1、將小麥種子放入容器內,加入水和懸浮種衣劑,其中懸浮種衣劑按照用量4g/100kg種子加入,水按照1.5-2.0升/IOOkg種子加入,攪拌均勻;
步驟2、浸泡I小時后,取出晾干;
步驟3、重復步驟1、2,4次后,處理完畢;
上述步驟I中,本實施例的懸浮種衣劑,各組分含量如下:黃腐酸2% ;嘧菌酯5% ;潤濕分散劑=700# 4% ;成膜劑:聚乙烯醇2% ;顏料:酸性大紅0.01% ;增稠劑:黃原膠0.2% ;防腐劑:卡松0.2% ;防凍劑:乙二醇4% ;水補足100%ο
[0041]按上述配方制得懸浮種衣劑:7%黃腐酸.嘧菌酯懸浮種衣劑。
[0042]實施例7:
步驟1、將小麥種子放入容器內,加入水和懸浮種衣劑,其中懸浮種衣劑按照用量4g/100kg種子加入,水按照1.5-2.0升/IOOkg種子加入,攪拌均勻;
步驟2、浸泡I小時后,取出晾干;步驟3、重復步驟1、2,4次后,處理完畢;
上述步驟I中,本實施例的懸浮種衣劑,各組分含量如下:黃腐酸2% ;丙環唑5% ;潤濕分散劑:1602# 4% ;成膜劑:聚醋酸乙烯酯3% ;顏料:酸性大紅0.01% ;增稠劑:黃原膠0.15% ;防腐劑:卡松0.2% ;防凍劑:乙二醇4% ;水補足100%ο
[0043]按上述配方制得懸浮種衣劑:7%黃腐酸.丙環唑懸浮種衣劑。
[0044]實施例8:
步驟1、將小麥種子放入容器內,加入水和懸浮種衣劑,其中懸浮種衣劑按照用量4g/100kg種子加入,水按照1.5-2.0升/IOOkg種子加入,攪拌均勻;
步驟2、浸泡I小時后,取出晾干;
步驟3、重復步驟1、2,4次后,處理完畢;
上述步驟I中,本實施例的懸浮種衣劑,各組分含量如下:黃腐酸2%;殺菌劑:嘧菌酯4%、丙環唑0.8% ;潤濕分散劑:SC3266 3% ;成膜劑:聚醋酸乙烯酯3% ;顏料:酸性大紅0.01% ;增稠劑:黃原膠0.15% ;防腐劑:卡松0.2% ;防凍劑:乙二醇4% ;水補足100%。
[0045]實施例9:
步驟1、將小麥種子放入容器內,加入水和懸浮種衣劑,其中懸浮種衣劑按照用量4g/100kg種子加入,水按照1.5-2.0升/IOOkg種子加入,攪拌均勻;
步驟2、浸泡I小時后 ,取出晾干;
步驟3、重復步驟1、2,4次后,處理完畢;
上述步驟I中,本實施例的懸浮種衣劑,各組分含量如下:黃腐酸2% ;殺菌劑:苯醚甲環唑3%、戊唑醇2%;潤濕分散劑:1601# 6% ;成膜劑:聚醋酸乙烯酯3%;顏料:酸性大紅
0.01% ;增稠劑:黃原膠0.2% ;防腐劑:卡松0.3% ;防凍劑:乙二醇5% ;水補足100%。
[0046]田間藥效試驗 (I)試驗作物
小麥品種為寧麥14號,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作所提供。
[0047](2)試驗設計
共設8個處理,種衣劑用量為4g/100kg種子:
采用本發明的方法,懸浮種衣劑選用7%黃腐酸.戊唑醇懸浮種衣劑,記處理編號為A,對應實施例3 ;
采用本發明的方法,懸浮種衣劑選用7%黃腐酸.苯醚甲環唑,記處理編號為B,對應實施例4 ;
采用本發明的方法,懸浮種衣劑選用10%黃腐酸?多菌靈,記處理編號為C,對應實施例
5;
采用本發明的方法,懸浮種衣劑選用7%黃腐酸.嘧菌酯,記處理編號為D,對應實施例
6;
米用本發明的方法,懸浮種衣劑選用7%黃腐酸.丙環唑,記處理編號為E,對應實施例
7 ;
采用本發明的方法,懸浮種衣劑選用6.8%黃腐酸.嘧菌酯.丙環唑懸浮種衣劑,記處理編號為F,對應實施例1 ;
采用本發明的方法,懸浮種衣劑選用7%黃腐酸.苯甲.戊唑醇懸浮種衣劑,記處理編號為G,對應實施例2 ;
以清水為空白對照,記處理編號為CK。
[0048]發芽率試驗選取籽粒飽滿的小麥種子。每處理選取100粒小麥種子,以無包衣小麥種子為對照,在雙層發芽紙上發芽,光照培養箱中培養,溫度設定為白天20°C,晚上15°C,光照周期12L/12D (h),7d后記錄發芽數。
[0049]幼苗生長試驗采用室內盆栽法,共8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每處理播10粒種子。播種后20d、30d、40d調查苗高、苗鮮重、苗干物重、主根長、根鮮物重、根干物重和葉綠素。
[0050](3)數據處理
數據分析采用Excel和DPS3.01分析軟件,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對平均數進行多重比較。
[0051](4)結果與分析
不同處理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
由圖1可知,播種后7d,各處理中,采用了懸浮種衣劑的小麥種子發芽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與空白對照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出苗率最高的為F和G,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和空白對照。
[0052]不同處理對小麥幼苗生長的影響 播種后20d各處理對小麥幼苗生長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
[0053]由圖2可知,各處理苗高、苗鮮重、苗干物重、主根長、根鮮物重、根干物重和葉綠素均比空白對照升高。
[0054]播種后30d各處理對小麥幼苗生長的影響結果如圖3所示。
[0055]由圖3可知,各處理苗高、苗鮮重、苗干物重、主根長、根鮮物重、根干物重和葉綠素均比空白對照升高。
[0056]播種后40d各處理對小麥幼苗生長的影響結果如圖4所示。
[0057]由圖4可知,各處理苗高、苗鮮重、苗干物重、主根長、根鮮物重、根干物重和葉綠素均比空白對照升高。
[0058]對本發明的懸浮種衣劑進行防治小麥紋枯病田間藥效試驗。
[0059]1、試驗條件
1.1、試驗對象、作物和品種的選擇 試驗對象為:小麥紋枯病(/PAizocioflia
[0060]試驗作物為:小麥,品種寧麥14號。
[0061]1.2、作物栽培及環境條件
試驗設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中進行,前茬為水稻。試驗田肥力中等。
[0062]2、試驗設計和安排
2.1、小區安排
小區面積為15m2,4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
[0063]2.2、施藥方法
2.2.1、使用方法 采用本發明的方法進行種子處理。[0064]2.2.2、施藥時間和次數 2012年10月31日種子處理播種。
[0065]2.2.3、使用容量
用水量為每100千克種子的處理藥量加1.5-2.0升水。
[0066]3、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3.1、調查時間
2013年3月26日調查拔節期小麥紋枯病防效。
[0067]3.2、調查方法
每小區五點取樣,每點調查30株,記錄病情嚴重度,按如下分級方法分級:
O級:不發病;
I級:葉鞘發病但莖桿不發病;
3級:葉鞘發病,并侵入莖,但莖桿病斑環莖不足1/2 ;
5級:莖桿病斑環莖超過1/2,但不倒伏或折斷;
7級:枯死,倒伏,枯白穗。
[0068]3.3、藥效計算方法 病情指數(%) = Σ (各級病株數X相對級數值)/調查總株數/7 X 100 防治效果(%)=(1 —處理區病情指數(白穗率)/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白穗率))X 100。
[0069]4、結果與分析
由圖5可知,各處理對小麥紋枯病的平均防效為74.42%-93.74%,由此可以看出,本發明的懸浮種衣劑,通過黃腐酸和殺菌劑配合,對小麥紋枯病起到了很好的防效,特別是處理F和G,對小麥紋枯病的防效最好,分別為93.74%和90.95%。
[0070]為提高懸浮種衣劑的性能,本發明中還對含有黃腐酸、殺菌劑的種衣劑所適用的潤濕分散劑、增稠劑、成膜劑、防凍劑進行了篩選:
采用流點法對多種潤濕分散劑進行篩選,用含有一定含量(5%)的潤濕分散劑溶液,粉碎至一定細度但不溶于該溶液的固體原藥粉末混合成糊狀至形成液滴滴下所需要溶液的最少量。流點與潤濕分散劑的活性和固體物的細度相關,潤濕分散劑的活性如果越高,流點則越低;固體活性物質越細,其流點越高。所以,對同一活性物質而言,表面活性劑對其性能優越,所使用表面活性劑的量就越少;固體活性物粉碎的越細,就越接近懸浮劑所需表面活性劑的量。選取流點值較低、分散性和包衣均勻度較好的潤濕分散劑。
[0071]以實施例1為例,由圖6可知,對6.8%黃腐酸.嘧菌酯.丙環唑的流點值較低的是33#、603#、SC3266,可以選擇上述3種流點值比較低的進入潤濕分散劑含量選擇的試驗。
[0072]潤濕分散劑含量的篩選:
采用黏度曲線法確定潤濕分散劑的最佳含量,取粒徑為3~5 μ m的原藥粉末于200mL燒杯中,加入潤濕分散劑404#、550s和34# 一系列含量為0.5%、1%、1.5%、2%、2.5%、3%、3.5%和4%水溶液,配制成6.8%黃腐酸.嘧菌酯.丙環唑的半成品懸浮液,測定其黏度。以黏度為縱坐標,潤濕分散劑的含量為橫坐標,繪制成黏度曲線。曲線中黏度最低的點對應的潤濕分散劑含量為分散劑較佳含 量。
[0073]如圖7可以看出,潤濕分散劑對懸浮液的黏度影響較大,隨著潤濕分散劑用量的提高,懸浮液的黏度逐漸降低,達到某一黏度值后,隨著含量的增加,黏度又顯著升高,試驗中3種潤濕分散劑都顯現此種現象。3種潤濕分散劑的最低黏度值也不一樣,其所對應的潤濕分散劑含量也不一樣。都呈現一個倒“拋物線”狀曲線。農乳33#在含量為3.5%時,6.8%黃腐酸.嘧菌酯.丙環唑的半成品懸浮液的黏度最小;農乳603#在含量為3.5%時,
6.8%黃腐酸?嘧菌酯?丙環唑的半成品懸浮液的黏度最小;SC3266在含量為3%時,6.8%黃腐酸.喃菌酯.丙環唑的半成品懸浮液的黏度最小。從上述分析結果看,6.8%黃腐酸.喃菌酯?丙環唑懸浮液所需SC3266的最適含量最小,所以選擇SC3266作為潤濕分散劑,含量為3% ο
[0074]增稠劑的篩選:
增稠劑用于懸浮、增加制劑的黏度,阻止和延緩粒子重力沉降現象,防止懸浮劑結塊和分層現象發生。增稠劑大多數為高分子化合物,不同的增稠劑對制劑加工性能的影響也不同,配方中適宜的增稠劑不僅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高的懸浮率,而且能防止制劑結塊、黏土化、沉降和顆粒并聚,又不對制劑的加工帶來負面影響。如實施例1的6.8%黃腐酸.嘧菌酯.丙環唑懸浮種衣劑中增稠劑的篩選(其它實施例同樣):
以實施例1為例,從圖8中可以看出,綜合懸浮種衣劑對黏度、流動性、分散性、析水率的要求,最后確定6.8%黃腐酸.嘧菌酯.丙環唑懸浮種衣劑的增稠劑為黃原膠,含量為
0.15%。
[0075]成膜劑的篩選:
成膜劑的篩選,既要考慮成膜包衣后的穩定性,又要提高包衣后的吸水耐水性,與種子有良好的相容性。試驗對聚乙烯醇、苯丙乳液、海藻酸鈉、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四種成膜劑進行篩選,以成膜時間、包衣均勻度、脫落率為指標進行成膜劑的確定。
[0076]以實施例1為例,如圖9所示,綜合比較4種成膜劑的成膜時間,包衣均勻度和脫落率,結果表明聚醋酸乙烯酯的成膜時間最短,包衣均勻,脫落率低,性能較好。確定6.8%黃腐酸.嘧菌酯.丙環唑懸浮種衣劑適用的成膜劑為是聚醋酸乙烯酯。
[0077]防凍劑的篩選:
加入一定量適宜的防凍 劑能防止種衣劑在貯存期間形成結晶和團聚,特選擇三種防凍劑乙二醇、丙三醇和尿素進行試驗。綜合試驗效果與經濟因素選擇乙二醇作為防凍劑。
【權利要求】
1.一種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將小麥種子放入容器內,加入水和懸浮種衣劑,其中懸浮種衣劑按照用量4g/100kg種子加入,水按照1.5-2.0升/IOOkg種子加入,攪拌均勻; 步驟2、浸泡I小時后,取出晾干; 步驟3、重復步驟1、2,4次后,處理完畢; 上述步驟I中,所述懸浮種衣劑包括黃腐酸、殺菌劑、潤濕分散劑、成膜劑和水,其中黃腐酸的重量百分比為2%-4%,殺菌劑的重量百分比為3%-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殺菌劑包括苯醚甲環唑和戊唑醇,苯醚甲環唑與戊唑醇的重量比為I~3:2~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殺菌劑包括嘧菌酯和丙環唑,其中嘧菌酯與丙環唑的重量比為3~4:0.8~1.8。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潤濕分散劑的重量百分比為3%-6%,所述潤濕分散劑包括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或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膜劑的重量百分比為2%-3%,所述的成膜劑為聚醋酸乙烯酯乳液。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采用的懸浮種衣劑,還包括重量百分比為4%-5%的防凍劑,所述防凍劑為乙二醇。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采用的懸浮種衣劑,還包括重量百分比為0.01%-1%的顏料,所述的顏料為酸性大紅。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采用的懸浮種衣劑,還包括重量百分比為0.05%-0.2%的增稠劑,所述的增稠劑為黃原膠。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懸浮種衣劑處理小麥種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采用的懸浮種衣劑,還包括重量百分比為0.2%-0.3%的防腐劑,所述的防腐劑為卡松。
【文檔編號】A01P3/00GK103875679SQ201410118161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7日
【發明者】李貴, 王曉琳, 蘇云 申請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