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馬鈴薯的栽培工藝。
背景技術:
馬鈴薯塊莖的發芽率常常受濕度和溫度的影響,發芽率低。馬鈴薯塊莖中含有8-29%的淀粉及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豐產性好,適應性廣,已經逐步成為人類重要的糧食、蔬菜、飼料和工業原料,馬鈴薯生長過程中,保證出芽率,各個時期對營養元素的需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高產的馬鈴薯栽培工藝。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馬鈴薯栽培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選取大小一致的馬鈴薯塊,進行消毒;
b、田間松耕施用基肥,將馬鈴薯塊放置土壤表面,噴灑適量的水分,馬鈴薯塊經8-10天即可萌芽;
c、3-4月份,將發芽的馬鈴薯移植到大田里,根部澆灌水分,再進行連續兩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兩次間隔時間為10-12天;
d、等苗長到10-15厘米后,澆糞處理,糞水稀釋3-4倍后施用,再施用鉀肥和氮素化肥,撒入適量草木灰;
e、馬鈴薯成熟后期,在馬鈴薯葉片上噴施微量元素,當植株停止生長后,莖葉大部分枯黃時,即可進入收獲時節。
基肥選用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有肥機。
本發明的優點是:馬鈴薯塊放置在松耕的土壤上提高發芽率,提高馬鈴薯的結果率,施用鉀肥和氮素化肥,加快馬鈴薯的生長,噴施微量元素,保證馬鈴薯植株健康生長,得到高產高質的馬鈴薯。
具體實施方式
下述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但并不能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一種馬鈴薯栽培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選取大小一致的馬鈴薯塊,進行消毒;
b、田間松耕施用基肥,將馬鈴薯塊放置土壤表面,噴灑適量的水分,馬鈴薯塊經8天即可萌芽;
c、3月份,將發芽的馬鈴薯移植到大田里,根部澆灌水分,再進行連續兩次中耕,深度8厘米,兩次間隔時間為10天;
d、等苗長到10厘米后,澆糞處理,糞水稀釋3倍后施用,再施用鉀肥和氮素化肥,撒入適量草木灰;
e、馬鈴薯成熟后期,在馬鈴薯葉片上噴施微量元素,當植株停止生長后,莖葉大部分枯黃時,即可進入收獲時節。
基肥選用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有肥機。
實施例2
一種馬鈴薯栽培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選取大小一致的馬鈴薯塊,進行消毒;
b、田間松耕施用基肥,將馬鈴薯塊放置土壤表面,噴灑適量的水分,馬鈴薯塊經9天即可萌芽;
c、3月份,將發芽的馬鈴薯移植到大田里,根部澆灌水分,再進行連續兩次中耕,深度9厘米,兩次間隔時間為11天;
d、等苗長到12厘米后,澆糞處理,糞水稀釋3倍后施用,再施用鉀肥和氮素化肥,撒入適量草木灰;
e、馬鈴薯成熟后期,在馬鈴薯葉片上噴施微量元素,當植株停止生長后,莖葉大部分枯黃時,即可進入收獲時節。
基肥選用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有肥機。
實施例3
一種馬鈴薯栽培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選取大小一致的馬鈴薯塊,進行消毒;
b、田間松耕施用基肥,將馬鈴薯塊放置土壤表面,噴灑適量的水分,馬鈴薯塊經10天即可萌芽;
c、4月份,將發芽的馬鈴薯移植到大田里,根部澆灌水分,再進行連續兩次中耕,深度10厘米,兩次間隔時間為12天;
d、等苗長到15厘米后,澆糞處理,糞水稀釋4倍后施用,再施用鉀肥和氮素化肥,撒入適量草木灰;
e、馬鈴薯成熟后期,在馬鈴薯葉片上噴施微量元素,當植株停止生長后,莖葉大部分枯黃時,即可進入收獲時節。
基肥選用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有肥機。
馬鈴薯塊放置在松耕的土壤上提高發芽率,提高馬鈴薯的結果率,施用鉀肥和氮素化肥,加快馬鈴薯的生長,噴施微量元素,保證馬鈴薯植株健康生長,得到高產高質的馬鈴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