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方法,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
(二)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食用菌栽培規模的迅速擴大,廢菌棒越來越多,隨意焚燒、丟棄,不僅污染環境、給食用菌生產造成潛在的病雜菌威脅,而且造成資源浪費。食用菌菌渣處理一直是困擾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瓶頸,如何變廢為寶,拉長食用菌產業鏈。結合平菇和毛木耳生物學特性,充分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不僅降低生產成本、變廢為寶、提高經濟效益,而且形成循環經濟。傳統毛木耳栽培出耳開口方式為割“v”字型出耳口,割口大,易爛棒、耳根大、品質降低,且菌袋易失水、料面易干,出耳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毛木耳產業的發展,因此急需研發新的毛木耳出耳新技術。
(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培養基配方和研發一種毛木耳出耳開口新技術,實現平菇菌渣的再利用,解決菌渣浪費,污染環境,毛木耳耳根大、料面易干等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研發了一種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培養基配方和出耳開口方式。
栽培培養基配方原料按干基重量百分比計:包括平菇菌渣40%、棉籽殼10%、槐木木屑10%、蘋果木木屑10%、楊木木屑10%、木糖醇渣10%、麥麩8%、豆粕粉1%、硫酸鈣1%,所述培養基還包括水,混配后的培養基ph=5.5~6.5,含水質量百分含量58%~62%。
培養基裝袋得到栽培袋,栽培袋發滿菌后開口方式為劃口,將栽培袋擺成墻式,在栽培袋兩端用刀片垂直均勻各劃2道長度2cm~3cm、深度不超過1cm的“1”字型出耳口。
栽培過程中菇棚內環境溫度保持在18℃~30℃之間,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1%以內。
上述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培養基配方和開口方式栽培毛木耳,可使平菇菌渣再利用率達到40%;栽培袋菌絲生長旺盛、均勻,污染率低;現原基時間、轉潮時間、潮次與常規培養基差異不顯著;子實體耳根小,品質提高10%以上;干品生物學效率達到16%以上,栽培成本降低20%以上,效益提高40%以上。不僅有效解決了平菇廢菌棒隨地丟棄造成的環境污染及資源浪費問題,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形成循環經濟,進一步提高了產品品質和經濟效益。
(四)附圖說明
圖1,一種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方法實施示意圖。
圖中1是廢菌棒選擇及粉碎,2是培養基配制,3是栽培袋制作,4是劃出耳口,5是日常管理,6是產品收獲。
(五)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就本發明的實施作詳細說明。
根據以上所述的一種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方法,包括培養基配方、平菇廢菌棒選擇、菌棒破碎、出耳方式等實施程序。
栽培培養基配方:
按原料干基重量百分比計:包括平菇菌渣40%、棉籽殼10%、槐木木屑10%、蘋果木木屑10%、楊木木屑10%、木糖醇渣10%、麥麩8%、豆粕粉1%、硫酸鈣1%,所述培養基還包括水,混配后的培養基ph=5.5~6.5,含水量質量百分含量58%~62%。
廢菌棒選擇及其粉碎(1):
首先選取無雜菌感染的當季采菇后有一定含水量的廢棄平菇菌棒,采用扒皮、粉碎兩用一體機,將廢菌棒塑料袋去掉,廢菌棒粉碎成菌渣,剔除塑料袋殘片和菌皮,粉碎后的菌渣粒徑小于0.5cm,粗細均勻,備好待用。
培養基配制(2):
然后將木屑過口徑1.5cm的篩網,提前2天預濕,料水質量比1︰1.2;豆粕粉提前1天浸泡。將已粉碎好的平菇菌渣、各種木屑、木糖醇渣、麥麩、豆粕粉、硫酸鈣按重量百分比全部倒入拌料機中,邊攪拌邊加水。攪拌均勻,培養料充分吸水,其含水質量百分含量為58%~62%。
栽培袋制作(3):
接下來選用直徑17cm,長40cm的聚丙烯栽培袋,機械裝袋,松緊度均勻一致,尼龍繩扎口,料袋外壁不得帶有培養料;常壓蒸汽滅菌,100℃下保持12小時,再燜12小時開鍋取袋;料袋冷卻至室溫,無菌條件下接入適齡菌種,置于空氣相對濕度60%~70%、溫度23℃~25℃條件下避光培養,每天通風2小時,菌絲長滿成為栽培袋。
最后將培養好的栽培袋移入菇棚,擺成墻垛,墻垛方向與棚長成90℃,高度不超過10個菌袋,行距80cm,其長度根據菇棚大小而定。菌袋擺放好之后,在菌袋兩端用消毒過的刀片垂直均勻各劃2道長度2cm~3cm、深度不超過1cm的“1”字型出耳口(4)。栽培過程中菇棚內的溫度保持在18℃~30℃之間,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二氧化碳濃度不大于0.1%(5)。
采用本培養基和開口方式栽培的毛木耳,栽培袋菌絲生長旺盛、均勻,污染率低;現原基時間為10天~13天,從出原基到采收一般需18天左右,轉潮間隔13天左右,潮次與常規配方差異不顯著,一般可連續采耳5潮~6潮(6);子實體耳根小,品質提高10%以上;干品生物學效率達到16%以上,栽培成本降低20%以上,效益提高40%以上。
本培養基配方及其開口出耳方式易推廣,有較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