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藥應用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含溴菌腈和牛膝多糖的殺菌組合物,用于防治黃瓜炭疽病。
背景技術:
:溴菌腈(bromothalonil),化學品名:1,2-二溴-2,4-二氰基丁烷,是一種低毒廣譜兼有殺菌、防霉、滅藻性能的化合物,能抑制和鏟除細菌、真菌及藻類的生長,對農作物病害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特別對炭疽病有特效。牛膝(學名:achyranthesbidentata)為莧科牛膝屬的植物。牛膝作為我國傳統的中藥材,從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到清代葉天士的《本草經解》,以及近代醫學《中藥大辭典》都記載了它特有的臨床應用價值: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酸麻、肝腸眩暈、散瘀血、消癰腫等等。牛膝多糖(achyranthesbidentatapolysaccharide,abp)是從牛膝的根提取獲得。它是由果糖-葡萄糖組成的小分子化合物,牛膝多糖是體內重要的信息分子,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活性。近幾年來,國內外對牛膝多糖做了大量研究,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為201210104926.6公開一種制備牛膝多糖的方法,是將牛膝切成片狀或粉碎后浸于蒸餾水中,離心得含牛膝多糖的上清液,然后加入乙醇攪拌,離心,收集沉淀并用蒸餾水溶稀,凝膠過濾層析,選擇吸收峰洗脫液收集,真空冷凍干燥,得牛膝多糖。藥理研究和臨床試用后認為,牛膝多糖制品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升高血清溶血素和脾臟內抗體形成的細胞數,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激發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增強nk細胞和ctl細胞的活性。因此,含牛膝多糖產品的開發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炭疽病是作物生產中的重要病害,條件適宜時發生嚴重,造成植株枯死或果實腐爛。在我國,由于作物周年栽培,導致炭疽病菌的菌源不斷積累,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已對其正常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目前有關果蔬生產中炭疽病的防治主要依靠苯并咪唑類藥劑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等藥劑,但單一藥劑的長期使用很容易使病菌產生抗藥性。為此,篩選不同作用機理的有效成分進行復配對炭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以溴菌腈和牛膝多糖復配應用于防治作物炭疽病的研究尚未有相關報道。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效好,持效期長,同時能夠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降低農藥在農作物上的殘留,對作物、環境安全友好的殺菌組合物,用于防治黃瓜炭疽病。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含溴菌腈和牛膝多糖的殺菌組合物,有效成分由溴菌腈和牛膝多糖組成,溴菌腈和牛膝多糖的重量比為15-1:1-15。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殺菌組合物,溴菌腈和牛膝多糖的重量比為5-1:1-5。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有效成分占殺菌組合物總重量的1-70%,余量為農藥上可接受的輔助成分。所述的殺菌組合物按照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應輔助成分制成的劑型是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或懸浮劑。本發明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可接受的輔助成分為分散劑、潤濕劑、防凍劑、增稠劑、穩定劑、粘結劑、崩解劑、消泡劑、溶劑、填料等常規功能性助劑,都是農藥制劑領域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并無特別限定,具體成分和用量根據配方要求通過簡單試驗確定。本發明有益效果:本發明以溴菌腈和牛膝多糖進行復配的殺菌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炭疽病,協同增效作用顯著,持效期長;同時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量,降低農藥在農作物上的殘留,對作物、環境安全友好,符合目前農藥的發展趨勢,適宜推廣應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所述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一、室內毒力測定實驗對象:黃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orbiculare)。試驗方法:經預試確定各藥劑有效抑制濃度范圍后,每個藥劑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別設5個劑量梯度處理,設清水對照。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進行,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藥劑對黃瓜炭疽病菌的毒力。72h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測量并記錄各處理的菌落直徑,計算各處理凈生長量、菌絲生長抑制率。將菌絲生長抑制率換算成機率值(y),藥液濃度(μ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二乘法計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濃度ec50,并根據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ec50/供試藥劑ec50)×100。理論毒力指數(tti)=a藥劑毒力指數×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毒力指數×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100。根據孫云沛法的共毒系數法(ctc)來評價藥劑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ctc<120,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當ctc≥120,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試驗結果如表1。表1溴菌腈、牛膝多糖及其復配對黃瓜炭疽病的毒力測定結果分析表供試藥劑ec50(μg/ml)實測毒力指數理論毒力指數共毒系數溴菌腈(a)1.4814154.93//牛膝多糖(b)209.04100.00//a:b=20:11.8711178.6313485.6582.9a:b=16:11.3715258.4213328.17114.5a:b=15:11.2017420.0313276.50131.2a:b=10:11.0120697.0612877.21160.7a:b=8:10.9422238.3312593.27176.6a:b=5:10.8325185.5811812.44213.2a:b=1:11.4714220.437127.47199.5a:b=1:54.414740.142442.49194.1a:b=1:87.762693.821661.66162.1a:b=1:1010.851926.641377.72139.8a:b=1:1517.131220.32978.43124.7a:b=1:1632.69639.46926.7669.0由表1可知,溴菌腈與牛膝多糖的重量比在15-1:1-15范圍內混配對黃瓜炭疽病菌均表現出明顯的增效作用。其中,當溴菌腈與牛膝多糖重量比在5-1:1-5范圍內混配時增效作用顯著;當溴菌腈與牛膝多糖重量比為20:1、16:1時,其表現為相加作用;當溴菌腈與牛膝多糖重量比為1:16時,其表現為拮抗作用。二、產品實施配方例實施例1:24%溴菌腈·牛膝多糖可濕性粉劑(5:1)溴菌腈(有效成分)20%、牛膝多糖(有效成分)4%、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4%、皂角粉(潤濕劑)3.5%、凹凸棒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粉碎機粉碎混合后制得24%溴菌腈·牛膝多糖可濕性粉劑。實施例2:32%溴菌腈·牛膝多糖水分散粒劑(15:1)溴菌腈(有效成分)30%、牛膝多糖(有效成分)2%、甲基萘磺酸鈉的甲醛縮合物(分散劑)3%、烷基萘磺酸鈉(分散劑)2%、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潤濕劑)4.5%、淀粉(粘結劑)2%、碳酸鈉(崩解劑)2%、膨潤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攪拌30min,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中進行造粒,造粒好后進行干燥、篩分即制得32%溴菌腈·牛膝多糖水分散粒劑。實施例3:11%溴菌腈·牛膝多糖懸浮劑(10:1)溴菌腈(有效成分)10%、牛膝多糖(有效成分)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劑)4%、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潤濕劑)3.5%、黃原膠(增稠劑)2%、乙二醇(防凍劑)2%、c8-10脂肪醇類化合物(消泡劑)0.1%、去離子水(溶劑)補足至100%;先將其它助劑混合,在剪切機中剪切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溴菌腈和牛膝多糖,在磨球機中研磨2h,即可制得11%溴菌腈·牛膝多糖懸浮劑。實施例4:36%溴菌腈·牛膝多糖可濕性粉劑(8:1)溴菌腈(有效成分)32%、牛膝多糖(有效成分)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散劑)5%、無患子粉(潤濕劑)4.5%、硅藻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粉碎機粉碎混合后制得36%溴菌腈·牛膝多糖可濕性粉劑。實施例5:64%溴菌腈·牛膝多糖水分散粒劑(1:15)溴菌腈(有效成分)4%、牛膝多糖(有效成分)60%、聚羧酸鹽(分散劑)6.5%、十二烷基硫酸鈉(潤濕劑)6.5%、聚乙烯醇(粘結劑)3%、氯化鉀(崩解劑)3%、白炭黑(填料)10%、高嶺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攪拌30min,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中進行造粒,造粒好后進行干燥、篩分即制得64%溴菌腈·牛膝多糖水分散粒劑。實施例6:18%溴菌腈·牛膝多糖懸浮劑(1:5)溴菌腈(有效成分)3%、牛膝多糖(有效成分)1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散劑)4%、拉開粉(潤濕劑)4%、阿拉伯膠(增稠劑)2%、丙二醇(防凍劑)2%、c10-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消泡劑)0.2%、去離子水(溶劑)補足至100%;先將其它助劑混合,在剪切機中剪切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溴菌腈和牛膝多糖,在磨球機中研磨2h,即可制得18%溴菌腈·牛膝多糖懸浮劑。對比例1:24%溴菌腈可濕性粉劑溴菌腈(有效成分)24%、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4%、皂角粉(潤濕劑)3.5%、凹凸棒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粉碎機粉碎混合后制得24%溴菌腈可濕性粉劑。對比例2:24%牛膝多糖可濕性粉劑牛膝多糖(有效成分)24%、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4%、皂角粉(潤濕劑)3.5%、凹凸棒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粉碎機粉碎混合后制得24%牛膝多糖可濕性粉劑。三、實施配方例應用于防治黃瓜炭疽病田間藥效試驗試驗方法:根據《gb/t17980.112-2004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12部分:殺菌劑防治瓜類炭疽病》進行田間藥效試驗,本實驗安排在廣西南寧市郊。試驗共設9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每小區面積40m2,共36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采用噴霧施藥,以清水為空白對照,用藥液量為675l/hm2。在黃瓜炭疽病發病初期第一次施藥,7天后第二次施藥,共施藥兩次。調查方法:在施藥前,第二次施藥后7天、14天調查各小區,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調查3株,每株自上而下調查5片-10片葉,按葉片上病斑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分級,記錄各級病葉數和病級數,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分級標準:0級:無病斑;1級:病斑占整個葉面積的5%以下;3級:病斑占整個葉面積的6-10%;5級:病斑占整個葉面積的11-25%;7級:病斑占整個葉面積的26-50%;9級:病斑占整個葉面積的50%以上。病情指數及防治效果計算方法:病情指數計算公式:式中:x——病情指數;ni——各級病葉數;i——相對級數值;n——調查總葉數。防治效果公式:式中:p——防治效果,單位為百分數(%);ck0——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ck1——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pt0——藥劑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pt1——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表2溴菌腈、牛膝多糖及其復配防治黃瓜炭疽病田間藥效試驗由表2可以看出,溴菌腈和牛膝多糖復配的殺菌組合物能有效防治黃瓜炭疽病,防治效果顯著高于單用溴菌腈和牛膝多糖的防效。兩者混配同時可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提高防治效果。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對試驗作物均無明顯不良影響,安全性好,符合農藥制劑的安全性要求。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