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或少病毒鳳果苗的無性繁殖及栽培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鳳果苗的無性繁殖培養方法和栽培技術。
鳳果又稱香艷梨,原產南美安弟斯山麓,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為Solanum muricatum Ait var。目前世界上只有新西蘭、澳大利亞將鳳果制作成水果商品。我國于1985年9月從新西蘭引進鳳果,長期來依靠扦插無性繁殖,時至今日,鳳果已全株有病,據電鏡檢測,長期扦插繁殖的鳳果苗其莖,葉中存在大量桿狀病毒,因此而使鳳果的抗逆性降低、產量下降、品質變劣。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無性繁殖方法培養的無或少病毒鳳果苗和與其配套的栽培技術,以期提高鳳果的抗逆性和產量、質量。
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包括無或少病毒鳳果苗的無性繁殖技術和栽培技術兩部分無或少病毒鳳果苗的無性繁殖方法方案是剝取0.1-1mm的鳳果莖尖,經消毒滅菌處理后接種在附加細胞分裂素0.01PPM-0.5PPM基本培養基上。基本培養基為MS、ER、B5、SH、HE,細胞分裂素為6-BA(6-
基嘌呤)、KT(激動素)、ZT(玉米素)、ZIP(2-異戊烯腺嘌呤)。
培養溫度攝氏為20-30度,每天補充光照10-15小時左右,光強為1500LX-2500LX。經20天培養后,莖尖開始陸續生長,當莖長至0.5CM左右時,將其轉移至基本培養基上附加有細胞分裂素0.5-2PPM的增殖培養基上,為提高增殖數量增殖時除采用普通繼代培養法以外,又采用了微型扦插法和誘導胚狀體法。微型扦插時,將增殖培養基上的幼苗轉至MS。培養基上,當幼苗伸長后,即把幼苗按節分切開,將切段扦插在MS。的固體培養基上。誘導胚狀體時,將增殖培養基上的幼苗或微扦插培養基上的幼苗切成塊(段),接種在基本培養基附加生長素1-3PPM,pH為5.4-5.8蔗糖濃度為3%-6%的誘導培養基上誘導愈傷組織,其中生長素為IAA(吲哚乙酸)、2.4-D(二氯苯氧乙酸)、IBA(吲哚丙酸)、NAA(萘乙酸)。當愈傷組織誘導成功后將愈傷組織轉移至MS。液體或固體培養基上使愈傷組織分化出胚狀體,再由胚狀體長成完整植株。以上各鐘方法增殖的試管苗雖已達到無或少毒的要求,但并不健壯,因此必須壯苗。壯苗采用液體和固體兩種方法,液體壯苗時,將試管苗直接固定在MS稀釋八倍即1/8MS基本培養液中,固體壯苗是用基質和半基質固定試管苗,營養液用1/8MS基本培養基。基質包括蛭石、泥炭、黃沙、珍珠巖、巖綿等,半基質是指基質中摻和泥土。壯苗時必須在攝氏15-25度的遮陰條件下進行。
為節省成本,延長無或少病毒鳳果的利用年限,可從原種一代和原種二代株上采取插條直接扦插在基質和半基質、泥土中培育少毒苗。原種三代株不宜再扦插繁殖。
鳳果雖然每節都有繁殖能力,但鳳果本身喜溫暖肥沃的條件,氣溫超過30度或低于9度時即停止生長,超過34度、低于0度時即要死亡,在缺肥、管理不當的情況下只長枝條不結果。在生育期內極易遭到紅蜘蛛,萊青蟲、小飛蛾、白粉虱、蚜蟲等多種昆蟲的危害,用藥不當,不僅防蟲失效而且會使鳳果死亡或只長枝條不結果,所以良好的栽培技術是鳳果高產、優質的重要關鍵之一。
本發明在栽培鳳果上所采取的方案是每平方米施入腐熟的有機肥3-5千克(切忌施化肥)并使用長效除草劑、呋喃丹等農藥,然后翻耕、整細、作哇開溝。每畝按2000-3000株的要求種植(株行距可因地制宜調整),當主莖高度達15-20cm時,選留3-5個分枝,其余枝條全部摘除,主莖高度達30-40cm時,即現花蕾,此時必須搭架支撐植株。生長期內必須保證溫度在20-30度這一范圍內。
鳳果在生長期內極易遭受紅蜘蛛、蚜蟲,白粉虱、萊查蛾等危害,必須用藥劑殺滅害蟲。鳳果對樂果類農藥特別敏感,囚此,絕對禁用樂果類農藥。可用20%單甲咪1500倍的稀釋液,5%尼索良乳劑2000-3000倍稀釋液、0.5%殺蟲清1000-2000倍稀釋液消滅紅蜘蛛和蚜蟲。可用農地樂1000-2000倍液與萬靈2000倍稀釋液1∶1的混合液殺天白粉虱和小飛蛾一類害蟲。
本發明的最佳實施范例為取0.5mm以下的莖尖,經滅菌消毒后按種在MS附加0.1PPM6-BA(6-
基嘌呤)的培養基上,PH為5.4-5.8,蔗糖濃度為3%,培養溫度為25度2度,光照強度為2000LX(勒克司),每天補充光照12小時,當莖尖長成幼苗后,轉接到MS附加0.5-2PPM 6-BA的培養基上(其他條件同上),幼苗在0.5PPM 6-BA的條件下向上伸長,而在2PPM 6-BA的條件下形成叢生芽。
叢生芽可在MS附加2PPM 6-BA的培養基上連續繼代培養,增殖系數可達1∶10,也可將叢生芽轉接到附加0.5PPM 6-BA的培養基上,使叢生芽向上伸長。在附加6-BA0.5PPM的MS培養基上長出的幼苗,可將嫩莖切成莖段進行微型扦插(試管內扦插)。微型扦插的目的有二,一是繼續擴增,二是培育壯苗。為達到增殖目的,微型扦插的培養基為MS附加0.5PPM 6-BA,這種培養基上的莖切段向上伸長,如果微型扦插的培養基為MS附加2PPM 6-BA。則莖切段形成叢生芽,為達到培育壯苗的目的,微型扦插時應采用MS。培養莖,莖切段在MS附加0.5-1PPM的多效唑培養基上,形成粗壯的完整小植株。
完整小植株必須在控濕控溫的無土或半土條件下經過煉苗階段才能進入大田栽培。煉苗時的溫度應控制在20度左右,相對濕度在70%以上,無論是無土或半土,應以1/8MS(即MS培養液稀釋8倍)補充營養。
經過10-15天煉苗后,植株短壯,茁壯生長,為高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無或少病毒鳳果苗經過煉苗。按每畝2000-2500株雙行種植在肥沃的土壤中(每平方米的有機肥,如廄肥等不少于3千克),在主莖長至20CM以上時,及時選留3-5個分枝,摘除多余的分枝。在鳳果苗定植田間15天左右即現花蕾,此時即用竹桿搭棚支撐鳳果,以免倒伏,現蕾20天左右即結果。在現蕾結果期間必須及時除草施肥、防蟲。每周施用薄水糞肥。(見到紅蜘蛛、小萊蛾、蚜蟲等應及時用殺蟲清1000-2000倍稀釋液、農地樂(1000-2000倍稀釋液)、萬靈(2000倍稀釋液)噴灑殺滅,切忌用樂果類農藥。
為保證果實大小均一,應及時疏花疏果,以每個枝條留3-4個果為宜。按此要求,在生長期間氣溫不低于10度,不高于32度的條件下,每季每畝可收獲3000千克鳳果。
權利要求
1.一種無或少病毒鳳果苗的無性繁殖方法及裁培技術,其特征在于A、剝取尺寸為0.1mm-1mm不同大小的鳳果莖尖,經消毒處理后接種在附加細胞分裂素0.01PPM-0.5PPM的基本培養基上,基本培養基為MS、B5、ER、SH、HG,在溫度為攝氏20度-30度、每日補充光照12小時其中細胞分裂素為6-BA、KT、ZT、ZIP,光強為1500LX-2500LX的條件下培養出苗;B、莖尖出苗后轉移至基本培養基附加0.5PPM-2PPM的的增殖培養基上增殖鳳果苗,當在增殖培養基上長出叢生苗后,繼續增殖;C、在增殖培養基上繼代培養,D、在MSo微型扦插增殖,然后將幼苗切成莖段扦插在MSo固體增殖培養基上增殖。E、將微型扦插長成的苗或增殖培養基上的叢生苗切成大小不等的切段塊轉移至基本培養基附加有生長素1-3PPM的誘導培養基誘導愈傷組織,生長素為IAA、2.4-D、NAA、IBA;F、將上述愈傷組織轉移至MSo的液體或固體培養基上分化出胚狀體。G、所有增殖而成的試管苗經過液體和固體的壯苗階段,壯苗時采用的營養液為1/8MS固體或液體培養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或少病毒鳳果苗無性繁殖方法及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從原種一代和原種二代植株上還可取枝條扦插成苗供生產用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或少病毒鳳果無性繁殖(克隆)及栽培技術,其栽培技術特征在于A、每畝按1500株-3000株的要求種植,株、行距可因地因時置宜;B、主莖高度達15-20cm時及時除去多余的分枝,每株留3-5個分枝;C、及時除草、中耕、每周追施清水糞肥一次,不用化肥,及時整枝,至花雷出現時,搭棚架支撐植株;D、苗果生育期內保證氣溫在20度-30度內;E、切忌使用樂果類農藥,殺滅紅蜘蛛、蚜蟲可用下列農藥25%單甲咪1500倍稀釋液,5%尼索良乳劑2000-3000倍稀釋液,0.5%殺蟲清1000-2000倍稀釋液。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果品的無性繁殖培養技術,尤其是涉及鳳果的無性繁殖的培養及栽培技術,其主要技術特征在于根據生物工程原理對鳳果先進行莖尖培養,并通過改良的培養基增殖、壯苗。健壯的無或少毒鳳果苗在肥沃的土壤中,經過合理密植及時灌溉、施肥、防蟲、整枝等一系列措施,在溫濕條件下得到高產、優質的結果。本發明技術可靠,鳳果苗質量好、生產效率高,具有大批量生產優質健壯種苗和大面積豐產的優點。
文檔編號A01H4/00GK1256862SQ9812209
公開日2000年6月21日 申請日期1998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1998年12月14日
發明者李致勛, 潘重光, 周潤琦, 陳石根, 苑小林 申請人:李致勛, 潘重光, 周潤琦, 陳石根, 苑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