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葡萄的保鮮方法【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葡萄的保鮮方法,該方法包括:在葡萄采摘前,向葡萄果穗噴施ClO2溶液;待果穗表面干燥后,再噴施CTS?g?SA溶液。本發明在葡萄采摘前向葡萄噴施ClO2溶液和CTS?g?SA溶液,通過兩者的組合更好的提高了葡萄果實的酚類物質含量和抗病性,降低了葡萄的失水率和腐爛率。本發明方法能夠不使用二氧化硫進行葡萄的保藏,減少了二氧化硫對消費者和環境的危害。【專利說明】-種葡萄的保鮮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設及果蔬保鮮
技術領域:
,尤其設及一種葡萄的保鮮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葡萄是一種高度易腐和非躍變型水果,采后極易失水、褐變、果肉硬度下降、脫粒和發生真菌腐爛。而采后的上述品質變化主要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包括灰葡萄抱(greymould)和青霉菌(greenmould),運是影響采后葡萄質量安全、保質期和市場價值的主要病原體。[0003]在中國和國外,多年來一直采用低溫結合二氧化硫(S化)熏蒸膽藏葡萄。但是,由于S〇2對植物的毒害,耐藥菌株的出現W及S〇2殘留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二氧化硫在葡萄保鮮中的應用日益受到限制。[0004]因此,有必要開發高效、經濟、具有商業操作性的替代保鮮方法來控制采后葡萄的真菌腐爛,維護葡萄的安全和市場質量。[0005]二氧化氯(Cl〇2)是一種強氧化劑和衛生消毒劑,W氣體或液體形態用于食品和食品表面殺菌。在中國和美國二氧化氯水溶液允許用于水果和蔬菜清洗(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2011;CFR2014d)。[0006]殼聚糖(CTS)是目前研究較多的多糖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自然界惟一帶陽離子的天然活性多糖,具有優良的抗菌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且安全無毒。殼聚糖已獲得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化SFDA)批準作為食品添加劑,并已通過了毒性測試。殼聚糖涂膜能夠形成一種半透性屏障,控制氣體交換,減少水分散失,從而保持組織的質構和減少水果微生物。但是,殼聚糖在中性條件下不容易溶解,極大地限制了它在水果膽藏等諸多領域中的應用。[0007]水楊酸(Salicy1icacid,SA),即鄰徑基苯甲酸,是植物體內產生的簡單酪類化合物,因有很強的生理和藥理活性,在農業、日用化工、醫藥等領域有廣泛用途。用水楊酸做植物生長調節劑能促進植物開花結實,提高產量;水楊酸能用來提高作物對逆境的抗性和耐受性,尤其能提高植物的抗病性;還可提高水果、蔬菜花弁等的耐膽藏能力。【
發明內容】[000引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葡萄的保鮮方法,該方法不僅能夠降低葡萄的微生物含量,還能提高葡萄的抗病性,提高保鮮效果。[0009]-種葡萄的保鮮方法,包括:在葡萄采摘前,向葡萄果穗噴施C1化溶液;待果穗表面干燥后,再噴施CTS-g-SA溶液。[0010]上述CTS-g-SA溶液由水楊酸與殼聚糖酷化反應制得。[0011]C1化能夠降低采前葡萄果實攜帶的微生物,尤其是灰葡萄抱(greymould)和青霉菌(greenmould)<XTS-g-SA溶液能緩慢釋放殼聚糖和水楊酸,二者均能提高葡萄果實的酪類物質含量和抗病性,其效果優于殼聚糖和水楊酸混合溶液。[0012]上述葡萄果實的固形物含量>18%,無病蟲害和機械傷,穗形良好。[0013]接枝率的改變,會影響殼聚糖和水楊酸的組合效果,進而影響葡萄的抗病性。作為優選,所述CTS-g-SA溶液的接枝率為3~5%。[0014]殼聚糖為大分子物質,其脫乙酷度、粘度等均會影響CTS-g-SA溶液對葡萄抗性的提高效果。作為優選,所述CTS-g-SA溶液中,殼聚糖的脫乙酷度>95%、黏度《30mPaS。[0015]Cl化溶液和CTS-g-SA溶液的濃度影響葡萄保鮮效果;作為優選,所述Cl化溶液的濃度為40~60mg/L。[0016]作為優選,所述CTS-g-SA溶液的濃度為8~12g/L。[0017]進一步地,所述Cl〇2溶液的濃度為50mg/L,CTS-g-SA溶液的濃度為10.3g/L。[0018]作為優選,所述噴施的時間為葡萄采摘前5~7天的11點~14點。[0019]進一步地,葡萄采摘后,置于保鮮膜中,在0°C、90~95%相對濕度條件下,進行膽藏。[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W下有益效果:[0021](1)本發明在葡萄采摘前向葡萄噴施C1化溶液和CTS-g-SA溶液,通過兩者的組合更好的提高了葡萄果實的酪類物質含量和抗病性,降低了葡萄的失水率和腐爛率。[0022](2)本發明方法能夠不使用二氧化硫進行葡萄的保藏,減少了二氧化硫對消費者和環境的危害。【附圖說明】[0023]圖1為不同處理和膽藏時間對葡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總酸、總酪含量的影響。[0024]圖2為不同處理方法下葡萄在膽藏過程中呼吸速率和失重率的變化情況。[0025]圖3為不同處理方法下葡萄的腐爛率和感病敏感指數的變化情況。【具體實施方式】[00%]實施例1[0027]-、葡萄的保鮮方法[002引具體步驟如下:[0029](1)將固體二氧化氯(食品級)溶解于去離子水中,獲得最終濃度為50mg[1的二氧化氯溶液;[0030](2)將15g食品級、脫乙酷基>95%、粘度《30m化的殼聚糖溶解在1L的體積比為1%的乙酸和體積比為1%甘油的混合溶液中,在室溫下攬拌過夜;再W5,000Xg的轉速離屯、10分鐘除去混合溶液中的雜質,用氨氧化鋼調整pH至5.6,在12rC下滅菌15分鐘后,待用;[0031](3)在反應器中依次加入殼聚糖和水楊酸,二者質量比為1:0.35,在60±2°C條件下,攬拌反應60min,再將反應物轉入索氏提取器中,用60mL~70mL的乙醇回流提取至不含游離水楊酸,得接枝率為3%的白色固體粉末CTS-g-SA;再將CTS-g-SA溶解于去離子水中,獲得質量百分濃度為1.03%的CTS-g-SA溶液,調整CTS-g-SA溶液的抑至5.6,待用;[0032](4)選取品種為甫優的葡萄,采用遮雨栽培,種植密度為行距1.8m,株距1.5m;葡萄采摘前一個月停止施用農藥和其他生理調節劑;選擇固形物含量>18%、無病蟲害和機械傷、穗形良好的果穗,做下列處理:[0033](a)對照(Control):果穗噴施去離子水,完全濕透;[0034](b)Cl化處理:果穗噴施50mg·L-i(w/v)Cl化溶液,完全浸透;[0035](c)Cl〇2+殼聚糖處理:先向果穗噴施50mg·l/i(w/v)Cl〇2溶液,待表面干燥后,再噴施lOg[i(w/v)的殼聚糖溶液,完全浸透;[0036](d)Cl〇2+CTS-g-SA處理:先向果穗噴施50mg·L-i(w/v)C1〇2溶液,待表面干燥后,再噴施10.3g[1(w/v)的CTS-g-SA溶液,完全浸透。[0037]所有處理采用手持噴霧器進行,每個處理包括5株葡萄;噴施后第5天,全部采收果實,用0.03mm陽膜包裝,在0°C、90-95%相對濕度條件下,膽藏42天。[003引二、測定方法:[0039](1)病原菌及接種[0040]灰葡萄抱從冷藏的葡萄中分離,在馬鈴馨葡萄糖瓊脂(PDA)培養基上培養10d(27°C)。用5m含有0.1%(v/v)Tween80的無菌水懸浮灰葡萄抱的分生抱子,并通過四層紗布過濾W除去任何粘附的菌絲體。最終,抱子懸浮液濃度為l〇5sporesml/i。每處理30個漿果,用制備的抱子懸浮液噴灑,重復Ξ次,檢測收獲后,葡萄果實對葡萄灰霉菌的敏感性。[0041]在空氣中干燥30分鐘后,所有的漿果置于含有濕紙巾覆蓋的塑料盒,果粒之間留有間隔W避免它們之間的接觸,并且在20±rC和95%~98%I?H下培養7天。[0042](2)腐爛率和感病敏感指數[0043]在膽藏中自然腐爛率表示為腐爛果占總測定果實的百分比(%)。接種果的感病敏感指數根據(Meng,X.H.,&Tian,S.P.(2009).Effectsofpreharvestapplicationofantagonisticyeastcombinedwithchitosanondecayandqualityofharvestedtablegrapefruit.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griculture,89(11),1838-1842)的方法進行評定。[0044]單葡萄果實的染病程度根據W下經驗尺度評定:0=健康漿果;1=1個菌斑,直徑2至3毫米(感染開頭);2=1個菌斑直徑10mm;3=果面25%感染;4=26~50%的果面感染;5=漿果表面感染50%W上。感病敏感指數0Ι=Σ(單果腐爛程度)X(該腐爛程度果實數目)/(果實總數)。[0045](3)呼吸速率和失重率測定[0046]在0°C,將0.化g果實在1L氣密罐中密閉化。采用二氧化碳(0)2)用紅外氣體分析儀(GXH-3051HJUN-FANG-LI-冊ATechnology-researchInstituteBeijing,China)測定。呼吸速率結果表示為mgCOshg-iiri。失重率為膽藏前后果實重量變化的百分比(%)。[0047]總酪含量:總酪測定參考(1站艙6敞11,]\1.?.,肪91日,4.1.,¥11〇'61日而.1.,1?日加日,J.P.,Pihlaja,K.,Kujala,T.S.,&Heinonen,Μ.(1999).Antioxidantactivityofplantextractscontainingphenoliccompounds.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47(10),3954-3962)方法,結果表示為(GAE)kg-中W。[004引所有測定重復3次。[0049]Ξ、結果分析:[0050]如圖1-A和1-B所示,處理后隨著葡萄果實進一步成熟,各處理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逐漸增加而可滴定酸含量緩慢減少。與對照果實相比,Cl〇2單獨處理對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沒有顯著影響,但Cl化結合殼聚糖或結合CTS-g-SA涂膜處理都提高了采前葡萄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并且果實可滴定酸顯著低于對照。同樣,Cl〇2結合CTS-g-SA處理顯著提高了果實的總酪含量(圖1-C)。[0051]如圖2-A,在膽藏前期,由于果實溫度下降,4種處理的葡萄果實呼吸速率急劇下降,后期由于衰老和腐爛原因又緩慢升高。Cl〇2單獨處理對采后葡萄的呼吸速率沒有顯著影響,而C1化結合殼聚糖涂膜或結合CTS-g-SA都能顯著抑制葡萄的呼吸速率。[0052]失重主要由于水果蒸騰和呼吸作用的水分散失引起的。如圖2-B所示,所有處理葡萄的失重率都呈上升趨勢。經過42天膽藏,對照和C1化處理的葡萄失水率分別為4.52%和4.35%,Cl〇2結合殼聚糖或結合CTS-g-SA涂膜處理葡萄的失重率分別是2.75%或2.66%,均顯著低于對照果實(P<〇.05)。葡萄呼吸速率和失重率的降低歸因于殼聚糖和CTS-g-SA涂膜能部分阻塞果實表皮的皮孔,從而導致高C〇2和低化的內部氣體,降低呼吸率和水分散失。[0053]如圖3-A所示,接種灰葡萄抱(B.cinerea)懸浮液后,各處理均有感病發生,其中對照果實最嚴重,而C1化結合殼聚糖或結合CTS-g-SA涂膜處理都提高了果實對B.cinerea侵染的抵抗力。同樣,在膽藏過程中,C102結合CTS-g-SA涂膜處理也顯著降低了果實的腐爛率,42d后果實的腐爛率僅7.56%,顯著低于對照、Cl〇2和C1化結合CTS處理(圖3-B)。[0054]C1化結合CTS-g-SA涂膜處理提高果實抗病性和降低腐爛率的原因可能在于,Cl〇2處理可W降低果實表面的微生物數量,同時CTS-g-SA涂膜后能緩分解成殼聚糖和水楊酸,二者均能提高采前和采后葡萄果實的總酪含量,其含量和果實抗病有著密切關系。【主權項】1.一種葡萄的保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葡萄采摘前,向葡萄果穗噴施ClO2溶液;待果穗表面干燥后,再噴施CTS-g-SA溶液。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TS-g-SA溶液的接枝率為3~5%。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TS-g-SA溶液中,殼聚糖的脫乙酰度多95%、黏度<30mPas。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lO2溶液的濃度為40~60mg/L。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TS-g-SA溶液的濃度為8~12g/L。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lO2溶液的濃度為50mg/L,CTS-g-SA溶液的濃度為l〇.3g/L。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施的時間為葡萄采摘前5~7天的11點~14點。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鮮方法,其特征在于,葡萄采摘后,置于保鮮膜中,在0°C、90~95%相對濕度條件下,進行貯藏。【文檔編號】A01G13/00GK105917991SQ201610247497【公開日】2016年9月7日【申請日】2016年4月19日【發明人】楊虎清,申燕飛,吳玲艷,厲維江【申請人】浙江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