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及適用于該方法的自動熬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谷物熬煮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及適用于該 方法的自動熬煮機。
背景技術:
谷類、豆類食物包括大麥、玉米、 燕麥、大米、小麥、黃豆、綠豆、紅豆等,主要由是大 麥、玉米、燕麥、大米、小麥、黃豆等物種的種子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的而成。任何物種為了繁衍,都把最豐富的養分給了種子,種子是最營養、最有生命力的。 在古墓里取出的蓮子、水稻谷物,雖時隔一兩千年,但給予水份仍能發芽,可見它強大的生 命力,這種生命力是最為珍貴的物質來源,人類正確地食用它,它將回贈給人健康活力。像 其它富含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一樣,谷類食物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食用谷類食物是我 們能量的主要來源,除了具有預防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的作用以外,還有許多其他有益健 康的功能,因此大受人們的青睞。然而,現有技術中的谷物熬煮的做法一般都是將谷物磨碎后加入常溫水中,再加 熱慢慢熬煮而成。此類做法的缺陷在于,磨碎后的谷物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而發生部 分變質,影響谷物的原味口感;將其泡入常溫水中,又容易導致谷物中的營養物質流失,谷 物的營養價值很難得到充分利用;不同谷物或者豆類在相同的一個溫度點不能充分釋放自 身營養,必須根據不同谷物或豆類的營養特性,選擇該谷物或豆類的合理熬煮溫度,這樣才 有利于該谷物或豆類充分釋放自身的營養物質,并能保證谷物或豆類的某些營養成分在該 溫度下保持最高含量而不被溫度破壞。另外,市面上還沒有出現用于谷物或者豆類制糊熬煮,并能有效鎖住谷物或者豆 類營養的谷物或者豆類熬煮設備。因此,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亟需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鎖住谷物營養的谷物或者 豆類熬煮方法及適用于該方法的自動熬煮機,該自動熬煮機可調節研磨后粉末顆粒的粗細 程度,以適用于不同人對制糊的實際需求,并能根據不同谷物或者豆類的營養特性,選擇該 谷物或者豆類的合理熬煮溫度,使該谷物或者豆類充分釋放自身的營養物質,保證谷物或 者豆類的某些營養成分在該溫度下保持最高含量而不被溫度破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鎖住谷物營 養的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及適用于該方法的自動熬煮機,該自動熬煮機可調節研磨后粉 末顆粒的粗細程度,以適用于不同人對制糊的實際需求,并能根據不同谷物或者豆類的營 養特性,選擇該谷物或者豆類的合理熬煮溫度,使該谷物或者豆類充分釋放自身的營養物 質,保證谷物或者豆類的某些營養成分在該溫度下保持最高含量而不被溫度破壞。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所述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Α、將水加入容器中進行加熱,同時將谷物或者豆 類放入研磨裝置;
B、待步驟A中的水加熱至溫度為68°C 90°C的熱水時,啟動研磨裝置進行研磨,將所 述谷物或者豆類研磨成所選擇的粗細程度的粉末顆粒;其中,所述熱水的具體溫度值需根 據不同種類的谷物或者豆類的營養特性而具體選定;
C、將步驟B中獲得的粉末顆粒置入容器中,使粉末顆粒與熱水混合形成混合物;
D、對所述步驟C中的所述混合物進行持續加熱,并不斷地攪拌該混合物至均勻;
E、當步驟D中所述的混合物被加熱至94°C 99°C時,停止對該混合物進行加熱,使其 自然降溫;當該混合物降溫1°C 3°C時,重新開始對該混合物進行加熱;
F、重復上述步驟E的操作12 16次后,形成熬煮熟的糊狀混合物。其中,所述步驟B中,當將所述谷物或者豆類研磨成所選擇的粗細程度的粉末顆 粒時,在對谷物進行研磨的同時,進行步驟C。一種適用于上述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的自動熬煮機,包括壺身、控制電路、感溫 器、發熱管及與壺身可拆卸式連接的機頭,其中,機頭包括機頭蓋、設置于機頭蓋的研磨裝 置,所述研磨裝置包括上磨盤、下磨盤及驅動下磨盤轉動的主電機;感溫器、發熱管、上耦合 器及主電機均與控制電路電連接;機頭蓋設置有調檔器及儲料罐,調檔器與機頭蓋螺紋連 接,且調檔器與上磨盤連接;機頭蓋的下部設置有機頭下蓋,機頭下蓋設置有漏料盒、上耦 合器、可活動的開合門及驅動開合門打開或關閉的驅動機構,壺身設置有與上耦合器相配 合的下耦合器,當機頭與壺身蓋合時,上耦合器與下耦合器電連接。其中,所述調檔器設置有若干檔位孔,所述機頭蓋裝設有彈簧,該彈簧的上端部設 置有頂子,該頂子嵌設于其中一個檔位孔內,所述調檔器標示有檔位標記。其中,所述調檔器設置有限量蓋,所述限量蓋的口徑為15mm 30mm,所述限量蓋 的側壁面開設有用于谷物通過的限量孔。其中,所述下磨盤的下部設置有傳動盤,該傳動盤與主電機連接,傳動盤與主電機 的之間設置有主電機密封圈。其中,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與開合門連接的從動齒輪及設置于機頭下蓋的小電機, 小電機裝設有主動齒輪,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連接。其中,儲料罐為具有可拆卸頂部的儲料罐。其中,所述壺身包括外壺體、設置于外壺體內的內壺體及設置于外壺體下部的壺 底座,所述壺身設置有把手。其中,所述內壺體的下部設置有所述感溫器。其中,所述內壺體內設置有撥水槳,所述壺底座設置有用于驅動撥水槳轉動的副 電機,撥水槳與副電機的輸出軸傳動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該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水加入容器中進行加熱,同時將谷物或者豆類放入研磨裝置;B、待步驟A中的水加熱 至溫度為68°C 90°C的熱水時,啟動研磨裝置進行研磨,將所述谷物或者豆類研磨成所選 擇的粗細程度的粉末顆粒;其中,所述熱水的具體溫度值需根據不同種類的谷物或者豆類 的營養特性而具體選定;C、將步驟B中獲得的粉末顆粒置入容器中,使粉末顆粒與熱水混 合形成混合物;D、對所述步驟C中的所述混合物進行持續加熱,并不斷地攪拌該混合物至均勻;Ε、當步驟D中所述的混合物被加熱至94°C 99°C時,停止對該混合物進行加熱,使其 自然降溫;當該混合物降溫1°C ;TC時,重新開始對該混合物進行加熱;F、重復上 述步驟E 的操作12 16次后,形成熬煮熟的糊狀混合物。本技術方案大大縮短了粉末顆粒(即磨碎后的谷物)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減小粉 末顆粒(即磨碎后的谷物)的氧化程度,保留谷物的原味口感;待水溫達到設定溫度后再將 粉末顆粒置入容器中與熱水混合,避免了粉末顆粒(即磨碎后的谷物)與常溫水的接觸時 間,防止浸泡而破壞蛋白質,有效防止谷物的變質發酵,大大減少了營養物質的流失;根據 不同食物的營養特性,在不同的溫度點開始熬煮,充分釋放谷物或豆類自身的營養物質,保 證谷物或豆類的某些營養成分在該溫度下保持最高含量而不被溫度破壞;鎖住谷物的最佳 營養,并獲得最佳的口感。本發明所述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工序簡單,營養價值高;操作 難度低,可操作性高,便于推廣應用,實用性強,經濟效益高。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適用于上述方法的自動熬煮機,包括壺身、控制電路、感溫 器、發熱管及與壺身可拆卸式連接的機頭,其中,機頭包括機頭蓋、設置于機頭蓋的研磨裝 置,所述研磨裝置包括上磨盤、下磨盤及驅動下磨盤轉動的主電機;感溫器、發熱管、上耦合 器及主電機均與控制電路電連接;機頭蓋設置有調檔器及儲料罐,調檔器與機頭蓋螺紋連 接,且調檔器與上磨盤連接;機頭蓋的下部設置有機頭下蓋,機頭下蓋設置有漏料盒、上耦 合器、可活動的開合門及驅動開合門打開或關閉的驅動機構,壺身設置有與上耦合器相配 合的下耦合器,當機頭與壺身蓋合時,上耦合器與下耦合器電連接。使用前,將適量的常溫水注入壺身中,并將適量的谷物裝入儲料罐中,然后將機頭 與壺身蓋合,將調檔器旋動到所需研磨的粗細檔位,最后給所述自動熬煮機通電并啟動即 可,隨后在控制電路的控制下自動進行谷物制糊熬煮動作,操作方便、簡單快捷。
利用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 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 其它的附圖。圖1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一分拆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圖4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一的機頭、調檔器及儲料罐部分切開后的爆炸 示意圖5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一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一的另一視角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一的調檔器部分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一的調檔器部分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一的漏料盒、開合門及驅動機構部分的立體結 構分解示意圖10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一的頂子及彈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一的去掉壺底座的底部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二的爆炸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二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在圖1至圖13中包括有01——壺身、02——機頭、1——儲料罐、2——調檔器、 3——上磨盤、4——下磨盤、5——傳動盤、6——頂子、7——彈簧、8——機頭蓋、9——主電 機密封圈、10—主電機、11—漏料盒、12——開合門、13——從動齒輪、14——小電機、 15——機頭密封圈、16——機頭下蓋、17——防溢針、18——發熱管、19——水位針、20—— 內壺體、21——感溫器、22——撥水槳、23——副電機密封圈、24——副電機、25——外壺 體、26——壺底座、27——把手、28——檔位孔、29——檔位標記、30——下耦合器、31—— 上耦合器、32——限量蓋、33——限量孔、34——下料通道。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與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 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定。—種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該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水加 入容器中進行加熱,同時將谷物或者豆類放入研磨裝置;B、待步驟A中的水加熱至溫度為 68°C 90°C的熱水時,啟動研磨裝置進行研磨,將所述谷物或者豆類研磨成所選擇的粗細 程度的粉末顆粒;其中,所述熱水的具體溫度值需根據不同種類的谷物或者豆類的營養特 性而具體選定;C、將步驟B中獲得的粉末顆粒置入容器中,使粉末顆粒與熱水混合形成混 合物;D、對所述步驟C中的所述混合物進行持續加熱,并不斷地攪拌該混合物至均勻;E、 當步驟D中所述的混合物被加熱至94°C 99°C時,停止對該混合物進行加熱,使其自然降 溫;當該混合物降溫1°C 3°C時,重新開始對該混合物進行加熱;F、重復上述步驟E的操 作12 16次后,形成熬煮熟的糊狀混合物。然后可以從容器中倒出變熟的糊狀混合物供 人們飲用。本技術方案大大縮短了粉末顆粒(即磨碎后的谷物)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減小粉 末顆粒(即磨碎后的谷物)的氧化程度,保留谷物的原味口感;待水溫達到設定溫度后再將 粉末顆粒,避免了粉末顆粒(即磨碎后的谷物)與常溫水的接觸時間,防止浸泡而破壞蛋白 質,有效防止谷物的變質發酵,大大減少了營養物質的流失,根據不同食物的營養特性,在 不同的溫度點開始熬煮,充分釋放谷物或豆類自身的營養物質,保證谷物或豆類的某些營 養成分在該溫度下保持最高含量而不被溫度破壞;鎖住谷物的最佳營養,并獲得最佳的口 感。本發明所述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工序簡單,營養價值高;操作難度低,可操作性高,便 于推廣應用,實用性強,經濟效益高。本實施例中的所述步驟B中,當將所述谷物或者豆類研磨成所選擇的粗細程度的 粉末顆粒時,在對谷物進行研磨的同時,進行上述步驟C,即將獲得的粉末顆粒置入容器中, 使粉末顆粒與熱水混合形成混合物。本實施例的所述 步驟D中,粉末顆粒加入容器后,將粉末顆粒和熱水的混合物不 斷攪拌,以加強粉末顆粒與熱水的充分混合,防止粉末顆粒結塊,提高谷物制糊的質量。本實施例中的所述步驟E中,當步驟D中所述的混合物被加熱至優選溫度95°C 98 °C時,停止對該混合物進行加熱,使其自然降溫。如圖1至圖11所示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一,包括壺身01、控制電路、感溫器21、發熱管18及與壺身Ol可拆卸式連接的機頭02,機頭02包括機頭蓋8、設置于機 頭蓋8的研磨裝置,該研磨裝置包括上磨盤3、下磨盤4及驅動下磨盤4轉動的主電機10, 主電機10設置于機頭02 ;感溫器21、發熱管18、上耦合器31及主電機10均與控制電路連 接;機頭蓋8設置有調檔器2及儲料罐1,調檔器2與機頭蓋8螺紋連接,且調檔器2與上 磨盤3連接;機 頭蓋8的下部設置有機頭下蓋16,機頭下蓋16設置有漏料盒11、上耦合器 31、可活動的開合門12及驅動開合門12打開或關閉的驅動機構,壺身01設置有與上耦合 器31相配合的下耦合器30,機頭02與壺身01蓋合時,上耦合器31與下耦合器30電連接。 其中,具體的主電機10可以設置于機頭02的機頭下蓋16。使用前,將適量的常溫水注入壺身01中,并將適量的谷物或者豆類裝入儲料罐1 中,然后將機頭02與壺身01蓋合,將調檔器2旋動到所需研磨的粗細檔位,最后給所述自 動熬煮機通電并啟動即可,隨后在控制電路的控制下自動進行谷物制糊熬煮動作,操作方 便。通電開機啟動后,在控制電路的控制下,發熱管18開始對常溫水進行加熱;當水 加熱到一定溫度后,在控制電路的控制下,主電機10自動啟動,下磨盤4在主電機10的作 用下開始轉動,從而使谷物在上磨盤3和下磨盤4的研磨作用下被研磨成預設粗細程度的 粉末顆粒;當水溫達到設定的加料溫度時,驅動機構自動啟動并打開開合門12,粉末顆粒 隨即從漏料盒11與機頭蓋8所設對應部分形成的下料通道34漏下,經過開合門12進入壺 身01中的熱水中,實現加料動作;隨后,發熱管18繼續給粉末顆粒與熱水的混合物加熱熬 煮,直至谷物完全成熟為止。通過旋動調檔器2,可調節上磨盤3與下磨盤4之間的距離,進 而調節研磨時粉末顆粒的直徑大小,以最終實現對谷物研磨的粗細調節。采用本發明所述 自動熬煮機進行谷物的制糊熬煮,不僅操作方便、簡單快捷,且熬煮出的糊營養豐富、口感 純正,實用性強。本實施例的所述調檔器2設置有若干檔位孔28,所述機頭蓋8裝設有彈簧7,該彈 簧7的上端部設置有頂子6,該頂子6嵌設于其中一個檔位孔28內。具體的所述調檔器2 標示有檔位標記29。彈簧7和頂子6的設置有利于避免在研磨過程中防止調檔器2自動旋 動而影響研磨的粗細程度,檔位標記29的設置可方便使用者更加直觀地判斷和選擇研磨 的粗細程度。檔位標記29的具體位置和標記的檔位與若干檔位孔28的位置相對應。本實施例的所述調檔器2設置有限量蓋32,該限量蓋32與儲料罐1相通,限量蓋 32的側壁面開設有用于谷物通過的限量孔33。在進行研磨處理時,若一次性加入的谷物過 多,則容易導致上磨盤3與下磨盤4之間的谷物太多而堵死下磨盤4的轉動,造成研磨無法 正常進行,限量孔33的設置可控制谷物的加入量,有效避免堵死下磨盤4的現象發生,保證 研磨的正常進行。限量蓋的口徑設置為15mm 30mm,可以防止使用者的手指伸入磨盤中, 從而進一步起到安全保護作用。本實施例中的儲料罐1為具有可拆卸頂部的儲料罐1,拆卸后儲料罐1可成一漏斗 形狀。其中,漏斗形的儲料罐1,更加方便物料的加入。本實施例的所述發熱管18裝設于機頭下蓋16,當將機頭02與壺身01蓋合時,發 熱管18浸入水中,以方便對水或水與粉末顆粒的混合物進行加熱。本實施例的所述下磨盤4的下部設置有傳動盤5,該傳動盤5與主電機10連接,傳 動盤5與主電機10之間設置有主電機密封圈9,將下磨盤4與主電機10進行隔離,防止粉末顆粒進入主電機10而影響主電機10的正常工作。本實施例的所述機頭蓋8與機頭下蓋16的連接處設置有機頭密封圈15,加強機頭 蓋8與機頭下蓋16之間的密封性,以防止水或水與粉末顆粒的混合物進入機頭02。本實施例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與開合門12連接的從動齒輪13及設置于機頭下蓋 16的小電機14,小電機14裝設有主動齒輪,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13嚙合連接,當需要開啟 開合門12時,控制電路移動小電機14正向轉動,并通過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13而帶動開 合門12轉動,進而實現開合門12的開啟動作;當需要關閉開合門12時,在控制電路的控制 下,小電機14反向轉動即可實現開合門12的關閉動作,控制精確,靈敏度高。本實施例的所述機頭下蓋16設置有防溢針17,當對水與粉末顆粒的混合物進行 熬煮時,當該混合物沸騰至浸沒防溢針17時,防溢針17將該信息傳遞給控制電路,以降低 發熱管18的發熱溫度,防止熬煮混合物溢出。
本實施例的所述機頭下蓋16設置有水位針19,用于檢測壺身01內是否有水或檢 測水是否足量,防止所述自動熬煮機干燒而損壞設備。本實施例的所述壺身01包括外壺體25、設置于外壺體25內的內壺體20及設置 于外壺體25下部的壺底座26,所述壺身02設置有把手27,把手27的設置時為了壺身01 的拿取方便;外壺體25起遮擋內壺體20以及保護內部器件,防止人體燙傷等作用;壺底座 26起遮擋內壺體20以及保護內部器件,平穩安放機器作用,并設置有散熱排水孔,以排出 滲入壺底座26的水汽。如圖1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內壺體20的下部設置有感溫器21。該感溫器21用于 檢測水的加熱溫度,并提供主電機10工作啟動信號作用。本實施例的所述內壺體20內設置有撥水槳22,所述壺底座26設置有用于驅動撥 水槳22轉動的副電機24,撥水槳22與副電機24的輸出軸傳動連接。加料后,副電機24在 控制電路的控制下自動啟動,并帶動撥水槳22轉動,以達到對水與粉末顆粒的混合物進行 攪拌的目的,防止該混合物凝結成團,起到均勻攪拌熬煮的作用;另外,不停的攪拌還有利 食物的營養成分充分釋放。本實施例的所述撥水槳22與輸出軸的連接處設置有副電機密封圈23,用于對副 電機24的伸出軸進行密封,防止內壺體20漏水。結合本發明所述一種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并利用本發明實施例一所述自動熬 煮機熬煮豆漿,其具體步驟及詳細工作原理如下
A、將黃豆預備于儲料罐1中,并將常溫水預備于內壺體20中,豆量與水量的體積比依 人口感而定。B、將調檔器2與儲料罐1旋合連接,再將調檔器2旋合在機頭蓋8上,連成一體完 成機頭02部分的安裝。確認開合門12處于閉合狀態后,將機頭02與壺身01蓋合,此時, 下耦合器30與上耦合器31通電。C、根據個人口感需要,手動旋轉調檔器2,將調檔器2的檔位標記29旋至對準機頭 蓋8上的指示小三角箭頭。其中,調節時,用戶會聽到頂子6在彈簧7頂力作用下滑入調檔 器2上設置的檔位孔28中所發出的“嗒嗒”聲響。D、將電源線接入把手上的連接器,接通電源,機頭02蜂鳴一聲警告后處于待機狀 態。
Ε、按動“選擇”功能鍵,將豆漿功能指示燈激活閃爍后,機頭02處于豆漿熬煮程序 候選狀態,再按“確定/取消”功能鍵,機器蜂鳴2秒后啟動豆漿類熬煮工作程序。F、機器啟動豆漿功能后,控制電路控制發熱管18進入加熱狀態,對水體進行持續 大功率加熱,同時,感溫器21也在實時檢測內壺體20內水體的溫度,并向控制電路反饋信 號。控制電路同時也開始計時。G、當水體 加熱至68°C 70°C范圍時,感溫器21反饋至控制電路的信號觸動程序, 此時發熱管18停止加熱,此時控制電路控制小電機14啟動,帶動從動齒輪13轉動,將開合 門12打開。H、在步驟G啟動的同時,控制電路控制主電機10啟動,對黃豆進行粉碎研磨,研磨 粉碎后的粉末顆粒通過漏料盒11,直接漏入內壺體20的水體中。I、在步驟G啟動的同時,控制電路控制副電機24啟動,帶動撥水槳22轉動,在主 電機10研磨漏料的同時攪動上一步中得到的混合物,防止粉末顆粒在水體中結團,同時也 防止粉末顆粒沉積,導致熬煮不均勻。J、在步驟H啟動的同時,控制電路開始檢測比較主電機10的電流,當主電機10電 流衰減到空載電流時再延長電機工作20秒后停止研磨,控制電路控制小電機14反轉,帶動 從動齒輪13關閉開合門12。K、在步驟J完成后,控制電路控制發熱管18再次開始加熱,控制副電機24繼續攪 拌混合物。L、感溫器21在以上步驟期間一直實時監測反饋內壺體20內混合物的溫度,當混 合物加熱到95°C 98°C時,反饋信號至控制電路中。M、控制電路接收信號后,控制發熱管18停止加熱。N、當發熱管18停止加熱,該混合物降溫1°C 3°C時,控制電路接收感溫器21信 號再次啟動發熱管18加熱混合物。0、再次重復步驟K至步驟N的程序,重復12次。P、以上程序完成后,機頭02蜂鳴3次,每次持續3秒,豆漿功能指示燈閃爍,提示 豆漿熬煮功能完成。Q、水位針在以上步驟D進行時,對內壺體20內的水位進行監測,發出警告和阻止 程序啟動,防止無水干燒或者水位過低等故障操作。R、防溢針在以上步驟中對內壺體20混合物泡沫進行監測,在泡沫涌上觸碰到時 發出信號,使控制電路發出信號,暫停發熱管18加熱功能30秒。防止混合物繼續沸騰上涌 泡沫溢出。如圖12和圖13所示為本發明所述自動熬煮機的實施例二,與上述實施例一的不 同之處在于所述發熱管18裝設于內壺體20的底部外側。通過內壺體20傳熱的方式加熱 水或進行熬煮,更方便用戶清洗設備。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較佳的實現方案中的兩種,除此之外,本發明還可以其它方 式實現,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水加入容器中進行加熱,同時將谷物或者豆類放入研磨裝置;B、待步驟A中的水加熱至溫度為68°C 90°C的熱水時,啟動研磨裝置進行研磨,將所 述谷物或者豆類研磨成所選擇的粗細程度的粉末顆粒;其中,所述熱水的具體溫度值需根 據不同種類的谷物或者豆類的營養特性而具體選定;C、將步驟B中獲得的粉末顆粒置入容器中,使粉末顆粒與熱水混合形成混合物;D、對所述步驟C中的所述混合物進行持續加熱,并不斷地攪拌該混合物至均勻;E、當步驟D中所述的混合物被加熱至94°C 99°C時,停止對該混合物進行加熱,使其 自然降溫;當該混合物降溫1°C 3°C時,重新開始對該混合物進行加熱;F、重復上述步驟E的操作12 16次后,形成熬煮熟的糊狀混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當將所 述谷物或者豆類研磨成所選擇的粗細程度的粉末顆粒時,在對谷物進行研磨的同時,進行 步驟Co
3.適用于權利要求1至2所述的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的自動熬煮機,包括壺身 (01)、控制電路、感溫器(21)、發熱管(18)及與壺身(01)可拆卸式連接的機頭(02),其特征 在于機頭(02)包括機頭蓋(8)、設置于機頭蓋(8)的研磨裝置,所述研磨裝置包括上磨盤 (3)、下磨盤(4)及驅動下磨盤(4)轉動的主電機(10);感溫器(21)、發熱管(18)、上耦合器(31)及主電機(10)均與控制電路電連接;機頭蓋(8)設置有調檔器(2)及儲料罐(1),調檔 器(2)與機頭蓋(8)螺紋連接,且調檔器(2)與上磨盤(3)連接;機頭蓋(8)的下部設置有 機頭下蓋(16),機頭下蓋(16)設置有漏料盒(11)、上耦合器(31)、可活動的開合門(12)及 驅動開合門(12)打開或關閉的驅動機構,壺身(01)設置有與上耦合器(31)相配合的下耦 合器(30),當機頭(02)與壺身(01)蓋合時,上耦合器(31)與下耦合器(30)電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熬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檔器(2)設置有若干檔位孔 (28),所述機頭蓋(8)裝設有彈簧(7),該彈簧(7)的上端部設置有頂子(6),該頂子(6)嵌 設于其中一個檔位孔(28)內,所述調檔器(2)標示有檔位標記(29)。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熬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檔器(2)設置有限量蓋(32),所述限量蓋的口徑為15mm 30mm,所述限量蓋(32)的側壁面開設有用于谷物通過的 限量孔(33)。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熬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磨盤(4)的下部設置有傳動 盤(5 ),該傳動盤(5 )與主電機(10 )連接,傳動盤(5 )與主電機(10 )的之間設置有主電機密 封圈(9)。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熬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與開合門(12) 連接的從動齒輪(13)及設置于機頭下蓋(16)的小電機(14),小電機(14)裝設有主動齒輪, 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13)嚙合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熬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罐(1)為具有可拆卸頂部 的儲料罐(1)。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熬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壺身(01)包括外壺體(25)、 設置于外壺體(25)內的內壺體(20)及設置于外壺體(25)下部的壺底座(26),所述壺身(01)設置有把手(27)。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自動熬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壺體(20)內設置有撥水 槳(22),所述壺底座(26)設置有用于驅動撥水槳(22)轉動的副電機(24),撥水槳(22)與 副電機(24)的輸出軸傳動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谷物或者豆類熬煮方法,包括先將水加入容器中進行加熱,同時將谷物或者豆類放入研磨裝置;待水加熱至68℃~90℃的熱水時,啟動研磨裝置進行研磨成所選擇的粗細程度的粉末顆粒;將粉末顆粒置入容器;持續加熱并攪拌;當加熱到94℃~99℃時,停止加熱;當混合物降溫1℃~3℃時,重新加熱;重復加熱12~16次后,形成熬煮熟的糊狀混合物。本發明工序簡單,大大減少了營養物質的流失,并獲得最佳的口感,營養價值高。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適用于上述方法的自動熬煮機,包括壺身、控制電路、感溫器、發熱管及與壺身可拆卸連接的機頭,機頭蓋設置有調檔器及儲料罐,機頭下蓋設置有可活動的開合門及驅動機構,操作方便、簡單快捷。
文檔編號A23L1/01GK102090548SQ20101060468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4日
發明者馮麒運, 龔盛鵬 申請人:廣東洛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