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產綠茶的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綠茶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茶葉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為當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尤其是綠茶,因為其色澤鮮綠和天然營養成分豐富,備受人們喜愛。茶葉的生產工藝也各種各樣,各有優缺點,其中綠茶的殺青工藝是其加工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是整個茶葉生產工藝中保持品質的關鍵步驟。滾筒殺青經常出現殺青不透、不勻的現象,還會有茶葉焦邊、蕉葉、紅梗、紅葉等現象,但是滾筒殺青處理的茶葉香氣十足。微波殺青,微波可以使茶葉中所含的水分子和它一起用相同的頻率振蕩。從而引起分子與分子互相摩擦。摩擦能夠生熱。振蕩頻率愈高,振幅愈大,分子問摩擦愈劇烈,產生的熱量也就愈多。顯然,這種加熱的方式與烘烤的紅外線輻射的方式效果不同,它可以使茶葉的內部和外表面同時受熱,這種加熱方式效率很高。所以微波殺青具有加熱迅速、均勻, 青草氣揮發;茶葉顏色純正;湯色清澈明亮;殺青過程不需要翻滾抖動,形狀完整優于傳統制茶工藝,同時殺菌殺蟲防霉變,延長保質期,但是微波殺青的香氣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茶葉工藝生產的茶葉營養品質、色澤和香氣難以同時達到優質水準。本發明的一種綠茶的生產工藝,包括攤晾、殺青、揉捻、干燥四個主要工序,包括以下步驟
(1)將新鮮茶葉放置室內室溫攤晾3、4h,失水10、15%;
(2)將茶葉首先進行微波殺青,時間r2min,功率為3kw,快速由傳送帶送入滾筒殺青機二次殺青,前部溫度為140、160°C,后部溫度為70、90°C,茶葉停留時間為Umin ;
(3)殺青后的茶葉迅速降溫至30、40°C,再進行揉捻,卷曲成條,使葉細胞破壞率在 30-40%
(4)在烘干機里60°C,烘干3 5小時,使茶葉含水率為5-7%,即得成品茶。本發明的茶葉的生產工藝,在微波殺青和滾筒殺青之間利用傳送帶自然散發蒸汽,時間為15-30秒。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水溶性成分增加。攤晾使茶葉失水率達10、15%,促使茶葉內含物質分解,大分子物質轉化為小分子物質,水溶性營養物質增加;
(2)殺青透徹,香氣和色澤都大幅提升。先使用微波殺青再用滾筒殺青,使鮮葉梗莖部都充分殺透,再通過滾筒殺青,由外到內的加熱,使茶葉的香氣提升。另外先用微波殺青,就可以減少后面在滾筒殺青的時間,避免在筒內水蒸氣散發不暢,極易在筒內和筒口粘結葉子而成煙焦味,使茶葉色澤受影響;C3)在微波殺青和滾筒殺青之間利用傳送帶自然散發蒸汽,這樣可以減少大量茶葉在滾筒殺青機里因蒸汽排出困難以及殺青不透造成的悶黃、 紅梗和紅葉等問題。
具體實施例方式將新鮮茶葉放置室內室溫攤晾3 4h,失水10、15% ;再將攤晾后的茶葉首先進行微波殺青,時間r2min,功率為3kw,20秒快速由傳送帶送入滾筒殺青機二次殺青,前部溫度為150°C,后部溫度為80°C,茶葉停留時間為1.5min,將殺青后的茶葉迅速用風吹降溫至35°C,再進行揉捻,卷曲成條,使葉細胞破壞率在30-40%,最后在烘干機里60°C,烘干4小時,使茶葉含水率為5-7%,即得成品茶。
權利要求
1.一種綠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攤晾、殺青、揉捻和干燥四道工序,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將新鮮茶葉放置室內室溫攤晾3、4h,失水10、15%;(2)將茶葉首先進行微波殺青,時間r2min,功率為3kw,快速由自動傳送帶送入滾筒殺青機二次殺青,前部溫度為140、160°C,后部溫度為70、90°C,茶葉停留時間為Umin ;(3)殺青后的茶葉迅速降溫至30、40°C,再進行揉捻,卷曲成條,使葉細胞破壞率在 30-40% (4)在烘干機里60°C,烘干3 5小時,使茶葉含水率為5-7%,即得成品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波殺青和滾筒殺青之間利用自動傳送帶自然散發蒸汽,時間為15-30秒。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一種綠茶的生產工藝,包括攤晾、殺青、揉捻和干燥四道工序,首先將新鮮茶葉放置室內室溫攤晾,再將茶葉微波殺青,快速由自動傳送帶送入滾筒殺青機二次殺青,殺青后的茶葉迅速降溫后,再進行揉捻,烘干,即得成品茶。本發明的綠茶生產工藝生產出的茶葉提高了水溶性營養,色香俱全的優良品質。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488034SQ20111044457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明者李映江 申請人:李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