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菌血敏培養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臨床醫學檢驗用的容器,具體的說是一種無菌血敏培養瓶。
背景技術:
目前,除極少數醫院購置有半自動、全自動血液培養儀外,大部分醫院特別是基層醫院細菌培養仍沿用陳舊、落后的三角燒瓶制作血液培養基,其培養基制作、采樣操作繁瑣,瓶口徑大,暴露面廣,外界細菌極易進入培養基內造成污染,并經常要耗費大量棉花、紗布,而且難以清洗,改用特種硅耐高溫發泡瓶塞,亦因成本高而且不耐用因而未能較好地解決血液培養基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無菌血敏培養瓶,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瓶體、上層瓶蓋、下層瓶蓋、加樣通道、取樣管、彈簧、鋼珠、通氣孔、塑料薄片圈、濾菌薄膜、鋁片圈、橡膠圈、孔A、孔B、孔C、不干膠,其特征在于瓶體為圓柱狀透明玻璃瓶,瓶口設置有螺紋,瓶蓋分為上層瓶蓋和下層瓶蓋,下層瓶蓋內心凸入上層瓶蓋內腔,在下層瓶蓋內開通加樣通道,同時上層瓶蓋頂部也開有相應的圓孔,通過轉動上層瓶蓋選擇打開或關閉加樣通道,加樣通道與取樣管連成一體,取樣管為半圓槽,其末端呈環狀浸在培養液中,在下層瓶蓋側面開有一小孔,孔內置彈簧頂住鋼珠,當旋轉上層瓶蓋時鋼珠在上層瓶蓋內壁滾動瓶依靠彈簧的彈力分別凸入上層瓶蓋的孔A、孔B、孔C內做定位開關用,上層瓶蓋頂面貼有不干膠,在彈簧的另一側把下層瓶蓋前后貫通為通氣孔,并在通氣孔中線位置向下做垂直溝通,同時在上層瓶蓋兩側分別開有與通氣孔兩頭相對應的兩個孔以便外面空氣能夠進入瓶內,在下層瓶蓋內腔從上至下墊有塑料薄片圈、濾菌薄膜、鋁片圈及橡膠圈,塑料薄片圈、濾菌薄膜、鋁片圈及橡膠圈均留有與加樣通道及通氣孔相對應的小圓孔便于取樣管穿過與空氣通道,與瓶體螺紋結構起固定整個瓶蓋、保護濾膜以及密封作用。工作原理使用前,將培養液分裝進瓶體內并旋緊下層瓶蓋,旋轉上層瓶蓋至鋼珠凸入孔A,使加樣通道開通,在上層瓶蓋頂面貼上不干膠,不干膠小突貼在加樣口一側以協助瓶蓋維持加樣口無菌狀態,再旋轉上層瓶蓋至鋼珠凸入孔B,使所有通道關閉,送高壓滅菌后室溫存放,使用時護士在抽血前,旋轉上層瓶蓋至鋼珠凸入孔A,然后抽血,抽出血后, 將不干膠小突掀開少許,迅速將針頭插入加樣通道內并注入血液,覆蓋不干膠并旋轉上層瓶蓋至鋼珠凸入孔B,使所有通道關閉,送檢驗室,檢驗人員接到標本后,旋轉上層瓶蓋至鋼珠凸入孔C使通氣孔、接通,置溫箱培養,取樣轉種時,在火焰下旋出下層瓶蓋、,將取樣管、 末端環觸碰瓊脂表面,即可獲得約0. 04ml培養物,再劃線分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無菌血敏培養瓶有效地減少外界細菌污染,可隨時取樣轉種,不需額外耗用注射器,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外型美觀,方便適用。
圖1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 本實用新型下層瓶蓋結構示意圖;圖中瓶體1、上層瓶蓋2、下層瓶蓋3、加樣通道4、取樣管5、彈簧6、鋼珠7、通氣孔8、塑料薄片圈9、濾菌薄膜10、鋁片圈11、橡膠圈12、孔A13、孔B14、孔C15、不干膠16。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作以下具體的詳細說明;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瓶體1、上層瓶蓋2、下層瓶蓋3、加樣通道4、取樣管5、彈簧6、鋼珠7、通氣孔8、塑料薄片圈9、濾菌薄膜10、鋁片圈11、橡膠圈12、孔A13、孔B14、孔C15、不干膠16,其特征在于瓶體1為圓柱狀透明玻璃瓶,瓶口設置有螺紋,瓶蓋分為上層瓶蓋2和下層瓶蓋3,下層瓶蓋3內心凸入上層瓶蓋2內腔,在下層瓶蓋3內開通加樣通道4,同時上層瓶蓋2頂部也開有相應的圓孔,通過轉動上層瓶蓋2選擇打開或關閉加樣通道4,加樣通道4與取樣管5 連成一體,取樣管5為半圓槽,其末端呈環狀浸在培養液中,在下層瓶蓋3側面開有一小孔, 孔內置彈簧6頂住鋼珠7,當旋轉上層瓶蓋2時鋼珠7在上層瓶蓋2內壁滾動瓶依靠彈簧6 的彈力分別凸入上層瓶蓋2的孔A13、孔B14、孔C15內做定位開關用,上層瓶蓋2頂面貼有不干膠16,在彈簧6的另一側把下層瓶蓋3前后貫通為通氣孔8,并在通氣孔8中線位置向下做垂直溝通,同時在上層瓶蓋2兩側分別開有與通氣孔8兩頭相對應的兩個孔以便外面空氣能夠進入瓶內,在下層瓶蓋3內腔從上至下墊有塑料薄片圈9、濾菌薄膜10、鋁片圈11 及橡膠圈12,塑料薄片圈9、濾菌薄膜10、鋁片圈11及橡膠圈12均留有與加樣通道4及通氣孔8相對應的小圓孔便于取樣管5穿過與空氣通道,與瓶體螺紋結構起固定整個瓶蓋、保護濾膜以及密封作用。工作原理使用前,將培養液分裝進瓶體1內并旋緊下層瓶蓋3,旋轉上層瓶蓋2 至鋼珠7凸入孔A13,使加樣通道4開通,在上層瓶蓋2頂面貼上不干膠16,不干膠16小突貼在加樣口一側以協助瓶蓋維持加樣口無菌狀態,再旋轉上層瓶蓋2至鋼珠7凸入孔B14, 使所有通道關閉,送高壓滅菌后室溫存放,使用時護士在抽血前,旋轉上層瓶蓋2至鋼珠7 凸入孔A13,然后抽血,抽出血后,將不干膠小突掀開少許,迅速將針頭插入加樣通道4內并注入血液,覆蓋不干膠并旋轉上層瓶蓋2至鋼珠7凸入孔B14,使所有通道關閉,送檢驗室, 檢驗人員接到標本后,旋轉上層瓶蓋2至鋼珠7凸入孔C15使通氣孔8接通,置溫箱培養,取樣轉種時,在火焰下旋出下層瓶蓋3,將取樣管5末端環觸碰瓊脂表面,即可獲得約0. 04ml 培養物,再劃線分離。
權利要求1.無菌血敏培養瓶,包括瓶體(1)、上層瓶蓋(2)、下層瓶蓋(3)、加樣通道(4)、取樣管 (5)、彈簧(6)、鋼珠(7)、通氣孔(8)、塑料薄片圈(9)、濾菌薄膜(10)、鋁片圈(11)、橡膠圈 (12)、孔A(13)、孔B(14)、孔C(15)、不干膠(16),其特征在于瓶體(1)為圓柱狀透明玻璃瓶,瓶蓋分為上層瓶蓋(2)和下層瓶蓋(3),下層瓶蓋(3)內心凸入上層瓶蓋(2)內腔,在下層瓶蓋(3)內開通加樣通道(4),同時上層瓶蓋(2)頂部也開有相應的圓孔,加樣通道(4) 與取樣管(5)連成一體,取樣管(5)為半圓槽,在下層瓶蓋(3)側面開有一小孔,孔內置彈簧(6)頂住鋼珠(7),上層瓶蓋(2)頂面貼有不干膠(16),在彈簧(6)的另一側把下層瓶蓋 (3)前后貫通為通氣孔(8),并在通氣孔(8)中線位置向下做垂直溝通,同時在上層瓶蓋(2) 兩側分別開有與通氣孔(8)兩頭相對應的兩個孔,在下層瓶蓋(3)內腔從上至下墊有塑料薄片圈(9)、濾菌薄膜(10)、鋁片圈(11)及橡膠圈(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無菌血敏培養瓶,其特征在于瓶蓋分為上層瓶蓋和下層瓶蓋,下層瓶蓋內心凸入上層瓶蓋內腔,在下層瓶蓋內開通加樣通道,同時上層瓶蓋頂部也開有相應的圓孔,加樣通道與取樣管連成一體,取樣管為半圓槽,在下層瓶蓋側面開有一小孔,孔內置彈簧頂住鋼珠,上層瓶蓋頂面貼有不干膠,在彈簧的另一側把下層瓶蓋前后貫通為通氣孔,并在通氣孔中線位置向下做垂直溝通,同時在上層瓶蓋兩側分別開有與通氣孔兩頭相對應的兩個孔,在下層瓶蓋內腔從上至下墊有塑料薄片圈、濾菌薄膜、鋁片圈及橡膠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無菌血敏培養瓶有效地減少外界細菌污染,可隨時取樣轉種,不需額外耗用注射器,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外型美觀,方便適用。
文檔編號C12M1/24GK201999935SQ2011200642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4日
發明者王艷霞 申請人:王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