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即食干蓮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即食干蓮子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蓮子,是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蓮的種子。又稱白蓮、蓮實、蓮米、蓮肉。蓮,又稱荷、芙蓉、水芝。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出產,而以江西贛州、福建建寧產者最佳。秋、冬季果實成熟時,割取蓮房(蓮蓬),取出果實;除去果殼,鮮用或曬干用,或剝去蓮子的外皮和心(青色的胚芽)用。蓮子具有非常好的食用價值,是我國傳統的食品,也是良好的營養品。我國種植有大量的籽蓮,占到每畝蓮藕產值的2/3。但是,長期以來干蓮子的食用一直停留在蓮子買回家后再加工才能食用的方式上,這大大限制了市場及蓮子的貿易空 間,與當前市場的需求即食、方便、營養、易于攜帶相差甚遠。目前有許多企業紛紛要求對 于即食干蓮子開展研究,期望能滿足消費者即開即食的,且保存期較長的需求。本發明順應市場需求,滿足消費趨勢,填補市場空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狀,旨在提供一種能最大限度保持蓮子特有的性狀和顏色,安全性高、營養豐富、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保存期長的即食干蓮子的制作方法。本發明目的的實現方式為,一種即食干蓮子的制作方法,具體步驟如下I)將9 10成熟的蓮子采摘后,放入50 80°C環境中烘干,去皮、取蓮子心,2)在100°C溫度下預煮4小時,放入I 10°C的冷水中快速冷卻,淋干水分,3)淋干后,20 30分鐘內進行速凍6 8小時,速凍溫度為-65 _50°C,4)真空干燥,干燥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真空度為O. 0075 O. 0095Mpa,時間為8小時,第二階段真空度為O. 0010 O. 0015Mpa,時間為12小時,第三階段真空度為O. 0045 O. 0065Mpa,時間為6小時,得即食干蓮子。即食干蓮子是一種具有口感酥軟,顏色純正,整粒即食的休閑食品。采用本發明,制作過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安全性高;采用預煮,冷水冷卻,速凍,在不同真空度、不同時間分三個階段真空干燥的工藝,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蓮子特有的營養和色澤,大大延長了蓮子的貯藏期。制作的即食干蓮子口感酥軟,顏色純正,形狀好,營養豐富、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利用;攜帶方便、即開即食,食用方便;保存期可以達到12 18個月。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制作方法是將9 10成熟的蓮子采摘后,放入50 80°C環境中進行烘干,之后進行去皮、取蓮子心。100°c溫度下預煮4小時;之后進入I 10°C冷水中快速冷卻,淋干水分;在20 30分鐘內進行速凍,速凍溫度為-65 _50°C,時間為6 8小時;速凍之后進行真空干燥,干燥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真空度為O. 0075 O. 0095Mpa,時間為8小時,第二階段真空度為O. OOlO O. 0015Mpa,時間為12小時,第三階段真空度為O. 0045 O. 0065Mpa,時間為6小時。下面舉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例I、I)將9 10成熟的蓮子采摘后,放入50°C環境中烘干,去皮、取蓮子心,2)在100°C溫度下預煮4小時,放入I°C的冷水中快速冷卻,淋干水分,3)淋干后,20分鐘內進行速凍6小時,速凍溫度為-50°C,4)真空干燥,干燥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真空度為O. 0075Mpa,時間為8小時,第二階段真空度為O. 00105Mpa,時間為12小時,第三階段真空度為O. 0045Mpa,時間為6小時,得即食干蓮子。 例2、I)將9 10成熟的蓮子采摘后,放入80°C環境中烘干,去皮、取蓮子心,2)在100°C溫度下預煮4小時,放入10°C的冷水中快速冷卻,淋干水分,3)淋干后,30分鐘內進行速凍8小時,速凍溫度為-65°C,4)真空干燥,干燥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真空度為O. 0095Mpa,時間為8小時,第二階段真空度為O. 0015Mpa,時間為12小時,第三階段真空度為O. 0065Mpa,時間為6小時,得即食干蓮子。例3、I)將9 10成熟的蓮子采摘后,放入60°C環境中烘干,去皮、取蓮子心,2)在100°C溫度下預煮4小時,放入8°C的冷水中快速冷卻,淋干水分,3)淋干后,30分鐘內進行速凍8小時,速凍溫度為-65°C,4)真空干燥,干燥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真空度為O. 0085Mpa,時間為8小時,第二階段真空度為O. 0012Mpa,時間為12小時,第三階段真空度為O. 0055Mpa,時間為6小時,得即食干蓮子。例4、I)將9 10成熟的蓮子采摘后,放入70°C環境中烘干,去皮、取蓮子心,2)在100°C溫度下預煮6小時,放入5°C的冷水中快速冷卻,淋干水分,3)淋干后,30分鐘內進行速凍10小時,速凍溫度為-65°C,4)真空干燥,干燥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真空度為O. 0085Mpa,時間為10小時,第二階段真空度為O. 0013Mpa,時間為10小時,第三階段真空度為O. 0055Mpa,時間為10小時,得即食干蓮子。為證實本發明的制作效果,本申請人作了用不同方法制作即食蓮子的對比試驗,具體試驗情況及結果如下對比例I、將7 8成熟的蓮子采摘后,進行曬干,之后進行去皮。不進行預煮;之后進入冷水中快速冷卻,冷水的溫度15°C,淋干水分;在40分鐘內進行速凍,速凍溫度為-55°C,時間為6小時;速凍之后直接進行一次真空干燥,真空度為O. OlOMpa,時間為24小時。所得即食干蓮子很硬,咀嚼困難,不具有食用價值。對比例2、將老蓮子采摘后,放入70 90°C環境中進行烘干,之后進行去皮。預煮的時間為4小時,溫度為100°C ;之后進入冷水中快速冷卻,冷水的溫度5 10°C,淋干水分;在20分鐘內進行速凍,速凍溫度為-65 _55°C,時間為6小時;速凍之后進行真空干燥,干燥分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真空度為O. 00905Mpa,時間為12小時,第二階段真空度為O. 0060Mpa,時間為12小時。所得即食干蓮子形狀完好,但沒有很好的顏色,口感不酥軟,食用價值不高。對比例3、將老蓮子采摘后,放入70°C環境中進行烘干,之后進行去皮。預煮的時間為4小時,溫度為100°C;之后進入冷水中快速冷卻,冷水的溫度12 18°C,淋干水分;在15分鐘內進行速凍,速凍溫度為-70 _65°C,時間為6小時;速凍之后進行真空干燥,真空度為O. OOSOMpa,時間為24小時。所得即食干蓮子形狀完好,但沒有很好的顏色,口感不酥軟,食用價值不高。對比例4、鮮蓮子進行直接速凍,然后進行真空干燥,真空度為O. 0090Mpa,時間為24小時。所得即食干蓮子形狀劣變,具有嚴重的苦味,不具有食用價值。從以上對比試驗可見,采用曬干、一次真空干燥的即食干蓮子很硬,咀嚼困難。鮮蓮子直接速凍,然后進行真空干燥的即食干蓮子形狀劣變,具有嚴重的苦味。采用一次或兩 次真空干燥的即食干蓮子蓮子形狀完好,但沒有很好的顏色,口感不酥軟。由此證實,只有采用本發明的環境中烘干,預煮,冷水中快速冷卻,-65 _50°C速凍,分三個階段進行真空干燥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干蓮子特有的形狀和顏色,即食干蓮子口感酥軟,顏色純正,形狀好,保存期可達到12 18個月,能滿足市場周年供應的需求及消費趨勢。本申請人還作了如下對比試驗例I、同對比例1,不同的是,在100°C溫度下預煮4小時,但干蓮子沒有進行冷水冷卻,在30分鐘內進行速凍,速凍溫度為_65°C,時間為6小時;速凍之后直接進行真空干燥,真空度為O. 0090Mpa,時間為24小時。所得即食干蓮子形狀劣變,不具有食用價值。例2、同對比例1,不同的是,速凍兩次,第一次速凍溫度為_30°C,時間40分鐘第二次速凍溫度為_40°C,時間為6小時;速凍之后直接進行真空干燥,真空度為O. OlOOMpa,時間為24小時。所得即食干蓮子不酥軟,形狀劣變。例3、同對比例1,不同的是,真空干燥時間為12小時。所得即食干蓮子顏色不白,口感不酥。例4、同對比例4,不同的是,煮制溫度為90°C,煮制時間為3小時。所得即食干蓮
子硬度大,咀嚼困難。例5、同對比例4,不同的是,速凍溫度為_30°C,速凍時間為3小時。所得即食干蓮子形狀劣變,口感較硬。由此證實,速凍次數、溫度、時間,煮制溫度對產品的性能均有影響。
權利要求
1.一種即食干蓮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1)將9 10成熟的蓮子采摘后,放入50 80°C環境中烘干,去皮、取蓮子心, 2)在100°C溫度下預煮4小時,放入I 10°C的冷水中快速冷卻,淋干水分, 3)淋干后,20 30分鐘內進行速凍6 8小時,速凍溫度為-65 _50°C, 4)真空干燥,干燥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真空度為O.0075 O. 0095Mpa,時間為8小時,第二階段真空度為O. 0010 O. 0015Mpa,時間為12小時,第三階段真空度為.O.0045 O. 0065Mpa,時間為6小時,得即食干蓮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即食干蓮子的制作方法,是9~10成熟的蓮子采摘后,放入50~80℃環境中烘干,去皮、取蓮子心,預煮,1~10℃的冷水中快速冷卻,淋干水分,速凍6~8小時,分三個階段進行真空干燥,得即食干蓮子。采用本發明,制作過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安全性高;采用預煮,冷水冷卻,速凍,在不同真空度、不同時間分三個階段真空干燥的工藝,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蓮子特有的營養和色澤,大大延長了蓮子的貯藏期。制作的即食干蓮子口感酥軟,顏色純正,形狀好,營養豐富、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利用;攜帶方便、即開即食,食用方便;保存期可以達到12~18個月。
文檔編號A23B9/08GK102919353SQ20121045055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2日
發明者關健, 陳學玲, 何建軍, 梅新, 薛淑靜, 程薇, 王少華, 周明, 李露, 張金木, 王俊 申請人: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