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綠色食品的栽培方法,特別是綠色食品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健康和安全意識不斷提高,對蔬菜產品的需求開始從數量型向營養、安全、保健型轉變。食用菊花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物質,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我國食用菊花引入較晚,有關研究進展較慢,目前主要采用的栽培技術在化肥農藥等投入品的使用方面往往不夠合理,對產量的追求高于質量的控制,不僅給食用菊花的帶來質量安全隱患,而且容易造成農業環境污染。綠色食品實行“環境有監測、生產有規程、產品有檢驗、包裝有標識、質量可追溯”的生產模式,將綠色食品生產模式引入食用菊花種植與貯藏,將能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有效地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真正實現食用菊花的保健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產、綠色、安全的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
選用經莖尖脫毒培養獲得的脫毒食用菊花苗,于三月下旬栽種在大棚內,然后在谷雨前后移栽到大棚外;在所述食用菊花苗生長過程中,施加基肥和追肥,采用化學防治;對采摘后的食用菊花進行保藏。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模式栽培食用菊花,規定了產地環境、品種選擇、栽植技術、田間管理、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對食用菊花進行“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實現科學管理,改善生態環境,保證食用菊花的品質和安全。(I)產量對比:常規栽培技術下食用菊花畝產量約為IOOOkg ;煙臺市科技局組織專家對采用本發明所述栽培方法的食用菊花基地進行測產驗收,畝產量能達到1250 1316kg。(2)儲藏效果:食用菊花由于保存期短,供應周期不長,導致銷售規模難以擴大。本發明所述儲藏方法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4°C保鮮庫的鮮藏效果明顯優于常溫下保藏效果,常溫下新鮮的菊花兩周基本就無法食用,而4°C保鮮庫新鮮的菊花保藏期能夠增加到三周左右;-2°C _4°C冷庫的冷藏效果優于O°C冷庫,(TC冷庫新鮮的菊花能儲藏60d 75d,而-2V _4°C冷庫新鮮的菊花保藏期增加到三個月左右。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進一步,所述的栽種在大棚內時,大棚內食用菊花苗栽種行距為5 10 厘米,大棚內溫度為35 40攝氏度。
進一步,所述的移栽到大棚外時,起壟,按照壟臺面面寬80 100厘米、
溝間距50 70厘米、株距40 50厘米、每畝地約1300 1500株的標準雙行移栽所
述食用菊花苗。進一步,所述 基肥為每667m2施加腐熟廄肥IOOOkg 1200kg和15 25kg
復混肥。其中,所述腐熟廄肥為經過生物發酵得到的圈肥,顏色為褐色或灰褐色,發酵物溫度降至35度以下,無臭味,有淡淡的氨味;所述的復混肥優選雙寶牌有機無機復混肥。進一步,所述追肥施加時期為所述食用菊花開花初期至八月下旬和九月 中旬。進一步,所述追肥為復混肥,施加量為每667m2追施15 25kg。其中,
所述的復混肥優選雙寶牌有機無機復混肥。進一步,所述的化學防治為:定植時,用有效成分質量含量為15%的樂
斯本以每667m2施加0.75kg的施加量,順行開溝施于溝內,防治地下害蟲;葉枯病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并銷毀,用1:100波爾多液或有效成分質量含量為70%的代森錳鋅800 1000倍葉噴霧,防治葉枯病;用有效成分質量含量為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防治蚜蟲;用有效成分質量含量為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加入洗衣粉噴霧,防治白粉虱,其中,所述洗衣服的添加量為每IOkg水加入6 10g。進一步,所述的采摘后的食用菊花的采摘時間為上午十點至下午二點。進一步,所述的采摘后的食用菊花的保藏條件為:溫度為4°C,濕度為 75% 85%或溫度為-2°C _4°C,濕度為85% 95%。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1)選用的食用菊花品種:選用通過莖尖脫毒與組織培養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選育出的優良食用菊花苗。( 2 )采用溫室大棚育苗,3月下旬將脫毒食用菊花苗栽到溫室大棚內,再架設小拱棚覆膜,行距5 10cm,膜內溫度保持在35 40攝氏度,苗高25 30cm開始移栽。(3)按照壟臺面寬80 100cm、溝間距50 70cm,株距40 50cm,雙行種植食用菊花苗:春耕后平整土地,深翻土層40 50cm。按照130 170cm的地塊寬度整壟,壟臺面寬80-100cm、間距50 70cm,并按照80 100cm、50 70cm的間距,開溝施肥。沒有前茬作物的地塊,可于年前秋冬季進行一次深翻耕,促使土壤風化,降低病蟲基數;前茬地在收獲后要立即翻耕施肥平整。谷雨前后,選用長勢較好的脫毒食用菊花苗移栽,按照40 50cm的間距栽種,每畝地約1300 1500株。菊花苗栽種以后,漫灌澆水一次。(4)剪枝打頂,選擇晴天進行,枝頭打頂芽,增加分枝;分枝長度IOcm后再打頂芽,以增加分枝數或單株的花量。摘(剪)下的頂芽全部帶出菊花地銷毀。(5)立架攏枝,當菊花的生長高度達到50cm以上時,應在壟邊菊花植株株旁立支柱,高度80 100cm,橫拉鐵絲圍欄,防止開花期植株倒伏。(6)綠色食品食用菊花的肥料、農藥等投入品的使用要符合綠色食品生產要求:
①合理施肥:肥料選擇要符合綠色食品生產要求。基肥結合整地時施入,每667m2施用腐熟廄肥IOOOkg 1200kg,配合15 25kg雙寶牌有機無機復混肥。追肥兩次,一次是開花初期至八月下旬,每667m2追施雙寶牌有機無機復混肥15 25kg 次是九月中旬,每667m2追施復合肥15 25kg,施肥后澆水一次,以保證開花的有效性和葉色濃綠,澆水不能漫灌,澆透即可。②水分管理:雨季注意清溝浙水,防止受澇爛根,夏秋季節干旱時,要及時澆水抗旱,孕蕾期不能缺水,灌溉用水應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③科學用藥:病蟲害防治綜合運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各種防治措施,預防為主。與常規生產不同的是,綠色食品食用菊花化學防治用藥必須遵循《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 / T393-2000),且必須在開花前15天用藥。農業防治:選用健壯植株,培育健壯菊苗;實行輪作,合理間作,加強土、肥、水管理。清除前茬宿根和枝葉,實行秋冬深翻,減輕病蟲害危害基數。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捉害蟲,摘除病葉集中銷毀;利用害蟲的趨避性,使用燈光、色板、異性激素等誘殺,或有色地膜等拒避害蟲;采用防蟲網等材料控制蟲害。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菊地中的瓢蟲、蜘蛛、草蛉、寄生蜂等有益生物,減少對天敵的傷害;使用生物源農藥,如微生 物農藥和植物源農藥。化學防治:定植時用有效成分質量含量為15%樂斯本0.75kg/667m2,以1:1比例配制成毒土,順行開溝施于溝內防治地下害蟲;葉枯病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并銷毀,用I: 100波爾多液或有效成分質量含量為70%代森錳鋅800 1000倍葉噴霧防治葉枯病;用有效成分質量含量為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防治蚜蟲;用有效成分質量含量為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加入少量中性洗衣粉噴霧防治白粉虱。(8)綠色食品食用菊花的生產要適度保藏,用于貯藏菊花要在上午十點后到下午兩點前采摘,不采露水花和雨水花。4°C保鮮庫,濕度為75% 85%,新鮮的菊花保藏期能夠增加到三周左右;_2°C _4°C冷庫,濕度為85% 95%,新鮮的菊花保藏期增加到三個月左右。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選用經莖尖脫毒培養獲得的脫毒食用菊花苗,于三月下旬栽種在大棚內,然后在谷雨前后移栽到大棚外;在所述食用菊花苗生長過程中,施加基肥和追肥,采用化學防治;對采摘后的食用菊花進行保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種在大棚內時,大棚內食用菊花苗栽種行距為5 10厘米,大棚內溫度為35 40攝氏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栽到大棚外時,起壟,按照壟臺面寬80 100厘米、溝間距50 70厘米、株距40 50厘米、每畝地約1300 1500株的標準雙行移栽所述食用菊花苗。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肥為每667m2施加腐熟廄肥IOOOkg 1200kg和15 25kg復混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肥施加時期為所述食用菊花開花初期至八月下旬和九月中旬。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肥為復混肥,施加量為每667m2追施15 25kg。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學防治為:定植時,用有效成分質量含量為15%的樂斯本以每667m2施加0.75kg的施加量,順行開溝施于溝內,防治地下害蟲;葉枯病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并銷毀,用1:100波爾多液或有效成分質量含量為70%的代森錳鋅800 1000倍葉噴霧,防治葉枯病;用有效成分質量含量為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防治蚜蟲;用有效成分質量含量為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加入洗衣粉噴霧,防治白粉虱,其中,所述洗衣服的添加量為每IOkg水加入6 10g。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摘后的食用菊花的采摘時間為上午十點至下午二點。`
9.根據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摘后的食用菊花的保藏條件為:溫度為4°C,濕度為75% 85%或溫度為-2V _4°C,濕度為85% 95%。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綠色食品的栽培方法,特別是綠色食品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首先選用經莖尖脫毒培養獲得的脫毒食用菊花苗,于三月下旬栽種在大棚內,然后在谷雨前后移栽到大棚外;在所述食用菊花苗生長過程中,施加基肥和追肥,采用化學防治;對采摘后的食用菊花進行保藏。本發明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模式栽培食用菊花,規定了產地環境、品種選擇、栽植技術、田間管理、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對食用菊花進行“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實現科學管理,改善生態環境,保證食用菊花的品質和安全。
文檔編號A23L3/36GK103069998SQ201310039280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日
發明者段大海, 姜國勇, 王凌云, 張曉華, 丁鎖, 許淑桂, 張春光, 沙傳紅 申請人:煙臺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