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高粱秸稈輻照生物貯存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甜高粱秸稈輻照生物貯存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⑴將收割后的甜高粱秸稈去葉后揉搓切割,得到破碎后的秸稈;⑵將所述破碎后的秸稈進行輻照滅菌,得到滅菌后的秸稈;⑶在所述滅菌后的秸稈上均勻噴灑微生物后按常規方法進行打包、開闊場地碼垛貯存即可。本發明簡單易行,糖分損失小,貯存簡便,使得甜高粱(非糧)產業化成為可能,徹底解決了常年連續生產的問題。
【專利說明】甜高粱秸稈輻照生物貯存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甜高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甜高粱秸桿輻照生物貯存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甜高粱是一種C4作物,具有種植面積廣、秸桿產量高、含糖量高的特點。在北方,甜高粱種植收獲季節比較集中,秸桿中的主要成分為蔗糖和果糖,容易被各種微生物吸收利用,收割以后不經過處理存放容易變質,成為工業化生產的最大障礙。由于甜高粱秸桿貯存困難,國內近幾年投入的研發力量較大,成功幾率都不理想。
[0003]目前,甜高粱秸桿貯存方式有兩種:⑴低溫貯存:冷凍貯存最理想,延長了貯存時間,但是巨大的數量所要求的貯存條件需要耗費巨資建設冷凍貯存設施,工業化可行性不大;⑵防腐劑貯存:秸桿經過防腐處理,阻止了外部雜菌污染,內部植物組織未得到破壞,工業化加工過程中,微生物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生長繁殖得到抑制,但成本高。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簡單易行的甜高粱秸桿輻照生物貯存方法。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述的甜高粱秸桿輻照生物貯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將收割后的甜高粱秸桿去葉后利用機械揉搓切割成0.5^2cm的長度,得到破碎后的
稻桿;
⑵將所述破碎后的秸桿按2~10kGy的劑量進行輻照滅菌,1~20πι?η后得到滅菌后的秸
桿;
⑶在所述滅菌后的秸桿上按每kg秸桿均勻噴灑0.5^1g的微生物后按常規方法進行打包、開闊場地碼垛貯存即可。
[0006]所述步驟⑵中的輻照滅菌中的輻照品種是指60Co。
[0007]所述步驟⑶中的微生物是指酵母、糖化酶、枯草芽孢桿菌淀粉酶中的一種;所述酵母發酵活力以CO2計為35(T550mL/h,所述糖化酶的活力為10000~100000 u/g,枯草芽孢桿菌淀粉酶的活力為200(Tl0000 u/g。
[0008]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便于貯存:本發明通過破碎、輻照滅菌,破壞甜高粱秸桿的植物組織與細胞組織,保存糖分,達到長期貯存的目的。
[0009]2、便于運輸:本發明將甜高粱秸桿經破碎、破壞秸桿植物組織、裝袋后,便于運輸。
[0010]3、滅菌徹底:本發明采用輻照滅菌,殺滅秸桿及破碎后污染的雜菌,從而避免變質,達到滅菌徹底的目的。
[0011]4、密封貯存:本發明打包裝袋密封、滅菌后的碎秸桿可隨意碼放,便于貯存。
[0012]5、貯存場地簡易化:本發明不需要特殊的場地,只要普通能夠碼垛場地就完全可以實現。[0013]6、本發明設備利用率提高,投資少。
[0014]7、經實際測試,本發明是目前最簡單易行的貯存方法,糖分損失小,貯存簡便,使得甜高粱(非糧)產業化成為可能,徹底解決了常年連續生產的問題(參見表1)。
[0015]表1
【權利要求】
1.甜高粱秸桿輻照生物貯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將收割后的甜高粱秸桿去葉后利用機械揉搓切割成0.5^2cm的長度,得到破碎后的稻桿; ⑵將所述破碎后的秸桿按2~10kGy的劑量進行輻照滅菌,1-20πι?η后得到滅菌后的秸桿; ⑶在所述滅菌后的秸桿上按每kg秸桿均勻噴灑0.5^1g的微生物后按常規方法進行打包、開闊場地碼垛貯存即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甜高粱秸桿輻照生物貯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⑵中的輻照滅菌中的輻照品種是指60Co。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甜高粱秸桿輻照生物貯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⑶中的微生物是指酵母、糖化酶、枯草芽孢桿菌淀粉酶中的一種;所述酵母發酵活力以CO2計為35(T550mL/h,所述糖化酶的活力為10000~100000 u/g,枯草芽孢桿菌淀粉酶的活力為2000^10000 u/g。
【文檔編號】A23L3/3571GK103750500SQ201410001662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日
【發明者】肖國青, 張小林, 高峰, 黨艷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