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血液培養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血液培養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在離心管中加入溶血劑,密封離心管,管內進行消毒滅菌達到無菌狀態;將通過無菌手段采集到的血液樣本注入離心管,在室溫狀態下震蕩離心管,充分混合血液樣本和溶血劑,使血細胞裂解,血細胞內的病原體釋放出來;以3k~15krpm的離心速度將離心管離心10~60分鐘,平穩取出離心管;離心管內的混合液呈現分離,形成上清液和沉淀濃縮液;提取出離心管內的沉淀濃縮液;將沉淀濃縮液接種至瓊脂培養基進行孵育培養檢驗,同時進行涂片染色鏡檢。本方法流程簡單、檢驗時間短、成本低且陽性檢出率高。
【專利說明】一種血液培養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血液培養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現行的血液培養是將新鮮離體的血液標本接種至營養培養基上,在一定溫度、濕度等條件下,使對營養要求較高的細菌生長繁殖,從而檢出病原菌的一種人工培養法。該培養法常用于菌血癥、敗血癥及膿毒敗血癥的病因學診斷。
[0003]傳統的血液培養過程:采集患者血液標本,注入血液培養瓶,瓶中有幾十毫升的液體肉湯培養基。如果在五天之內肉湯血培養呈陽性,則需要抽出菌液,接種至適當的瓊脂培養基上,再繼續孵育,獲得菌落方可進行細菌鑒定和藥物敏感性試驗;如果肉湯血培養呈陰性,則在第五天時需要抽出菌液,接種至適當的瓊脂培養基,再繼續孵育,即為“盲轉”。該傳統方法中存在如下缺陷:
(1)血液標本注入肉湯培養基中后,患者血液中存在的免疫因子和可能存在的抗生素均對血液中的病原體有抑制作用,從而影響陽性檢出結果的準確性; (2)血液標本中血細胞完整,細胞內的病原體受限于細胞膜,難以培養檢出,敏感性和特異性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陽性檢出率;
(3)血液標本先在肉湯培養基中培養,不論其結果是否陽性,均需要抽出接種至固相的瓊脂培養基,檢驗時間長,并且如果血液中的病原菌為真菌,單單液相的肉湯培養基孵育則容易出現假陰性而漏檢;
(4)用于血液培養的肉湯培養基比較貴,有效期較短,一般最多一年;特別是血培養儀器,動輒幾十上百萬,一般中小醫院、邊遠地區的衛生所難以承受;
(5)采集患者血液標本后,一般采用離心管提取一定量的血液注入血液培養瓶進行培養,通常是采用抽采器具從離心管中抽出一定量的血液,而血液培養的培養過程中對無菌環境的要求很高,而抽采器具容易污染血液標本,引入細菌等,造成檢驗干擾。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流程簡單、檢驗時間短、成本低且陽性檢出率高的血液培養方法。
[0005]本發明的血液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在離心管中加入溶血劑,密封離心管,管內進行消毒滅菌達到無菌狀態;
b.通過無菌手段采集血液樣本注入離心管,在室溫狀態下震蕩離心管,充分混合血液樣本和溶血劑,使血細胞裂解,血細胞內的病原體釋放到血細胞外;
c.以3k~15krpm的離心速度將離心管離心10~60分鐘,平穩取出離心管;
d.離心管內的混合液呈現分離,形成上清液和沉淀濃縮液;
e.提取出離心管內的沉淀濃縮液;
f.將沉淀濃縮液接種至瓊脂培養基進行孵育培養檢驗,同時進行涂片染色鏡檢。[0006]進一步地,所述離心管從上至下依次為上管、中管和收集管,所述中管與上管、收集管可拆卸式連接,所述上管兩端開口且上端開口設有密封蓋組件,所述中管兩端開口且內設隔離閥,所述收集管的上端開口且下端為圓弧底面;步驟b中血液樣本的注入量以使步驟d中的沉淀濃縮液填充滿隔離閥以下的管內容積為準;步驟e中提取沉淀濃縮液的過程為:先關閉隔離閥,再使收集管脫離,收集管內的溶液即為沉淀濃縮液。
[0007]本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1)血細胞在孵育培養前被裂解,細胞內隱藏的病原體被釋放出來,提高了病原體的濃度,使檢驗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得以提聞,進而提聞了陽性檢出率;
(2)離心處理去除包含大部分抗生素和免疫因子的上清液,起到濃縮血液標本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提高了陽性檢出率;
(3)省去了肉湯培養基及其培養過程,直接將裂解離心濃縮后的血液標本接種到瓊脂培養基上,為臨床診治節約時間,克服了微生物學檢驗慢的短板; (4)不需要肉湯培養基及相關昂貴、笨重的血培養儀器,避免安裝、運輸和使用所需的苛刻條件,不必擔心培養基有效期限的問題,且只需要室溫儲存,僅用到離心管和普通的離心機即可,輕便且成本低,適用于小醫院、衛生所、軍隊戰地醫院。
[0008]并且,本案中的離心管采用隔離閥來阻截上清液和沉淀濃縮液,使得在提取沉淀濃縮液時,避免了采用抽采器具影響操作效率和污染沉淀物的問題,做到了無污染,保證陽性檢出率的準確性。離心管的上管、中管和收集管的可拆卸式結構,在提取沉淀濃縮液時便捷,簡化了操作流程,保證了沉淀濃縮液的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二中的離心管倒置時的結構狀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三中的離心管的結構圖。
[0010]附圖標記說明:1一上管;2—收集管;3—隔離閥;7—密封蓋組件;11一中管;31—閥體開關;32—鋼珠;33—支架;34—鋼珠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2]實施例一
a.在離心管中加入與血液標本的體積比為1:5的溶血劑,通過離心管上端的密封蓋組件密封離心管,再對管內進行消毒滅菌達到無菌狀態;或先將離心管和溶血劑分別滅菌,再將溶血劑加入到已是無菌狀態的離心管中,再密封;
b.將通過無菌手段采集到的血液樣本注入離心管,在室溫狀態下稍稍用力震蕩離心管十來下,即可充分混合血液樣本和溶血劑,使血細胞裂解,使得血細胞內藏匿的細菌釋放出來;
c.以3krpm的離心速度將離心管離心30分鐘,平穩取出離心管,勿振搖;
d.等待離心管內的混合液呈現分離,形成上清液和沉淀濃縮液;
e.采用抽采器具抽掉上清液,換新的抽采器具提取出離心管內的沉淀濃縮液,抽采器具使用前進行消毒滅菌處理;f.用接種環或拭子即可輕易蘸取沉淀濃縮液直接劃線接種于各種適當的瓊脂培養基上進行孵育培養檢驗,同時進行涂片染色鏡檢。
[0013]實施例二
a.準備特制的離心管,離心管由上管1、中管11和收集管2可拆卸式組裝而成,所述上管I兩端開口且上端開口設有密封蓋組件7,所述中管11兩端開口且內設鋼珠式單向隔離閥3,離心管直立時,鋼珠32置于支架33上,閥門打開;離心管倒置時,如圖1所示,鋼珠32脫離支架33,鋼珠32堵住鋼珠座34的通道,閥門關閉,所述收集管2的上端開口且下端為圓弧底面;加入與血液標本的體積比為1:20的溶血劑,密封離心管,管內進行消毒滅菌達到無菌狀態;
b.血液樣本的注入量以使步驟d中的沉淀濃縮液填充滿隔離閥以下的管內容積為準,其余與實施例一中的步驟b相同;
c.以IOkrpm的離心速度將離心管離心10分鐘,平穩取出離心管,勿振搖;
d.與實施例一中的步驟d相同;
e.倒置離心管,閥門呈關閉狀態,使上管I脫離;再將收集管2直立,閥門呈打開狀態,擰下中管11,收集管2與中管11脫離,得到沉淀濃縮液;
f.與實施例一中的步驟f相同。
[0014]實施例三
a.準備特制的離心管,如圖2所示,離心管由上管1、中管11和收集管2可拆卸式組裝而成,所述上管I兩端開口且上端開口設有密封蓋組件7,所述中管11兩端開口且內設帶閥體開關31的截斷類隔離閥3,閥體開關31設于管外,通過閥體開關31控制閥門的通斷,所述收集管2的上端開口且下端為圓弧底面;加入與血液標本的體積比為1:10的溶血劑,密封離心管,管內進行消毒滅菌達到無菌狀態;
b.與實施例二中的步驟b相同;
c.以15krpm的離心速度將離心管離心60分鐘,平穩取出離心管,勿振搖;
d.與實施例一中的步驟d相同;
e.保持離心管直立狀態,通過閥體開關31關閉閥門,直接擰下收集管2,得到沉淀濃縮
液;
f.與實施例一中的步驟f相同。
[0015]上述實施例一采用的是普通離心管,在提取沉淀濃縮液的過程中應注意抽采器具等的無菌處理,應避免污染,以免導致檢測無效。而實施例二和實施例三無抽采器具的引入,更容易做到無污染,保證整個過程的無菌狀態,無需采取繁瑣的步驟措施來預防污染,提高了工作效率,為臨床診斷爭取了寶貴時間。因此,在實施中,優選的采用實施例二和三的方式來進行血液培養。
[0016]以下是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的比較和分析,統計分析相關性,以進一步評價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0017](I)材料和方法
以梅里埃的血液培養儀器及其血培養瓶設為對照組,采集臨床有感染指征患者的血液做血液培養。以本發明的新方法作為測試組,二者配對做比對試驗。
[0018]記錄和結果對照組標本和測試組培養例數均為227例,其中,對照組陽性27例(陽性檢出率為
11.89%),測試組陽性34例(陽性檢出率為14.98%)。[0019]分析評價
兩組統計學分析,卡方檢驗=2.0489, P < 0.05,拒絕HO,相差顯著。僅僅從陽性率來看,本發明的新方法結果優于現有方法的進口設備及其血培養瓶得出的結果。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a臨床患者在抽血時機往往不是最佳時機,而是之前就使用了抗生素,也即是血液中有較高的抗生素濃度,而新方法因離心濃縮去除了大多數抗生素,減弱了抗生素對病原體的抑制作用,濃縮后待檢樣本中病原體的濃度提高,進而提高了陽性檢驗的敏感性和特異性;b本方法裂解了血細胞,釋放出了細胞中的病原體,提高了病原體濃度,從而使得檢出率提聞。
【權利要求】
1.一種血液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在離心管中加入溶血劑,密封離心管,管內進行消毒滅菌達到無菌狀態; b.通過無菌手段采集血液樣本注入離心管,在室溫狀態下震蕩離心管,充分混合血液樣本和溶血劑,使血細胞裂解,血細胞內的病原體釋放到血細胞外; c.以3k~15krpm的離心速度將離心管離心10~60分鐘,平穩取出離心管; d.離心管內的混合液呈現分離,形成上清液和沉淀濃縮液; e.提取出離心管內的沉淀濃縮液; f.將沉淀濃縮液接種至瓊脂培養基進行孵育培養檢驗,同時進行涂片染色鏡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心管從上至下依次為上管、中管和收集管,所述中管與上管、收集管可拆卸式連接,所述上管兩端開口且上端開口設有密封蓋組件,所述中管兩端開口且內設隔離閥,所述收集管的上端開口且下端為圓弧底面; 步驟b中血液樣本的注入量以使步驟d中的沉淀濃縮液填充滿隔離閥以下的管內容積為準; 步驟e中提取沉淀濃縮液的過程為:先關閉隔離閥,再使收集管脫離,收集管內的溶液即為沉淀濃縮液。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閥為鋼珠式單向閥門,步驟e中提取沉淀濃縮液的過程為:倒置離心管,隔離閥自動關閉,使上管脫離,再將收集管直立,隔離閥自動打開,擰下中管,收集管與中管脫離,得到沉淀濃縮液。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閥為帶閥體開關的截斷類閥門,步驟e中提取沉淀濃縮液的過程為:保持離心管直立狀態,通過閥體開關關閉隔離閥,直接擰下收集管 ,得到沉淀濃縮液。
【文檔編號】C12Q1/24GK103898192SQ201410165196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3日
【發明者】徐永濤 申請人:重慶龐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