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殺青,將何首烏葉片于250-280℃炒制8-10min后進行揉捻,揉捻至無生葉片后于220-250℃繼續炒制4-6min,至何首烏葉片含水量達到60±5%;步驟二、整形定形,將經過殺青的何首烏葉片進行整形,然后通過梯度干燥法進行定形,至所述何首烏葉片含水量為8-10%;步驟三、烘干,將經過整形定形的何首烏葉片于70±5℃進行炒制并烘干,至所述何首烏葉片含水量低于3%,粉碎得何首烏茶粉,將何首烏茶粉分裝入具有透氣性的袋子中,得到何首烏茶袋,在干燥陰涼處放置15-25d進行氧化,溫度為15-18℃,既得所述何首烏袋泡茶。
【專利說明】一種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0002]何首烏為寥科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根細長,末端成肥大的塊根,外表紅褐色至暗褐色。何首烏的塊根、藤莖及葉均可供藥用,具有解毒、潤腸通便、消癰、補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及補肝腎的功效。
[0003]何首烏的葉子中的總黃酮含量非常豐富,維82、維和胡蘿卜素含量較高,其中維82、維是一般蔬菜含量的2-40倍,胡蘿卜素是一般蔬菜的2-300倍,此外,還含有豐富的01、011, X、胞、211、?,以及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是一種集營養、保健和藥用功能于一體的寶貴資源,但由于何首烏葉子帶有一定的苦味,且其含水量較大,表面具有一定的油性,使其苦味難以去除,并且保質時間較短,因此難以被廣泛利用,致使大量何首烏葉子浪費掉。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何首烏葉片的特殊性,提供一種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通過改良茶葉制備工藝,將何首烏葉片制備為保質期長、口感好,并集營養、保健和藥用價值為一體的茶制品;
[0005]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將何首烏茶進行分裝后再進行氧化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能夠提高何首烏茶的氧化效果,提高何首烏茶的口感,并使其飲用、儲藏方便。
[000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0007]一種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0008]步驟一、殺青,將何首烏葉片于250-2801炒制8-10111111后進行揉捻,揉捻至無生葉片后于220-2501:繼續炒制4-6-11,至何首烏葉片含水量達到60±5% ;
[0009]步驟二、整形定形,將經過殺青的何首烏葉片進行整形,整形完成后通過梯度干燥法進行定形:將經過整形的何首烏葉片于240-2601:炒制至含水量為20±2%后,將炒制溫度降至180-2001:繼續炒制,至所述何首烏葉片含水量為15±2%后,將炒制溫度降至100 ±51,繼續炒制至所述何首烏葉片含水量為8-10% ;
[0010]步驟三、烘干,將經過整形定形的何首烏葉片于70±51進行炒制并烘干,至所述何首烏葉片含水量低于3%,得到預制何首烏茶;
[0011]步驟四、將所述預制何首烏茶進行粉碎,得到何首烏茶粉,將所得何首烏茶粉分裝入具有透氣性的袋子中,得到何首烏茶袋;
[0012]步驟五、將所得何首烏茶袋在干燥陰涼處放置15-25(1進行氧化,氧化的環境溫度為15-181,既得所述何首烏袋泡茶。
[0013]優選的是,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步驟一中所述何首烏葉片在進行殺青前進行攤放,所述攤放方法為:將何首烏葉片均勻攤開,攤開厚度為2--3(3%在通風陰涼處放置24-4811,待葉質變軟,含水為70±5%即可。
[0014]優選的是,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將所述何首烏葉片經過攤放后制備為寬度為0.4-0.60111的長條狀,然后再進行殺青。
[0015]優選的是,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步驟一中采用8-11月份采摘的何首烏葉片,并選用新鮮、潔凈、完整并且無病蟲害、無雨水和露水的成熟葉片用于后續的加工制備。
[0016]優選的是,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步驟一中所述揉捻的方法為:將制備為長條狀的所述何首烏葉片在竹盤中冷卻至常溫后,將所述何首烏葉片收攏,并置于手心下朝順時針方向略微用力進行轉動,邊揉邊抖散,反復進行一定時間即可。
[0017]優選的是,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步驟五中氧化時間為20(1。
[0018]優選的是,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步驟四中所述何首烏茶粉的粒徑大小與所用袋子的密度大小相對應;所用袋子可為糯米袋或食品級的無紡袋。
[0019]優選的是,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所述何首烏茶粉進行分裝之前過篩去除茶末,將篩選所得截留物進行分裝。
[0020]優選的是,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步驟二中所述梯度干燥法進行定形過程中,每一梯度溫度下炒制結束后將所述何首烏葉片取出并涼至常溫后,再進行下一梯度溫度的炒制。
[0021]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首先,在何首烏葉片的殺青過程及定形過程中,通過適當提高各個操作步驟中的溫度,并嚴格控制各個步驟的炒制時間,克服了何首烏葉片油性及含水量大的特點,使何首烏葉片在充分保留原有的營養價值及特有風味的前提下,其含水量得到逐步降低,制備為保質期長、風味獨特,且兼具營養及藥用價值的何首烏茶,有利于對何首烏葉片的開發利用,具有非常大的商業價值。
[0022]其次,本發明通過對經過殺青、定形及烘干處理后所得的預制何首烏茶在15-181下進行氧化,使預制何首烏茶能夠在自然的氧化效應作用下充分去除何首烏葉片原有的土腥味,從而大大改善了何首烏茶的風味和口感,并使其營養元素更易吸收,從而提高了所述何首烏茶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0023]最后,本發明通過將所述何首烏茶粉碎后進行篩選,并采用糯米袋進行分裝,在分裝后進行氧化,增加氧化過程中的茶葉的透氣性,提高氧化效果,進而是何首烏袋泡茶具有更好的口感,并使所述何首烏袋泡茶的儲存和飲用更為方便。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對本發明做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參閱本說明書后能夠據以實施。
[0025]一種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0026]步驟一、殺青,將何首烏葉片于250-2801炒制8-10111111后進行揉捻,揉捻至無生葉片后于220-2501:繼續炒制4-6-11,至何首烏葉片含水量達到60±5%。采用炒茶機進行殺青,當炒茶機內溫度達到所述的殺青溫度后再開始投葉,殺青的程度以所述何首烏葉片變軟且無焦邊為宜,殺青結束后將所述何首烏葉片取出并裝在竹盤中,使其均勻散開以快速散熱,并涼至常溫后進行后續操作。本發明所用的殺青溫度比普通的茶葉制備工藝中的殺青溫度高201:左右,并通過梯度降溫進行兩次殺青,可有效打破何首烏葉片油性保護層,使其內水分充分蒸發,并使其含水量逐步降低到適合范圍。
[0027]步驟二、整形定形,將經過殺青的何首烏葉片進行整形,可采用揉茶機進行,將
2-41?經過殺青的何首烏葉片置于揉茶機內,采用3壓3松法,將每條何首烏葉片合攏,整理成型,約2001=完成后,將整形好的何首烏葉片取出并均勻抖散。將炒茶機溫度預熱至250度左右時,將整形好的何首烏葉片投入其內,并通過梯度干燥法進行定形,定形方法為:將經過整形的何首烏葉片于240-2601:炒制至含水量為20±2%后,將炒制溫度降至180-200X:繼續炒制,至所述何首烏葉片含水量為15 ± 2 %后,將炒制溫度降至100 ±51,以保證何首烏葉片不烤焦,顏色新鮮,清香撲鼻,炒制至所述何首烏葉片含水量為8-10%,取出并攤開散熱至常溫。
[0028]步驟三、烘干,將經過整形定形的何首烏葉片于70±5。〇進行炒制并烘干,至所述何首烏葉片含水量低于3%,以能夠以手將其捻成粉末為宜,即得到預制何首烏茶。
[0029]步驟四、將所述預制何首烏茶進行粉碎,得到何首烏茶粉,將所得何首烏茶粉分裝入具有透氣性的袋子中,得到何首烏茶袋;
[0030]步驟五、將所得何首烏茶袋在干燥陰涼處放置15-25(1進行氧化,優選氧化20山此時氧化效果最好,可使何首烏茶達到最佳口感。氧化的環境溫度為15-181,既得所述何首烏袋泡茶。可將其放置于保溫箱中進行氧化,使其溫度恒定,有利于氧化反應的進行。通過氧化,使預制何首烏茶能夠在自然的氧化效應作用下充分去除何首烏葉片原有的土腥味,從而大大改善了何首烏茶的風味和口感,并使其營養元素更易吸收,從而提高了所述何首烏茶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0031]也可以將所制備的何首烏茶進行氧化后再進行分裝。
[0032]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步驟一中所述何首烏葉片在進行殺青前進行攤放,所述攤放方法為:將何首烏葉片放置在特制的竹盤中均勻攤開,攤開厚度為2—3(3111,在通風陰涼處放置24-4811,待葉質變軟,含水為70±5%即可。
[0033]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將所述何首烏葉片經過攤放后制備為寬度為0.4-0.60.11的長條狀,并確保切的大小形狀相差不大,然后再進行殺青。
[0034]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步驟一中采用8-11月份采摘的何首烏葉片,通過折手采,充分保證何首烏葉片的完整性,并選用新鮮、潔凈、完整并且無病蟲害、無雨水和露水的成熟葉片用于后續的加工制備,本發明中不宜采用嫩葉制茶。
[0035]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步驟一中所述揉捻的方法為:將制備為長條狀的所述何首烏葉片在消毒過的竹盤中冷卻至常溫后,將所述何首烏葉片收攏,并置于手心下朝順時針方向略微用力進行轉動,邊揉邊抖散,反復進行一定時間即可。
[0036]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步驟四中所述何首烏茶粉的粒徑大小與所用袋子的密度大小相對應,使何首烏茶粉不會從袋子的孔隙漏出即可,所用袋子可為糯米袋或食品級的無紡袋。
[0037]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所述何首烏茶粉進行分裝之前過篩去除茶末,將篩選所得截留物進行分裝,提高產品的品質,并使沖泡出的茶水清澈。
[0038]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中,步驟二中所述梯度干燥法進行定形過程中,每一梯度溫度下炒制結束后將所述何首烏葉片取出并涼至常溫后,再進行下一梯度溫度的炒制,防止變溫過程中溫度降低緩慢而將何首烏葉片炒焦。
[0039]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
【權利要求】
1.一種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殺青,將何首烏葉片于250-280°C炒制8-10min后進行揉捻,揉捻至無生葉片后于220-250°C繼續炒制4-6min,至何首烏葉片含水量達到60±5% ; 步驟二、整形定形,將經過殺青的何首烏葉片進行整形,整形完成后通過梯度干燥法進行定形:將經過整形的何首烏葉片于240-260 °C炒制至含水量為20 ± 2 %后,將炒制溫度降至180-200°C繼續炒制,至所述何首烏葉片含水量為15±2%后,將炒制溫度降至100 ± 5°C,繼續炒制至所述何首烏葉片含水量為8-10% ; 步驟三、烘干,將經過整形定形的何首烏葉片于70±5°C進行炒制并烘干,至所述何首烏葉片含水量低于3%,得到預制何首烏茶; 步驟四、將所述預制何首烏茶進行粉碎,得到何首烏茶粉,將所得何首烏茶粉分裝入具有透氣性的袋子中,得到何首烏茶袋; 步驟五、將所得何首烏茶袋在干燥陰涼處放置15-25d進行氧化,氧化的環境溫度為15-18°C,既得所述何首烏袋泡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何首烏葉片在進行殺青前進行攤放,所述攤放方法為:將何首烏葉片均勻攤開,攤開厚度為2—3cm,在通風陰涼處放置24-48h,待葉質變軟,含水為70±5%即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將所述何首烏葉片經過攤放后制備為寬度為0.4-0.6cm的長條狀,然后再進行殺青。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采用8-11月份采摘的何首烏葉片,并選用新鮮、潔凈、完整并且無病蟲害、無雨水和露水的成熟葉片用于后續的加工制備。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揉捻的方法為:將制備為長條狀的所述何首烏葉片在竹盤中冷卻至常溫后,將所述何首烏葉片收攏,并置于手心下朝順時針方向略微用力進行轉動,邊揉邊抖散,反復進行一定時間即可。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五中氧化時間為20cL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四中所述何首烏茶粉的粒徑大小與所用袋子的密度大小相對應;所用袋子可為糯米袋或食品級的無紡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何首烏茶粉進行分裝之前過篩去除茶末,將篩選所得截留物進行分裝。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何首烏袋泡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梯度干燥法進行定形過程中,每一梯度溫度下炒制結束后將所述何首烏葉片取出并涼至常溫后,再進行下一梯度溫度的炒制。
【文檔編號】A23F3/34GK104472800SQ201410735390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5日
【發明者】郭世喜, 黃曉嘎, 胡坤 申請人:神農架百草園生態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