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健飲品,特別是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食品污染、藥物副作用對健康的威脅及營養過剩等問題日趨嚴重,人們開始尋求、開發天然食品、天然藥物。
保健茶橫跨茶飲料、保健品、藥茶三靈芝金行業,又能保健,又可養生。現在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增強,在茶飲料市場迅速擴大之后,傳統中草藥為主要成分的保健茶已成為個大市場的新亮點。
水腫是指因感受外邪,飲食失調,或勞倦過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調,脾失健運,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體內水液潴留,泛濫肌膚,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臨床特征的一類病證。
目前市場上利水的藥物有很多,但是大多數藥物中都含有毒素,帶有副作用,為人體健康埋下嚴重隱患,因此,市場上急需一種純天然、無毒副作用的,具有利水、散瘀、消腫功效的黃蜀葵根利水代茶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及其制備方法,長期飲用具有利水、散瘀、消腫的功效。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數制備而成,黃蜀葵根35-45份、苤藍10-15份、茳芒10-15份、豇豆5-10份、猴棗5-10份、竻莧菜5-10份、梨皮1-3份、蓮花1-3份、椋子木1-3份、靈芝1-3份、薄荷1-3份、枸杞子1-3份、梨花1-3份、白砂糖1-3份、蔗糖1-3份。
所述的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數制備而成,黃蜀葵根45份、苤藍15份、茳芒15份、豇豆8份、猴棗8份、竻莧菜8份、梨皮1份、蓮花1份、椋子木1份、靈芝1份、薄荷3份、枸杞子3份、梨花2份、白砂糖2份、蔗糖2份。
所述的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數制備而成,黃蜀葵根40份、苤藍13份、茳芒13份、豇豆5份、猴棗5份、竻莧菜5份、梨皮3份、蓮花3份、椋子木3份、靈芝3份、薄荷3份、枸杞子3份、梨花2份、白砂糖2份、蔗糖2份。
所述的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數制備而成,黃蜀葵根35份、苤藍10份、茳芒10份、豇豆10份、猴棗10份、竻莧菜10份、梨皮2份、蓮花2份、椋子木2份、靈芝2份、薄荷3份、枸杞子3份、梨花2份、白砂糖2份、蔗糖2份。
所述的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及其制備方法,其制備方法的主要步驟為:
步驟1、原料預處理:按重量份數,選取優質的黃蜀葵根、苤藍、茳芒、豇豆、猴棗、竻莧菜、梨皮、蓮花、椋子木、靈芝,洗凈并除雜,烘干后粉碎成粗粉,備用;
步驟2、煎煮、提取、混合:取粉碎后的黃蜀葵根、苤藍、茳芒、豇豆、猴棗、竻莧菜、梨皮、蓮花、椋子木、靈芝,加水煎煮三次,每次過濾得濾液,混合三次濾液,得混合液,備用;
步驟3、濃縮、干燥、粉碎:取混合液,濃縮至稠膏,在50-60℃的溫度條件下,相對密度為1.25-1.30,然后置于噴霧干燥機中進行噴霧干燥,干燥后放入粉碎機中粉碎成粉末,得中藥混合粉;
步驟4、混合:按重量份數,選取優質的薄荷、枸杞子、梨花、白砂糖、蔗糖,將薄荷、枸杞子、梨花混合均勻,干燥后粉碎成細粉,加入白砂糖、蔗糖混合均勻,得混合粉末,備用;
步驟5、總混、造粒:將步驟3中的中藥混合粉與步驟4中的混合粉末混合均勻,撒入適量的水,適度合適,將混合后的原料放入造粒機進料口,控制壓力和切刀寬度,制造出合適的顆粒;
步驟6、烘干、滅菌、裝袋:將顆粒放入烘干機中烘干,烘干后采用紫外線滅菌的方式滅菌,滅菌后裝袋,制得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
所述的步驟2中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的水,小火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9倍的水,中火煎煮1.5小時;第三次加6倍的水,中火煎煮0.5小時。
在原料中:黃蜀葵根利水,散瘀,消腫,解毒,治淋病,水腫,乳汁不通,腮腺炎,癰腫;苤藍治小便淋濁,大便下血,腫毒,腦漏;茳芒清肝明目,健胃調中,潤腸解毒;主目赤腫痛,頭暈頭脹,口腔糜爛,習慣性便秘,小兒疳積,痢疾,瘧疾;豇豆健脾補腎;治脾胃虛弱,瀉痢,吐逆,消渴,遺精,白帶,白濁,小便頻數;猴棗消痰鎮驚,清熱解毒,治痰熱喘嗽,小兒驚癇,瘰疬痰核;竻莧菜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治痢疾,便血,浮腫,白帶,膽結石,瘰疬,痔瘡,疔瘡,喉痛,蛇咬傷;梨皮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治暑熱煩渴,咳嗽,吐血,發背,疔瘡;蓮花活血止血,去濕消風;治跌損嘔血,天泡濕瘡;椋子木活血止痛;養血安胎;主跌打骨折;瘀血腫痛;血虛萎黃;胎動不安;靈芝滋補強壯;用于健腦、消炎、利尿、益腎。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以祖傳秘方為基礎,精選黃蜀葵根、苤藍、茳芒、豇豆、猴棗、竻莧菜、梨皮、蓮花、椋子木、靈芝進行組合,配伍簡單合理,各種藥物的藥效可充分發揮,長期飲用具有利水、散瘀、消腫的功效,并且本發明中加入了薄荷、枸杞子、梨花、白砂糖、蔗糖,有效的改善了其口感。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數制備而成,黃蜀葵根35-45份、苤藍10-15份、茳芒10-15份、豇豆5-10份、猴棗5-10份、竻莧菜5-10份、梨皮1-3份、蓮花1-3份、椋子木1-3份、靈芝1-3份、薄荷1-3份、枸杞子1-3份、梨花1-3份、白砂糖1-3份、蔗糖1-3份。
其制備方法的主要步驟為:
步驟1、原料預處理:按重量份數,選取優質的黃蜀葵根、苤藍、茳芒、豇豆、猴棗、竻莧菜、梨皮、蓮花、椋子木、靈芝,洗凈并除雜,烘干后粉碎成粗粉,備用;
步驟2、煎煮、提取、混合:取粉碎后的黃蜀葵根、苤藍、茳芒、豇豆、猴棗、竻莧菜、梨皮、蓮花、椋子木、靈芝,加水煎煮三次,每次過濾得濾液,混合三次濾液,得混合液,備用;
步驟3、濃縮、干燥、粉碎:取混合液,濃縮至稠膏,在50-60℃的溫度條件下,相對密度為1.25-1.30,然后置于噴霧干燥機中進行噴霧干燥,干燥后放入粉碎機中粉碎成粉末,得中藥混合粉;
步驟4、混合:按重量份數,選取優質的薄荷、枸杞子、梨花、白砂糖、蔗糖,將薄荷、枸杞子、梨花混合均勻,干燥后粉碎成細粉,加入白砂糖、蔗糖混合均勻,得混合粉末,備用;
步驟5、總混、造粒:將步驟3中的中藥混合粉與步驟4中的混合粉末混合均勻,撒入適量的水,適度合適,將混合后的原料放入造粒機進料口,控制壓力和切刀寬度,制造出合適的顆粒;
步驟6、烘干、滅菌、裝袋:將顆粒放入烘干機中烘干,烘干后采用紫外線滅菌的方式滅菌,滅菌后裝袋,制得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
所述的步驟2中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的水,小火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9倍的水,中火煎煮1.5小時;第三次加6倍的水,中火煎煮0.5小時。
實施例2
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數制備而成,黃蜀葵根45份、苤藍15份、茳芒15份、豇豆8份、猴棗8份、竻莧菜8份、梨皮1份、蓮花1份、椋子木1份、靈芝1份、薄荷3份、枸杞子3份、梨花2份、白砂糖2份、蔗糖2份。
其制備方法的主要步驟同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
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數制備而成,黃蜀葵根40份、苤藍13份、茳芒13份、豇豆5份、猴棗5份、竻莧菜5份、梨皮3份、蓮花3份、椋子木3份、靈芝3份、薄荷3份、枸杞子3份、梨花2份、白砂糖2份、蔗糖2份。
其制備方法的主要步驟同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4
一種黃蜀葵根利水代茶,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數制備而成,黃蜀葵根35份、苤藍10份、茳芒10份、豇豆10份、猴棗10份、竻莧菜10份、梨皮2份、蓮花2份、椋子木2份、靈芝2份、薄荷3份、枸杞子3份、梨花2份、白砂糖2份、蔗糖2份。
其制備方法的主要步驟同實施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