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飼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育肥牛專用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肉牛養殖作為農業產業的延伸,不僅在中國傳統養殖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一直在畜牧業生產中處于主導地位,肉牛產業的健康發展是解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保證居民肉食消費的重要來源之一,發展肉牛產業是促進中國農民增收致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重要途徑,牛肉產品的穩定供應已經成為解決農民增收和國計民生的重要環節。
目前的肉牛育肥飼料由濃縮飼料和能量飼料組成,其中,濃縮飼料主要由能量類、蛋白類、礦物質類、營養類、添加劑類構成,一般能量類原料采用植物油,蛋白類原料采用豆粕、棉籽粕、玉米酒精粕等。礦物質類原料多用磷酸氫鈣,鹽,氧化鎂,碳酸氫鈉,沸石等。營養類原料多用脂肪酸鈣,蛋氨酸鈣,賴氨酸鋅等,此外還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成分。能量飼料主要用玉米粉、玉米秸粉、苜蓿草粉、酒糟及其他飼草。因為濃縮飼料原料成本高,加工難度大,需要集中加工,遠距離銷售,所以數量力求精少。而能量飼料數量大,易加工,多由飼養戶自己配制。可是,現有濃縮飼料的功能多側重于養分的供給,很少顧及育肥牛自身機能的調整,特別是消化功能的改善,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偏重營養,現有濃縮飼料與能量飼料的作用出現一定的重合,造成飼料量的加大,銷售成本提高,性價比大打折扣。具體表現為日增重低、育肥周期長、綜合效益低等問題,制約了肉牛產業的發展。因此需要對傳統的育肥牛飼料進行合理的營養結構的調整,以提高育肥牛的日增重,縮短出欄時間,保證人們對牛肉的需求是目前研究的重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育肥牛專用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育肥牛專用飼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蝦殼粉20~30、骨粉15~25、觀辣樹葉20~30、甜菜渣12~18、芝麻粉10~20、酒糟12~18、紅薯藤15~25、食用菌菌渣12~18、甘蔗渣8~12、棕櫚粕15~20、螺旋藻6~9、磷酸脲2~5、食鹽3~6、寡糖4~8、沸石粉1~3、石膏3~8、牡丹皮15~25、紫蘇葉10~20、香薷3~8、穿山龍10~20、白毛夏枯草8~12、地骨皮12~18、忍冬藤2~5、茯苓3~8、澤瀉10~15、白頭翁10~15、白術15~20、巴戟天3~8、獨腳金8~12、絞股藍12~18、牡蠣6~9、復合益生菌3~8、發酵菌8~15、酶制劑6~9、誘食劑4~10。
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蝦殼粉25、骨粉20、觀辣樹葉25、甜菜渣15、芝麻粉15、酒糟15、紅薯藤20、食用菌菌渣15、甘蔗渣10、棕櫚粕18、螺旋藻8、磷酸脲3、食鹽5、寡糖6、沸石粉2、石膏5、牡丹皮20、紫蘇葉15、香薷5、穿山龍15、白毛夏枯草10、地骨皮15、忍冬藤3、茯苓5、澤瀉13、白頭翁13、白術18、巴戟天5、獨腳金10、絞股藍15、牡蠣7、復合益生菌5、發酵菌12、酶制劑8、誘食劑6.5。
所述的復合益生菌,是將梭狀芽孢桿菌、動物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按0.6~1:1.2~1.8:0.1~0.3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發酵菌,是將嗜熱地衣芽孢桿菌、嗜酸乳桿菌按1~2:0.4~0.7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酶制劑,是將果膠酶、纖維素酶、蛋白酶按0.3~0.6:1.2~1.8:2~3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誘食劑,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vc2~5、ve0.2~0.6、蜂蠟8~12、有機酸2~5、馬錢子15~20、檳榔3~6、大蒜素2~4、萱草花5~8、辛夷3~6。
所述的育肥牛專用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蝦殼粉、骨粉、觀辣樹葉、甜菜渣、芝麻粉、酒糟、紅薯藤、食用菌菌渣、甘蔗渣、棕櫚粕和螺旋藻按配方量稱取,混勻,將發酵菌加水調和成含量為40~50%的菌液,均勻噴淋在所述混合物上,發酵得發酵料;
(2)將牡丹皮、紫蘇葉、香薷、穿山龍、白毛夏枯草、地骨皮、忍冬藤、茯苓、澤瀉、白頭翁、白術、巴戟天、獨腳金、絞股藍、牡蠣按配方稱取,粉碎,加水熬煮成含水量為15~20%的浸膏;
(3)將發酵料、浸膏和剩余原料混合,超聲處理,通過造粒機造粒即可。
所述的發酵,發酵溫度為38~42℃,發酵時間為3~5d。
所述的育肥牛專用飼料,粒徑為0.64~0.85cm。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針對肉牛的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發育情況,結合對原料的篩選,進一步將制備了含有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維生素等物質的復合營養飼料,通過對蛋白質、脂肪和氨基酸的合理比例搭配,進一步提高肉牛對營養物質的充分吸收,提高飼料消化率,其中,在選用原料時,蛋白質的選取采用動植物蛋白相結合的方式,并進一步限定比例用量,改善了飼料的氨基酸平衡,能使得肉牛的生長以及飼料轉化率達到最佳的效果,同時,通過營養物質的合理搭配,也有效的降低了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減小肉牛的生長負荷,本發明采用的原料中富含肉牛生長所需的氨基酸,有效的促進了肉牛的生長,通過對脂肪物質的合理選取以及配比搭配,有效的調節和平衡了肉牛的脂肪代謝,降低其體脂和肝脂的含量,保證了肉牛的健康生長,對肉牛的品質提供了保障,通過特定的加工工藝,有效的降低了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和/或毒素的含量,保證飼料安全,同時也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本發明在調節營養成分的組成結構增強肉牛機體免疫力的同時,還添加了具有增強免疫力、促進機體系統發育、促進消化等功效的中藥,保證了肉牛機體免疫、消化系統的生長發育,提高肉牛的產量以及品質,滿足目前市場對肉牛的巨大需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方式,任何在本實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進或代替,仍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育肥牛專用飼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蝦殼粉20kg、骨粉15kg、觀辣樹葉20kg、甜菜渣12kg、芝麻粉10kg、酒糟12kg、紅薯藤15kg、食用菌菌渣12kg、甘蔗渣8kg、棕櫚粕15kg、螺旋藻6kg、磷酸脲2kg、食鹽3kg、寡糖4kg、沸石粉1kg、石膏3kg、牡丹皮15kg、紫蘇葉10kg、香薷3kg、穿山龍10kg、白毛夏枯草8kg、地骨皮12kg、忍冬藤2kg、茯苓3kg、澤瀉10kg、白頭翁10kg、白術15kg、巴戟天3kg、獨腳金8kg、絞股藍12kg、牡蠣6kg、復合益生菌3kg、發酵菌8kg、酶制劑6kg、誘食劑4kg。
所述的復合益生菌,是將梭狀芽孢桿菌、動物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按0.6:1.2:0.1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發酵菌,是將嗜熱地衣芽孢桿菌、嗜酸乳桿菌按1:0.4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酶制劑,是將果膠酶、纖維素酶、蛋白酶按0.3:1.2:2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誘食劑,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vc2kg、ve0.2kg、蜂蠟8kg、有機酸2kg、馬錢子15kg、檳榔3kg、大蒜素2kg、萱草花5kg、辛夷3kg。
所述的育肥牛專用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蝦殼粉、骨粉、觀辣樹葉、甜菜渣、芝麻粉、酒糟、紅薯藤、食用菌菌渣、甘蔗渣、棕櫚粕和螺旋藻按配方量稱取,混勻,將發酵菌加水調和成含量為40%的菌液,均勻噴淋在所述混合物上,在溫度為38℃,發酵3~5d得發酵料;
(2)將牡丹皮、紫蘇葉、香薷、穿山龍、白毛夏枯草、地骨皮、忍冬藤、茯苓、澤瀉、白頭翁、白術、巴戟天、獨腳金、絞股藍、牡蠣按配方稱取,粉碎,加水熬煮成含水量為15%的浸膏;
(3)將發酵料、浸膏和剩余原料混合,超聲處理,通過造粒機造粒,即制得粒徑為0.64cm的育肥牛飼料。
實施例2
一種育肥牛專用飼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蝦殼粉30kg、骨粉25kg、觀辣樹葉30kg、甜菜渣18kg、芝麻粉20kg、酒糟18kg、紅薯藤25kg、食用菌菌渣18kg、甘蔗渣12kg、棕櫚粕20kg、螺旋藻9kg、磷酸脲5kg、食鹽6kg、寡糖8kg、沸石粉3kg、石膏8kg、牡丹皮25kg、紫蘇葉20kg、香薷8kg、穿山龍20kg、白毛夏枯草12kg、地骨皮18kg、忍冬藤5kg、茯苓8kg、澤瀉15kg、白頭翁15kg、白術20kg、巴戟天8kg、獨腳金12kg、絞股藍18kg、牡蠣9kg、復合益生菌8kg、發酵菌15kg、酶制劑9kg、誘食劑10kg。
所述的復合益生菌,是將梭狀芽孢桿菌、動物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按1:1.8:0.3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發酵菌,是將嗜熱地衣芽孢桿菌、嗜酸乳桿菌按2:0.7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酶制劑,是將果膠酶、纖維素酶、蛋白酶按0.6:1.8:3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誘食劑,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vc5kg、ve0.6kg、蜂蠟12kg、有機酸5kg、馬錢子20kg、檳榔6kg、大蒜素4kg、萱草花8kg、辛夷6kg。
所述的育肥牛專用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蝦殼粉、骨粉、觀辣樹葉、甜菜渣、芝麻粉、酒糟、紅薯藤、食用菌菌渣、甘蔗渣、棕櫚粕和螺旋藻按配方量稱取,混勻,將發酵菌加水調和成含量為50%的菌液,均勻噴淋在所述混合物上,在溫度為42℃,發酵3~5d得發酵料;
(2)將牡丹皮、紫蘇葉、香薷、穿山龍、白毛夏枯草、地骨皮、忍冬藤、茯苓、澤瀉、白頭翁、白術、巴戟天、獨腳金、絞股藍、牡蠣按配方稱取,粉碎,加水熬煮成含水量為20%的浸膏;
(3)將發酵料、浸膏和剩余原料混合,超聲處理,通過造粒機造粒,即制得粒徑為0.85cm的育肥牛飼料。
實施例3
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蝦殼粉25kg、骨粉20kg、觀辣樹葉25kg、甜菜渣15kg、芝麻粉15kg、酒糟15kg、紅薯藤20kg、食用菌菌渣15kg、甘蔗渣10kg、棕櫚粕18kg、螺旋藻8kg、磷酸脲3kg、食鹽5kg、寡糖6kg、沸石粉2kg、石膏5kg、牡丹皮20kg、紫蘇葉15kg、香薷5kg、穿山龍15kg、白毛夏枯草10kg、地骨皮15kg、忍冬藤3kg、茯苓5kg、澤瀉13kg、白頭翁13kg、白術18kg、巴戟天5kg、獨腳金10kg、絞股藍15kg、牡蠣7kg、復合益生菌5kg、發酵菌12kg、酶制劑8kg、誘食劑6.5kg。
所述的復合益生菌,是將梭狀芽孢桿菌、動物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按0.8:1.5:0.2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發酵菌,是將嗜熱地衣芽孢桿菌、嗜酸乳桿菌按1.5:0.6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酶制劑,是將果膠酶、纖維素酶、蛋白酶按0.5:1.5:2.5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誘食劑,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vc3kg、ve0.4kg、蜂蠟10kg、有機酸3kg、馬錢子18kg、檳榔5kg、大蒜素3kg、萱草花7kg、辛夷5kg。
所述的育肥牛專用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蝦殼粉、骨粉、觀辣樹葉、甜菜渣、芝麻粉、酒糟、紅薯藤、食用菌菌渣、甘蔗渣、棕櫚粕和螺旋藻按配方量稱取,混勻,將發酵菌加水調和成含量為45%的菌液,均勻噴淋在所述混合物上,在溫度為40℃,發酵3~5d得發酵料;
(2)將牡丹皮、紫蘇葉、香薷、穿山龍、白毛夏枯草、地骨皮、忍冬藤、茯苓、澤瀉、白頭翁、白術、巴戟天、獨腳金、絞股藍、牡蠣按配方稱取,粉碎,加水熬煮成含水量為18%的浸膏;
(3)將發酵料、浸膏和剩余原料混合,超聲處理,通過造粒機造粒,即制得粒徑為0.72cm的育肥牛飼料。
實施例4
一種育肥牛專用飼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蝦殼粉20kg、骨粉25kg、觀辣樹葉20kg、甜菜渣18kg、芝麻粉10kg、酒糟18kg、紅薯藤15kg、食用菌菌渣18kg、甘蔗渣8kg、棕櫚粕20kg、螺旋藻6kg、磷酸脲5kg、食鹽3kg、寡糖8kg、沸石粉1kg、石膏8kg、牡丹皮15kg、紫蘇葉20kg、香薷3kg、穿山龍20kg、白毛夏枯草8kg、地骨皮18kg、忍冬藤2kg、茯苓8kg、澤瀉15kg、白頭翁10kg、白術20kg、巴戟天3kg、獨腳金8kg、絞股藍18kg、牡蠣6kg、復合益生菌8kg、發酵菌15kg、酶制劑9kg、誘食劑4kg。
所述的復合益生菌,是將梭狀芽孢桿菌、動物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按0.6:1.8:0.1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發酵菌,是將嗜熱地衣芽孢桿菌、嗜酸乳桿菌按2:0.4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酶制劑,是將果膠酶、纖維素酶、蛋白酶按0.6:1.2:3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誘食劑,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vc5kg、ve0.2kg、蜂蠟12kg、有機酸2kg、馬錢子20kg、檳榔3kg、大蒜素4kg、萱草花8kg、辛夷6kg。
所述的育肥牛專用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蝦殼粉、骨粉、觀辣樹葉、甜菜渣、芝麻粉、酒糟、紅薯藤、食用菌菌渣、甘蔗渣、棕櫚粕和螺旋藻按配方量稱取,混勻,將發酵菌加水調和成含量為50%的菌液,均勻噴淋在所述混合物上,在溫度為38℃,發酵3~5d得發酵料;
(2)將牡丹皮、紫蘇葉、香薷、穿山龍、白毛夏枯草、地骨皮、忍冬藤、茯苓、澤瀉、白頭翁、白術、巴戟天、獨腳金、絞股藍、牡蠣按配方稱取,粉碎,加水熬煮成含水量為15%的浸膏;
(3)將發酵料、浸膏和剩余原料混合,超聲處理,通過造粒機造粒,即制得粒徑為0.64cm的育肥牛飼料。
實施例5
一種育肥牛專用飼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蝦殼粉30kg、骨粉25kg、觀辣樹葉20kg、甜菜渣12kg、芝麻粉20kg、酒糟18kg、紅薯藤15kg、食用菌菌渣12kg、甘蔗渣12kg、棕櫚粕20kg、螺旋藻6kg、磷酸脲2kg、食鹽6kg、寡糖8kg、沸石粉1kg、石膏3kg、牡丹皮25kg、紫蘇葉20kg、香薷3kg、穿山龍10kg、白毛夏枯草12kg、地骨皮18kg、忍冬藤2kg、茯苓3kg、澤瀉15kg、白頭翁10kg、白術20kg、巴戟天8kg、獨腳金8kg、絞股藍12kg、牡蠣9kg、復合益生菌8kg、發酵菌8kg、酶制劑6kg、誘食劑10kg。
所述的復合益生菌,是將梭狀芽孢桿菌、動物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按0.6:1.8:0.1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發酵菌,是將嗜熱地衣芽孢桿菌、嗜酸乳桿菌按2:0.4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酶制劑,是將果膠酶、纖維素酶、蛋白酶按0.6:1.2:3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誘食劑,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vc5kg、ve0.6kg、蜂蠟8kg、有機酸2kg、馬錢子20kg、檳榔6kg、大蒜素2kg、萱草花5kg、辛夷3kg。
所述的育肥牛專用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蝦殼粉、骨粉、觀辣樹葉、甜菜渣、芝麻粉、酒糟、紅薯藤、食用菌菌渣、甘蔗渣、棕櫚粕和螺旋藻按配方量稱取,混勻,將發酵菌加水調和成含量為50%的菌液,均勻噴淋在所述混合物上,在溫度為38℃,發酵3~5d得發酵料;
(2)將牡丹皮、紫蘇葉、香薷、穿山龍、白毛夏枯草、地骨皮、忍冬藤、茯苓、澤瀉、白頭翁、白術、巴戟天、獨腳金、絞股藍、牡蠣按配方稱取,粉碎,加水熬煮成含水量為15%的浸膏;
(3)將發酵料、浸膏和剩余原料混合,超聲處理,通過造粒機造粒,即制得粒徑為0.85cm的育肥牛飼料。
對比例1
一種育肥牛專用飼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蝦殼粉20kg、骨粉25kg、觀辣樹葉20kg、甜菜渣18kg、芝麻粉10kg、酒糟18kg、紅薯藤15kg、食用菌菌渣18kg、甘蔗渣8kg、棕櫚粕20kg、螺旋藻6kg、磷酸脲5kg、食鹽3kg、寡糖8kg、沸石粉1kg、石膏8kg、牡丹皮15kg、紫蘇葉20kg、香薷3kg、穿山龍20kg、白毛夏枯草8kg、地骨皮18kg、忍冬藤2kg、茯苓8kg、澤瀉10kg、白頭翁15kg、白術15kg、巴戟天8kg、獨腳金8kg、絞股藍18kg、牡蠣6kg、復合益生菌8kg、發酵菌8kg、酶制劑9kg、誘食劑4kg。
所述的復合益生菌,是將梭狀芽孢桿菌、動物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按0.6:1.8:0.1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發酵菌,是將嗜熱地衣芽孢桿菌、嗜酸乳桿菌按2:0.4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酶制劑,是將果膠酶、纖維素酶、蛋白酶按0.6:1.2:3的質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誘食劑,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vc5kg、ve0.2kg、蜂蠟12kg、有機酸2kg、馬錢子20kg、檳榔6kg、大蒜素2kg、萱草花8kg、辛夷3kg。
參照傳統的育肥牛飼料的制備方法進行制備。
對比例2
一種育肥牛專用飼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蝦殼粉19kg、骨粉14kg、觀辣樹葉17kg、甜菜渣11kg、芝麻粉9kg、酒糟11kg、紅薯藤14kg、食用菌菌渣11kg、甘蔗渣7kg、棕櫚粕14kg、螺旋藻5kg、磷酸脲1kg、食鹽2kg、寡糖3kg、石膏2kg、牡丹皮14kg、紫蘇葉9kg、香薷2kg、穿山龍9kg、白毛夏枯草7kg、地骨皮11kg、忍冬藤1kg、茯苓2kg、澤瀉9kg、白頭翁9kg、白術14kg、巴戟天4kg、獨腳金7kg、絞股藍11kg、牡蠣5kg、復合益生菌2kg、發酵菌7kg、酶制劑5kg、誘食劑3kg。
參照實施例1的制備方法進行飼料的制備。
對比例3
一種育肥牛專用飼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蝦殼粉31、骨粉26、觀辣樹葉31、甜菜渣19、芝麻粉21、酒糟19、紅薯藤26、食用菌菌渣19、甘蔗渣13、棕櫚粕21、螺旋藻10、磷酸6、食鹽7、寡糖9、沸石粉4、石膏9、牡丹皮26、紫蘇葉21、香薷9、穿山龍21、白毛夏枯草13、地骨皮19、忍冬藤6、茯苓9、澤瀉16、白頭翁16、白術20、巴戟天9、獨腳金13、絞股藍19、牡蠣10、復合益生菌9、發酵菌16、酶制劑10、誘食劑11。
參照實施例1的制備方法進行飼料的制備。
對比例4
一種育肥牛專用飼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蝦殼粉15kg、骨粉30kg、觀辣樹葉15kg、甜菜渣8kg、芝麻粉8kg、酒糟20kg、紅薯藤30kg、食用菌菌渣25kg、甘蔗渣10kg、棕櫚粕10kg、螺旋藻15kg、磷酸脲8kg、食鹽8kg、寡糖2kg、沸石粉5kg、石膏10kg、牡丹皮10kg、紫蘇葉15kg、香薷10kg、穿山龍30kg、白毛夏枯草15kg、地骨皮25kg、忍冬藤8kg、茯苓10kg、澤瀉5kg、白頭翁5kg、白術25kg、巴戟天2kg、獨腳金15kg、絞股藍25kg、牡蠣15kg、復合益生菌2kg、發酵菌5kg、酶制劑15kg、誘食劑15kg。
參照實施例1的制備方法進行飼料的制備。
于2015年3月12日在貴州省普定縣馬官鎮玉屯村進行肉牛的養殖試驗,假設肉牛數量足夠多,隨機分為10組,每組肉牛數量足夠多,第1~5組采用本發明實施例1~5的飼料進行喂養,第6~9組采用本發明對比例1~4的飼料進行喂養,第10組采用申請號201410714813.7《一種育肥牛飼料》所公開的飼料進行喂養作為對照,在相同的養殖實驗時間內對幾組肉牛的生長情況進行跟蹤記錄,其中選用的肉牛的品種相同,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上表可知,本實施例1~5制備的飼料,從育肥牛的增重效果來看,效果是優于對比例1~4以及現有公開的飼料的效果的,其中對比例1是常規的飼料制備方法,對比例2~4是在本發明的配方配比之外的對比實驗,從上表的結論可知,飼料營養成分之間的合理配比是非常重要的,在配比時即便營養成分豐富,但是由于搭配的不合理,還是使得飼料的利用率明顯降低,大多的營養成分都被浪費,沒有被肉牛消化吸收而造成浪費,其中,對比例2~4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同樣地,若以任一實施例2~5為例,對肉牛的增產效果同樣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