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津止渴養生中藥茶飲品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茶領域,具體涉及由中藥原料與茶配伍制成的養生中藥茶飲品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脾胃陰虛證,中醫病證名。病證名。指脾陰虛和胃陰虛的綜合表現。是指飲食不節,致脾胃損傷,或素體陰虛,或溫熱病后,耗傷陰液,致脾胃陰傷,失于濡養所表現出來的口干唇燥,不思飲食,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一類病證。本病證見于虛勞、小兒厭食等。津液不足,脾胃失于濡潤,就會造成脾胃的運化能力不足。脾失健運,則吸納傳化失常;胃陰失滋,納化遲滯,則出現食欲減退等臨床表現。脾胃陰虛證虛勞臨床表現:口干唇燥,不思飲食,大便燥結,甚則干嘔,呃逆,面色潮紅。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健脾和胃、養陰潤燥、生津止渴、消煩降糖功效的養生中藥茶飲品及制備方法,對脾胃陰虛型糖毒內蘊而致口渴心煩癥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0004]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養生中藥茶飲品及制備方法,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別是,麥門冬、玉竹、玄參、麥芽、桑花各5份,茯苓、黃芪、烏梅各3份、綠茶5份。
[0005]本發明所述養生中藥茶飲品的制備方法為以下步驟:
[0006]步驟一)、稱取原料麥門冬、玉竹、玄參、麥芽、桑花各5份,茯苓、黃芪、烏梅各3份,經過高壓鍋蒸煮殺菌20-30分鐘,晾干并研成粗末,獲得無菌原材料;
[0007]步驟二)、所獲得的無菌原材料,加入綠茶5份混合,即獲得養生中藥茶飲品。
[0008]本發明所選擇的原料,其藥性和功效分別是:
[0009]麥門冬:【功效】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瘺,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干□燥,便秘。【主治】:肺燥干咳;吐血;略血;肺瘺;肺癰;陰虛勞嗽;津傷口渴?’消渴;熱病津傷;心煩失眠;咽喉疼痛;腸燥便秘;血熱吐衄。《本草匯言》:麥門冬,清心潤肺之藥也。主心氣不足,驚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熱肺燥,咳聲連發,肺瘺葉焦,短氣虛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虛勞客熱,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虛秘便難;此皆心肺腎脾元虛火郁之證也。然而味甘氣平,能益肺金,味苦性寒,能降心火,體潤質補,能養腎髓,專治勞損虛熱之功居多。
[0010]玉竹: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的干燥根莖。根狀莖含玉竹粘多糖。還含黃精螺留醇(polyspirostanol)Poa,黃精螺留醇式(poly-spirostanoside)Pob、Poc、POl.P02.P03.P04.P05,黃精呋留醇式(polyfuroside),黃精呋留醇甙Poc、Pod、P06.P07.P08及P09等留族化合物。P02與Pob具有相同結構,均為25-R、S立體異構混合物,只是R/S比值不同;P03為Poc極其25-R的混合物。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干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石斛:各類石斛制品。包括:鐵皮楓斗,銅皮楓斗,黃草石斛等。石斛是我國古文獻中最早記載的蘭科植物之一。其性味:甘淡微咸。性屬清潤,清中有補,補中有清。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
[0011]玄參:玄參科植物玄參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性味歸經】:味甘、苦、咸;性微寒。歸肺,胃,腎經。【功效】: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主治:溫熱病和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喉腫痛、瘰疬痰核、癰疽瘡毒。
[0012]麥芽:禾本科植物大麥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干燥而得。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汗郁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生麥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虛食少,乳汗郁積。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用于食積不消,婦女斷乳。焦麥芽消食化滯。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主溫中下氣,開胃健脾,催生下胎,化宿食,除脹滿,止吐逆,破徵,消痰痞。助消化作用:本品含α和β淀粉酶。而淀粉是糖淀粉與膠淀粉的混合物。組成糖淀粉的葡萄糖分子以α-1,4甙鍵相連,且呈直鏈排列。膠淀粉是由若干個短直鏈縮合葡萄糖交叉排列。支鏈淀粉分子中除α -1,4甙鍵外還有α -1,6甙鍵。α與β淀粉酶可水解α-1,4甙鍵,對α-1,6甙鍵無作用。β淀粉酶能將糖淀粉完全水解成麥芽糖,α淀粉酶則使之分解成短直鍵縮合葡萄糖(即糊精),后者可再為β淀粉酶水解成麥芽糖。因此淀粉在α和β淀粉酶的作用下可分解成麥芽糖與糊精。麥芽煎劑對胃酸與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輕度促進作用。
[0013]桑花:桑花具有生津止渴、促進消化、幫助排便等作用,適量食用能促進胃液分泌,刺激腸蠕動及解除燥熱。中醫認為,桑花性味甘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發明目等功效。
[0014]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現代醫學研宄: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癥。茯苓之利水,是通過健運脾肺功能而達到的,與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藥不同。
[0015]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現代研宄,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砸、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0016]烏梅: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干枝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實,經煙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鹽水日曬夜浸,10日后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類似,宜忌相同。據現代研宄.青梅或梅子汁。烏梅中含鉀多而含鈉較少,因此,需要長期服用排鉀性利尿藥者宜食之;梅子中國含兒茶酸能促進腸蠕動,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梅子中含多種有機酸,有改善肝臟機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梅子中的梅酸可軟化血管,推遲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
[0017]綠茶:綠茶的功效與作用:茶是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我國被譽為“國飲”。現代科學大量研宄證實,茶葉確實含有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生化成份,茶葉不僅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藥理作用,還對現代疾病,如輻射病、心腦血管病、癌癥等疾病,有一定的藥理功效。茶葉具有藥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堿、脂多糖、茶氨酸等。
[0018]本發明中藥茶飲品的健脾和胃、養陰潤燥、生津止渴、消煩降糖功效在臨床應用當中得到了證實,基本資料如下:2004-2013年,門診臨床應用本發明所述養生中藥茶飲品對
612例體驗者用;有脾胃陰虛型糖毒內蘊而致口渴心煩癥病癥,平均年齡46歲;服用方法:開水沖飲,每日早晚飲用200-250ml ;連續服用21-28日后,有效或顯效542例;有效或顯效的評價標準為:癥狀有所改善或者癥狀消失。
[0019]本發明養生中藥茶飲品的有益效果:有輕微中藥香味,無任何毒副作用,健脾和胃、養陰潤燥、生津止渴、消煩降糖效果明顯,用于治療脾胃陰虛型糖毒內蘊而致口渴心煩癥病癥。
[0020]具體實施方法
[0021]所述生津止渴養生中藥茶飲品及制備方法,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別是,麥門冬、玉竹、玄參、麥芽、桑花各5份,茯苓、黃芪、烏梅各3份、綠茶5份。
[0022]本發明所述中藥茶飲品的制備方法為以下步驟:
[0023]步驟一)、稱取原料麥門冬、玉竹、玄參、麥芽、桑花各5份,茯苓、黃芪、烏梅各3份,經過高壓鍋蒸煮殺菌20-30分鐘,晾干并研成粗末,獲得無菌原材料;
[0024]步驟二)、所獲得的無菌原材料,加入綠茶5份混合,即獲得養生中藥茶飲品。
【主權項】
1.一種生津止渴養生中藥茶飲品,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別是,麥門冬、玉竹、玄參、麥芽、桑花各5份,茯苓、黃芪、烏梅各3份、綠茶5份。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茶飲品,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為以下步驟: 步驟一)、稱取原料麥門冬、玉竹、玄參、麥芽、桑花各5份,茯苓、黃芪、烏梅各3份,經過高壓鍋蒸煮殺菌20-30分鐘,晾干并研成粗末,獲得無菌原材料; 步驟二)、所獲得的無菌原材料,加入綠茶5份混合,即獲得養生中藥茶飲品。
【專利摘要】生津止渴養生中藥茶飲品及制備方法,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別是,麥門冬、玉竹、玄參、麥芽、桑花各5份,茯苓、黃芪、烏梅各3份、綠茶5份。本發明所述中藥茶飲品的制備方法為以下步驟:步驟一)、稱取原料麥門冬、玉竹、玄參、麥芽、桑花各5份,茯苓、黃芪、烏梅各3份,經過高壓鍋蒸煮殺菌20-30分鐘,晾干并研成粗末,獲得無菌原材料;步驟二)、所獲得的無菌原材料,加入綠茶5份混合,即獲得養生中藥茶飲品。養生中藥茶飲品的有益效果:有輕微中藥香味,無任何毒副作用,健脾和胃、養陰潤燥、生津止渴、消煩降糖效果明顯,用于治療脾胃陰虛型糖毒內蘊而致口渴心煩癥病癥。
【IPC分類】A23F3-14
【公開號】CN104855605
【申請號】CN201510218643
【發明人】吳冬梅
【申請人】吳冬梅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