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胃瘍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及潰瘍性結膜炎的胃瘍膏,本國際分類應歸于A61K36/78。
現有的用于治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膜炎的藥物很多,但都存在治療周期長、療效不顯著,費用昂貴等弊病。
本發明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療效好、癥狀消失快、殺菌力強的胃瘍膏,本方藥效快,膏狀劑型、服藥10分鐘內迅速起效,胃痛減輕、不泛酸。急性胃炎1袋治愈,慢性淺表性胃炎2袋療程治愈,輕度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2-3個療程治愈。服藥后藥物迅速直達瘍灶,殺滅幽門螺桿菌,在胃內病灶表面形成大面積保護膜,保護胃腸粘膜。很快消除胃脘疼痛,修復受損細胞。促進胃腸濡動,增加胃動力,恢復胃腸功能。制酸收斂藥效高。膏狀本發明能克服目前對上述疾病治療中的所有疾病,經臨床證實用本藥治療胃及十二脂腸潰瘍、慢性胃火,治愈率91%,有效好轉率80%,總治愈有效率99%,無效1%。
本發明的投料配方配比是(重量比)海螵蛸2000~3000克,延胡索1500~2500克,孩兒茶1400~1900克,白芍藥1300~1700克,黃連1200~1700克,陳皮500~1000克,枳殼300~800克,厚樸300~800克,蜂蜜與豆油之比為6∶1。
上述藥物配比之最佳量為海螵蛸2500克,延胡索2000克,孩兒茶1800克,白芍藥1600克,黃連1500克,陳皮900克,枳殼700克,厚樸600克,蜂蜜與豆油之比為6∶1。
該藥的生產方法是,把經過精細篩選后的上述8味中藥進行破碎研磨制成細粉后,與適量的蜂蜜與豆油混合熬制,直至濃縮成膏即為正品。
所述的熬制用火,應控制在先用急火將湯藥煮開,然后改為慢火,直至濃縮成膏,室溫應控制在20~25℃左右。
海螵蛸制酸止血收斂為君。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孩兒茶瀉濕熱斂瘡瘍、止血生肌,二藥為臣,均有預防和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作用。枳殼、厚樸能除胃腸滯氣、燥濕運脾,能刺激消化道粘膜引起反射性興奮,胡能增強胃的蠕動功能。根據“六腑以通為用”之理,消除胃病的“痞滿”主癥,促進胃排空。白芍、黃連、陳皮均有抗炎、抗潰瘍作用,其中的白芍角痙止痛效果好,陳皮理氣調中消食效果好,諸藥共起消炎解毒、燥濕、消積通腑,共為輔佐。蜂蜜、豆油共起補中解毒、潤燥止痛、保護胃粘膜,為諸藥之使。組成本方。選藥精當,配伍嚴謹,共起中和胃酸,消炎止痛,止血收斂,保護胃粘膜,消導助消化的功效。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皆可治愈,亦可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本發明適應證為胃脘疼痛,胃酸過多,脹滿嘈雜,呃逆暖氣,食欲不振,或見嘔血黑便,或糞便帶膿汁等癥。其功效為中和胃酸,消炎止痛,保護胃粘膜,促進炎癥吸收潰瘍愈合。
本藥服法應以飯前口服為要。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膜炎的胃瘍膏,由數種純天然中草藥配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本藥投料配方配比為(重量比)海螵蛸2000~3000克,延胡索1500~2500克,孩兒茶1400~1900克,白芍藥1300~1700克,黃連1200~1700克,陳皮500~1000克,枳殼300~800克,厚樸300~800克,蜂蜜與豆油之比為6∶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胃瘍膏,其特征在于上述藥物配比之最佳量為海螵蛸2500克,延胡索2000克,孩兒茶1800克,白芍藥1600克,黃連1500克,陳皮900克,枳殼700克,厚樸600克,蜂蜜與豆油之比為6∶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胃瘍膏,其特征在于該藥的生產方法是,把經過精細篩選后的上述8味中藥進行破碎研磨制成細粉后,與適量的蜂蜜與豆油混合熬制,直至濃縮成膏即為正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胃瘍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熬制用火,應控制在先用急火將湯藥煮開,然后改為慢火,直至濃縮成膏,室溫應控制在20~25℃左右。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以治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的純中草藥制成的胃瘍膏,此藥無毒、無副作用,療效顯著,本方藥效快,膏狀劑型、服藥10分鐘內迅速起效,胃痛減輕、不泛酸。急性胃炎1袋治愈,慢性淺表性胃炎2袋療程治愈,輕度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2-3個療程治愈。用本方發明治療胃及二十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治愈率91%,有效好轉率80%,總治愈有效率91%,無效1%。
文檔編號A61K31/353GK1339306SQ0012281
公開日2002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00年8月28日
發明者李樹本 申請人:李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