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在制備腫瘤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提取物及其應用,尤其是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在制備治療基底細胞癌(BCC)及其他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貝母為百合科(Liliaceae)貝母屬(Fritillaria)多種植物的干燥鱗莖,全世界約有60多種,中國有20種,除兩廣、福建、臺灣等省外,其他省區均有分布,其中以新疆、四川、湖北、安徽等地種類豐富。貝母作為一種常用中藥,常用于止咳化痰、清熱散結。近年來研究表明,貝母的生物活性是多方面的,如抗菌作用、鎮靜鎮痛作用、抗潰瘍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腫瘤作用。貝母屬植物中含有許多類化學物質,如生物堿類、皂苷類等,通常認為貝母生物堿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并以貝母生物堿的含量作為評價貝母質量的主要依據。貝母主要用于制備治療咳嗽,祛痰,潤肺等藥物或保健食品,如川貝枇杷膏等。
基底細胞癌(BCC)是一種常見的上皮細胞腫瘤,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現階段對于此病的治療主要是采用外科手術摘除腫瘤以及正常組織的部分邊緣。在患者手術不可行時,則通過放療等方法破壞腫瘤細胞。放療主要是通過不可修復的大量破壞DNA,從而殺死腫瘤細胞,但與此同時也殺死了許多正常的細胞,因此,這些治療方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是十分有限的。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在應用天然藥物有效成分治療基底細胞癌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希望從中開發出治療該病的新藥,其中研究較多的有cyclopamine等。目前尚未見用貝母及其提取物治療基底細胞癌的研究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研究設計貝母及其提取物的應用。
本發明提供了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在制備治療基底細胞癌及其它腫瘤藥物中的應用。本發明的機理主要是通過區分出腫瘤細胞,并使其死亡,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同時能保留正常的組織細胞(包括正常表皮基層和毛囊的未被區分的其它細胞)。由于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引起腫瘤細胞死亡的原因是通過非基因毒性機制,因此不同于放射治療和化學療法那樣,它們是通過破壞DNA來發揮作用,對正常細胞也帶來了殺傷。依據該機理,貝母生物堿提取物特別適用于癌癥治療,能治療基底細胞癌、以及其他如髓質母細胞瘤、橫紋肌瘤、纖維肉瘤、消化道腫瘤和小細胞胞肺癌等通過hedgehog/圓滑信號傳導途徑來繁殖細胞和防止細胞凋亡的腫瘤。
本發明提供了貝母生物堿提取物的應用,所述的貝母生物堿提取物通過下列方法提取將貝母原料粉碎,用原料3倍量的工業酒精回流提取3次,每次一個半小時,過濾,濃縮得浸膏。浸膏用少量1%的鹽酸溶液捏溶,過濾,濾液用其1/2量的乙醚萃取3次,再用氨水堿化至pH為8,用與堿液相同量的氯仿萃取6次,回收溶劑,得貝母生物堿提取物。
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可以制成藥物制劑。將貝母生物堿提取物,與藥用輔料,按常規的制劑工藝,即可制成口服型藥物制劑或注射型藥物制劑。與口服制劑中的藥用輔料崩解劑、賦型劑、潤滑劑、粘合劑、填充劑等,按常規方法即可制成為片劑、膠囊劑、軟膠囊劑、顆粒劑和丸劑等口服固體藥物制劑;與常用的增溶劑、乳化劑、潤濕劑、起泡或消泡劑等表面活性劑、稀釋劑、防腐劑、穩定劑、較味劑、增稠劑等混合,按相應的常規方法,即可制成為水劑、糖漿劑等口服液體藥物制劑;與注射劑中常用的適當溶劑和附加劑配合和操作,還可以制備成相應的凍干粉針、水針等肌肉注射藥物制劑。
本發明提供了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在制備治療各種基底細胞癌及其他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方法提取的貝母生物堿提取物進行了下列動物試驗試驗目的貝母生物堿防止了B波段紫外線(UV)誘導的基底細胞癌的生成試驗動物昆明小鼠(一級)180只,體重30-35克,雌雄各半,隨機分為6組。
造模方法UVB距小鼠30cm處照射。
供試藥物貝母生物堿提取物陽性對照藥環耙明(cyclopamine)儀器UV放射裝置(Daavlin Co.,Bryan,OH)試驗方法用B波段UV照射小鼠240mJ/cm2一周三次,直至有明顯可見的皮膚腫瘤出現,停止照射。口服給藥20周,記錄每周的腫瘤情況。然后取小鼠背部皮膚,以從組織學上研究腫瘤情況。于4℃將組織浸于0.2%戊二醛/2%甲醛-1*PBS20分鐘,然后用1*PBS洗兩次。將組織在37℃置于含5%5-溴-4-氯-3-吲哚基-β-D-吡喃半乳糖苷的95%鐵緩沖液中,放置24小時,以患基底細胞癌(BCC)表示部位的面積作為觀察指標。
試驗結果
動物實驗結果表明,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可明顯抑制小鼠所患的基底細胞癌。
本發明人將貝母生物堿提取物應用于患者也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將貝母生物堿提取物乳膏治療鼻部基底細胞癌患者,結果表明大量腫瘤細胞死亡。
本發明提供的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在治療腫瘤方面的應用,將為治療腫瘤辟了新的方案,對醫藥臨床和人類健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例1、本發明的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制劑的應用實例一68歲老年男性患者,鼻部上端患大面積潰爛性基底細胞癌。用貝母生物堿提取物乳膏治療基底細胞癌患處的下半部。每隔三個小時,直接涂抹約20mu.l貝母生物堿提取物乳膏于基底細胞癌患處的下半部,而上半部不涂抹。治療54小時后,將腫瘤切除,以便觀察。可明顯觀察到用貝母生物堿提取物乳膏治療的上半部分,腫瘤被快速抑制,而下半部分無明顯變化。另外,用H&E標記切除的腫瘤,可以看到,治療部分大量腫瘤細胞死亡,并由此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囊腫。與此相對的,未治療部分是一堅固的腫瘤組織,而且沒有觀察到細胞死亡。在免疫組織化學方面,用單核抗體Ki-S5為標記拮抗抗原Ki-67。抗原Ki-67,是細胞繁殖的標記,它在用貝母生物堿提取物乳膏部位不再表達,而在未治療部位,可明顯的看到腫瘤細胞繁殖。
實例2、一82歲老年男性患者,面頰患毛發上皮瘤。用25mu.l貝母生物堿提取物乳膏每隔三個小時,直接涂抹于患處。24小時后,中斷治療,將患腫瘤處皮膚切除,以作觀察。在殘留腫瘤細胞中可以觀察到,細胞開始死亡。另外,患處附近的胎塊在用藥24小時后變小,色素沉著變少。
實例3一59歲男性患者,下眼瞼患有痣樣基底細胞癌。除被標記處,其余所有節結都用20mu.l貝母生物堿提取物乳膏每隔四小時治療一次。被標記的節結只能靠乳膏的擴散來接受治療。接受治療后的第三天,患處腫瘤大幅度減少,只殘留少量可見部分。停止治療,再做后續觀察,沒有觀察到明顯的腫瘤抑制現象。用H&E標記的接受治療的腫瘤部位顯示出許多無腫瘤細胞的包囊空間。6天后,原腫瘤患處的皮膚被切除以作觀察。殘留的腫瘤細胞,特別是在包囊邊緣附近的細胞,顯示出不同尋常的高頻率細胞分化特征。而在被切除的活組織切片檢查無此現象。通過觀察在免疫組織化學上用Ber-Ep4標記的結節證實了,貝母生物堿提取物誘導的腫瘤細胞分化作用是呈顯著的劑量依賴關系的。另外,在六天不接受治療的后續觀察中,已經分化的腫瘤細胞并未恢復原狀。
權利要求
1.一種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在制備治療腫瘤的藥物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該貝母生物堿提取物是通過下列方法提取的將貝母原料粉碎,用原料3倍量的工業酒精回流提取3次,每次一個半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濃縮得浸膏,浸膏用少量1%的鹽酸溶液捏溶,過濾,濾液用其1/2量的乙醚萃取3次,收集乙醚萃取液再用氨水堿化至pH為8,用與堿液相同量的氯仿萃取6次,回收溶劑后,得貝母生物堿提取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在制備治療腫瘤藥物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腫瘤包括基底細胞癌,髓質細胞瘤、橫紋肌瘤、纖維肉瘤、消化道腫瘤和小細胞肺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在制備治療腫瘤藥物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所述的治療腫瘤的藥物包括貝母生物堿提取物與藥用輔料組成的口服制劑或注射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貝母生物堿提取物在制備治療腫瘤的藥物中的應用。本發明通過動物試驗和臨床應用實例表明可明顯抑制基底細胞癌。本發明將為治療腫瘤開辟新的方案,對醫藥臨床的人類健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文檔編號A61P35/00GK1853700SQ20051002558
公開日2006年11月1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9日
發明者康露, 周劍俠, 范小兵, 沈征武 申請人:上海諾德生物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