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及制備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模型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以往采用直接結扎或縮窄環閉塞冠狀動脈制備心肌梗死模型,制備心肌梗 死再灌注模型需要二次手術剪開結扎線或松開縮窄環。因此對實驗動物的創傷比較嚴重,且要進行二次麻醉,模型制備相對煩雜,也使動物死亡的機率增大, 同時,實驗的成本也較高。發明內容針對以上兩種模型制備過程復雜、成本高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 一種更簡單的方法制備心肌梗死再灌注動物模型,用于各種小型動物的冠心病 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實驗研究,減少實驗動物的損傷及死亡率,也可降低成本。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采用一次復雜手術結合一次絲線 的抽出代替兩次復雜手術才能完成的模型制備過程。本方法可以廣泛應用于各 種小型動物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再灌注研究。具體是改進的實驗動物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將實驗動物的LAD與直徑在一定范 圍內的絲線平行設置且一起結扎,絲線的至少一端位于近體表處。如上所述得模型,其中絲線直徑大于實驗動物LAD的直徑,且平行置于LAD 刖萬。如上所述得模型,其中所述的實驗動物為兔,絲線直徑大于等于兔LAD直徑。如上所述得模型,其中絲線在徑向的形變量小于等于5%。 如上所述得模型,其中結扎縫線將絲線劃分至少為長、短兩段,短段為不 易滑脫,又易于抽出的長度,長段以其末端到達動物近體表處為限、并向著心 尖方向;短段優選在4-6mm之間,長段優選在15-20mm之間,根據實驗動物的 具體情況調整。如上所述得模型,其中絲線長段末端位于近體表處是指將絲線長段末端包 埋于皮下或將絲線長段外頭與引流紗條一起露在皮膚傷口的外面。 制備如上所述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 將LAD與絲線并行結扎;(b) 結扎線將LAD前方的絲線劃分為長、短兩段,長段向著心尖方向,觀察絲 線無松動,為結扎成功;(c) 逐層縫合心包、胸骨和肌肉,將絲線長段穿過心包、胸骨和肌肉,剪去多 余部分,將絲線長段末端置于近體表處。使用如上所述模型的方法,具體是需要再灌注時在皮下找出絲線長段末 端,將其抽出,或直接將露在皮膚傷口外面的絲線抽出,即可制備心肌梗死再 灌注模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發明的優點是①用此模型制備方法手術方法及過程明顯簡化, 一次復雜手術過程結合一次絲線的抽出即可代替兩次復雜手術過程才能完成的模型制備過程;②只需一次手術,減少動物損傷的痛苦和死亡 的機率;③降低了實驗的成本;④本方法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較小動物制備模 型對冠心病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研究,具有很強的應用前景和較大的經濟實用價 值。
圖l本發明方法步驟l示意圖; 圖2本發明方法步驟2示意圖; 圖3本發明方法步驟3示意圖; 圖4本發明方法步驟4示意圖;圖5使用本發明方法后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采用光滑絲線與冠脈并行結扎法3%戊巴比妥鈉30mg/kg體重耳緣靜脈注 射麻醉;不用氣管插管及呼吸機,保持兔自然呼吸狀態下;兔仰臥固定于手術 臺,剪除胸前區兔毛以備皮,碘伏消毒,鋪無菌洞巾;沿胸骨正中切口開胸, 防止損傷胸廓內動脈,充分暴露縱隔及心臟,保持兩側胸膜完整,以防止氣胸; 縱行剪開心包膜,充分顯露心臟及LAD,步驟l,如圖1所示,圖中A0為主動脈,PA為肺動脈。用顯微外科鉗輕輕提起 左心室前壁,于左心耳下方約2mm即LAD距根部5rran處,用7/0無損傷縫合線 縫過LAD下方,用手術鑷子將165咖長光滑絲線(直徑大于lmm的絲線,徑向 形變量小于等于5%)平行置于LAD前方,(之所以選擇直徑大于ltnra的絲線是由 于我們在研究中觀察到兔心的LAD根部直徑約lmm,所以當絲線與LAD —起結扎 時,如抽出絲線,LAD可以充分擴張到它本來的粗細),步驟2,如圖2所示,將絲線與LAD—起結扎,結扎線將LAD前緣的絲線劃分為 長、短兩段,短段留約5mm,不易滑脫,但又易于抽出,長段約160mm左右并向著心尖方向,觀察絲線無松動,結扎處LAD遠段血管萎陷變細,左心室前壁及 心尖部心肌顏色變紫,ECG顯示兔心前壁有缺血表現表明結扎成功。 步驟3,如圖3所示,逐層縫合心包、胸骨和肌肉,將絲線長段穿過心包、胸骨 和肌肉,剪去多余的絲線(留20-30ram的絲線長段外側頭),將絲線長段外側頭 埋于皮下,需要再灌注時再打開皮膚切口,找出皮下留置絲線長段的外側頭, 將絲線抽出即可制備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步驟4 ,如圖4所示,(RV為右心室)如在心肌梗死后較短的時間內再灌注, 也可逐層縫合心包、胸骨、肌肉和皮膚,將絲線長段穿過心包、胸骨、肌肉和 皮膚,使絲線長段的外頭與引流油紗條一起露在皮膚傷口的外面,剪去多余的 絲線(留20-30mm的絲線長段在皮膚外),包扎傷口。使用方法如圖5所示,需要再灌注時直接抽出絲線即可制備心肌梗死再灌注模 型。本發明(改進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制備方法)可以取代兩次復雜手術才 能完成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的制備過程,手術比較簡單, 一次復雜手術結合 一次絲線的抽出即可達到兩次復雜手術才能完成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的制備 過程,減少實驗動物的損傷和痛苦,也降低了實驗動物的手術死亡率,還可大 大降低成本。本方法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較小動物(如大鼠、小鼠等)制備模 型對冠心病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研究,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和較大的經濟實 用價值。
權利要求
1、改進的實驗動物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其特征在于將實驗動物的LAD與直徑在一定范圍內的絲線平行設置且一起結扎,絲線的至少一端位于近體表處。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絲線直徑大于等于實驗動物LAD 的直徑,且平行置于LAD前方。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實驗動物為兔,絲線直 徑大于等于兔LAD直徑。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絲線在徑向的形變量小于等于 5%0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結扎縫線將絲線劃分至少為長、 短兩段,短段為不易滑脫,又易于抽出的長度,長段以其末端到達動物近 體表處為限、并向著心尖方向;短段優選在4-6mm之間,長段優選在15_20, 之間。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絲線長段末端位于近體表處是 指將絲線長段末端包埋于皮下或將絲線長段外頭與引流紗條一起露在皮膚 傷口的外面。
7、 制備權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 將LAD與絲線并行結扎;(b) 結扎線將LAD前方的絲線劃分為長、短兩段,長段向著心尖方向,觀 察絲線無松動,為結扎成功;(c) 逐層縫合心包、胸骨和肌肉,將絲線長段穿過心包、胸骨和肌肉,剪 去多余部分,將絲線長段末端置于近體表處。
8、 使用權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需要再灌注時在 皮下找出絲線長段末端,將其抽出,或直接將露在皮膚傷口外面的絲線抽 出,即可制備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
全文摘要
改進的兔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及制備方法,其特點是將直徑不小于兔左冠狀動脈前降支(LAD)的絲線平行置于LAD前緣,將絲線與LAD一起結扎,結扎線將絲線分為長、短兩段,短段留約5mm,長段約160mm并向著心尖方向,檢查絲線無松動,即心肌梗死模型制備成功。逐層縫合,將絲線長段穿過心包、胸骨和肌肉,可埋于皮下,也可將絲線的外頭露在皮膚傷口的外面。再灌注時,可打開皮膚切口,找出絲線的外頭抽出,或直接將絲線抽出即可制備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本發明可以取代兩次復雜手術才能完成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的制備過程,手術比較簡單,一次復雜手術結合一次絲線的抽出即可完成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的制備,減少了動物的損傷,也降低模型制備的成本。
文檔編號A61B19/00GK101243994SQ200810034358
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7日
發明者瑤 何, 炯 倪, 銘 李, 嘉 楊, 趙江民, 邵志宏 申請人: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