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血卟啉單甲醚在醫藥領域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更具體地涉及利用血卟啉單甲醚,通過對患處施加光動力治療 (PDT)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痤瘡、尖銳濕疣、喉乳頭狀瘤、尋常疣、趾疣、扁平疣、鮑 恩樣丘疹病、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相關的卡波西肉瘤、牙周炎、口齦炎的應用。
背景技術: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給患者施以光活性化合物(光敏劑),包括 系統給藥和局部給藥,光敏劑在病灶部位富集,再以特定波長的低強度激光照射,激發光敏 劑使之產生光動力學反應,在光動力學反,的部位產生單線態氧等自由基,可殺傷該病變部 位的組織細胞,主要通過直接細胞毒作用及其封閉病灶部位血管產生治療效果,其特點是選 擇性作用于病變部位,并且治療劑量可控制,是近20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最有前途的新技術。 PDT自20世紀70年代進入臨床研究以來,已經在腫瘤的治療上取得了突破進展。目前,它 不僅局限于惡性腫瘤的治療,在其他多種疾病的治療中也表現出良好的前景。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中老年人群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重要病理基礎, 是直接影響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常規的治療方法如低脂飲食及降脂藥等,對As斑塊 的穩定和消退具有一定療效,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對經皮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術 后所致的再狹窄療效不佳。局部療法如基因治療、新型血管支架和血管內照射療法等尚處于 研究階段,且療效不穩定,尋找新的治療方法仍然是臨床的重要課題。
痤瘡(acne)是一種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好發于皮脂溢出部位,可表 現為粉剌、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等皮損。其發病率70% 87%,對青少年的情緒 和社會功能的影響超過了哮喘、癲癇,其發病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的堵塞、 細菌感染和炎癥反應等因素有密切關系。目前痤瘡治療以口服維A酸類藥物、抗生素、性激 素、外用維甲酸乳膏、消炎藥膏、過氧化苯甲酰、硫磺制劑為主要治療手段。但傳統法尤其 是長期口服維甲酸類藥物、抗生素和性激素存在著一定的副作用。
病毒(virus)屬于非細胞型微生物。它是一類最小的致病因子,明顯不同于其^f也微生物。 具有以下特征個體極小、沒有細胞結構、嚴格寄生在活的宿主細胞上、有感染性。人類傳 染病中約有75%是由病毒引起的。
控制病毒感染目前有兩種方法 一是預防為主,廣泛使用疫苗(減毒活疫苗或滅活疫苗), 已有多年經驗,但由于病毒種類很多,且易發生變異,因此尚不能生產出各種有效的疫苗來防治各類病毒。二是應用化學治療劑,可惜至今還沒有控制病毒的理想藥物,其原因宿主細 胞和病毒的關系過于密切,抗病毒作用強的藥物必然對宿主細胞有很高的毒性。
細菌(bacteria)是微生物的一大類群,屬原核生物。種類多、分布廣、繁殖快、代謝強、 個體小、作用大、易變異。大部分人畜的疾病幾乎都是由細菌引起的,所以它對人類的健康 帶來嚴重的危害。凡能引起人體或動物疾病的細菌稱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 按革蘭氏染色法,常將細菌分為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細菌。此染色法在細菌分類、臨床 選藥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控制細菌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物理的消毒滅菌方法包括機械除菌法、熱力 滅菌法、射線照射法等。一些物理因子能夠達到滅菌(sterilization)的要求即殺滅或除去所 有的生命體,但它只適用于一些器械、器皿、空氣等預防性消毒,對于已感染病原菌的人體 基本不適用。化學方法可分為化學消毒劑和化學治療劑。化學消毒劑的種類很多,包括鹵 素、苯酚及其衍生物、醇類、垸化劑、氧化劑、重金屬、表面活性劑、酸和堿、染料等,各 有不同的抗菌作用。化學消毒劑適用范圍基本同物理消毒法,但它很少能達到滅菌要求,它 們只能從物體上除去病原微生物,也就是消毒(disinfection)。它同樣不適合已感染病原體的 人的治療。化學治療劑(chemotherapeutic agents)的最大特點是選擇性的殺滅或抑制細菌, 對機體沒有毒性或較少毒性。目前化學治療劑主要包括磺胺類、抗生素類和其它類,雖然它 有抑菌活性強、選擇性高、抗菌譜廣等特點,但使用化學治療劑仍有四大臨床問題亟待解決 毒性、過敏(變態反應)、二重感染和耐藥性。其中耐藥性的問題極大地影響了臨床療效。
因此,在上述領域迫切地需要開發新的治療劑和治療方法,以便有效治療動脈粥樣硬化、 痤瘡、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的各類疾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治療劑和治療方法,它們可有效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痤瘡、 尖銳濕疣、喉乳頭狀瘤、尋常疣、趾疣、扁平疣、鮑恩樣丘疹病、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 相關的卡波西肉瘤、牙周炎、口齦炎。
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血卟啉單甲醚的新用途,它被用于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痤 瘡、或細菌和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藥物。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動脈粥樣硬化是原發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所述的痤瘡是一種 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所述的細菌感染性疾病是因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感染引起的疾 病;所述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是因乳頭狀瘤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I、單純皰疹病毒、人巨細胞病毒、猴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可表現為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 瘢痕等皮損;所述的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發生在人體牙周。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細菌性感染性疾病選自下組牙周炎、口齦炎;所述的病毒性 感染性疾病選自下組尖銳濕疣、喉乳頭狀瘤、尋常疣、趾疣、扁平疣、鮑恩樣丘疹病、人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相關的卡波西肉瘤。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血卟啉單甲醚為如下結構式的化合物
HOOC COOH
式中,R!為氫原子或甲基,R2為甲基或氫原子;當&為氫原子時,R2為甲基;當R!為
甲基時,R2為氫原子。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藥物的給藥劑量在0.1—100mg/kg體重,按血卟啉單甲醚計算。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治療是光動力治療。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光動力治療條件是照射的光通量為50~200焦耳/cm2,光照度為 50—800mW/cm2,波長為300~800nm。
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血卟啉單甲醚的用途,它被用作光動力治療動脈粥樣硬化、 痤瘡、尖銳濕疣、喉乳頭狀瘤、尋常疣、趾疣、扁平疣、鮑恩樣丘疹病、人獲得性免疫缺陷 綜合癥相關的卡波西肉瘤、牙周炎、口齦炎等疾病的光敏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中的血卟啉單甲醚是一種的新型光敏劑,它對于常用的較長波長的光有較強的吸 收能力,可迅速從組織中清除,對正常組織的光毒作用很低,急性和長期毒性均較低,較其 他光敏劑具有成分單一明確、組成穩定、給藥后避光期短等明顯優點。目前抗動脈粥樣硬化、 抑制痤瘡、抗菌、抗病毒治療都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對本發明中的血卟啉單甲醚進 行光動力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痤瘡、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或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實驗中發i見,它具有明顯的抗菌、抗病毒、抑制痤瘡和對原發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和消退作用,具 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圖l是血卟啉單甲醚的化學結構通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人經過深入而廣泛的研究,篩選了大量化合物,發現化合物血卟啉單甲醚特別適 合用于治療細菌、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或動脈粥樣硬化,血卟啉單甲醚的最佳吸收波長為
630nm,清除時間短,光敏感性24小時可以消退,因此適合作為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痤 瘡、抗菌、抗病毒的光敏劑。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本發明。
光活性化合物
適用于本發明的光活性化合物是血卟啉單甲醚。許德余、陳文輝等在《中國激光醫學雜 志》(1993, 2: 3—7)和申請號為01131939的中國專利中公開了血卟啉單甲醚的理化性 質、制備方法及其在治療腫瘤的應用;在《第二軍醫大學學報》(1990, 11: 118_122) 發表了血卟啉單甲醚在荷瘤小鼠體內的分布;顧瑛、劉光凡等在《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00, Vol9, 1期)發表了血卟啉單甲醚在動脈組織的吸收和分布特性、血管平滑肌對血n卜啉單甲 醚的吸收特性,在《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00, Vol9, 3期)發表了血n卜啉單甲醚治療鮮 紅斑痣的應用。在此全部公開作為參考。
具體地,適合于本發明的光活性化合物具有如下結構式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Rj為氫原子或甲基,R2為甲基或氫原子;較佳的,當&為氫原子時,R2為甲基;當R!為甲基時,R2為氫原子。
血口卜啉單甲醚也可與其他的光活性化合物聯合使用。但治療的有效性依賴于光被光活性 化合物吸收,因此,如果使用混合物,則以具有相似的最大吸收峰的化合物混合使用為佳。
光動力治療方法
光治療參數有關的某些術語在不同的作者和出版物中有所不同。比如光通量,也稱光劑
量、光能量密度;光照度,也成功率強度、功率密度。這些術語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使用并 理解的,在此加以說明。
在光活性化合物給藥后,將靶器官、耙組織在被選擇的藥物吸收波長下進行照射。對于 血卟啉單甲醚,所選的波長范圍一般在300—700nm左右,更佳地為在600—700nm左右,該 范圍波長在機體組織內的穿透力比較好。
照射的結果導致光活性化合物處于激發狀態,并與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形成單線態氧 (Singlet Oxygen)和其他自由基,引起細胞結構破壞。單線態氧和其他自由基主要損傷細 胞膜結構,包括細胞膜、線粒體膜、溶酶體膜和核膜,導致病變組織細胞的壞死和凋亡;光 敏劑與組織細胞的結合位點主要在脂性膜,因此,PDT可造成溶酶體水解酶的釋放,進一步 加重細胞損害;此外,還發現PDT對細胞遺傳物質也有影響,可引起DNA的損傷。由此可 見,PDT對靶組織的作用是多環節的。
根據組織的類型、靶組織的深度和其上流體或血液的量,照射的光通量可有很大的變動。 較佳的為50—200焦耳/cm2。
光照度一般變化于50—800mW/cm2,以約100—600800mW/cm2為佳。然而。選擇使用 較高的光照度,可以縮短治療時間而達到同樣的效果。
光活性化合物給藥后至光治療之間的最適時間間隔也根據給藥方式、給藥形式和制劑類 型而不同。光敏劑給藥后的時間間隔從1分鐘到2小時,較佳的為5—30分鐘,更佳的為IO —25分鐘。
給藥和劑量
光活性化合物可以以各種途徑給藥,如口服、非腸道給藥或直腸給藥。以非腸道給藥為 宜,如靜脈內、肌肉內或皮下注射。以靜脈注射為最好。
光活性化合物的劑量可以根據給藥方式、制劑類型、是否偶聯靶向配體而有很大的^變化。 一般認為,在光活性的制劑、給藥方式和劑量水平之間有關聯。通常,血B卜啉單甲醚的典型
劑量范圍為0.1—100mg/kg,較佳的劑量范圍為0.5_50mg/kg,更佳的劑量范圍為1一10mg/kg。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也可以通過實驗確定合適的劑量。
在本發明中用于有效、選擇性光動力學治療的各種參數是相互關聯的。因此,可以相對 于其他參數(例如光動力學治療中所使用的光通量、光照度、持續時間和劑量、給藥與光照 射之間的時間間隔等)而調整劑量。使用這些參數都應調整到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而不產生 正常組織的明顯損害為宜。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通過試驗確定合適的參數。
換言之,當光活性化合物的劑量降低時,產生治療效果的光通量有增加的趨勢;反之, 需要降低光通量,則需要增加光活性化合物的劑量或增加靶向性促進增加病變部位光活性化 合物的富集程度。
治療機理
本發明涉及用光動力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痤瘡、尖銳濕疣、喉乳頭狀瘤、尋常疣、趾疣、 扁平疣、鮑恩樣丘疹病、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相關的卡波西肉瘤、牙周炎、口齦炎等疾 病。
在對原發性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中,原發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特異吸收血嚇啉甲醚,使 用本發明中的光動力療法,可以通過抑制平滑肌細胞的增殖、遷移和分泌功能、促進血管壁 的適應性重構和保護內皮細胞、維持內皮結構完整,對原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起到有效的穩 定和消退作用。
在對痤瘡的治療中,給予光敏劑后,血卟啉甲醚能夠被上皮細胞和毛囊皮脂腺單位所吸 收,當適宜波長的光進行照射時,不僅可以激活痤瘡丙酸桿菌自身產生內源性光活性化合物 卟啉,同時還能活化血卟啉甲醚,從而能選擇性殺傷痤瘡丙酸桿菌和破壞毛囊皮脂腺單位而 改善痤瘡。
在對尖銳濕疣、喉乳頭狀瘤、尋常疣、趾疣、扁平疣、鮑恩樣丘疹病、人獲得性免疫缺 陷綜合癥相關的卡波西肉瘤等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血n卜啉單甲醚光動力法滅活病毒 的機制是它們與構成病毒包膜整體部分的脂類和糖脂具有親和力,經光動力學作用后,病毒 包膜的完整性被破壞,被病毒感染的細胞胞膜和病毒包膜被認為都是這類光敏劑的結合部位。
在對牙周炎、口齦炎等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血n卜啉甲醚注射入牙周袋內,可選 擇性結合于細菌細胞壁上的成分物質,如脂多糖、胞質膜成分,經適宜波長的激光照射后, 光敏劑激活產生活性氧,能夠阻止細胞毒素活性,還能致死性地破壞細菌細胞壁,從而達到 靶向滅菌的效果。 可治療的疾病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動力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痤瘡、尖銳濕疣、喉乳頭狀瘤、尋常疣、趾疣、扁平疣、鮑恩樣丘疹病、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相關的卡波西肉瘤、牙周炎、口齦 炎等疾病的方法,包括給需要這種治療的患者服用足以使接受治療患者的病患部位富集足夠 量光敏劑的光活性化合物制劑;允許足夠的時間使有效量的光活性化合物富集于患者病患處; 用適合光敏劑吸收的光照射患處。
因為在本發明的治療方法中,利用血卟啉單甲醚,通過光動力療法有效地穩定和消退了 原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效地殺傷了痤瘡丙酸桿菌和破壞了毛囊皮脂腺單位、有效地滅活 了病毒和細菌,因此本發明方法可用于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痤瘡、細菌性感染性疾病和病毒 性感染性疾病。代表性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包括(但不局限于)尖銳濕疣、喉乳頭狀瘤、尋 常疣、趾疣、扁平疣、鮑恩樣丘疹病、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相關的卡波西肉瘤;代表性 細菌性感染性疾病包括(但不局限于)牙周炎、口齦炎。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 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 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下列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的實驗方法,通常按照常規條件或按照制造廠商所建議的 條件。
實施例l:血B卜啉單甲醚和治療劑的制備
A. 血卩卜啉單甲醚的制備
按CN 01131939的中國專利申請中所述的方法,稱取20克3, 8—二 (1一溴乙基)次 卟啉K氫溴酸鹽,將其與3000毫升的甲醇與水的混合液攪拌反應2小時,該反應液用10mol/L 的氫氧化鈉調節pH至13,攪拌4小時,再以冰乙酸調節反應液的pH至4一5,析出沉淀。 布氏漏斗濾集析出的沉淀,水洗,千燥,得到19.5克粗品。經硅膠柱層析分離純化得到3.9 克血fJ卜啉單甲醚(圖1)。
重復上述步驟,獲得約20克血卟啉單甲醚。
B. 血n卜啉單甲醚凍干制劑的制備
稱取10克血卟啉甲醚原料藥,以適量0.2mol/L的氫氧化鈉水溶液充分攪拌至溶解,再 用0.2mol/L的鹽酸調節溶液pH至7—8,加入適量的甘露醇,再以注射用水定容至400毫升; 無菌過濾,分裝成每瓶含有100毫克藥物。置冷凍干燥機中冷凍干燥,加塞封口,貼標簽。 使用時以生理鹽水復溶至所需濃度給藥。
C. 血n卜啉單甲醚注射液的制備稱取10克血卟啉甲醚原料藥,以適量0.2mol/L的氫氧化鈉水溶液充分攪拌至溶解,冉 用0.2mol/L的鹽酸調節溶液pH至7—8,加入適量的甘露醇,再以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毫 升,無菌過濾分裝,加塞封口,貼標簽。使用時直接給藥。
實施例2:血卟啉甲醚一光動力療法對原發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效果
實驗方法
25只新西蘭白兔,通過動脈球囊內膜損傷的方式,在腹主動脈相距約1.5cm處的兩個區 域內,誘導形成兩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第8周時,取第一組15只白兔,按實施例1制備的血卟啉甲醚注射液,以5.0mg/kg的 劑量進行靜脈注射,然后分別在1, 12, 24, 48和72小時后處死,將每只動物的腹主動脈 暴露,用熒光分光光度法測得血卟啉單甲醚在動脈硬化斑塊和正常動脈中的含量分布,統計 出血卟啉單甲醚的含量在動脈硬化斑塊與正常動脈中分布比率最高的時間。
取第二組10只白兔,按實施例1制備的血卟啉甲醚注射液,以5.0mg/kg的劑量進行靜 脈注射,在第一組動物統計的出現血卟啉單甲醚含量分布比率最高的時間,使用無菌技術麻 醉動物并暴露它們的腹主動脈,辨認每只動物被誘導的兩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選擇較大的 一個進行光動力治療,另一個作為對照。光動力治療使用220V、 300W的白熾燈作為光源, 經拋物面鏡集中后進行照射,用過濾器阻斷后產生的照射波長為630nm,治療面積25cm2, 劑量為20J/cm2。最后分別在第2、 4、 6周處死動物,觀察療效。
結果
第一組動物的實驗結果見表l,結果顯示,靜脈注射血卟啉甲醚后48小時,藥物在動脈 硬化斑塊與正常動脈中的含量分布比率達到最高值,適合進行光動力治療。第二組動物在靜 脈注射血卟啉單甲醚48小時后接受光動力治療,并分別在第2、 4、 6周處死,實驗結果顯示, 其接受血卟啉單甲醚一光動力治療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對照斑塊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縮 小,而第6周處死的動物動脈硬化斑塊縮小的程度最大。
表1血卟啉單甲醚靜脈注射后在兔腹主動脈硬化斑塊與正常動脈中的分布
時間(小時)動物數量血B卜啉單甲醚(ng/mg濕重)斑塊/動脈
斑塊 腹主動脈含量分布比率
1328 (18—38) 8 (0—33)3.5
12345 (35~63)5 (5)9.024351 (17—-116)6 (0~15)8.5
483"1 (35--272)"(0—34)10.0
723107(20--257)18 (0—45)5.9
實施例3:血卟啉甲醚一光動力療法對痤瘡治療的效果
治療方法
按實施例1制備的血卟啉甲醚凍干制劑,制備成濃度為10mg/ml的治療劑,每支100 mg, 皮試陰性者,以3.5—5 mg/kg靜脈注射。給藥15min后,用IECU210型銅蒸氣激光治療機 進行痤瘡局部照射,波長510nm和570nm,脈沖重復頻率為6kHz,脈沖寬度20—40ns, 治療功率密度為70—100 mW/cm2,能量密度為150—360 J/cm2,光斑直徑4一10cm,治 療面積2—70cm2。照射時適當遮蓋周圍正常皮膚和眼部,根據痤瘡患處面積大小采用單光斑 或多光斑照射治療,照射治療均在給藥后20min—3.5h內完成。每周治療2次,6次后結束。 治療前及治療后1、 4、 8周觀察皮膚狀況,做出療效評價,并同時記錄不良反應。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面部皮損總積分減少的百分率評價療效皮損比原有皮損積分減少》90%為痊愈, 60% 89%為顯效,20% 59%為好轉,<20%為無效,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在治療4 周結束后分別對粉刺、丘疹、膿皰、結節4種皮損進行皮損數量減少率的評價,皮損數量減 少率=(治療前皮損數-治療后皮損數)/治療前皮損數X100C/。。
結果
治療6次后,療效結果見表2。46例患者經6次血卟啉甲醚-光動力治療后,痊愈38例、 顯效4例、好轉3例,無效1例,痊愈率為82.6%,有效率為91.3%。血卟啉甲醚-光動力 治療后局部僅有輕度紅斑、水腫、燒灼感、脫皮、無明顯疼痛,不影響治療。
表2不同類型痤瘡患者經血卟啉甲醚-光動力治療后療效統計(例,%)
痤瘡分型例數痊愈顯效好轉無效痊愈率有效率
中度炎性242031083.395.8
重度炎性221812181.886.4
合計463843182.691.3實施例4:血卟啉甲醚一光動力療法對尖銳濕疣治療的效果
尖銳濕疣是由HPV感染引起的增生性疾病,位居性病發生率的第二位,人體是人乳頭瘤 病毒(human pap川omavirus, HPV)的惟一宿主,該病毒能引起人體皮膚和粘膜的鱗狀上 皮增殖。血卟啉甲醚一光動力療法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復發率低、耐受性好、副作用 小的治療尖銳濕疣的方法。
治療方法
按實施例1制備的血卟啉甲醚凍干制劑,制備成濃度為10mg/ml的治療劑,每支100 mg, 皮試陰性者,以3.5—5 mg/kg靜脈注射。注藥15min后,對尖銳濕疣患處皮損局部照射, 波長為635nm,激光照射治療20min,照射距離約15cm左右,劑量100J/cm2。治療每周 1次,1一3次完成治療。全部患者均于治療結束后觀察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
完全效應(CR)為皮損完全消失,持續1個月;明顯效應(SR)為皮損最大直徑和其 垂直或皮損高度的乘積縮小50%以上,并持續1個月以上;稍有效(MR)為上述乘積縮小 不足50%,并持續1個月以上;無效(NR)為皮損無縮小或增大。
結果
8例尖銳濕疣患者,全部順利完成治療,6例包皮尖銳濕疣患者經3次治療后達完全效 應,2例左股陰部尖銳濕疣患者2次治療后達完全效應。本研究觀察有效率100%。有2例 包皮尖銳濕疣患者術后局部發生了輕微水腫,經短期激素、抗炎治療后癥狀緩解消退。8例 病人激光照射治療中均出現輕微刺痛感,未經特殊處理,治療后癥狀自然消失。
實施例5:血卟啉甲醚一光動力療法對牙周炎致病菌的殺傷作用
實驗方法
分別挑取牙周炎致病菌(包括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菌種單菌落,接種于3 ml LB 液,37'C下振蕩培養過夜,至對數生長后期,將菌懸液以1:100的比例接種于100mlLB液 中,37'C振蕩培養3h后離心(4000r/min, 10min),棄上清,懸浮菌體于PBS,使得OD65o=0.7 (相當于107CFU/ml左右),置4。C備用。
按實施例1制備的血卟啉單甲醚原料藥,配置成為0.1mol/L的PBS緩沖液,調節pH 至7—8。不同濃度血卟啉單甲醚的菌懸液于37r避光孵育30min后進行光照,即每個試管取1m'于石英比色皿中,放在距離75W溴鎢燈光源1cm處進行可見光光照,光源的光功密 度為200mW/cm2,光照時間30min。另外一組孵育30min不光照直接進行實驗。
以1:10的梯度稀釋二組不同濃度血卟啉單甲醚的菌懸液,分別取100 u L于細菌計數培 養基平皿中,迅速均勻涂布,革蘭氏陽性菌于37'C生化培養箱中恒溫培養,革蘭氏陰性菌于 34'C恒溫培養,24h后取出進行菌落計數并繪制失活率柱形圖。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失活率(%) = (N-n) /NX100,式中N為對照組個數平均值;n為實驗組個數平均值。
結果
結果表明,血卟啉單甲醚對兩種細菌都有光動力殺傷作用,隨著血卟啉單甲醚濃度的升 高,細菌失活率也越高,且光照下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的殺傷效果比沒有光照的 條件下更明顯。由表2可知,血卟啉單甲醚對革蘭氏陽性菌的光動力殺傷作用非常強,光照 下血卟啉單甲醚濃度在5mg/L以上時就能殺死90M以上的細菌;由表3可知,血卟啉單甲醚 濃度為75mg/L和150mg/L分別能通過光動力作用殺滅59.3%和99.9%革蘭氏陰性菌,不光 照則對其基本上沒有殺傷作用。
表3不同的血卟啉單甲醚濃度與革蘭氏陽性菌失活率之間的關系
血卟啉單甲醚濃度革蘭氏陽性菌失活率/%
(mg/L)無光照光照
005.5
510,196.6
5086.2100.0
7590.1■0
表4不同的血卟啉單甲醚濃度與革蘭氏陰性菌失活率之間的關系血卟啉單甲醚濃度革蘭氏陰性菌失活率/%
(mg/L)無光照光照
004.7
5026.6
5015.160.075 4.9 靈0
實施例2、 3、 4、 5的結果表明,以血卟啉單甲醚為光敏劑的光動力療法,可有效治療 動脈粥樣硬化、痤瘡、尖銳濕疣、喉乳頭狀瘤、尋常疣、趾疣、扁平疣、鮑恩樣丘疹病、人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相關的卡波西肉瘤、牙周炎、口齦炎等疾病。
在本發明提及的所有文獻都在本申請中引用作為參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獻被單獨引用作 為參考那樣。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的上述講授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 發明做各種改動和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
1.血卟啉單甲醚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備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痤瘡、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或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藥物。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脈粥樣硬化是原發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所述的痤瘡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所述的細菌感染性疾病是因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 性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所述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是因乳頭狀瘤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I、單純皰 疹病毒、人巨細胞病毒、猴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可表現為粉刺、丘疹、 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等皮損;所述的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發生在人體牙周。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細菌性感染性疾病選自下組牙周炎、口 齦炎;所述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選自下組尖銳濕疣、喉乳頭狀瘤、尋常疣、趾疣、扁平疣、 鮑恩樣丘疹病、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相關的卡波西肉瘤。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卟啉單甲醚為如下結構式的化合物OF^H3C^/ pH3 一H3CH3CH00C COOH式中,R!為氫原子或甲基,R2為甲基或氫原子;當R,為氫原子時,R2為甲基;當&為甲基時,R2為氫原子。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給藥劑量在0.1—100mg/kg體重,按 血口卜啉單甲醚計算。
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療是光動力治療。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動力治療條件是照射的光通量為50—200 焦耳/cm2,光照度為50~800mW/cm2,波長為300—800nm。
9. 血卟啉單甲醚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作光動力療法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痤瘡、尖銳濕疣、 喉乳頭狀瘤、尋常疣、趾疣、扁平疣、鮑恩樣丘疹病、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相關的卡波 西肉瘤、牙周炎、口齦炎等疾病的光敏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血卟啉單甲醚在醫藥領域的幾種新用途,包括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痤瘡、尖銳濕疣、喉乳頭狀瘤、尋常疣、趾疣、扁平疣、鮑恩樣丘疹病、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相關的卡波西肉瘤、牙周炎、口齦炎等疾病。血卟啉單甲醚在630nm處具有吸收峰,是光動力療法中一種組成單一、性能穩定的新型光敏劑。它可迅速從組織中清除,對正常組織的光毒作用很低,可有效治療各種因細菌、病毒引起的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和痤瘡。
文檔編號A61K31/409GK101612149SQ200910055460
公開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8日
發明者穎 葉, 莉 許, 陳志龍 申請人:陳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