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灌腸劑,具體涉及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及其制備 方法。
背景技術:
中醫治療急癥是中醫現代化的難點之一,由于受中藥劑型的限制,長期以來中醫 被認為僅以治療慢性疾病為特長,難以顯示治療急癥的優勢。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中藥注射 劑已研究了幾十年,由于中藥多為復方制劑,成分復雜,而注射劑質量要求嚴格,體積小,澄 明度高,中藥注射劑在去粗存精的制備工藝中,往往難以保持療效穩定,加上藥材原料差異 大,質量不易控制,常有過敏性、刺激性等問題。因此,中藥注射劑一直不能進入中國藥典, 在臨床上使用的品種也不多。中藥微型灌腸劑能解決中藥注射劑的難題,中藥微型灌腸劑 與中藥注射劑一樣同是液體藥物,體積也僅在5ml以下,但中藥微型灌腸劑不要求澄明度, 可制成高濃度、高粘度的溶液,包含的藥物成分多,可保持療效穩定。由于中藥微型灌腸劑 經肛門給藥,藥物經直腸吸收后,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大循環,可避免有效成分受胃酸、消化 道消化液的破壞作用,也避免肝臟的首過作用,從而保持藥效。小兒高熱(發燒)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由于小兒身 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其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全。由于小兒的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功能差, 皮膚汗腺發育還不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很差,小兒非常容易發熱。發熱特別是高熱(39°C以 上)持續過久,對小兒健康威脅很大。統計資料表明,小兒高熱發病率為3% 8%,復發率 高,約為35%,復發頻率越高,引起腦損傷的可能性越大,嚴重危害小兒的身體健康。現有的 中西類小兒高熱用藥很多,如常用藥的中成藥有小兒解表顆粒等,西藥則以小兒對乙酰氨 基酚為代表,但不管是中成藥還是西藥均存在一些不足,由于中成藥較苦,小兒不服藥的配 合度不高,而西藥的副作用較大,這也使得小兒家長在用藥上有所顧慮,而中藥灌腸劑則較 好地解決了小兒不愿意服藥以及西藥副作用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原料簡單,劑量小、濃度高、易吸收、起效快、 療效好、使用方便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及其制備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山銀花10 200、黃芩10 200、柴胡10 200。上述各原料藥優選的重量配比為山銀花100 200、黃芩40 100、柴胡50 150。各原料藥最佳的重量配比為山銀花180、黃芩50、柴胡120。上述組方中,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山銀花清熱解毒,涼散風熱;柴胡發表退熱。三者合用能增強清熱瀉火解毒之功效。現代研究表明,黃芩、山銀花具有很好抗菌消炎 作用,且擴菌范圍廣,還有明顯退熱作用。柴胡除了具有較強的退熱作用之外,還對流感病 毒有較強抑制作用。本發明提供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1)取黃芩粉碎,加水煎煮1 3次,合并煎煮液,鹽酸調pH值至1. 5 2. 5,于75 85°C保溫30 40min,冷卻,靜置過夜,過濾,沉淀用60 70%乙醇洗至接近中性,然后用 氫氧化鈉溶液溶解,鹽酸調PH值為5. 5 6. 0,得A液;其中,每次煎煮在進行10 15min 后,先用氫氧化鈉溶液調煎煮混合物的PH值至6. 0 7. 0,再繼續煎煮1 2h ;2)取柴胡粉碎,加水蒸餾,收集前面30 40min的餾出液,得B液,分別收集蒸餾 后的殘液和柴胡藥渣,備用;3)取柴胡藥渣與山銀花加水煎煮1 2h,過濾,濾渣再加水煎煮0.5 1.5h,過 濾,合并二次煎煮液和柴胡蒸餾后的殘液,得混合液,濃縮,冷卻,加入乙醇使其含醇量至 60 70%,靜置過夜,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柴胡原料藥重量的0. 3 0. 4倍,調節 PH值為5. 5 6.0,得C液;4)將A液、B液和C液按30 35% 5 10% 55 60%的體積百分比混合, 上述三種液體的體積百分比之和為100%,混合后攪拌均勻,分裝,滅菌,即得。上述制備方法中步驟1)中,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濃度為10 15%。而用于溶解沉淀的氫氧化鈉 溶液的用量為黃芩原料藥重量的0. 3 0. 4倍。除了氫氧化鈉溶液外,也可用碳酸鈉或碳 酸氫鈉溶液代替,其濃度不變。步驟1)中,每次煎煮時水的加入量為黃芩原料藥重量的6 12倍。黃芩粉碎的 粒度可為10 100目。步驟2)中,蒸餾時水的加入量為柴胡原料藥重量的7 10倍。柴胡粉碎的粒度 可為10 100目。步驟3)中,每次煎煮時水的加入量為柴胡與山銀花原料藥總重量的6 12倍。混 合液濃縮至柴胡和山銀花原料藥總重量的0. 9 1. 1倍。由上述方法制得的微型灌腸劑每毫升的有效成分相當于4. 48克生藥原料,一般 分裝成4ml/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微型灌腸劑原料組成簡單,方法簡單易控,在提取黃芩時 特別加入氫氧化鈉調節煎煮液(煎煮液的酸性較強)的PH值,以防止黃芩中的有效成分黃 芩甙在酸性環境下被消解成甙元和糖,很好的保持了黃芩中的有效成分;所得產品劑量小、 濃度高、易吸收,對小兒高熱癥狀起效快、療效好,而且使用方便。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原料藥配方山銀花500g黃芩IOOOg柴胡IOOOg制備方法1)取黃芩粉碎至10目,加入黃芩原料重量12倍的水,煎煮IOmin (從水開后開始 計時),用質量濃度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煎煮混合物的PH值至6. 5,再繼續煎煮1. 5h ;
4過濾,濾渣加入黃芩原料重量8倍的水,煎煮IOmin (從水開后開始計時),用質量濃度為 1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煎煮混合物的PH值至6. 5,再繼續煎煮1. 0h,過濾,合并煎煮液,用 鹽酸調其PH值至2. 0,于80°C保溫30min,冷卻,靜置過夜,過濾,沉淀用體積濃度為70%乙 醇洗至PH值為6. 0,然后用0. 35倍黃芩原料重量、質量濃度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溶解, 之后用鹽酸調PH值為5. 8,得A液;2)取柴胡粉碎至10目,加柴胡原料重量10倍水蒸餾,收集從有餾出液開始之后 30min的餾出液,得B液,分別收集蒸餾后的殘液和柴胡藥渣,備用;3)取柴胡藥渣與山銀花,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水的加入量為柴胡與山銀花原料 總重量10倍,煎煮1. 5h,第二次水的加入量為柴胡與山銀花原料總重量8倍,煎煮Ih),過 濾,合并二次煎煮液和柴胡蒸餾后的殘液,得混合液,將混合液濃縮至相當于柴胡和山銀花 原料藥總重量的1. 0倍,得一次濃縮液,冷卻,加入乙醇使一次濃縮液的含醇量為70 %,靜 置過夜,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柴胡原料藥重量的0. 35倍,得二次濃縮液,用鹽酸或 氫氧化鈉溶液調節二次濃縮液的PH值為5. 8,得C液;4)將A液、B液和C液按35% 5% 60%的體積百分比混合,攪拌均勻,分裝成 4ml/支,滅菌,即得。所得微型灌腸劑每毫升的有效成分相當于4. 48克生藥原料。實施例2原料藥配方山銀花IOOOg黃芩1500g柴胡500g制備方法1)取黃芩粉碎至40目,加入黃芩原料重量10倍的水,煎煮IOmin (從水開后開始 計時),用質量濃度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煎煮混合物的PH值至7. 0,再繼續煎煮1. 5h ; 過濾,濾渣加入黃芩原料重量8倍的水,煎煮15min (從水開后開始計時),用質量濃度為 1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煎煮混合物的pH值至6. 0,再繼續煎煮1. Oh ;過濾,濾渣加入黃芩原 料重量6倍的水,煎煮IOmin (從水開后開始計時),用質量濃度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 煎煮混合物的PH值至6. 5,再繼續煎煮1. Oh ;過濾,合并煎煮液,用鹽酸調其pH值至1. 8,于 75°C保溫35min,冷卻,靜置過夜,過濾,沉淀用體積濃度為65%乙醇洗至pH值為7.0,然后 用0. 4倍黃芩原料重量、質量濃度為15%的氫氧化鈉溶液溶解,之后用鹽酸調pH值為6. 0, 得A液;2)取柴胡粉碎至10目,加柴胡原料重量8倍水蒸餾,收集從有餾出液開始之后 40min的餾出液,得B液,分別收集蒸餾后的殘液和柴胡藥渣,備用;3)取柴胡藥渣與山銀花,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水的加入量為柴胡與山銀花原料 總重量12倍,煎煮2h,第二次水的加入量為柴胡與山銀花原料總重量6倍,煎煮0. 5h),過 濾,合并二次煎煮液和柴胡蒸餾后的殘液,得混合液,將混合液濃縮至相當于柴胡和山銀花 原料藥總重量的0. 9倍,得一次濃縮液,冷卻,加入乙醇使一次濃縮液的含醇量為65%,靜 置過夜,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柴胡原料藥重量的0. 3倍,得二次濃縮液,用鹽酸或 氫氧化鈉溶液調節二次濃縮液的PH值為6. 0,得C液;4)將A液、B液和C液按32% 8% 58%的體積百分比混合,攪拌均勻,分裝成 4ml/支,滅菌,即得。所得微型灌腸劑每毫升的有效成分相當于4. 48克生藥原料。
5
實施例3原料藥配方山銀花1500g黃芩IOOOg柴胡1500g制備方法1)取黃芩粉碎至80目,加入黃芩原料重量12倍的水,煎煮IOmin (從水開后開始 計時),用質量濃度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煎煮混合物的pH值至6.0,再繼續煎煮2h ;過 濾,煎煮液,用鹽酸調其PH值至2. 5,于85°C保溫30min,冷卻,靜置過夜,過濾,沉淀用體積 濃度為65%乙醇洗至pH值為6. 5,然后用0. 3倍黃芩原料重量、質量濃度為10%的氫氧化 鈉溶液溶解,之后用鹽酸調PH值為5. 5,得A液;2)取柴胡粉碎至40目,加柴胡原料重量7倍水蒸餾,收集從有餾出液開始之后 35min的餾出液,得B液,分別收集蒸餾后的殘液和柴胡藥渣,備用;3)取柴胡藥渣與山銀花,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水的加入量為柴胡與山銀花原料 總重量8倍,煎煮1. Oh,第二次水的加入量為柴胡與山銀花原料總重量8倍,煎煮1. Oh),過 濾,合并二次煎煮液和柴胡蒸餾后的殘液,得混合液,將混合液濃縮至相當于柴胡和山銀花 原料藥總重量的1. 1倍,得一次濃縮液,冷卻,加入乙醇使一次濃縮液的含醇量為60%,靜 置過夜,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柴胡原料藥重量的0.4倍,得二次濃縮液,用鹽酸或 氫氧化鈉溶液調節二次濃縮液的PH值為5. 5,得C液;4)將A液、B液和C液按30% 10% 60%的體積百分比混合,攪拌均勻,分裝 成4ml/支,滅菌,即得。所得微型灌腸劑每毫升的有效成分相當于4. 48克生藥原料。實施例4原料藥配方山銀花1800g黃芩500g柴胡1200g制備方法1)取黃芩粉碎至100目,加入黃芩原料重量12倍的水,煎煮IOmin (從水開后開始 計時),用質量濃度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煎煮混合物的PH值至6. 0,再繼續煎煮1. 5h ; 過濾,濾渣加入黃芩原料重量10倍的水,煎煮15min (從水開后開始計時),用質量濃度為 1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煎煮混合物的PH值至6. 0,再繼續煎煮1. 5h,過濾,合并煎煮液,用 鹽酸調其PH值至2. 0,于80°C保溫30min,冷卻,靜置過夜,過濾,沉淀用體積濃度為70%乙 醇洗至PH值為6. 5,然后用0. 4倍黃芩原料重量、質量濃度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溶解,之 后用鹽酸調PH值為6. 0,得A液;2)取柴胡粉碎至60目,加柴胡原料重量9倍水蒸餾,收集從有餾出液開始之后 30min的餾出液,得B液,分別收集蒸餾后的殘液和柴胡藥渣,備用;3)取柴胡藥渣與山銀花,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水的加入量為柴胡與山銀花原料 總重量10倍,煎煮2h,第二次水的加入量為柴胡與山銀花原料總重量6倍,煎煮Ih),過濾, 合并二次煎煮液和柴胡蒸餾后的殘液,得混合液,將混合液濃縮至相當于柴胡和山銀花原 料藥總重量的1.0倍,得一次濃縮液,冷卻,加入乙醇使一次濃縮液的含醇量為70%,靜置 過夜,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柴胡原料藥重量的0. 3倍,得二次濃縮液,用鹽酸或氫 氧化鈉溶液調節二次濃縮液的PH值為6. 0,得C液;4)將A液、B液和C液按35% 10% 55%的體積百分比混合,攪拌均勻,分裝 成4ml/支,滅菌,即得。
6
所得微型灌腸劑每毫升的有效成分相當于4. 48克生藥原料。申請人:在廣西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曾用本發明藥物對17例小兒高熱患者進行 臨床觀察研究,數據如下采用隨機分組法觀察小兒高熱患者17例,其中6例用本發明實施例1制得的微型 灌腸劑治療,11例用小兒退熱栓(廣州白云山何濟公制藥有限公司)作對照組。結果治療 組總有效率為82. 35 %,對照組81.81%。治療組優良率為58. 82 %,對照組36. 36 %,治療 組效果有優于對照組的趨勢。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山銀花10~200、黃芩10~200、柴胡10~20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 重量配比為山銀花100 200、黃芩40 100、柴胡50 15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 重量配比為山銀花180、黃芩50、柴胡120。
4.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1)取黃芩粉碎,加水煎煮1 3次,合并煎煮液,鹽酸調pH值至1.5 2. 5,于75 85°C保溫30 40min,冷卻,靜置過夜,過濾,沉淀用60 70%乙醇洗至接近中性,然后用 氫氧化鈉溶液溶解,鹽酸調PH值為5. 5 6. 0,得A液;其中,每次煎煮在進行10 15min 時,先用氫氧化鈉溶液調煎煮混合物的PH值至6. 0 7. 0,再繼續煎煮1 2h ;2)取柴胡粉碎,加水蒸餾,收集前面30 40min的餾出液,得B液,分別收集蒸餾后的 殘液和柴胡藥渣,備用;3)取柴胡藥渣與山銀花加水煎煮1 2h,過濾,濾渣再加水煎煮0.5 1. 5h,過濾, 合并二次煎煮液和柴胡蒸餾后的殘液,得混合液,濃縮,冷卻,加入乙醇使其含醇量至60 70%,靜置過夜,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柴胡原料藥重量的0. 3 0. 4倍,調節pH值 為5. 5 6.0,得C液;4)將A液、B液和C液按30 35% 5 10 % 55 60 %的體積百分比混合,上述 三種液體的體積百分比之和為100%,混合后攪拌均勻,分裝,滅菌,即得。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濃度為10 1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用于溶解沉淀的氫氧化鈉溶液的用量為黃芩原料藥重量的0. 3 0. 4倍。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每次煎煮時水的加入量為黃芩原料藥重量的6 12倍。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2)中,蒸餾時水的加入量為柴胡原料藥重量的7 10倍。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3)中,每次煎煮時水的加入量為柴胡與山銀花原料藥總重量的6 12倍。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3)中,混合液濃縮至柴胡和山銀花原料藥總重量的0. 9 1. 1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腸劑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的微型灌腸劑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山銀花10~200、黃芩10~200、柴胡10~200。其制備方法為先將黃芩煎煮提取,每次煎煮過程中用氫氧化鈉溶液調煎煮混合物的pH值,合并煎煮液得A液;然后取柴胡加水蒸餾,收集前面30~40min的餾出液,得B液;再取柴胡藥渣與山銀花加水煎煮,合并二次煎煮液和柴胡蒸餾后的殘液,之后濃縮,過濾,濾液調節pH值,得C液;最后將A液、B液和C液按30~35%∶5~10%∶55~60%的體積百分比混合,分裝,滅菌,即得。本發明所得產品對小兒高熱癥狀起效快、療效好,而且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P31/00GK101912442SQ20101024191
公開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30日
發明者劉華鋼, 賴茂祥 申請人:劉華鋼;賴茂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