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顱骶平衡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康復和保健行業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非入侵式手法醫學 (manual medicine)治療方法,適用于臨床醫療和康復保健等方面,尤其可用于與頭頡和脊柱有關的損傷和疾病的治療與康復。
背景技術:
隨著疾病譜的改變和醫學模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們趨向于選擇無創傷、無毒副作用的自然療法,在世界范圍內各種手法治療獲得廣泛的認同和極大的發展。顱骶系統的顱和脊柱是人體的中軸支架,對維持人體正常體態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如果這個系統在結構上失衡或者在生理上受限,都可能引起感覺和運動功能的障礙以及其他的癥狀與疾病。在臨床上,顱骶平衡技術可作為一種單獨的療法為病人解除病痛,也可預防和延緩疾病的發生,尤其以與頭顱和脊柱有關的病患的治療與康復最為有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非入侵式的觸診方法,治療師用輕柔觸感調校動作,直接調節腦和脊髓的功能狀態,使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其他系統恢復正常聯系和自然運動。 這種輕柔的非入侵式的觸診療法,是一種無痛苦、無毒副作用的自然療法,易于術者操作和被受術者接納。本發明所述的顱骶平衡手法主要包括顱骨骨縫放松法、硬脊膜管放松法、橫膈膜放松法、能量激發法。I.顱骨骨縫放松法
首先理清顱骨骨縫的方向和鄰近骨骼的位置,手部輕貼受術者的頭部相應的部位并施加輕微的作用力,用指端輕輕地向兩側牽拉骨縫以對抗結締組織的抵抗力,刺激顱骨骨縫中神經末梢的本體感受器,有意識地施加作用力向不同的方向輕微移動顱骨,就可將相應的顱骨骨縫放松,猶如“四兩撥千斤”之勢。包括額骨放松法(冠狀縫);頂骨放松法(矢狀縫),顳骨放松法(H形縫),蝶骨放松法(H形縫),枕骨放松法(人字縫),上頜骨放松法(H形縫),下頜骨放松法(顳下頜關節)等。2.硬脊膜管放松法
雙手置受術者的顱部和脊柱可以牽拉椎管內的硬脊膜管,推動腦脊液拍擊脊神經根, 恢復和建立正常的神經反射環路,以解除肌筋膜的緊張和約束。硬脊膜管放松法有天平擺動式、彈簧拉伸式、海浪波動式。A.天平擺動式
受術者取仰臥位,術者面向受術者舒適地站立或坐在治療臺右側,一手在骶尾部滑動并輕輕搖動受術者的身體,另一手的手掌置于其項下,托住第二、三頸椎。隨著這種滑動,緩慢地作天平樣上下擺動,“沖浪感”在受術者的顱-骶間波動。B.彈簧拉伸式受術者取側臥位,術者舒適地站立或坐在治療臺右側,一手在骶尾部滑動并輕輕搖動顧客的身體,另一手的手掌置于其項下,托住第二、三頸椎。兩手同時緩慢地向兩側拉伸,然后放松,猶如撥弄一條彈簧,一種“舒適感”在顱-骶間蕩漾。C.海浪波動式
受術者取仰臥位,術者舒適地坐于頭側,雙手并排攏,指端置于受術者枕骨與第一頸椎間(寰枕膜)并向上抬,隨著硬脊膜管的上下移動,猶如“海浪般”的感覺由近及遠地波動于受術者的顱-骶間。3.橫膈膜放松法
兩手分別置于受術者頸、胸、腹、盆部,做輕柔的按摩,放松受縱向肌肉牽拉的橫向筋膜,消除軟組織的炎癥和疼痛。橫膈膜放松法包括舌骨橫膈膜松法、胸廓上口放松法、胸廓下口放松法、盆部橫膈膜放松法。(I)舌骨橫膈膜松法
左手托著第二 -五頸椎,右手的一、二指放在舌骨大角上,輕微左右擺動,使舌骨上下肌群和咽喉部肌群放松。用于頭痛、頸部和咽喉疾患、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等的治療。(2)胸廓上口放松法
左手心放在第七頸椎棘突,右手覆蓋于兩側胸鎖關節處并從胸骨向下指向心臟,輕輕地順時針按揉,用于頸肩部肌肉的放松和肺部疾患的治療。(3)胸廓下口放松法
左手心放于受術者第十二胸椎棘突,另一手放于胸骨劍突上,輕輕地順時針按揉,用于膈肌和腰大肌的放松,治療胸部和上腹部器官(肺、肝、膽、胃、)的疾患。(4)盆部橫膈膜放松法
受術者仰臥,治療師立其右側,將下方的手放于骶骨后,上方的手掌覆蓋于恥骨上方腹壁輕輕地順時針按揉,雙拇指向上。用于下腹部、腰骶部器官(肝、膽、胃、)的疾患及泌尿生殖系統疾患。4.激發能量法
術者輕微的抵抗受術者身體不同部位“充滿”或“排空”中的一相,誘發一個靜止點。目的是激活受術者自身的反應潛能。能量作用于相應的受限部位,也可用于肌肉、筋膜、關節和骨縫活動的受限。激發能量法包括枕額能量激發,骶部能量激發,腦干能量激發等。(I)枕額能量激發
受術者取仰臥位,術者用“枕額握法”,一手托住枕部,另一手指端放在額部,手心對向顱頂中央,按“子午流注”軌跡輕推受術者頭顱,使受術者產生飄蕩感。(2)骶部能量激發
受術者取仰臥位,術者托住足跟,向上抬起15-20度,維持3-5分鐘,強烈的漂浮感從骶部傳向頭部。(3)腦干能量激發
受術者取仰臥位,術者雙大拇指并攏,其余四指合抱,托住枕部,維持3-5分鐘,能量直達腦干,大腦進入“混沌狀態”,全身充滿了放松感。顱骶平衡技術用輕微的手法探測生命韻律并矯正其偏差,解除顱骶系統病理狀態下的緊張和約束,使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其他系統恢復正常聯系和自然運動,可用以評估(診斷)和修正(治療)人體中軸顱骶系統的失衡和約束,治療機體的多種疾病和創傷,以及解除情感或心理的困擾。顱骶平衡技術通過觸感手法調校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三個調控系統之間的協調與平衡,調節血液、淋巴液、腦脊液等體液的均衡分布。顱骶平衡技術是一種整體治療方法,可以在不激發防御反應的情況下進行檢查和治療,同時可以誘導受術者自身的潛能,大腦調控的是整體活動而不是單一因素的活動。從整體調節入手著重于全身各個系統和器官(臟腑和經絡)的“調平”(以平為期),包括調節各個系統和器官(臟腑和經絡)功能趨向正常水平和相互間的平衡。適用于大量不同類型的疾病與創傷,由于能準確找出并處理身體內在的問題,所以治療方針是以治本為目標,能得到持久而穏固的治療效果。在整體觀念的指導下,引導患者參與自身的治療,激發患者自身的潛能,加強醫患間的交流互動,充分發揮醫患雙方的積極性。逐步從“醫治”過渡到“自治”,讓患者由顱骶節律運動感知覺的模糊狀態上升為意識能控制的明晰狀態,調教動作以訓練患者的自主意識和協調運動,抑制原有的病理性神經反射,建立和鞏固良性的神經生理反射。
具體實施例方式通過手指的輕柔觸感調校動作,直接調節腦和脊髓的功能狀態,使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其他系統恢復正常聯系和自然運動。這種輕柔的非入侵式的觸診療法,是一種無痛苦、無毒副作用的自然療法,易于術者操作和被受術者接納。顱骶平衡技術手法主要包括: 顱骨骨縫放松法、硬脊膜管放松法、橫膈膜放松法、能量激發法。結合病例說明具體實施方式
。I.顱骶平衡技術用于腦外傷后遺癥個性化康復治療
孫某,男,1986年出生,上海人。于12歲時,奔跑中身體左側被鐵門撞擊,倒地10余分鐘后爬起,當時未到醫院作檢查和治療。以后常感身體不適,醫院影像檢查未發現陽性結果。近期接受kkt頸椎治療,效果甚微。仍感到胸部左側胸悶、憋氣,希望接受顱骶療法治療。心理測量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測評,標準總分 =65,表明有中度抑郁癥狀(判斷標準測得標準分〈52正常、52-62輕度、62-72中度、>72重度)。體格檢測頸部第一頸椎和胸部左側自鎖骨向下2-4肋有輕度壓痛。顱骶平衡技術治療采用傾聽顱骶節律、顱骨骨縫放松法、橫膈膜放松法、硬脊膜管放松法、腦干能量激發等手法。每種手法持續3-5分鐘,每次治療持續50-60分鐘,7天為一個療程,共3個療程。自述感受“感覺很好,全身感到很放松。胸悶次數逐漸減少,現在白天幾乎不再出現胸悶,晚上偶爾出現胸悶”。查體兩側協調運動功能明顯改善,頸部和胸部疼痛消失。經絡檢測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用經絡檢測儀評價臟腑和經絡功能狀態。治療后患者在臟腑和經絡功能均有明顯改善,對腦外傷后遺留的身心損傷的康復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2.顱骶平衡技術對臟腑經絡功能的調節
檢測對象健康青年學生志愿者15人,其中男6人、女9人,年齡20-37歲。
經絡和取穴在十二經脈上取原穴。用經絡檢測儀檢測治療前后臟腑和經絡的功能狀態。顱骶平衡技術治療分為8個步驟,每步操作5分鐘,共持續30-40分鐘。(I)起始;(2)傾聽顱骶節律;(3)尋找靜止點;(4)顱骨骨縫放松;(5)硬脊膜管放松;(6)橫隔膜放松;(7)腦干能量激發;(8)結束。經絡檢測測定和比較治療前后臟腑和十二經脈的功能狀態,治療后臟腑和經脈的功能狀態明顯改善。顱骶平衡技術通過調控大腦的整體活動,使受術者由顱骶節律運動感知覺的模糊狀態上升為意識能控制的明晰狀態,訓練受術者的自主意識和協調運動能力,從而抑制原有的病理性神經反射,建立和鞏固良性的神經生理反射。
權利要求
1.一種顱骶平衡方法,是一種非入侵式的觸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顱骨骨縫放松法、 硬脊膜管放松法、橫膈膜放松法和能量激發法;所述顱骨骨縫放松法手部輕貼受術者的頭部相應的部位并施加輕微的作用力,用指端輕輕地向兩側牽拉骨縫以對抗結締組織的抵抗力,刺激顱骨骨縫中神經末梢的本體感受器,有意識地施加作用力輕微移動顱骨,就可將相應的顱骨骨縫放松;所述硬脊膜管放松法兩手分別置于受術者頭顱和脊柱的相應部位,牽拉椎管內的硬脊膜管,推動腦脊液按摩脊神經根,恢復和建立正常的神經反射環路,以解除肌筋膜的緊張和約束;所述橫膈膜放松法兩手分別置于受術者頸、胸、腹、盆部,做輕柔的按摩,放松受縱向肌肉牽拉的橫向筋膜,消除軟組織的炎癥和疼痛;所述能量激發法兩手輕微的抵抗不同部位“充滿”或“排空”中的一相,誘發一個靜止點;激活受術者自身天然的反應潛能;能量作用于相應的受限部位,如肌肉、筋膜、骨縫、關節。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顱骶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顱骨骨縫放松法包括額骨放松法;頂骨放松法,顳骨放松法,蝶骨放松法,枕骨放松法,上頜骨放松法和下頜骨放松法。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顱骶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硬脊膜管放松法有天平擺動式、 彈簧拉伸式和海浪波動式。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顱骶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橫膈膜放松法包括舌骨橫膈膜松法、胸廓上口放松法、胸廓下口放松法和盆部橫膈膜放松法。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顱骶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激發能量法包括枕額能量激發、 骶部能量激發和腦干能量激發。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顱骶平衡方法。該方法技術主要包括顱骨骨縫放松法、硬脊膜管放松法、橫膈膜放松法、能量激發法。通過觸感手法調校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三個調控系統之間的協調與平衡,調節血液、淋巴液、腦脊液等體液的均衡分布。用輕微的手法探測生命韻律并矯正其偏差,解除顱骶系統病理狀態下的緊張與約束,使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其他系統恢復正常聯系和自然運動,可用以評估和修正人體中軸顱骶系統的失衡和約束。由于能準確找出并處理身體內在的問題,所以治療方針是以治本為目標,能得到持久而穏固的治療效果。適用于臨床醫療和康復保健等方面,尤其可用于與頭顱和脊柱有關的損傷和疾病的治療與康復。
文檔編號A61H1/00GK102579223SQ20121004900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9日
發明者狄榮科 申請人:江蘇大學